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處自說(談孤寂) ◎羅智成
為了不辱沒對妳的情誼,我將慎重選擇下一位戀人。
Dear R,讓我們來討論孤寂。在陷落的城池裡。
我的激情像遠遠地瞄準岩岸衝過去的浪群,我的頭髮因疲憊而變色;一切過後,剩下我的悽愴是剛泅上岸,不落實的呼吸。讓我翻身仰臥。Dear R,在風糾纏不清的旗裡隱藏妳。我睡去。然後,讓我握著惡夢和妳談論孤寂。
啊,我怎麼能夠和妳談我神秘的籍貫?談孤寂?我只會說
──我以為,我們應該和另一個星球開啟戰端。人們雖不能理解,但會緊緊團結;那時,我們趁機教他們唱歌和跳舞,那時,全人類將離鄉背井,來到夜涼如水的撒哈拉大露營。那時,我們偷偷帶一群孩童,冒著星際的砲火,去挖掘古墓,那時,而R,所謂孤寂,是妳拒絕了我,緊接著失散在茫茫營區。
他們把我軟禁在我心底。Dear R,沒有人知道我的下落──即使在我面前。
他們打聽我卻在忘掉我以後啊!虜走我的人就再也沒出現。甚至戰事結束,忘記遣我還鄉──天哪!我原本並不想跟妳說,Dear R,所謂孤寂,當他們撤走沙漠上的營地,妳獨自留下,背著遠去的地球,呼喊我的名字直到它開始生疏,直到對愛開始生疏──所謂孤寂,是我在荒漠上證實對妳如上的想像全未實現。清晨,Dear R,我醒自回憶,這第二天依舊美麗。但顯得多餘。
--
◎作者簡介
羅智成,詩人、作家、媒體工作者。台大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著有詩集《畫冊》、《光之書》、《泥炭紀》、《傾斜之書》、《寶寶之書》、《擲地無聲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地球之島》、《透明鳥》、《諸子之書》、《迷宮書店》等,散文或評論《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知識也是一種美感經驗》等。
羅智成的文字風格整體而言神秘、深邃、原創、多元。一方面以獨特的語法和驚人的想像力創造出各種文學勝境;一方面以精緻的自省與洞察力從容出入於自我意識的邊陲與核心。此外,他也擁有文學創作者少有的知性能量與思維訓練,又廣泛涉獵當代生活與文化議題,以進行他所謂「豐盛人格」的自我塑造。
◎「詩.聲.字」小編子尋賞析
本篇收錄在羅智成《光之書》,據書介是未經籌謀策畫、在無意識的慣性所作出的作品。詩人於再版時說道:「我當然無法把每個字句都讀到流利、滿意為止,但至少重新認識了年輕時的自己,也再次確認《光之書》是我最具個人特質、最不可替代的創作體驗。」
〈僻處自說〉為本書第一章,涵納了〈青鳥(談孤寂)〉、〈賦別(談孤寂)〉、〈傳說(談孤寂)〉等篇章,也是本章其一的篇名。於此,讀者或許要問,這樣看似「成段」的詩篇,又何以被界定為詩?而非散文或詩化散文?我們或可粗淺定義,散文於形式上,讀者能見得行文之間層層的脈絡推演,最終閱讀到書寫者記錄的事件或場景原貌。詩化散文既被冠上了「詩化」的分類,必定帶有關於詩的特色,諸如字句間有詩的韻律感、有詩的情境感,遣詞造句之間,並不僅僅是記述,而是在記述之上,企圖營造鮮明的意象。
至於散文詩呢?或許就從羅智成〈僻處自說〉談談:
詩的開場即揭示:「我將慎重選擇下一位戀人」,讀者預料的可能是現實中情感的結束與孤寂的開端。但詩中的場景卻是快速變換的,如「在陷落的城池裡」、「我以為,我們應該和另一個星球開啟戰端」、「夜涼如水的撒哈拉大露營」。若以散文觀之,或因時空不合理而不被允許,但詩則不然,詩的時空是不設限的,詩具備了跳躍性,使我們更能領略孤寂的境地,是從相隔的星球、寥遠的沙漠及棄守的城池開始的,這一再凸顯了自述者心境的清冷。
