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續上一代的記憶 給下一代的車站 還有我的青春】
19年前,我還在車站旁邊的學校唸書,老車站停用前最後一天,我和同學特別帶著相機去門口拍照。那時候,沒有想到臨時車站一用就是16年,沒有想到會離開這座城市,沒有想到會再回來。人生中,會有許多沒預料到的事,會有許多永久失去掉的回憶,但也有隨著歲月過去不變的事物。老車站就是一個有Happy ending的故事。
世紀之交,當這座城市正在進行交通大動脈的改建,準備捷運與鐵路地下化的施工時,市民決定不要和台北一樣摧毀記憶,要留下陪伴市民一甲子的老車站。困難的是,和後來也保存車站的台中、台南不同,高雄車站之下還有垂直交會的捷運紅線,難以避開,因此,高雄選擇不怕麻煩,大費周章的保存並遷移老車站。
19年前,高雄車站的搬遷是全高雄人的一件大事。當時市府本想象徵性地找萬人來拉動車站,移動一點點也好,但移動的建築體面積約570平方公尺,高17.5m,重量2500噸,並沒有這麼簡單。
在移動之前,要先把建築「切下來」,在下面加固,用千斤頂撐起來以後安裝軌道和推進裝置,上述這些工程從2002年3月7號開工,花了5個多月完成。另外遷移的還有建築後方的九塊外牆,以及噴水池的鯉魚雕像,加起來要搬的結構約莫3000噸。工程日本清水營造工程團隊來進行,巧合的是,該公司的前身,當初正是興建高雄車站承包商。
2002年8月16日,上千名高雄人齊聚一堂,時任總統陳水扁也出席遷移工程啟動儀式。致詞時特別提到:「一個沒有老車站的城市,就是一個失憶的城市;留下老車站,就是留下城市願景再發展的開始。」
那時候市府特別找了李炳輝和辦桌二人組做了一首歌《再會啦!車站》,有一陣子高雄各種媒體廣告都在放,對旋律若還有印象,就可以看出年紀。典禮就在彩帶舞蹈與市民共唱這首主體曲中大功告成:
再會啦 老車站
再會啦 老車站
再會啦阮的青春
阮的愛人 懷念火車聲
再會啦 老車站
再會啦 老車站
再會是暫時
未來重逢才是咱的 永遠
2002年8月29日,車站到達定位,之後開始安裝固定裝置,並進行回填工程。隔年1月完工,作為願景館開放。捷運通車後,換鐵路地下化進行,願景館又調整為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展示館,這一等,就是好多年。
我記得,當公民團體爭取高雄車站重新設計時,有不少沒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表示老車站幹嘛一定要搬回去? 中間博愛路直接穿過去不就好了? 那時候我格外的氣憤,除了原有的車站歷史地景、站前中軸線等意義外,最重要的,還有過去市府與市民一起的約定:今天我們把車站搬走,有一天會再回來。
終於,隨著Mecanoo獲得計畫主導權,車站作為正面入口意象的設計被保留。在2018年地下化車站通車後,又過了3年,我們也終於等到老車站回家的那天。
和19年前相比,可惜受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沒有這麼多市民能參加觀禮。但今天的典禮在傳承之餘,又有了更新的意義。19年前拉著紅絲帶的舞者,成了今天表演的編舞家;19年前督工的林欽榮局長,現在是台上的副市長;而像19年前一樣,今天的典禮,也有著另一首滅火器專為車站創作的主題曲《高雄驛起飛》。
海風吹呀吹
高雄準備欲飛
飛向未來對全世界
展現咱的美麗
夢想揣呀揣
原來佇出身的土地
願望是平安生活會得過
上愛的人 永遠做伙
小時候走進車站,高聳的天井透入天光,照在熙攘人群身上,那樣的記憶已經隨著時光漸漸褪色。所幸我們這代人,仍然能看著一樣的天井,和下一代講述老車站的故事。親愛的小朋友啊,曾經這座車站離開十九年,在我們的青春中被遺忘,後來他又回來了,這就是我們永遠的高雄車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
台北車站移工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數位化時代已不可逆,#紙媒在這個年代還活得下去嗎?】文/郭瓊瑩
