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贏家之一。
近幾年台劇的成績有目共度,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極大關注,雖然我觀看台劇的數量遠不及電影,但這兩年間的話題台劇也都有所觀察,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近年我最喜歡的台劇,我認為這部作品大膽、不媚俗,且非常相信觀眾並勇於挑戰市場。藉著金鐘獎入圍,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導演 #楊雅喆 的過程,提供讀者參考。
題旨:【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
「導演好,我是關鍵評論網的編輯。」
「你好,你好,我先把手擦乾再和你握手。」
這是我和楊雅喆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說的第一句話。
接著楊雅喆用力地將濕漉的雙手擦乾,伸出乾淨、禮貌的雙手相握,才算是正式打過招呼。接下來是訪談前的暖身閒談,在話家常中,方才文質彬彬的導演一下在談笑間幹聲連連,粗話齊發。
「在錄音囉。」我好心提醒。
「在錄音我還是可以講髒話。」楊雅喆說。
「那我把髒話都寫進文章。」我開玩笑地說。
「可以啊。」楊雅喆沒在跟我開玩笑。
楊雅喆可能是至今我訪談過的影視工作者中,髒話最多的導演,這件事在訪談前五分鐘就成立了,但同時我也發現,楊雅喆待人謙遜,面對陌生、年紀差距近半的訪談者,仍記得將雙手清潔、以禮相待,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楊雅喆在面對國民黨的肅殺歷史高喊「幹死威權」之際,還能讓觀眾在時代大旗之下,看見他對小人物們的用情至深。
回憶起楊雅喆的電影作品,在《囧男孩》「隔代教養」的困境中,感受小屁孩們的天真爛漫;在《女朋友。男朋友》「野百合學運」的青春騷動中,與林美寶攜手成長,共同悲喜;在《血觀音》「劉邦友命案」、「新瑞都開發案」的不公不義中,貼近女性的浪潮暗湧。綜觀楊雅喆的影像深處,命題皆扣準社會脈動,而後直搗人心的柔軟彼方。
在這些「暴烈控訴」中窺見的「可愛溫柔」,恰與「髒話的粗獷」、「擦手的禮貌」是同一件事,在細節與習慣的微觀之處,瞅見所謂的鐵漢與柔情,無論正反,皆積累成楊雅喆作品的底蘊。
而 2017 年,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站在金馬舞台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楊雅喆,沈寂四年,到了 2021 年選擇將吳明益筆桿油墨下的中華商場具現化,領著觀眾乘著時光機返回 1980 年代的絕代風華,時光悠悠淌流,只不過這次是朝著往事逆流,那裡有人、斑馬還有貓妖。楊雅喆在故事的集合體中,影像化出小人物在大環境底下的眾生相,望見戒嚴時代下中華商場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所有的故事都有起點,和楊雅喆第一題就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改編起源,作家吳明益在上個十年推出的小說,何以打動這名影像創作者?
(中略)
然而,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紀實」與「虛構」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重要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中略)
訪談最後,我問楊雅喆:「從你十年前看過小說,而後標案、拍攝最終成品上線,整趟旅程,你覺得是一場魔幻的奇蹟之旅嗎?」
「是啊。」楊雅喆篤定的這樣說。「很多時候你回望人生,任何動作都會是奇蹟,但你要努力,才有奇蹟。碰上疫情,只能改戲,但大家還是想到方法改,這就是奇蹟。像方才提到第七集的孫淑媚,她在臨時調動後,依然演得真好,就是演員帶給我的奇蹟。我只能盡全力控制作品不要長歪,最後沒有歪掉,反而更好,這就是奇蹟。」
楊雅喆近半世紀的人生,求學階段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從未想過踏進編導之路,但前後拿了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大影視獎項,這些就是散落於人生中的意外奇蹟,套句爛俗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也不知道拿到什麼。」或許對楊雅喆而言,每顆巧克力都醞釀了奇蹟,苦澀中帶著甘甜,整顆嚐完之後仍要輕舔沾滿巧克力粉的手指,永遠充滿樂趣,也唯有如此,奇蹟與魔術師才會出現。
2021 年,楊雅喆和劇組化身「魔術師」,試圖變出奇蹟,讓台灣、讓全世界觀眾重返慾望高漲的 1980 年代,在戒嚴時期、經濟起飛等背景氛圍中,感受消失的魔法,抓住天橋上曾有的吉光片羽。在那之中,有地攤商家、有地痞流氓、有打機少年、有長舌婦人等等,然後你會知道,這些人、事、物經過 40 年仍舊沒變,同樣為情所困、同樣八卦調皮、同樣不屈體制,這些小人物就像你的隔壁鄰居、像你的小學老師、像你在街上擦肩的路人,注定要相遇。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和中華商場久別重逢的相遇,而這次的久別重逢,楊雅喆誠摯地遞出邀請函,請你也置身其中。
📝專訪文章共 8421 字,上述為節錄部分,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7HFHk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買書看這邊:https://cplink.co/PKQDamNC 📚志祺七七的臉書粉專還有抽書活動唷:https://fb.watch/1S7gVg9Pu2/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 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揭開神人級公民黑客、台灣抗疫功臣, 被日本媒體譽為「天才IT大臣」的...