首段寫道:「我的激情像遠遠地瞄準岩岸衝過去的浪群」、「一切過後,剩下我的悽愴是剛泅上岸,不落實的呼吸」,激情似瞄準的浪群、悽愴如剛上岸的呼吸,乍看以為是詩化散文,詩意的文字具象化了情感且帶來節奏性。但明顯的,詩人並沒有敘述這樣的激情、這樣的悽愴來自何處,也並不意圖延伸其感悟,僅是將「孤寂」的感受更加提煉、深化,我們僅能以此視角觀看這份無有起始的情感。
文中聲聲呼喚Dear R,你可以想見呼喚的那人,卻不可避免的得知R不在此地,呼喚又是否得到應允?橫擺著的,永遠是感傷的事實。詩的第二段寫敘述者曾對DearR懷抱的憧憬:「那時,我們趁機教他們唱歌和跳舞,那時,全人類將離鄉背井,來到夜涼如水的撒哈拉大露營。那時,我們偷偷帶一群孩童,冒著星際的砲火,去挖掘古墓」,讀來富有鋪排的情節,卻能從前後文得知詩中的時空並非現實,限縮在詩人想像中的星球、沙漠營區或古墓,場景是失真的,不若散文貼近生活現場且具有連貫性。
詩篇裡,我們感受到「孤寂」的層次與力道。從首段「Dear R,讓我們來討論孤寂。」,至中段「而R,所謂孤寂,是妳拒絕了我,緊接著失散在茫茫營區。」乃至最末「他們打聽我卻在忘掉我以後啊!」、「清晨,Dear R,我醒自回憶,這第二天依舊美麗。但顯得多餘。」,詩裡的孤寂是日漸衰老的,是眼看著被遺忘而只能在回憶裡存活的,是這個世界曾經有過,卻因為習慣空乏而今顯得多餘的存在。
於此,我們理解段落間的推進或具備散文的質地,但回首全篇,你定然會發現,詩人持續以意象刻鑿、以語言變換的都直指同一件事,那就是「孤寂」。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羅智成《寶寶之書》封面
--
#羅智成 #僻處自說 #孤寂 #散文詩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化散文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25.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史」介紹 訪問作者:許雅玲 內容簡介: 直到二十一世紀,台灣史依然被囚禁在這塊土地上,解開迷障只是公平正義的第一步......給新世代新青年認識台灣歷史的新課綱 ◎台灣歷史長期以來被官方意識形態與教育機構囚禁,本書採新一世代歷史專家之史觀圖解台灣從史前...
台大哲學系事件方東美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羅智成〈僻處自說(談孤寂)〉
為了不辱沒對妳的情誼,我將慎重選擇下一位戀人。
Dear R,讓我們來討論孤寂。在陷落的城池裡。
我的激情像遠遠地瞄準岩岸衝過去的浪群,我的頭髮因疲憊而變色;一切過後,剩下我的悽愴是剛泅上岸,不落實的呼吸。讓我翻身仰臥。Dear R,在風糾纏不清的旗裡隱藏妳。我睡去。然後,讓我握著惡夢和妳談論孤寂。
啊,我怎麼能夠和妳談我神秘的籍貫?談孤寂?我只會說
──我以為,我們應該和另一個星球開啟戰端。人們雖不能理解,但會緊緊團結;那時,我們趁機教他們唱歌和跳舞,那時,全人類將離鄉背井,來到夜涼如水的撒哈拉大露營。那時,我們偷偷帶一群孩童,冒著星際的砲火,去挖掘古墓,那時,而R,所謂孤寂,是妳拒絕了我,緊接著失散在茫茫營區。
他們把我軟禁在我心底。Dear R,沒有人知道我的下落──即使站在我面前。
他們打聽我卻在忘掉我以後啊!虜走我的人就再也沒出現。甚至戰事結束,忘記遣我還鄉──天哪!我原本並不想跟妳說,Dear R,所謂孤寂,當他們撤走沙漠上的營地,妳獨自留下,背著遠去的地球,呼喊我的名字直到它開始生疏,直到對愛開始生疏──所謂孤寂,是我在荒漠上證實對妳如上的想像全未實現。清晨,Dear R,我醒自回憶,這第二天依舊美麗。但顯得多餘。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羅智成 創作,粉專 羅智成
