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WOL大聲工作法》x2本
#第一本掛名推薦的書 #竟然在唐鳳隔壁 #名字要取筆畫少的
🙋「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還是一種「有趣的貢獻和自我表達的方式」?讓我驚喜的是,我遇到了一本好書,書中提供一種具體可執行的方法,引導我們從工作的倦怠走出來,邁向更有意義的貢獻和更有連結的人際關係。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orking-out-loud/
【我要大聲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WOL大聲工作法》,作者是「大聲工作法」的創始人約翰.史德普(John Stepper),他提倡企業營造出更開放、協作的文化,也協助個人開創更好的職涯。他提倡的這個方法已經推廣到六十幾國,遍布各行各業,創造出許多熱烈交流的職場社群和專業圈。
這是第一本我以「閱讀前哨站 站長 瓦基」掛名推薦的書。當初出版社跟我接洽的時候,先提供了這本書的書稿給我看。我瀏覽了內容之後,發現作者在說的事情,處處充滿了我自己的職場心路歷程,到現在經營〈閱讀前哨站〉公開分享文章之後,整個人感到改頭換面的樣貌。
我在高科技業的九年職場經驗,歷經熱血青年到資深老手的轉變,從熟稔業務後的被動心態到充滿動力的主動貢獻。這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懵懂的轉變之旅。作者提供的建議與指引,也讓我深感共鳴和啟發,我已經迫不及待把書中的行動指南拿來實踐活用。
【「WOL大聲工作法」是什麼?】
根據作者的定義,WOL(Working Out Loud)指的是一種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正向循環的一種工作方法。他在以下這段獻給台灣讀者的影片裡,詳細說明了這件事: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給予人們機會,一個貢獻一己之長的機會,這是一種貢獻及表達自我的方法。不是為了追求人氣、出名或炫耀,而是為了助人。你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當你這樣做時,你為自己塑造了聲譽、獲得其他機會、培養他人的信任與關係。」
作者在書中用了五個章節說明WOL的重要元素,他也在每個章節後面提出許多問題,讓你用一種做練習題的方式,回答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把一些建議付諸行動。
1.有意義的探索:針對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找到連結並開始實驗。
2.人脈關係:建立有人情味的人脈及找到新的關係。
3.大方分享:樂於分享、不吝給予,秀出自己的價值。
4.工作能見度:讓大家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或任何有助於他人的回饋。
5.成長心態:允許犯錯、困難時求助,一種想要變得更好的心態。
出版社也將這些行動步驟和練習題目,濃縮成一本練習小冊子。因此,這本書其實可以分為「書籍本身」和「12週練習隨身本」,這篇文章先跟你分享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在數週之後的文章,我會再和你分享我使用12週練習隨身本的步驟和心得。
【這本書掛名推薦者的共通點】
大聲工作法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公開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我是以文字和聲音的形式,分享自己透過閱讀之後的「所學、所想、所做」。底下延伸介紹其他掛名的推薦者,他們都是聲量和經歷百萬倍於我的厲害人物:
具有「天才IT大臣」美譽的行政院數位政委 唐鳳 ,她完全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詳見工作紀錄)。她也善用數位技術的創新,讓自己成為連結各方、解決問題的開放平台。最近天下親子推出《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這本新書,直接排進我的待讀書單。
我很欣賞的自雇者 劉奕酉,是一位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他持續公開分享離開高科技業幕僚之後,成為自雇者以來的心路歷程,內容涵蓋他鉅細靡遺的思考步驟,以及不斷蛻變、不斷進化的獨特市場價值。他最近出版《高產出的本事》書中紮實的思考脈絡讓我感到佩服不已。
知名學習平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以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的角度,分享許多對職場新鮮人帶來深刻啟發的文章,在著作《大人學選擇》裡面更分享了身為一個大人,該如何運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做出人生選擇。最近瓦基的文章也受到「大人學」的青睞,即將轉載過去幫助更多的年輕學子。
全台最大線上閱讀社團「閱讀人」的創辦人 鄭俊德,他曾在Podcast分享經營閱讀社群一路上的甘苦談,讓我深受啟發。同時我也很感謝他創立的Facebook社團「閱讀人同學會」,聚集了許多熱愛閱讀和分享的讀者,促進了無數的交流和討論,是每個愛書人不能錯過的好地方。
他們都透過公開分享的方式「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這不但塑造了自己的聲譽、創造更多的機會,也建立了群眾的信任與更深刻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這種「大聲說出來」的工作模式,不但能帶給人們內心的滿足,還能建立外在的成就?
