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歷史的痕跡!大九學堂淡水古蹟巡禮圓滿成功!
今天很高興能陪同前總統馬英九和30位學子們一同參與「大九學堂淡水古蹟之旅」,參觀滬尾砲台、紅毛城等淡水名勝,鑑古觀今、放眼未來!
提到滬尾砲台,就不能忘了中法戰爭-滬尾之役對於台灣的重要性!當時的淡水戰略地位相當重要,是從海上進入台北府的主要通道,滬尾之役若無法堅守住淡水河口,敵軍就能輕易地攻入台北城;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更是清軍、台灣武勇等團結一心對抗外國,打勝仗的難得史實,對於台灣影響至關重要。
對過去的反思與借鏡,是歷史教會我們最重要的事!我們不能忘記過去戰爭的傷痛,但也不能鬆懈對於國防的重視,不輕易開啟戰端、但也絕不畏戰,保家衛國、捍衛家園是全台2300萬人的共識!
再次感謝馬英九先生與大九學堂舉辦的淡水古蹟之旅,不僅讓更多年輕學子知道這段珍貴的歷史,也讓淡水過去的記憶成繼續傳承下去。
認真做、用心拚!淡水很美、台灣很美!繼續一同為台灣這塊土地來打拼,加油。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臺北大天后宮,又稱清代臺北府城大天后宮,是臺灣一座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等官員建立於臺北府城的媽祖廟。該廟後在1912年前後因受颱風嚴重毀損及市區改正等緣故遭拆除,原址隨後建立「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後改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即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同時成為臺北新公園(現稱二二八和平紀念公...
台北府 在 算命的說我很愛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北門 終於可以近距離一窺承恩門的樣貌,走入#MKCR 除了白色系咖啡館以外,感受台北府城的百年歷史
台北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認真看【斯卡羅】每看完一集就有很多東西想寫出來分享,可是我越老越懶惰XD,不過7-8集真的是這麼多集以來高峰的一波,每個人都演技大爆發
因為我自己是客家人,所以對於保力村相關劇情,聽到客家話都會覺得超親切,網路上叫好叫座跟批評的文章都不少,但我自己覺得只要是用心做出來的成果都值得被嘉許,何況我們在家裡就可以舒服地看劇,要保持感恩的心情
其實我覺得大家都喜歡聽歷史故事,故事誰都可以說,說得好的大有人在,但是歷史學裡的史觀卻是有門檻的,每門學科都有他的專業之處,歷史學的培養,除了史料辨別.思想 哲學.歷史解釋,時序的前因後果...等等,.怎麼闡述史觀是核心, 因為真實的歷史學,枯燥成分不少甚至很多是過於寫實不浪漫的,故事是讓大家進入歷史世界很好的引路法,所以就不要糾結到底是不是歷史劇,看得開心有學到東西就是收穫
【斯卡羅】裡的「琅嶠」就是「恆春」的舊名, 這裡是「羅妹號事件」(1867 / 清同治6年)後,發生了日本侵台的「牡丹社事件」(1874 /清同治13年)開啟了清朝在政治軍事上開始由消極轉變成積極治理的一個關鍵點,1875年,清光緒元年,台灣增設二府八縣四廳 ,恆春開始出現了~~
二府 :即台北府、台灣府
八縣 : 淡水、新竹、宜蘭、台灣、鳳山、恒春、嘉義、彰化
四廳 : 埔里社、卑南、澎湖、基隆
我找出十年前在恆春古城牆上拍的照片 (獲准設縣才能用磚築城牆,清領時期的台灣不能隨便用磚石築城的喔 ! )那時候還是長髮小瑪
年輕真好
#其實我好想有機會可以說說台灣史
#之前的旅讀私塾課人人都是混血兒其實就有不少的台灣史在裡面
#下次不發懶再寫一下斯卡羅心得
---------------------/////-------------------------
✓09/08(三),19:00-21:00
主題-會黨與仕紳-從明教到白蓮教的明清社會@旅讀
🔜報名- https://www.orchina.net/event/821
✓9月15日(三),19:00-20:00 (google meet 線上方式)
主題-從婆羅門到寶萊塢,南北印度大不同
🔜報名- https://reurl.cc/yEzLQ8
✓ 9/16 (四)發現印度 - 北印度世界遺產與歷史文化@雅痞書店
🔜報名:https://reurl.cc/4aO1qX
✓9/18(六)美衣美物直播