#peishuan 手寫,Instagram:wu.peishuan
#深藏身與名 襯圖
※本篇收錄於羅智成《#光之書》(聯合文學,2012年10月新版),手寫裡「丈夫」一詞為舊版文字,新版更為「地球」。
※羅智成(1955-)
詩人、作家、媒體工作者。台大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著有詩集十多種,如《畫冊》、《光之書》、《傾斜之書》、《寶寶之書》、《擲地無聲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透明鳥》、《迷宮書店》等,散文或評論數種。
羅智成的文字風格整體而言神秘、深邃、原創、多元。一方面以獨特的語法和驚人的想像力創造出各種文學勝境;一方面以精緻的自省與洞察力從容出入於自我意識的邊陲與核心。此外,他也擁有文學創作者少有的知性能量與思維訓練,又廣泛涉獵當代生活與文化議題,以進行他所謂「豐盛人格」的自我塑造。
※小編 #子尋 賞析
羅智成《光之書》,據書介是未經籌謀策畫、在無意識的慣性所作出的作品。詩人於再版時說道:「我當然無法把每個字句都讀到流利、滿意為止,但至少重新認識了年輕時的自己,也再次確認《光之書》是我最具個人特質、最不可替代的創作體驗。」
〈僻處自說〉為本書第一輯,涵納了〈青鳥(談孤寂)〉、〈賦別(談孤寂)〉、〈傳說(談孤寂)〉等篇章,也是本章其一的篇名。於此,讀者或許要問,這樣看似「成段」的詩篇,又何以被界定為詩?而非散文或詩化散文?我們或可粗淺定義,散文於形式上,讀者能見得行文之間層層的脈絡推演,最終閱讀到書寫者記錄的事件或場景原貌。詩化散文既被冠上了「詩化」的分類,必定帶有關於詩的特色,諸如字句間有詩的韻律感、有詩的情境感,遣詞造句之間,並不僅僅是記述,而是在記述之上,企圖營造鮮明的意象。
至於散文詩呢?或許就從羅智成〈僻處自說〉談談:
詩的開場即揭示:「我將慎重選擇下一位戀人」,讀者預料的可能是現實中情感的結束與孤寂的開端。但詩中的場景卻是快速變換的,如「在陷落的城池裡」、「我以為,我們應該和另一個星球開啟戰端」、「夜涼如水的撒哈拉大露營」。若以散文觀之,或因時空不合理而不被允許,但詩則不然,詩的時空是不設限的,詩具備了跳躍性,使我們更能領略孤寂的境地,是從相隔的星球、寥遠的沙漠及棄守的城池開始的,這一再凸顯了自述者心境的清冷。
首段寫道:「我的激情像遠遠地瞄準岩岸衝過去的浪群」、「一切過後,剩下我的悽愴是剛泅上岸,不落實的呼吸」,激情似瞄準的浪群、悽愴如剛上岸的呼吸,乍看以為是詩化散文,詩意的文字具象化了情感且帶來節奏性。但明顯的,詩人並沒有敘述這樣的激情、這樣的悽愴來自何處,也並不意圖延伸其感悟,僅是將「孤寂」的感受更加提煉、深化,我們僅能以此視角觀看這份無有起始的情感。
文中聲聲呼喚Dear R,你可以想見呼喚的那人,卻不可避免的得知R不在此地,呼喚又是否得到應允?橫擺著的,永遠是感傷的事實。詩的第二段寫敘述者曾對DearR懷抱的憧憬:「那時,我們趁機教他們唱歌和跳舞,那時,全人類將離鄉背井,來到夜涼如水的撒哈拉大露營。那時,我們偷偷帶一群孩童,冒著星際的砲火,去挖掘古墓」,讀來富有鋪排的情節,卻能從前後文得知詩中的時空並非現實,限縮在詩人想像中的星球、沙漠營區或古墓,場景是失真的,不若散文貼近生活現場且具有連貫性。
