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可說是高潮迭起,似乎有點成長但又遭遇許多難關。就跟最近看的《靈魂急轉彎》一樣,我還是要享受人生的每個過程,因為這些才是會留在心裡最久的養分。
-
回顧一下這些日子:
一月:金甘蔗影展演出、《窗外的黑羊》拍攝、《我、你、老鼠》排戲、打工
二月:《我、你、老鼠》正式拍攝、打工
三月:專心打工、充實自己
四月:《阿文不在家》拍攝、試鏡、和比武簽約、打工
五月:《1+1》拍攝、《日日》拍攝、金門廣告、輔導金短片拍攝、墾丁家庭旅遊、培訓及打工
六月:台南室友旅遊、金門廣告、打工及培訓
七月:TVBS第三屆新人營助教、錠嵂保險廣告拍攝、家庭旅遊、培訓及打工
八月:高中旅遊、輔導金短片拍攝、TVBS第三屆新人營助教、錠嵂保險廣告拍攝、Steven表演課、培訓及打工
九月:TVBS第三屆新人營助教、錠嵂保險廣告拍攝、Steven表演課、培訓及打工
十月:TVBS第三屆新人營助教、《超感應學員》客串、培訓及打工
十一月:旅行休息、植劇場試鏡、培訓及打工
十二月:歌德學院廣告拍攝、世新畢業製作籌備、跳舞課、培訓及打工
-
今年最大的決定就是正式簽約,能遇到現在公司裡的所有人真的是一種福氣,也希望自己明年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挑戰。
-
今年也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當表演課助教、第一次好好的練吉他、第一次學跳舞。
-
這一年實在遇到太多很棒的人,很謝謝打工的同事們、室友們、金金21的大家、表演課遇到的同學們,還有那些陪伴我好幾年的家人、老師跟好友,還是不斷的在給我力量。
-
每個人的人生有自己的節奏,他可能開特斯拉,你可能騎腳踏車。但是每個人會遭遇的事情和風景都不一樣,珍惜自己節奏裡遇見的人事物,就是享受人生的真諦了吧。
-
每次都會想說,2020不可能那麼爛吧,可是他就真的太爛了,還是快來擁抱2021好了。
-
祝大家新年快樂,明年一起繼續相伴成長。
-
附上 @alsophila_fifi 拍的看起來超快樂的我
-
#2020 #happynewyea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30的網紅周岳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4/6小河岸輕爵士之夜 近期其他活動: 4/27(六)15:00 台中 -台中實心裡 4/27(六)20:00 台中-牛逼洋行餓(二)店 4/28(日)14:00 中和-canimama 起司布朗尼專賣所 5/04(六)15:00 台南-masa loft 5/04(六)20:00 台南-...
台南吉他學院 在 韋羅莎 Rosa Maria Velasc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感而發系列
#極長文
「語言,與字無關」
自我有記憶以來,家裡有的聲音大概就這樣-
。。。
播著拉丁音樂...
媽媽:(國語)今天晚上想吃什麼?
我:(國語) 隨便。
姐姐:How about pizza for dinner?
媽媽:(閩南話) 不要喇!
爸爸:Pizza sounds good.
我:(閩南話) 好久沒吃pizza了...
姐姐:(廣東話) 係啦,都唔係成日食...
爸爸:what’s going on...?
我:Mom doesn’t wanna eat pizza...
爸爸:Then how about Kentucky Fried Chicken?
我:Sounds good too...
媽媽:(國語)哎喲不要啦...
姐姐:(國語) 好啦...前兩天都是吃飯...
我:(廣東話) 係啦...今晚唔好食飯啦...
媽媽:(閩南話) ...好啦好啦, 還是叫Pizza吧, 不要吃炸的。
爸爸:are we going with “pizza”?
媽媽:yes, order pizza, don’t want fried chicken.
爸爸:Great! Pizza it is!
拉丁音樂繼續...