【強調大聲說出來的用意】
作者引用知名的「自我決定論」來說明,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充滿動力?是什麼因素驅使我們採取行動?歸納起來,人類有三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分別是:專精(competence)、自主(autonomy)、關聯(relatedness)。當這些需求獲得滿足時,我們就會獲得激勵、充滿生產力、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最棒的地方在於,「公開分享」剛好可以同時促進這三件事情:
【1.專精】
你可以透過公開分享的方法,表達你正在學習與改善的事情,還有你正在發展的新技能。並且,採取一種「成長心態」去面對所有的新事物。不用擔心分享還不擅長的事情會被取笑,因為你只要記得「你並非不擅長,你只是還沒擅長」,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隨著時間增進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一年半前,剛開始公開分享閱讀筆記的時候,也曾感到非常生疏跟擔憂,我不知道自己分享的東西是否有人要看。直到我偶然讀到國外筆者 Jakub Ferencik 的一段話激勵了我:「如果不為誰而寫,就為自己而寫。書寫是一種自我療程。」
隨著一篇又一篇讀書心得的產出,我治療了自己對職場上例行公事的煩悶,我彷彿抬頭看見世界的廣大,像個興奮的小孩子到處尋找有意思的書來讀。在我重拾生活的動力之後,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職場技能,透過閱讀導入更多元的思考策略,精進自己的領導與管理風格。
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獲得許多關於寫作技巧和職場經驗的讀者回饋,讓我再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方法和步調。回顧來看,公開分享不但讓我得到了寫作專精的提升,也得到了職場技能專精的提升。
【2.自主】
擁有「自主」的心態,是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種心態可以讓人擁有自信、動能和動機。如果你覺得凡事都是別人指派好的,是自己被強迫這麼做的,那麼你很難感覺到任何的快樂。因此,盡可能把自己在做的事情,轉換念頭成:「是我決定這麼做的,是我選擇這麼做的」。
在我選擇公開分享閱讀的收穫和職場的經驗之前,我的心態偏向於「任由生命替我做安排」。這種念頭就像是電影《黑暗騎士》反派小丑說的「追逐公車的小狗」,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管追的上眼前的事情就好。那種對工作感到「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的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
直到後來鼓起勇氣,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我發現自己有權選擇挑什麼書讀、挑什麼話分享、挑什麼主題延伸討論。我也開始意識到,這些文章產生出一種無形的「責任感」,我感覺到自己有責任,傳達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內容。
因此,我意識到自己所做出的挑書和文章選擇,甚至是職場上策略的調整,都是我審慎評估後的決定。我也變得會去思考這些決定的背後,是基於什麼考量和取捨。用這種公開分享的思考脈絡,讓我知道自己擁有完全自主的掌握度,所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令人感到開心和無悔。
【3.關聯】
直到我開始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才發現有許多網路上的閱讀社群,來自各地的讀者分享著閱讀的心得與樂趣。許多前輩分享和回饋的觀點更是我以前從沒想過,這種思想上的衝擊總是讓我感到十分雀躍。
我一開始是在「PTT書版」和「閱讀人同學會」上面分享讀書的心得和收獲。能夠跟許多愛書人彼此分享和交流,是一件很令人感到開心的事。發表文章之後的留言回饋,有時候也會讓我發現許多專業領域之外的好書,從一本書,延伸閱讀到其他的經典好書。
透過公開分享自己的文章,讓我認識各行各業的人們,接觸我以前不曾想過的可能性。有時候也會有一種找到同伴的熟悉感,心想「有其他人跟我很像,我們可以一起發揮影響力」。公開分享讓我跟人們和社群產生了關聯,我的貢獻可以幫助別人,別人的回饋也讓我受惠無窮。
【對我最有啟發的段落:讚美即貢獻】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段落地深深震撼了我。這是我曾經忽略的一件事,現在看來卻十分重要。作者提到,商業作家史考特.伯肯(Scott Berkun)在成為暢銷作家和熱門演講者之前在微軟工作,他寫了一篇文章記錄離職前跟同事的一段交流。作者節錄了文章裡三個完整的段落,:
我在微軟的最後一天,受邀做了最後一次演講。那場合很棒,我有機會向一群好友好的聽眾談重要的事情。後來一位我很敬重的同事走了過來,感謝我做的工作。我問他為什麼以前不說呢?他說他以為我早就知道了。他覺得,我可能經常聽到那些話。基本上,他不希望我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耶!」還有什麼說法比這句話更荒謬的嗎?