疫情期間,曾經看見一位優雅的老先生在花博公園內閱讀,淡泊放鬆的神情令人感動。也看過許多來台灣的 #移工 坐在台北火車站大廳地板上,閱讀 #來自家鄉的雜誌、小說,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這種與故鄉的連結,絕非網路即時訊息可以完全取代的。
電腦再聰明、再有整合力,卻依然 #少了細膩的風格與溫度,這也是手寫、手繪獨特的魅力與優勢。我們在培訓下一代時,似乎有責任在虛擬與實境、在數位化與手工之間,取得一個合宜的平衡點⋯⋯
https://bit.ly/2V06oxg
台北車站移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嗯,國語日報漫畫版 cue我(巫師是中壢人)
桃園縣當初準備升格的時候,北桃園與南桃園都掀起網路征戰,是要稱呼桃園市?還是中壢市?抑或是桃壢市?論桃園台地的行政區跟聚落發展,中壢為在中間,但也有另一說發法是清代跟日治時期,介於新竹與台北之間的交通要道。
中壢的範圍涵蓋了高鐵站的青埔、軍營的龍岡、還有靠近元智大學的內壢,對,內壢在中壢裡面喔。中壢的發展相當的快速,目前人口規模僅次於桃園區,仍在增加當中。由於工業發展引進許多移工,中壢車站周邊也有很多東南亞料理。
機場捷運的終點是A21站,靠近中壢Sogo,目前正在延伸至中壢車站,台鐵中壢站也在施工準備地下化,是個很龐大的工程。中壢舊市區的路寬比較窄,不容易都市更新,不過問起老一輩中壢人,所謂的「大時鐘」商城,最近已經改建好,像是新街溪也整治得滿不錯的。比較新開發的區域在青埔一帶,像是樂團五月天開唱的青埔棒球場,以及附近的瑞典家具行跟日本水族館。
歡迎來中壢。
然後,桃園第一志願,是武陵,武陵不是那個武陵農場啦,然後桃園高中跟中大壢中,算是第二志願(看你住在北桃園還是南桃園)。然後,中壢高中,要跟中央大學合併的時候,名字也吵很久。然後,內壢高中,原本想要叫做中壢二中。
台北車站移工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台北車站移工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5年,政府在北車舉辦的開齋節活動,有超過5萬民印尼移工參加,盛大的活動,讓在場的移工有在印尼過節的感覺,但是,社會上對這樣的活動仍有許多不同的意見。
其實這樣的場景,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從2012年開始,就有上萬民印尼移工聚集在台北車站慶祝開齋節,台北車站位於交通匯集點,寬敞又能夠遮風避雨,而且因為是公共空間,也可以減少不少財務支出,從此台北車站就成為了每年開齋節聚會的最佳場所。這是移工們少數放假的自由時光,但大批民眾聚集,也引發旅客的抱怨,2012年聚會過後,台北車站以維護秩序及商業利益為由,在大廳圍起紅龍,卻也激起勞工團體的抗議。到了2013年,參與北車開齋節的人更有 3 萬之多,而值得注意的是,當年,台南一名檢察官,在臉書上表示,車站大廳被外勞攻陷,若政府不積極處理,將會出亂子,這樣的言論也引發了社會正反論述的辯論。
全文請見: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00661/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
https://goo.gl/yK9IGc
台北車站移工 在 外籍勞工放假的時候聚集在台北車站大廳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每個月一次,車站大廳外也會有大型的伊斯蘭宗教活動,會說印尼文的教長,會帶領這些印尼籍的穆斯林移工進行禮拜、講解經文,滿足這一群外籍勞工遠到國外工作,宗教上的需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