「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獎- 看板Golden-Awar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台北電影獎 :: 電影影評網 的評價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台北電影節入圍名單 - 電影影評網 的評價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第58屆金馬獎得獎名單揭曉##### ... - 台北電影節Taipei Film ... 的評價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第57屆金馬獎,一個完全屬於台灣人的金馬獎- 電影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完整版】第23屆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 - YouTube 的評價
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李英銓:這也不算演戲吧?
⠀
「夏天很熱,一間小小的房子,我們六十幾個人,超過一半擠在裡面,大家都這樣為了一部電影。」
⠀
李英銓今年 13 歲,參演《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是他小五升小六暑假的事,徵選上角色時他打了退堂鼓,多虧老師和媽媽鼓勵,最終收獲難得的拍片體驗,還將金馬獎、北影獎兩個男配角提名雙收入袋。
⠀
劇組依據他的特質和經歷打造「阿全」一角,包括喜歡拍照、親近自然,以及先天色弱,他清晰地解釋這種狀態如何顯現於行為:「比如在牆壁上要找出有保護色的動物,一般人會看牠跟牆壁的顏色差異,但我找的是形狀,我的角度會跟大家有點差別。」
⠀
阿全是貫穿全劇的重要角色,圍繞在大人的悲劇之間,卻懷抱孵出一顆蛋的純真期待。對戲的阿嬤呂雪鳳、阿公張曉雄、媽媽李夢都已在舞台上千錘百鍊,第一次演戲的李英銓坐落其中,以自己的清澈天然,舒緩眾人崩解的局勢。
⠀
這位沉穩的小少年原以為去年電影宣傳期後,就會與電影完全切開,回到單純的學生身分,因此得知再度入圍北影獎的當下,第一個反應是「還有喔?」高興的那種,誰叫電影魅力無法擋呢,聽他說「如果導演找我去演路人,我絕對會去!」便知道了。
⠀
▋完整專訪請見:https://bit.ly/2NHLMTR
⠀
▾▾▾
⠀
服裝協力|SYNDRO
場地協力|自由電影院
髮型|L'Oréal Professionnel 萊雅專業沙龍美髮
彩妝|Bobbi Brown Cosmetics
⠀
#BIOS專訪|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那個我最親愛的陌生人 - Synapses|#張作驥|#台北電影獎
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北電影獎雜感
.
看到黃邦銓的《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拿下百萬首獎,《寒單》入圍十一項無功而返,有種大快人心的感覺。我想這一方面是北影官方自打嘴巴,顯示出這次賽制改制的失敗與荒謬,也是對於那些自以為產業化、想要藉此「榮耀」「電影圈」的「電影人」們的一次重擊。
.
依循Ryan於鳴人堂所發表的文章〈台北電影獎改制:當北影放棄使命,我們需要第二個金馬獎嗎?〉以及〈台北電影獎改制(下):思慮欠周的遊戲規則,以及被犧牲的台灣電影〉兩篇文章中所討論的,或許我們不應該將北影賽制更改的討論,放在它如何與金馬獎靠攏,而是應該將重點放在因為向金馬靠攏後,所犧牲掉的究竟是什麼?
.
就過往的規則來說,北影根據劇情長片、短片、紀錄片和動畫片四大類一共繳交出四十部的提名名單。雖然名單出來後,觀眾對於大部分作品相當陌生,甚至壓根沒有聽說過。但北影卻是這些默默耕耘創作者幾乎是唯一能被看到的機會,我們也從這個極大化台灣電影創作曝光平台上,能夠一覽一段時間內的創作能量。
.
然而,改制過後的台北電影獎,卻大幅縮減了這些作品被看見的機會,它不僅各類型影片的入圍數量縮減至五部,甚至連得獎名單的評選範圍也大幅限縮。才因此出現了某幾部品質不甚理想的影片海量入圍,北影多元性的路線幾近消失的景況發生,這不免讓人感到可惜,也對北影的未來感到擔憂。
.
