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水患成災,前瞻預算打水漂
今年7月底至8月上旬的一場西南氣流加上盧碧颱風帶來的豪雨,對中南部造成嚴重淹水(經濟部水利署稱為「0806水災」)及農損。許多民眾不禁懷疑,蔡政府在前瞻計畫中投下了2508億元的治水預算,為什麼對水資源的管理,績效還是這麼差?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和經濟財政組,24日聯合舉辦「氣候變遷水患成災 前瞻打水漂?》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為台灣的治水把脈。
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首先帶領與會者為日前勘災時落水的高雄桃源區代表謝宜真祈福,希望失蹤近2週的她最終能平安歸來。接著陳宜民指出,從7月份德國萊茵河水患以及中國大陸鄭州水災,到0806水災重創南台灣,氣候變遷對環境造成的災害,已一再重複發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否能夠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是一個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
前內政部長、現任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以「總合治水策略與實踐」為題,進行了15分鐘的專題演講。呼應陳宜民前述提醒,李鴻源直言「風調雨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旱澇交錯已成常態,他甚至預言,未來人類將會陷水資源的搶奪大戰,而台灣已經不可再建水庫、清汙效果也有限,台灣將不斷遭遇淹水、缺水問題,該怎麼辦?李鴻源表示,過去以工程技術治水、相信「人定勝天」的這種理念已經過時了,必須從國土規畫和都市設計這種上位思考,對治水進行透水、吸水和保水的三合一規畫。
此外,治水必須以跨領域對話、跨部會整合、中央與地方以及公私部門之間合作的方式進行,而溝通是非常重要的過程。李鴻源以過去因地層下陷問題與雲嘉一帶農漁民馬拉松式的溝通為例指出,他體悟到解決地層下陷問題之前,必須先幫助農漁民設想生計問題的解決之道。李鴻源認為,政府必須更聰明,才有辦法面對多變的氣候、解決問題,而政府要變得聰明,前提是人民要更聰明,知道如何要求並監督政府。
李鴻源並補充,協助台中市政府與東海大學合作,共同整治東大溪的過程,是很美好的公私部門合作經驗。雖然這個計畫不算太大,但卻呈現了多元的成果,不但是水質整治工程,也呈現了環境人文、生態恢復、水質改善及環境教育等多個面向和層次,甚至幫助東海大學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機構的「2020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獲得全台私校排名第一的佳績。
國民黨立法委員謝衣鳳表示,過去10年來,政府在區域河流整治計畫中,已完成了110萬公尺的排水路整治,其中,台南有20萬公尺、嘉義縣14萬公尺、屏東是13萬公尺,是水路整治的前3名,但這次0806卻仍然淹得很嚴重,因為降雨量實在太大。由此也令人省思,前瞻建設水環境計畫的滾動式調整時間,必須縮短,如此才能根據環境現況,及時提出改進之道。
謝衣鳳並指出,海埔地整治等所清出來的大量海砂,政府應該要妥善運用。
前環保署長、台大地質系退休教授魏國彥回應指出,位於高雄小港大林浦海岸的南星計畫,當年就是運用海砂填海造陸,可惜後來沒有繼續下去。
魏國彥以知名歷史學者陳寅恪的詩「讀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猶是去年人」指出,就一個地質學者而言,許多環境的問題其實早就了然於心,因為研究地質就是探索大自然的歷史,所以知道什麼地方可以做什麼樣的建設、不該做什麼樣的建設。魏國彥認為,台灣防災治水要趨吉避兇,就要將地質因素納入;他呼籲:治水、防災、選線(施工路線的選擇)的工程設計,「要延攬地質人才加入!」
前台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胡思聰提醒,目前許多工程施工時所參考的數據和係數,不但已歷經4、50年沒有修改,且往往是西方所訂,恐怕已經不符合目前變化快速的環境和氣候條件,再加上許多地方人口密集、人類活動頻繁,當初的規畫設計早已無法適用,例如為1萬戶設計的排水系統,如今卻有好幾萬戶居住其間,那麼這個系統當然就難以處理排水的問題,一定要及時修正,否則就會出問題。
即將在今年11月到英國格拉斯哥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大會(COP26)的立法委員陳以信指出,眾所周知,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氣候變遷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國都正全力降低溫室氣體,台灣也訂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溫管法》),然而,蔡政府的 執行態度卻相當消極。例如,按《溫管法》規定,政府早應於2019年制定的第2期管制目標,但目前仍渺無蹤影;應於今年6月份提出的溫室氣體國家報告,目前已過了2個月,蔡政府也迄未提出。