。。。
在一個由台灣人與西班牙人在香港建立的家庭裡成長,除了養成要梅花間竹吃中西餐的飲食習慣外,無時無刻遊走於四個語言之間早已成常態。
入讀演藝學院第二至第三年期間,爸媽回台灣住,姐姐飛來飛去,我一個人在香港,除了與他們通電話之外,我的常用語言差不多只剩下廣東話。家人不在的日子裡,我試過無數次在街上聽見有台灣遊客以閩南話聊天時,會自動自覺毫不猶豫地加入他們的對話。有一次,在茶餐廳搭枱,對面坐著兩位女仕,我一坐下便聽到「你看,她像是個混血兒」「對,應該是」「你看她的鼻子」「嗯,蠻高的」一人一句流利的閩南話,我按奈不住興奮,笑著說「歹勢,我會曉聽」(「唔好意思,我識聽」)兩人臉色一沉,用國語問「你怎麼會說台語?」最近一次,在電視無意中看了一個台南美食的記錄片,受訪者一開口便是流利的閩南話,我聽著聽著,眼淚不由自主的模糊了眼睛。我問自己,為何會如此觸動,我懂的語言中,最不常用的是閩南話,但我對它似乎有不可言喻的情意結,只有它能牽動我的情緒,爲甚麼?然後我想到,在台灣的外婆及親戚大多數都只說閩南話,在那裡出生的我,直到兩歲搬來香港前,圍繞著我的應該主要是閩南話,再來是國語,最後才是英語。雖然我毫無印像,但我每每對它產生反應,似乎是來自身體對這語言的記憶。
想到這裡,我哭得更厲害。
自爸爸在2009年離逝後,英語更是近乎用不著的語言。記的大概在6,7年前,在商場路經一間糖果店,門口站著一位上了年紀的外籍男仕,手捧著一盤糖果,說著帶歐洲口音的英語 “try one, it’s for free” 我停下腳步,試了一粒。他隨即興奮地帶我進入店內,向我介紹糖果店的歷史,糖果的種類等等,我一直聽,身體沒有半點想離開的意欲,便隨便問了些問題,為的只是能與一位帶著口音說英語的外籍老先生對話。離開時他更多送我一顆糖果,說 “one for the road”,跟他道謝後我跑進了商場的洗手間痛哭。不單是因爲想念爸爸,原來,我亦想念說英語時的我。那個我,是2009年之後再沒見過的我。
那,西班牙語呢?
爸爸說在香港,英語比西班牙語重要,因此不認為我有要學懂的必要。直至長大後我發覺西班牙語在歐洲的重要性,怨恨他爲何沒教我,亦爲身爲半個西班牙人卻不懂其語言而感到羞恥,於是要他通過skype教我,可惜不久之後他便離開。而我在他離逝後,說過要學好西班牙語。我買了一堆書,CD等,埋頭苦幹了一段時間,但不長,加上沒有人與我對話和惰性,放棄了。這股要學好西班牙語的熱情,在這10年間來來去去,到今天,我仍只懂得數1-10、「早安」、「你好嗎」、「我叫Rosa」和「我不懂說西班牙語」。
今年三月底,在馬來西亞住的酒店樓下有一間古典結他店,每天都會經過,有天終於走了進去,與店員聊了幾句,說我完全不懂但喜歡它的聲音,他拿起一隻古典結他開始彈,亦教我幾個簡單的和弦。那天後我對這結他念念不忘,每天都會去看看它,回港前還差點把它買了,但由於我對結他真的一竅不通,要帶回香港又麻煩,最終放棄了此念頭。回香港後跟好友朱栢康談及這經歷,他便借了他爸爸的古典結他給我,叫我先試試,不要急著買。
整個四月,沒有演出,沒有工作,天天在家,就是玩結他,上網找教學,找樂譜,嘗試彈奏一些旋律,但在幾百個「Classical Guitar for Beginners」的網頁和影片中,不知應選哪一個、從何開始。最後,決定還是不要自己學,不想重蹈學西班牙語的覆轍,於是在5月15日,膽粗粗的跟本地音樂家暨結他手崔展鴻(師傅鴻)正式上了第一堂結他課。