詩篇裡,我們感受到「孤寂」的層次與力道。從首段「Dear R,讓我們來討論孤寂。」,至中段「而R,所謂孤寂,是妳拒絕了我,緊接著失散在茫茫營區。」乃至最末「他們打聽我卻在忘掉我以後啊!」、「清晨,Dear R,我醒自回憶,這第二天依舊美麗。但顯得多餘。」,詩裡的孤寂是日漸衰老的,是眼看著被遺忘而只能在回憶裡存活的,是這個世界曾經有過,卻因為習慣空乏而今顯得多餘的存在。
於此,我們理解段落間的推進或具備散文的質地,但回首全篇,你定然會發現,詩人持續以意象刻鑿、以語言變換的都直指同一件事,那就是「孤寂」。
台大哲學系事件方東美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把上帝給的檸檬榨成汁來賣~告訴世界你是誰的《個人品牌》何則文
不知道是不是90後千禧世代的共同特色?聽 #何則文 的現場,有種勵志版「博恩夜夜秀」的感覺。嗯,我是說何則文一樣拋很多梗給觀眾,但他本人可能會這樣抗議「你忽略了我的優點,就是我比較帥!」(挺胸,笑)
但真的是場從頭到尾都是梗的演講啊,而且個個都是用洪荒之力把倒霉或不幸事件扭轉成好事的那種。
例如說為什麼演講現場準備了爆多的《 #別讓世界定義你》,其實是出版社寄錯了,請他們寄幾十本《 #個人品牌》搭配幾本《別讓世界定義你》,結果打開紙盒我傻眼,數量居然相反!雖然出版社人很好的說可以幫忙寄給每個讀者,但我想讓大家現場拿走,所以立刻打電話到最近的誠品問他們還有幾本,「居然有27本耶」,這種過了打書期的書,書店通常只放一本,他們居然有27本,可見我的書賣的不錯!
講到個人品牌,他主張努力打造實力與豐富自己的故事是優先考量。不過,努力沒那麼容易成功啊,失敗令人喪志呢,「那更好,如果你是編劇,沒有波折的故事怎麼看?一定會被退稿吧」
他的成長故事的確很戲劇化,爸媽離婚後一個沒有意願撫養、一個沒有能力,最後在被送進育幼院前被奶奶攔下來。奶奶跟兩個姑姑經濟狀況並不好,而且家還住在傳說中盛產八加九的三重,怎麼辦?把戶籍弄到文教區,唸了台大旁的龍安國小、市區的金華國中。這樣總會學好吧?是學好了,只是巨大的貧富差距,「我暑假找同學玩都找不到,開學才知道他們都去了美國不同州,有幾個還乾脆不回來了,為什麼?變成美國人了」讓人自卑嗎?「不會的,因為我長的帥」》%@;#
大學雖然唸了國立大學,但是是歷史系。歷史系有什麼問題?「每個學校都一樣,如果那個學校沒有哲學系,歷史系就是吊車尾科系」
(我自言自語:你忘了有些學校還有人類系嗎?或是中文系也競爭激烈啊。算了,我是來聽《個人品牌》不是來用小劇場得罪朋友的。)
提到培養專業,何則文再次鼓勵大家,「這個年代人人都可以上哈佛、史丹佛,他們有多樣且免費的線上課程,只要你連上網路找」,像我認識一個很好的機構工程師就是文科生,我歷史系的也去過華碩當儲備幹部,鴻海集團當人資,而且一年就昇課長。秘訣就在於⋯⋯(你長得帥,我在心裡默默接梗),就在於我講了歷史故事給他們聽,去華碩面試的時候我問主管知不知道美軍為何輸掉越戰,夾著尾巴逃走;在鴻海一年後,我跟主管講了歷史故事「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封了韓信為大將軍,最後關鍵時期,韓信知恩圖報,既沒有倒向項羽也沒有自立封王反而繼續協助劉邦。終於開始漢家天下」,他就昇我做課長了。關鍵在於,「我長得帥」⋯⋯
《個人品牌》有很多談法,有人強調如何吸粉、有人強調斜槓的重要性;何則文用上並轉化許多經典管理理論與頭字語(MVSM, PRADA, SMART...)提供讀者一些強化實力的方法與方向,好好的創作自己的故事。他也說了書名更適合叫《告訴世界你是誰》,是《別讓世界定義你》的續集。我覺得內容跟他的人生一樣充滿勵志梗,整個非常⋯⋯⋯好吧,帥氣。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有個夢想,夢想其實不容易,夠大夠具體的夢想更是如此。「像我會在36歲成為全台灣最有錢的男人,然後做我最想做的事:辦NGO幫助他人」(喔耶,這次終於沒有長得帥的梗了)
