台北市有一筆基金今年就會突破一百億大關。這筆基金很厲害,每年固定會多出二十億的現金,所以明年底預估會有130億那麼多。
但這筆越變越多的現金卻是台北市最大的虧損投資之一,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個故事很長,要從一個叫做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東西開始說起。
很久很久以前,基於都市計畫的理由,台北市把一些土地劃為公共設施保留地。這些土地的所有者很倒霉。因為公保地的意思就是市政府想要買下來建設成道路或公園,但是現在沒錢。可是因為已經被政府保留了,所以地主也不能拿去做別的用途,因為「有一天」政府會來買。
很多公保地就這樣躺在那裡十幾二十年。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2014年市政府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讓建商可以去「幫市政府買」。建商可以買公保地和捐現金給台北市政府,換取建商自己建案的‘容積獎勵,讓建商可以蓋更大的房子。通常轉手之間就可以賺到三倍以上的利益,不過政府也獲得公保地,倒楣地主也順利脫手,三贏啊。
但是這個好辦法卻出現一個bug。
這筆錢每年固定會收到建商給付的現金大約30-40億,但是每年都沒花完。例如今年收到35億,只花了15億,剩下20億。
有剩餘好像也不是壞事?但其實這筆錢有法律規定的用途,不能因為有剩餘就改拿來賑災、紓困、或做社會福利。它只能拿來買地。
當錢沒花完放在銀行時,每年利率大概0.1%,但是土地價值每年固定成長1.5%-4%。也就是你今年沒花完的錢,明年會因為土地價值的成長而損失1%左右,以容積代金總額100億來算,等於每年虧損1億以上。
那為什麼不把錢花完?明明被限定使用的公保地還那麼多。
因為公保地是採取標購制,畢竟我們是民主社會,我們不准地主隨便亂搞這些公保地,但我們也不能強迫他賣,所以地主要自己拿著地給市府標。但是他們也不想賣。
因為按照規定,政府收購公保地的價格只能是土地公告現值的15%。等於要叫地主打1.5折賣給政府,很多地主並不樂意。而且因為依照現行的容積代金制度,建商也可以買公保地,而且不受15%的限制。最後建商與公保地主的成交價常常是在50%或甚至200%以上。建商很樂意出高價,因為容積獎勵可以讓他賺更多。
所以地主幹嘛把土地賤賣給政府呢?
政府不希望調高公保地收購價格是因為怕某些在最近幾年才持有公保地的建商或掮客牟取暴利,但是容積代金的問題不解決,我們只會看到一筆不能使用的現金變成利息虧損的怪獸。如何在合理範圍內調整土地收購的方法、刺激地主賣出土地的動力,或甚至找到代金的其他使用方法,是台北市政府不可逃避的責任。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呱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的質詢題目較難,所以這裡整理個文字懶人包: 台北市有一筆基金今年就會突破一百億大關。這筆基金很厲害,每年固定會多出二十億的現金,所以明年底預估會有130億那麼多。 但這筆越變越多的現金卻是台北市最大的虧損投資之一,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個故事很長,要從一個叫做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東西開始說起。 ...
台北市容積銀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攝影師 DK Chen 分享他於2019月9月30日「京華城18週年慶」最後一天特賣活動開工前,為京華城員工拍攝的「畢業照」,同時記錄了他們告別京華城的動人影像。
2001年11月23日開幕的京華城,已在2019年11月30日吹熄燈號,結束整整其18年的歷史。未來,京華城所在地將開發成為四棟地上18樓、地下7樓(保留京華城既有的地下室連續壁及基樁)的頂級智慧化科技商辦大樓,由李祖原設計。
京華城所在之地原本是唐榮鐵工廠臺北機械廠(設立於1957年,在1973年遷往新竹縣),1987年由威京集團購得,占地2.66公頃(約為8,000坪)。
1990年,都市計畫委員會決議通過,該地由工業區變更為第三種商業區,限制做醫療衛生機構、百貨公司、國際觀光旅館或文化休閒設施等使用,容積率為392%。
京華城之興建於1998年3月8日動土、2000年6月2日上樑、2001年9月完工。
原訂2001年10月22日開幕,卻因同年9月襲台的納莉颱風帶來豪雨造成台北大淹水;9月17日,大量的雨水湧進了京華城的地下室,淹滿地下七層樓的水量多達40萬噸,導致京華城無法如期開幕;在全力搶修下,京華城的開幕日僅僅延後一個月,趕在同年11月23日正式開幕。