古典結他,是以三條鋼絲弦和三條尼龍弦組成,各弦之間的距離比其他吉他稍寬,指板寬度也略寬,以方便手指進行更複雜的演奏手法。而彈奏古典結他所需的技術比電結他多和複雜,不用結他撥片(pick)而是用指甲,因此右手指甲需留長,方便撥弦,左手指甲則要越短越好,方便按弦。自從上了第一堂後,我每天都會花上4-5個小時練習和摸索,能拼湊出一些小短曲已興奮無比,而每天早上就像一個期待開禮物的小孩般,摸摸左手手指頭有否起繭,指甲是否要再剪短,右手的是否已夠長,那天若會碰見朋友更會炫耀「你看!我的手指頭因練結他練到起繭了!」沒想過每天看著兩隻手的變化會如此愉快,亦對這突如其來對結他的熱愛感到一點詫異。
上了第二堂之後,師傅鴻叫我跟他分享一些我聽的歌,好讓他知道我想學彈哪類型的音樂。我回到家,拿出紙筆,開著iTunes,抄下我喜歡的歌和我想學的曲風,發現全部來自Gipsy Kings. 他們是一個來自南法,但由西班牙人組成的樂隊,主要以佛林明高結他與唱腔演譯,並揉合拉丁美洲與吉卜賽音樂的特質。我一邊抄,一邊問自己:為何會選這些歌?因爲自有記憶以來,家裡總播著這些歌;為何總播著這些歌?因爲爸爸是拉丁人,這是他的音樂,他很喜歡,會跟著唱,亦會與媽媽跟著它跳舞;我是否很喜歡?是的,尤其那些結他聲;聽得懂歌詞嗎?聽不懂,但那種音樂、拍子、旋律卻很熟悉,因從小已開始聽...
我頓時停了下來...
其實,要學的,並不是自小沒甚麼印像的西班牙語,而是早已在我血液裡的拉丁音樂,是嗎?
要學的,是這一種「語言」,對吧?
我把歌單傳給了師傅鴻。昨天上課,他把其中一首歌的樂譜編了出來,然後跟著彈,他一邊彈,我的眼淚就像那次聽見台南美食記錄片裡的閩南語時一樣,流個不停。
原來,
在我的世界裡,
語言,與字無關。
它是旋律,
是記憶的旋律。
台南吉他學院 在 黃子瑜 (fis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晚在新竹演出, 有人在附近的嗎?
📅 日期:2020/01/18(六)
⏰ 時間:19:00 開演
📌 地點:彌聲 Mixing Studio (新竹林森路278號)
🎫 票價:$350
🔗 連結:https://reurl.cc/RdG8Zn
一公克要價三萬美金的物質"氚"極為珍貴,卻沒啥人知道也沒啥人會買,就像是沒市場的爵士樂(手)一樣。由 貝斯手 曾德康Tsang Tak "H"ong ,鼓手 黃子瑜Fish "H"uang,以及吉他手 葉賀璞"H"ope Yeh 組成的 Project H-3 氚計畫,如同氚的另一個名稱「超重氫」一般,將為你帶來超重的音樂碰撞,衝破約束,天馬行空,探索更多你未見過的”音樂可能”。
樂手簡介
電貝斯 曾德康
蜚聲海內外的貝斯演奏家。其個人音樂項目,對爵士樂教育活動的推廣在香港與歐美地區廣受好評,先後任教於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International Christian School等。十六歲時以演奏搖滾樂、流行音樂成名,為莫文蔚、陳奕迅等音樂人合作錄製作品,擔綱專輯製作。在二十歲多時轉型專攻Jazz,除了國內的上海JZ Jazz Festival,港澳台地區的音樂會項目,在韓國首爾、波蘭克拉科夫、泰國曼谷、斯里蘭卡等世界各地的爵士音樂節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此外,他更是世界著名吉他品牌Sandberg香港區的代言人。外媒評價「Hong has established himself as musician's musician and charismatic stage presence(他在台上展現出非凡的創意能力,可以說是音樂家中的音樂家)」
爵士鼓 黃子瑜