台北府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臺北大天后宮,又稱清代臺北府城大天后宮,是臺灣一座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等官員建立於臺北府城的媽祖廟。該廟後在1912年前後因受颱風嚴重毀損及市區改正等緣故遭拆除,原址隨後建立「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後改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即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同時成為臺北新公園(現稱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一部分。現在,其部分石造結構遺物仍散置於當地。
此外,該廟被棄置於臺北州廳廳舍的「二媽」[註 1]媽祖軟身神像,在1910年代初被曾石岳等三芝地方仕紳迎請至當地,並由庄民集資建廟供奉至今。
黃氏節孝坊現位於台灣台北市的228和平紀念公園內,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黃氏節孝坊落成於1882年,是台北市內難得一見的百年歷史以上的古蹟。
背景
黃氏,原名嘂娘(嘂,通「叫」),諡端懿。生於1820年9月9日,卒於1893年2月23日,享年74歲。黃氏家居福建舖錦(今石獅市寶蓋鎮鋪錦村),16歲遠嫁泉州晉江17歲的王家霖。
王家霖小名馬赤,字則樹,號秋霖、敦巖。父親是王宗河,任五品官,後來因故辭官從商,往返福建泉州與台灣艋舺兩地作生意。王家霖考功名,考了很多次都沒上,於是就丟下書本幫助父親王宗河做生意。王家霖體弱多病,1847年因病去世,年29。當時28歲的王妻黃氏不但跟隨公婆從泉州遠渡來台灣艋舺定居,並獨自撫養三子兩女,且子皆有其功名。(《淡水廳志》)
1870年,王家霖弟王則振,向淡水地方官員陳培桂與高臚璟請託旌表,陳、高奏報朝廷黃氏節孝事蹟,並求旌表;同治皇帝賜金三十兩,准其建坊及節孝祠。之後,黃氏次子王天錫積極募款興建節孝坊。
1882年,建於台北府城東門內的黃氏節孝坊落成,石材工匠皆來自泉州。
遷移拆建
1893年黃氏去世,建於台北府城東門的該坊,於1901年遭台灣總督府以「市街改正」為由,連同東城牆一起拆掉,將其遷至現今228和平紀念公園內。
1990年,因台北捷運施工,該坊第二度被拆,直到1997年台北市政府才重新組立於同樣公園的現址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XNcHYdfXkw/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BLa1iURBaoFTtpZeUmOpOYQy-wQ)
台北府 在 King-Taiw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臺北府城北門:
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或稱北門,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清代城門建築,為臺北府城的正門。其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與博愛路交叉口,落成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者,是臺灣新式城門的代表作,也是臺北市區僅存不多的清代建築之一。門外原建有甕城,今已不存。現與臺北府城其他城門共同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北門是臺北建城的標誌性建築,但曾長期欠缺應有的的史蹟與地景維護,而1978年啟用的北門高架橋(忠孝橋引道)緊貼北門旁通過,更使北門在視覺上遭到嚴重遮蔽。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在2015年啟動的都市復興計畫「西區門戶計畫」當中,將北門的景觀重整列為重點項目之一,首先在2016年初拆除北門旁的北門高架橋,同時於城門周圍打造廣場式的開放空間,期許將北門塑造為如同巴黎凱旋門般的「國門」意象,成為臺北的歷史地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zKDk0ZpTDM/hqdefault.jpg)
台北府 在 台北府城隍廟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府 城隍廟. @user-sn2fj4th7n9 subscribers8 videos. 本廟創建於清光緒七年(西元一八八一年),由首任臺北知府陳星聚於台北府城內,依「官民醵資」設置官廟。廟名 ... ... <看更多>
台北府 在 台北府城隍廟| Taipei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府 城隍廟, 台北市. 5791 likes · 166 talking about this · 4213 were here. 台北府城隍廟始建於清光緒七年(西元1881年),經日據時期舊稱昭明廟,於民國91年復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