京華城坐落在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138號,北臨八德路四段、東臨東寧街、南臨市民大道,地處台北市的黃金地段,以「商業中之高科技產業」為經營訴求,展開現代新穎之經營風格。因此在開幕時,京華城自認會是一個每年能夠吸引3600萬人潮的國際級都心型觀光休閒購物中心。
京華城耀眼醒目的建築設計構想,源自中國傳說裡的「雙龍抱珠」,其中的大型球體建築之直徑達58公尺、基礎深達85公尺(地下7層),為國內首創最深建築基礎結構。
另外,京華城之建築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四根巨柱載重,創下目前世界最大球形商場建築結構體的紀錄。
2017年,一直有容積率爭議的京華城傳出解套消息,釋出了當時的最大型商用不動產標售案;年底,台北市政府都發局提出都市計畫修正版本,同意京華城容積率放寬到560%。
2018年2月底,京華城臨時股東會決議通過處分資產提案,並且授權董事長處理。當時市場咸認,台北市政府通過京華城容積回復560%之後,令京華城的賣相變佳,其不動產市值至少增加百億元。
2018年3月27日《工商時報》報導,佔地面積達4,986坪的京華城求售,並委託戴德梁行首開國際標;據市場估計,京華城不動產價值上看新台幣300至350億元,有機會創下台灣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不動產標售紀錄。
台北市政府把通盤檢討松山區都市計畫一事列為2018年度時程,因此市場預期,京華城若能爭取到鬆綁六大用途,將可進一步開發為高級住宅,其開發價值更可上看600億元。
一旦京華城有機會都更重建,未來開發為辦公大樓是最好的一條路,因為近年的住宅市場雖從高峰下來,但辦公和商業不動產市場仍繼續往上走,若以目前台北東區辦公大樓每坪月租上看3,000到3,700元而言,京華城將會引起金融壽險公司的興趣。
市場人士預期,由於京華城已連年虧損,若能順利處分獲利出場,對於多年來都沒享受到轉投資京華城貢獻獲利的11家大小股東來說,將是一大加分的退場機制。
京華城基地面積為4986.71坪,堪稱史上底價最高的標售案,首次標售底價高達380億元,2018年12月開標,卻因無人投標,以流標收場。
2019年2月,京華城標售案捲土重來,不過更改了標售規則,採「未知底價」的方式投標,即事先不公布業主出價,而是由業主在開標前一周,將標售底價以信封密封後交予戴德梁行保管,直到正式開標時,先開啟信封公布標售底價後,再開啟投資人已投遞之投標封。
2019年3月29日,京華城標售案第二度開標,但因「未有有效標單」投標,再度以流標收場。
2019年6月27日,京華城進行第三次標售,底價載於標單不揭露,但因無有效表單而三度流標。
2019年9月25日,京華城第四度標售,底價打9折落在342億;最後由威京集團旗下的中石化透過鼎越開發以372億1萬元標下。中石化表示,主要看好台北市A辦供不應求,未來將打造四棟頂級商辦,目前傾向出售,但也不排除出租。
2019年9月25日晚間,京華城副總經理阮信囊證實,京華城將於11月30日正式熄燈,結束18年的營運;約有120位員工依勞基法進行資遣,百貨公司裡的200多家專櫃會通知廠商結束營業相關事項,至於禮券部分,電子禮券等同現金,會退還給消費者,而商品券則有使用期限,將擬訂後續退還事宜,盡快對外公告。
2019年11月30日是京華城的最後營業日,京華城的創辦人沈慶京近日受訪時表示,京華城是他「理想的幻滅」,經營18年來,若連折舊算進去,總共賠掉130億元,光是現金就賠超過60億元。
沈慶京不諱言指出,京華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商場環境設計欠佳,包括垂直電梯數量不夠、樓層的透明度和穿透性不足,以及停車場空間規劃欠佳造成尋車不易。但即使發現了缺點,想要改善,卻因為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而只能打消念頭,結果導致連年虧損,於是,後續的增資全都是為了繳納利息給銀行。
未來,京華城所在地將開發成為四棟地上18樓、地下7樓(保留京華城既有的地下室連續壁及基樁)的頂級智慧化科技商辦大樓,由李祖原設計,於2020年拆除京華城後申請建照動工,並預計在2023年完工,屆時可望成為台北新地標,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9.11.30 京華城最後營業日之旅: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711421482700973/
台北市容積銀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京華城已盡化煙雲。