來自台灣的鼓手,活躍於兩岸三地音樂圈,不時參與各大音樂節、演唱會、專輯錄音活動;近年更以爵士樂手身份於世界各地演出。曾於 2004 年獲選為 Yamaha Asian Beat Grand Final 最佳鼓手,並於 2012 年簽約為相信音樂藝人積極發展演藝事業。目前旅居香港,擔任劉德華演唱會鼓手,為 Canopus Drums、Meinl Cymbals、Schlagwerk 品牌代言人。
吉他 葉賀璞
2004年考取全額獎學金參加第一屆台北夏季爵士研習營。200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比利時皇家布魯塞爾音樂學院-爵士音樂系,於2010年取得爵士吉他演奏碩士學位。多年任教於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並活躍在各大城市的爵士舞台與音樂節上。 2013年與 爵望HOPELAZZ樂團 錄制同名專輯-爵望。2016年發行個人吉他演奏專輯- 白一The White One,受邀參與指彈中國巡演。 2018年發行第二章獨奏專輯- 響味|味響 Sounds|Savors,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奏專輯,並且獲得金音獎最佳爵士專輯與最佳樂手等獎項。經常參與流行藝人的唱片製作及不同領域的編曲與錄音。是 Furch/丹繡/Hotone 等多個樂器品牌的合作藝人。
台南吉他學院 在 周岳澄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4/6小河岸輕爵士之夜
近期其他活動:
4/27(六)15:00 台中 -台中實心裡
4/27(六)20:00 台中-牛逼洋行餓(二)店
4/28(日)14:00 中和-canimama 起司布朗尼專賣所
5/04(六)15:00 台南-masa loft
5/04(六)20:00 台南-1982 Life House
5/05(日)15:00 高雄-Kamogamo貓窩
光引擎樂團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ightEngineBand
------------------------------------------------------------------------------
光引擎,英倫搖滾中帶著些許爵士氣息。
詞曲創作中心—Engine
對世界充滿好奇,總是用古靈精怪的雙眼觀察周遭世界,並從中獲得靈感。
她取材相當廣泛,文學、科學、靈學、藝術等都成了創作題材。這些材料與她的觀點融合,構築成具有深度且耐人尋味的歌詞,成為一項特色。她希望這些音樂所傳遞的意念,能讓人們獲得力量,找尋到屬於自己的一抹微光。
Ken演奏吉他十八年,年少就立志成為職業樂手,各種樂風皆有涉獵,近年醉心於鑽研爵士演奏。2011年從美國Players音樂學院畢業後,與主唱Engine相遇,Ken雀躍繽紛的吉他聲突顯了Engine帶著異國氛圍的獨特聲線,兩者交織出柔美而堅毅的曲調,被形容為「包裹著一層暖黃光線,沉浸其中,彷彿能獲得一股特殊力量。」樂團因而以「光引擎」為名。
光引擎啟航後,迅速點燃了蓄積多年的能量,2012年發行了實體EP《My Journey》以及數位發行EP《夏日飛行》,也受邀多項音樂季活動演出。新專輯《沿途風景》將於2013年3月正式發行。此張專輯在製作上突破了以往的清新民謠風格,並集結許多才華洋溢的頂尖樂手,以完整編制呈現多元曲風的創作,色彩豐富而個性鮮明。藉由這張專輯,光引擎要將封存在音樂中綺麗的沿途風景,重現在你的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