陳以信呼籲蔡政府儘速依規提出,不然在COP26上要報告什麼?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賜賢,在書面報告中指出,探討此次0806水災中,高雄發生洪災的主要問題在於,過度注重水質的整治,卻忽略了上游洪峰流量的削減及下游潮汐頂拖的問題,也就是說,主政者偏重親水景觀綠化、易於討好民眾的表面功夫甚於防洪排水處理的基本功。
他建議,考量都市流域治理時,必須在區域的防洪排水和流域對策下更多功夫,並且要師法自然的流量分擔策略,將流域的降雨根據不同都市土壤利用情況所流出的洪水量,做流域分配量處理。
國政基金會經濟財政組召集人林祖嘉,在座談會的結論中指出,對照4、5月間,台中、苗栗等縣市才因缺水問題,被迫實施「供5停2」措施,影響民生、農耕用水,8月竟發生大淹水,看來缺水、淹水已交錯而至。他認為,應重新評估政府的治水能力;其次,應儘速拉高下水道建設比率;第3,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發生率大幅升高,政府治水相關的參考年限也要進行修正。例如,過去10年、20年才會出現的大雨、豪雨、強降雨等,現在可能1、2年就出現一次,因此防洪治水的規畫和設施標準,也必須跟進調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豐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JC財經觀點版主 王怡人 Jenny 主題:先覺出版《閃電崩盤|一兆美元的真相!全球追捕,史上最神祕的金融罪犯》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am-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1.22 #News98 #陳鳳馨 #FlashCrash #收藏好書:先覺出版...
台大家政系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家型級別影響,爸媽你看懂多少?深究兒童英語教育重要性。
我猜,絕大多數家長對這個新聞是很無感的。
一來,時間還很久;二來,孩子才在念小學,甚至剛要念小學,國家要不要有第二官方語言,跟孩子有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的呢!
雙語國家的意思,是2030年起,台灣會開始把英文當做第二官方語言。
這意思是,很多正式的文件與場合,是可以使用英文來表達的。例如說,目前政府機關開會,如果與會來賓只懂英文,不懂中文,會議主辦方是有義務要準備中英口譯的,各級議會的議員也不可以用英文來質詢。
簡單的說,目前你要當公務員或政務官或議員,全程使用中文是個義務,即使完全不懂英文也沒關係的;但如果英文被視為官方語言,那麼使用中英文就是可以自由選擇了。比方說,某個新任長官喜歡用英文,這個時候如果屬下英文程度不好以致於影響工作表現,就是個人的能力問題了。
政府機關如此,大型民營企業也會連帶如此。
類似的道理,目前正式的教科書一定只能用中文編寫,所以台灣的出版社即使教科書寫的再差,也不怕英美來的競爭者。但雙語國家之後就不一樣的,一定有出版社會直接送審國外的教科書,反正108課綱根本就是抄 CCSS 的,所以審過也不會難,然後一定就會有學校採用英文版的教科書,這時候學生看不看得懂就是學生自己的問題了。
然後,大學端兼負培育國家與企業未來人才,與引導中小學教育方向的雙重責任。自然也會大規模的朝向培養雙語人才邁進,因此對入學新生的雙語能力要求標準,自然也會大幅提高。
❚ 遠的先不說,說點短期與現實一點的改變。
這個學年度起,教育部將選擇四所重點大學,提供獎勵與補助,要求這四所大學在四年後,博士班有九成,碩士班有七成,大學部有五成的課程,需要全部用英文來進行。
可以想見的,這四所大學都是所謂的頂大。
但是今天,即使是台大新生的平均英文能力,也還無法執行這樣的授課方式,更別說是其他學校了。可以想見的,#未來四年這四所頂尖大學對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最低要求以及影響的比重,一定會是逐年大幅提高的。
高中端呢?
當然也會有所應變。今年起,我們看到很多二線的公立高中已經開始加入了特色英語學程,IFY 國際預科學程,雙聯學制,甚至是IB 中學的行列。很明顯的希望從雙語化及國際化,來與傳統的明星高中做出區隔。這當然也意味著,英語好的學生,在未來的選擇及可以獲得的資源將會越來越多。然後他們在大學入學的競爭中,也會因此有新的優勢。
而上面所提的,只是眼前已經可以看到的改變。未來九年,在政策導引人才需求,人才需求導引大學教育後,整個大學入學,到高中入學,對學生英文能力的要求方向與訓練方式,勢必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
這,就是 #國家級政策的力量。
也許有人會覺得9年還很久!