今天行經臺北市八德路昔日京華城所在地時,特地停下腳步拍照,以和我之前於此處拍攝的影像作對照。
左上圖攝於2019年11月30日下午,在市民大道五段(近東寧路口)往北拍攝;這天是京華城的最後營業日,可以看到大樓外牆上的海報寫著「即日起-11/30 Bye Bye SALE 封館出清 全面2折起」。
左中圖攝於2020年2月18日,在吉祥路和八德路口往南拍攝。
左下圖攝於2019年11月28日,在八德路四段的監理所前面往東南方拍攝。
右邊三圖皆攝於2021年7月18日。
2001年11月23日開幕的京華城,已在2019年11月30日吹熄燈號,結束整整其18年的歷史。未來,京華城所在地將開發成為四棟地上18樓、地下7樓(保留京華城既有的地下室連續壁及基樁)的頂級智慧化科技商辦大樓,由李祖原設計。
京華城所在之地原本是唐榮鐵工廠臺北機械廠(設立於1957年,在1973年遷往新竹縣),1987年由威京集團購得,占地2.66公頃(約為8,000坪)。
1990年,都市計畫委員會決議通過,該地由工業區變更為第三種商業區,限制做醫療衛生機構、百貨公司、國際觀光旅館或文化休閒設施等使用,容積率為392%。
京華城之興建於1998年3月8日動土、2000年6月2日上樑、2001年9月完工。
原訂2001年10月22日開幕,卻因同年9月襲台的納莉颱風帶來豪雨造成台北大淹水;9月17日,大量的雨水湧進了京華城的地下室,淹滿地下七層樓的水量多達40萬噸,導致京華城無法如期開幕;在全力搶修下,京華城的開幕日僅僅延後一個月,趕在同年11月23日正式開幕。
京華城坐落在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四段138號,北臨八德路四段、東臨東寧街、南臨市民大道,地處台北市的黃金地段,以「商業中之高科技產業」為經營訴求,展開現代新穎之經營風格。因此在開幕時,京華城自認會是一個每年能夠吸引3600萬人潮的國際級都心型觀光休閒購物中心。
京華城耀眼醒目的建築設計構想,源自中國傳說裡的「雙龍抱珠」,其中的大型球體建築之直徑達58公尺、基礎深達85公尺(地下7層),為國內首創最深建築基礎結構。
另外,京華城之建築的最大特色,就是以四根巨柱載重,創下目前世界最大球形商場建築結構體的紀錄。
2017年,一直有容積率爭議的京華城傳出解套消息,釋出了當時的最大型商用不動產標售案;年底,台北市政府都發局提出都市計畫修正版本,同意京華城容積率放寬到560%。
2018年2月底,京華城臨時股東會決議通過處分資產提案,並且授權董事長處理。當時市場咸認,台北市政府通過京華城容積回復560%之後,令京華城的賣相變佳,其不動產市值至少增加百億元。
2018年3月27日《工商時報》報導,佔地面積達4,986坪的京華城求售,並委託戴德梁行首開國際標;據市場估計,京華城不動產價值上看新台幣300至350億元,有機會創下台灣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不動產標售紀錄。
台北市政府把通盤檢討松山區都市計畫一事列為2018年度時程,因此市場預期,京華城若能爭取到鬆綁六大用途,將可進一步開發為高級住宅,其開發價值更可上看600億元。
一旦京華城有機會都更重建,未來開發為辦公大樓是最好的一條路,因為近年的住宅市場雖從高峰下來,但辦公和商業不動產市場仍繼續往上走,若以目前台北東區辦公大樓每坪月租上看3,000到3,700元而言,京華城將會引起金融壽險公司的興趣。
市場人士預期,由於京華城已連年虧損,若能順利處分獲利出場,對於多年來都沒享受到轉投資京華城貢獻獲利的11家大小股東來說,將是一大加分的退場機制。
京華城基地面積為4986.71坪,堪稱史上底價最高的標售案,首次標售底價高達380億元,2018年12月開標,卻因無人投標,以流標收場。
2019年2月,京華城標售案捲土重來,不過更改了標售規則,採「未知底價」的方式投標,即事先不公布業主出價,而是由業主在開標前一周,將標售底價以信封密封後交予戴德梁行保管,直到正式開標時,先開啟信封公布標售底價後,再開啟投資人已投遞之投標封。
2019年3月29日,京華城標售案第二度開標,但因「未有有效標單」投標,再度以流標收場。
2019年6月27日,京華城進行第三次標售,底價載於標單不揭露,但因無有效表單而三度流標。
2019年9月25日,京華城第四度標售,底價打9折落在342億;最後由威京集團旗下的中石化透過鼎越開發以372億1萬元標下。中石化表示,主要看好台北市A辦供不應求,未來將打造四棟頂級商辦,目前傾向出售,但也不排除出租。
2019年9月25日晚間,京華城副總經理阮信囊證實,京華城將於11月30日正式熄燈,結束18年的營運;約有120位員工依勞基法進行資遣,百貨公司裡的200多家專櫃會通知廠商結束營業相關事項,至於禮券部分,電子禮券等同現金,會退還給消費者,而商品券則有使用期限,將擬訂後續退還事宜,盡快對外公告。