註一:其實何則文沒有說那麼多次「我長得帥」啦,三小時大概只說了五六次而已。
註三:會想聽這場是因為我很喜歡《 #青年寫給青年的東協工作筆記:歷史、產業、生活、民情觀察》,尤其是裡面的越南部分,覺得受益良多。因此看到又有新書出版,就有種粉絲該進貢的感覺,其實鐵粉進貢也是一種個人品牌的重要操作呢。
註三:感謝一起做組間討論的Tracy, Rita, Jessie, 如燕與⋯做戶外用品的那位同學(^^)
圖說:我盡力找出自己拍的最帥的照片了... 小樹文策
台大哲學系事件方東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史」介紹
訪問作者:許雅玲
內容簡介:
直到二十一世紀,台灣史依然被囚禁在這塊土地上,解開迷障只是公平正義的第一步......給新世代新青年認識台灣歷史的新課綱
◎台灣歷史長期以來被官方意識形態與教育機構囚禁,本書採新一世代歷史專家之史觀圖解台灣從史前到四百年歷史的發展,並延伸介紹事件中關鍵人物與歷史現場,成為提供重新思索歷史時空的最佳讀本之一。
◎每一大事情主題有圖有文,簡明易於閱讀和吸收,並融合教育部歷史課綱與題材,適合中學以上師生歷史教材使用,一讀馬上成為台灣文史通。
◎部分歷史現場以區域地圖與示意圖導覽呈現,適合對台灣主題或台灣史有興趣的讀者實地走訪。
◎掌握歷史中最核心的時間、事件、人物、地點等面相,一舉輕鬆了解台灣歷史
作者簡介:王品涵
1983年生,台大哲學系學士、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台大台文所博士生。長期致力於台灣文學、推理小說的評論、研究與推廣。現為東南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兼任講師。曾協助編纂《魏清德全集》(台文館,2014)、《台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選集》(台文館,2014)。並任內容力公司特約作者、企劃編輯。
作者簡介:郭婷玉
1986年生,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現為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生。研究主題為日本時代臺灣史,並關注明清以降中國地方社會研究、近代日本與東亞史等領域。著有〈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的地方政治:以屏東東港地區為例〉、〈清末臺灣的搖會組織〉等論文。並任內容力公司特約作者、譯者。
作者簡介:許雅玲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研究興趣為清代台灣貿易史、荷蘭時期台灣史、戰後台灣文化政策。熱愛美食、烹飪、旅行,認為自己的工作跟烹飪一樣,是在不同素材中尋求各種特質的協調。現為內容力有限公司企劃編輯、紀錄片研究員。
作者簡介:莊建華
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國立台南護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因為關心台灣在二戰後的制度轉變問題,致力於研究戰後台灣史的研究,曾編纂《台灣全志》(卷五‧經濟交通志),現為內容力有限公司紀錄片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