回過頭來思考,我想如果撇開賽制的優劣利弊來看,最終必須捫心自問的是,我們心目中多元的台灣電影應該是什麼樣子?而當中被觀眾的程度應該因電影的形式的不同有所區別嗎?我想大部分的朋友應該不同意這類先天上的差別待遇。然而,若仔細想想,過度著重電影產業化的結果,卻是此類差別待遇的開始。而更諷刺的是,台灣目前電影工業的體量,根本還無法完全撐起這樣的產業化,又為甚麼要這樣自欺欺人,無來由的「榮耀」它呢?
.
因此,我想改制後的北影,犧牲的不只是那些冷僻電影被看見的機會。同時也是在扼殺這些體制內創作長片的發展空間。因為我們似乎不鼓勵大膽創新,我們不鼓勵破格,我們營造一個偽善溫暖的環境,拍出一些「安全」、「平凡」、「失誤少」的電影。然後再要求大家鼓掌「榮耀」他們。這麼做或許本質上沒有錯,但一如全球化的過程,那些多元少數的聲音必然會逐漸消失,那些默默耕耘的創作者逐漸更加邊緣。試想,這樣真的好嗎?真的對於台灣電影有幫助嗎?
.
過去的北影歷經代代的努力,創造出一個開放自由的創作環境,以及一個公平開放,只在乎電影創意,不在乎形式甚至是市場效益的平台。但沒想到終於有些成果的時候,今次卻又再度自己跳回原點,抹煞了過往的嘗試與奮鬥。試想,倘若有一天,大家同處「產業」內,有著相似的想法、共同的語言,並且持續拍著重複的電影,然後少了「體制外」眾多不一樣的聲音,這絕對是台灣電影圈的悲哀,如此一來電影必將逐漸死去,然後台灣電影引以為傲的自由開放也終將消失。
.
因此,我想這次百萬首獎頒給了《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或許是北影的一個警鐘,也是對於那些為了自己理想而持續創作的電影人們的強心劑。所有的入圍數、獎項都是虛的,誰卡誰,有沒有機會被看到也都是假議題。縱使環境多麼惡劣、賽制多麼不友善,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如何隱藏、包裝,電影是誠實的,好的作品終究會被看見,也會被鼓勵。
.
只希望台灣電影越來越好,總之持續進場看電影,這才是最重要的。
.
去年在金馬看完《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的感想
這次華語短片B最喜歡的短片,一改過往火車乘客對於窗外風景的匆匆一瞥,透過沿途拍攝的照片一一造訪。透過了簡單閒聊的提問,切片了台灣中南部鄉村地區的社會現狀。記憶如果具象,那該是甚麼模樣。是日常生活經驗聚集的概念化,還是撥開迷霧看見最原始的樣貌。去年的今天,你在做甚麼?
.
台北電影獎改制(上):當北影放棄使命,我們需要第二個金馬獎嗎?
https://ppt.cc/fyG72x
台北電影獎改制(下):思慮欠周的遊戲規則,以及被犧牲的台灣電影
https://ppt.cc/fQ05Xx
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買書看這邊:https://cplink.co/PKQDamNC
📚志祺七七的臉書粉專還有抽書活動唷:https://fb.watch/1S7gVg9Pu2/
第一本經唐鳳認可,
串連她的過去與現在,遠眺自由與未來的深刻之作。
揭開神人級公民黑客、台灣抗疫功臣,
被日本媒體譽為「天才IT大臣」的背後思路;
理解她超越一切框架,
主張從征服(conquer)到增幅(empower)的共好價值,
用無差別的愛與自由,在奇點與眾點交會之際
邁向分享、協作、貢獻的「唐鳳Style」
#就這樣被唐鳳增幅 #shareandenjoy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2:15 看點1:「國民阿嬤」陳淑芳 搶雙馬
05:39 看點2:「最佳男主角」競爭激烈
07:45 看點3:會出現金馬史上的首位韓國得獎者嗎?