不,如果九年後的大學必須做出重大的改變,那六年後的高中入學就會提早有改變,甚至三年後各地明星私中的入學也會跟著改變。像現在,一般的國中是程度好的學生在畢業前會通過全民英檢初級,但很多知名私中希望學生在國二就要有類似的程度,我相信在前述的趨勢下,三年後這應該會是私中入學的基本門檻了。
問題來了,現在可以在小學階段就通過類似檢定的,多半都是從學齡前就在全美語幼稚園或者使用DWE 的孩子,然後繼續在私小的國際班就讀,或者有神級家長在家帶孩子自學。
至於傳統英文教學方式與密度,不論是學校或補習班,其實都很難讓小學生在畢業之前就通過這個門檻。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甚至已經中年級了,而且你很重視未來的升學,但你卻還在用傳統的角度與方式讓孩子學英文,不斷的背單字,背文法,寫評量...⋯那其實你並沒有多少時間來讓孩子面對這個巨大的衝擊!
這其實就跟當年「108課綱」在討論之際,很多家長覺得反正就是念書,課綱改什麼念什麼而已;卻低估了課綱的精神,其實是要幫大學挑選更有思考與研究能力的學生,而不是只會在考卷上作答的學生。
所以,「108課綱」的落實,必然會涉及大學入學評比方式的變革。果不其然,大考中心做出了一連串的變動,然後很多家長開始抱怨這些變動太突然,不知如何教孩子適應。
關於雙語國家政策,我相信很多類似的抱怨也會在三年後大量出現在沒有警覺也沒有做好準備的家長身上。
最後,讓我們回到 #兒童英語教育 這個主題。基本上,我們預期雙語國家政策會徹底改變我們對什麼是「學好英文」的定義。
事實上,台灣有很多老師與專家都知道台灣的英語教育的成果不好,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在過去十年來,我們發現有很多優秀的老師,在他們的崗位上,默默的為「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與方法」在付出。然而,不論他們多努力,成果其實極其有限,只能改變一小部分的學生。
這中間關鍵原因在於,在教育生態系裡,有三個主要的角色,「政府─老師─學生家長」,而這三者之間,其實位於中間的老師是最無力的。當政策不改變,或者學生家長端的觀念不改變,老師其實什麼也不能做。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我們在中文家庭雙語小孩這個社團裡,選擇從改變家長端的觀念著手。
如今,政策的風向終於變了,時間與改變的壓力回到家長這一邊了。
而你,做好準備了嗎?
(歡迎轉分享)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2030雙語國家 #兒童英語教育
#拒絕填鴨
台大家政系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10601,全球疫苗供應知多少?
全球人口78億,若七成人口接種疫苗,每人兩劑,共需110億劑;杜克大學全球健康創新中心,預估全球疫苗產能,2021年底可望達120億劑,但在製造及法令等上的問題,將拖延到2022年底。只要大多數人未打疫苗,意味著病毒將有更多的機會產生突變,疫情更難以收拾,未來也將花更多的人力與資源於控制疫情上。全球疫苗供應不足又不均,原因為何?
第一,建構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產業鏈非一蹴可及,目前有三種形式疫苗,病毒載體,去活性及mRNA疫苗, 市占率各約22 %、35 %及43%,以後者為例,mRNA疫苗製程簡單但放大產能不易。這是一嶄新技術,需要擁有相關技術的熟練人才,培育人才需要時間。另一方面疫苗製造至少需要200多種成分,包括原物料、填充玻璃瓶、過濾器、樹脂及拋棄式袋等,衞星工廠也分散各國。如何凝聚人才及生產缐上下整合方足以增產。面對疫情危機量產受限,全球主要藥廠也史無前例彼此互助,以協助增加產能。例如默克為嬌生,GSK及Novatis也為Cuevac代工,預計各生產I億及2.5億劑;賽諾飛也為BioNTech填充疫苗。AZ則委托15國家25家藥廠 ,製造29億劑疫苗,其中10億劑委予全球最大疫苗製造廠印度血清研究所,希望能解決量產的不足。
第二,原物料短缺,以合成mRNA為例,需要核苷酸、酵素及脂質,很少有公司製造此特殊化學成份。疫情突然間發生,造成全球供應不足,而且授權進度緩慢。在關鍵技術上, mRNA前端需加上一修飾物,以避免遭免疫系統排斥,同時以增加其穩定度及半衰期。加州Trilink公司擁有這重要成分的智財權;另一方面,mRNA也藉由包在脂耐米顆粒內,才能進入細胞中,少數幾家公司擁有製造脂奈米顆粒技術的智財權。Trilink已在擴廠,同時默克也擴大供應脂質給BioNTech 。mRNA疫苗大師賓州大學瓦斯曼教授表示,疫情一開始,大多數人快速投資於疫苗研發,但卻疏忽對關鍵原料的產能規劃。