2019年11月30日是京華城的最後營業日,京華城的創辦人沈慶京近日受訪時表示,京華城是他「理想的幻滅」,經營18年來,若連折舊算進去,總共賠掉130億元,光是現金就賠超過60億元。
沈慶京不諱言指出,京華城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商場環境設計欠佳,包括垂直電梯數量不夠、樓層的透明度和穿透性不足,以及停車場空間規劃欠佳造成尋車不易。但即使發現了缺點,想要改善,卻因為必須付出極高的代價而只能打消念頭,結果導致連年虧損,於是,後續的增資全都是為了繳納利息給銀行。
未來,京華城所在地將開發成為四棟地上18樓、地下7樓(保留京華城既有的地下室連續壁及基樁)的頂級智慧化科技商辦大樓,由李祖原設計,於2020年拆除京華城後申請建照動工,並預計在2023年完工,屆時可望成為台北新地標,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9.11.30 京華城最後營業日之旅: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711421482700973/
台北市容積銀行 在 呱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次的質詢題目較難,所以這裡整理個文字懶人包:
台北市有一筆基金今年就會突破一百億大關。這筆基金很厲害,每年固定會多出二十億的現金,所以明年底預估會有130億那麼多。
但這筆越變越多的現金卻是台北市最大的虧損投資之一,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個故事很長,要從一個叫做公共設施保留地的東西開始說起。
很久很久以前,基於都市計畫的理由,台北市把一些土地劃為公共設施保留地。這些土地的所有者很倒霉。因為公保地的意思就是市政府想要買下來建設成道路或公園,但是現在沒錢。可是因為已經被政府保留了,所以地主也不能拿去做別的用途,因為「有一天」政府會來買。
很多公保地就這樣躺在那裡十幾二十年。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2014年市政府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讓建商可以去「幫市政府買」。建商可以買公保地和捐現金給台北市政府,換取建商自己建案的‘容積獎勵,讓建商可以蓋更大的房子。通常轉手之間就可以賺到三倍以上的利益,不過政府也獲得公保地,倒楣地主也順利脫手,三贏啊。
但是這個好辦法卻出現一個bug。
這筆錢每年固定會收到建商給付的現金大約30-40億,但是每年都沒花完。例如今年收到35億,只花了15億,剩下20億。
有剩餘好像也不是壞事?但其實這筆錢有法律規定的用途,不能因為有剩餘就改拿來賑災、紓困、或做社會福利。它只能拿來買地。
當錢沒花完放在銀行時,每年利率大概0.1%,但是土地價值每年固定成長1.5%-4%。也就是你今年沒花完的錢,明年會因為土地價值的成長而損失1%左右,以容積代金總額100億來算,等於每年虧損1億以上。
那為什麼不把錢花完?明明被限定使用的公保地還那麼多。
因為公保地是採取標購制,畢竟我們是民主社會,我們不准地主隨便亂搞這些公保地,但我們也不能強迫他賣,所以地主要自己拿著地給市府標。
但是他們也不想賣。
因為按照規定,政府收購公保地的價格只能是土地公告現值的15%。等於要叫地主打1.5折賣給政府,很多地主並不樂意。而且因為依照現行的容積代金制度,建商也可以買公保地,而且不受15%的限制。最後建商與公保地主的成交價常常是在50%或甚至200%以上。建商很樂意出高價,因為容積獎勵可以讓他賺更多。
所以地主幹嘛把土地賤賣給政府呢?
政府不希望調高公保地收購價格是因為怕某些在最近幾年才持有公保地的建商或掮客牟取暴利,但是容積代金的問題不解決,我們只會看到一筆不能使用的現金變成利息虧損的怪獸。如何在合理範圍內調整土地收購的方法、刺激地主賣出土地的動力,或甚至找到代金的其他使用方法,是台北市政府不可逃避的責任。
--
📌加入呱吉頻道會員:https://bit.ly/3361X61
📌呱吉的Podcast(每週更新):https://apple.co/2GKc3Rp
📌呱吉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froggychiu/
📌呱吉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froggychiu/
📌呱吉官方LINE帳號:https://lin.ee/uuepLUX
📌呱吉的美食廢人地圖:https://goo.gl/bpPK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