08:55 看點4:香港在金馬的身影
09:30 看點5:最佳新導演 作品部部吸睛
11:06 看點6:最大獎獎落誰家
12:49 我們的觀點
12:18 提問
12:27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力寧
|腳本:力寧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金馬獎第57屆 完整入圍名單:https://bit.ly/2UFMaFJ
→【2020金馬獎】年度影壇盛事「金馬獎」為什麼值得看? 關於金馬 57 的 10 個問題一次搞懂!:https://bit.ly/36PWIYz
→【獨家】不再對幹!金雞獎日期出爐 金馬獎中港片報名依舊稀少:https://bit.ly/38XHjZ6
→金馬公布126名入圍者合照 主席李安將出席頒獎:https://bit.ly/2UIPOPj
→榮膺金馬影展閉幕片 港導「大讚台灣」無拘無束好幸福!:https://bit.ly/3lKu0hX
→【金馬57】迎戰香港影帝星國喜劇之王 本土男星演技噴發拚鍍金:https://bit.ly/35HAY1Q
→【金馬57】一群人都太會演戲 配角當主角演讓評審傷腦筋:https://bit.ly/2IPa5jP
→【白靈專訪2】過往紅毯搞怪露點狂挨罵 白靈:不想紅你來幹嘛?:https://bit.ly/2UIQ3db
→打破綜藝框架的完美表現!《同學麥娜絲》納豆:比起搞笑主持,我更愛演戲:https://bit.ly/32X2Pt3
→金馬男配""強強相爭"" 納豆.鄭人碩內戰廝殺:https://bit.ly/3nD4goh
→莫子儀.陳淑芳首入圍金馬 好運都在今年:https://bit.ly/36NfqQx
→參加金馬 ""外籍軍團""白靈.李國煌隔離中:https://bit.ly/374uJET
→無聲""金馬8項提名 韓童星金玄彬搶男配:https://bit.ly/3fbOiyD
→2020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劇情長片|特別放映|《親愛的房客》Dear Tenant:https://bit.ly/399STjZ
→威視電影【孤味】正式預告:https://bit.ly/2IPwuxs
→【腿】A Leg 前導預告|12.24聖誕獻映:https://bit.ly/3nDu7MZ
→【怪胎】i WEiRDO正式預告|8/7全台上映:https://bit.ly/3kIwZq4
→【消失的情人節】官方最新預告,9月18日(週五) 有人愛著你:https://bit.ly/2IHjz0F
→【消失的情人節】官方預告,9月18日(週五) 全台上映 :https://bit.ly/3nvnhZU
→【無聲】The Silent Forest 精采預告~ 10/15 一起玩:https://bit.ly/3pH9e5l
→【無聲】The Silent Forest 幕後花絮-大軍小光篇~ 10/15 一起玩:https://bit.ly/36ThQ0h
→2020 金馬影展 TGHFF | 男兒王 Number 1:https://bit.ly/36Tu6O4
→2020 金馬影展 TGHFF | 手捲煙 Hand Rolled Cigarette:https://bit.ly/36OIAPd
→2020 金馬影展 TGHFF | 佔領立法會 Taking back the Legislature:https://bit.ly/2UIQK6h
→2020 金馬影展 TGHFF | 迷航 Lost Course:https://bit.ly/38Y9xmb
→2020 金馬影展 TGHFF | 南巫 The Story of Southern Islet:https://bit.ly/2Hly3m8
→第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侯孝賢:https://bit.ly/2IMplO2
→侯孝賢獲紐時大篇幅介紹:台灣最偉大電影人:https://bit.ly/38YoLrE
→金馬奔騰‧經典50|李安:我以代表台灣為榮 The Moment|I Am Proud:https://bit.ly/2IQz4Ts
【 延伸閱讀 】
→金馬57|最好的時光:點亮世界的電影夢:https://bit.ly/3lLFpOG
→蔡明亮《日子》:原來,這才叫做「過日子」:https://bit.ly/3kL5XOD
→《南巫》導演張吉安:巫術與神話的日常,宛如侯孝賢以鬼片包裹「童年往事」:https://bit.ly/3lRdfly
→iPhone 電影《怪胎》今上映,廖明毅親自解釋怎用手機導出一部劇情長片:https://bit.ly/2UDkwcw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台北電影獎 :: 電影影評網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影評網,台北電影獎2022,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2021,台北電影獎得獎名單2021,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台北電影獎短片,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台北電影節頒獎典禮, ... ... <看更多>
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台北電影節入圍名單 - 電影影評網 的推薦與評價
... 獎入圍名單2021 台北電影節得獎名單2021 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金馬獎得獎名單 2021台北電影節頒獎典禮 台北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台灣電影獎 台北電影獎短片 台北電影 ... ... <看更多>
台北電影獎金馬獎差別 在 金馬獎與台北電影獎- 看板Golden-Awar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電影獎在本週就要舉行,
其入圍名單與金馬獎高度重疊;
金馬獎今天要公布入圍名單,
在沒有中國電影來台參展的情況下,
這兩個獎項要怎麼做出市場區隔呢?
理性勿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74.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lden-Award/M.1633394703.A.EF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