第三,智財權,生物科技最重要的莫過於智財權,以印度及南非為主的「人民疫苗聯盟」,希望大藥廠能暫時放棄智財權,已獲包含美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支持。但大藥廠反對,認為疫苗製造是一相對複雜的生物過程,對於品管要求高,即使暫時放棄智財權,能承擔製造也並非易事。目前mRNA智財權也分散在數家公司,協商整合可能也需要一段時間。產業專家則希望能藉由技術移轉加速製造過程,讓更多單位能參與。
專家也建議如下幾點:第一,改善原物料流程,解除重要原物料、尖端儀器及產品的出口限制。例如美國解除對印度疫苗原物料出口的限令,解決供應鏈瓶頸。第二,協調監管過程,在緊急狀況下,制度能鬆綁化繁為簡,擁有較大彈性,加速施打時效。第三,政府協助,加速取得技轉,提供製造設備及專業知識,以擴大疫苗生產能力 。
總而言之,目前全球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大部份人打上疫苗,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樣產品可以在種種限制下這麼快速的擴產;然後還有分配的問題,牽涉到各國家政經實力與醫療體系的韌性,複雜萬端。希望各國政府與業界能通力合作,共同戰勝人類百年一見的大疫。
作者﹕許英昌博士
現任單位﹕英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中正大學生命科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台大EMBA管樂社
團長 暨創辦人
台大家政系 在 豐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人:陳鳳馨
來賓:JC財經觀點版主 王怡人 Jenny
主題:先覺出版《閃電崩盤|一兆美元的真相!全球追捕,史上最神祕的金融罪犯》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07:00am-09:00a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1.22
#News98 #陳鳳馨 #FlashCrash
#收藏好書:先覺出版《閃電崩盤|一兆美元的真相!》https://bit.ly/3oKFHqt
一個賺錢成癮,卻不愛花錢的操盤天才,如何以一人之力撼動美國金融市場,成讓全球財經專家百思不得其解的「閃電崩盤」?
在這噬人的逐利場上,他究竟是金融犯罪的主謀,或只是幕後操盤高手的替罪羔羊?
2010 年 5 月 6 日星期四,全球金融市場無預警瞬間直墜,道瓊指數在 5 分鐘之內暴跌 600 多點,市場瞬間蒸發了一兆美元,創下歷史性的紀錄。全世界財經專家、政府官員、調查單位都在問同一個問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2015 年 4 月,倫敦期貨交易員納凡德.薩勞在爸媽家遭到逮捕,有關當局聲稱他就是閃電崩盤的始作俑者,美國政府要求將他引渡至國內受審,最高可求處 380 年的刑期。嫌犯落網原本值得慶賀,然而這起逮捕事件卻引發了軒然大波。
如果美國政府說的是實話,為什麼花了這麼多年才採取行動?為什麼之前所有的官方調查報告,皆未懷疑有人在操弄市場?所謂的「罪魁禍首」又是怎麼騙過所有的交易程式、演算法和人工智慧?難道一個人光靠著個人電腦和網路連線,就可以顛覆世界,引發這麼大的災難?
獲獎財經調查記者范恩以高潮迭起的敘事,層層揭開這起金融史上最受爭議的神祕事件,犀利點出在 10 年後的今日,科技突飛猛進,全球金融體系卻更加脆弱。而在追求獲利的戰場上,注定輸給交易程式的散戶,未來還可能面臨更加嚴重的衝擊,我們準備好了嗎?
📣 更多 #財經起床號 專題影音:https://bit.ly/2QvBR55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J_qRtgk3Zk/hqdefault.jpg)
台大家政系 在 台大經濟營- 【職涯分享】 我們邀請學長姊劉藍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經濟學家藍一介紹現為台大經研所博士生擔任大學經原/碩士班計量&個經TA 專長領域為: Game theory & Allocation... ... 資料科學家政喻介紹台大經濟系、海洋所畢。 ... <看更多>
台大家政系 在 台大經濟系學霸政見涉歧視!「處女強制參加舞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 經濟系學霸政見涉歧視!「處女強制參加舞會、GG10公分上 家政 課」!女大生:講話用點腦訂閱【東森新聞】現在就加入》https://pse.is/396256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