這件事讓我想到,自己看過或讀過很多對我很重要的東西,卻很少回以任何讚美。我喜歡的書(或讀過幾十遍的書)、我喜歡的講座、我收到的好建議等等,但我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人。或者,我從來沒有花心思支持別人的成果。數十人說了實話,讓我變成更好的人;或是在別人不支持我的時候,繼續支持我,但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話對我有多重要。**我發現無數的行為對我產生了影響,而我卻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事,我因此受害而不自知。**原來我比這位在我即將離開公司時才感謝我的人還不如,他做了一件對他重要的事。他直接走過來,正眼看著我,表達感謝。我這才發現,那種感謝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的。
我以前從來沒有學到要記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簡短的電郵、網站上的留言、握手與一句謝謝。我意識到,在我那扭曲的小小心靈閣樓裡,在一個布滿灰塵的黑暗角落,潛藏著一種想法。那種想法覺得,在那些情境下給予讚美,有損我的自我評價;讚美別人就是承認自己的某種失敗;也就是說,我把那種讚美與拍馬屁聯想在一起。現在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愚蠢,因為承認別人的好比自己做得好更難。任何人都可以批評或接受讚美,但啟動正向交流才是有影像力的人的特色。
這段話,我重讀了很多次,回想起那些沒能說出口的讚美令我感到愧疚,打破自己吝於給予讚美的內心糾結,意識到有時候連一句讚美都懶的說是多麼的可惜。直到現在,我才體認到「原來給予讚美也是一種貢獻」。希望我發現得不算太晚,我終於學到,發自內心給予讚美可以是多麼自然的一件事情。
【後記:大聲說出來】
如同作者所說:「成功不是一條精心規劃步驟的整齊路線,也不是順著許多人走過的路前進,而是有意義的探索,每一步都產生學習效應與連結,並增加一系列的可能性。」我回顧了自己公開發表文章的心路歷程,每次的分享,對自己而言都是微小的成功,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學習。
我也想跟你分享我在《為一般人而戰》這本書中深感共鳴的一句話:「我們要為彼此而戰,因為我們的心靈互相寄託。爬到山頂,同時告訴背後的人我們看到了什麼。」閱讀與寫作就像是我的兩支登山杖,期許自己奮力攀爬的同時,持續與你分享我所看到的一切。
你什麼時候開始「大聲說出來」都不嫌遲,因為:「不管你年紀多大,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可能在你眼前,包括你從未想像過的可能性。你的人生意義不需要和未來某個遙遠的目標有關,而是和你每天的生活方式有關。它可以是某種實踐,而不是結果。」
經營〈閱讀前哨站〉之後的時光對我來說,簡直美好得不像真的,「公開分享」或許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實踐。
【抽獎辦法】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1、抽出「2本」《WOL大聲工作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第一個想到「大聲工作法」的代表人物?你有什麼想法?例如:「我覺得 唐鳳 公開會議逐字稿的方式,讓政府更加親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1/10(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11(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台大演講ptt 在 陳佩琪Peg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特殊的日子,幫自己寫些感想…
每個人的人生階段都會遇到比較…,應該說是tough(這字蠻好用的)的時候 …
第一次覺得人生艱難挫折, 是第一次聯考失敗沒上自己的第一志願 ,還好南陽街窩一窩,一年後就考上了, 挫折的感覺沒持續多久。
第二次覺得既挫折又無力感, 是老大三歲左右被診斷為自閉症時, 那時醫療工作繁重, 生活常在接送、訓練和自己的工作之間兩頭燒, 還好一年後兒子就在宋維村教授的建議下回歸一般幼稚園, 此後求學路雖偶有狀況,但至少還算平穩。
往後老二、老三出生,工作、收入、生活都很穩定, 直到2011年初的肺腺癌開刀、 八月份先生遇到愛滋事件, 才又感受到衝擊。
愛滋事件徹徹底底改變了我和先生後半生的際遇,記得那時先生一大早牽著腳踏車要出門上班,開門第一眼就看到記者在門口堵他,此後愛滋事件搞了好幾年,最後還被監察院彈劾, 監察院彈劾文用了「有辱台大聲望 ,有損國家名聲」這種詞彙來形容他,我心裡不平到極點,他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是有這麼可惡?這種羞辱性的彈劾用字影響了他,也影響到全家, 後來監察院寄來一本厚厚的約談卷宗,我拿來仔細閱讀每一個人的證詞,裏頭很多是鬼話連篇, 唯一有一大咖講了一句真話,唯一的一句:
「衛生署一筆錢給台大做器捐系統的設置, 主導的柯文哲從接這工作以來,沒幫自己編過任何酬勞。」
2014年他棄醫從政,我從醫師娘的角色變成要和先生一起出席活動的準政治人物老婆,剛開始角色改變,的確衝擊很大。
那年五月初, 幕僚安排在住家附近的咖啡館辦小型臉友會,媒體有段報導形容得很貼切:
『這回沒有老公現身,自己辦起臉書之友會,來的粉絲還只有1.2.3,3枚而已,媒體陣仗還比粉絲力量大』
還好我的適應能力頗強, 努力增長能力, 最後也順利走完選舉過程。
先生從政路也遇到幾個tough時段,第一是2016年3月到5月間,他突然狂受PTT 的攻擊,媒體也常引述 PTT的匿名汙衊文做成新聞,後來不知為什麼五月後攻擊嘎然而止,但這種攻擊的確很有效,最近看到北市研考會公布的歷年名調, 2016年就是他滿意度最低的年份;
第二次感受到可怕的力量再起,是2017年世大運結束後,這股力量到現在一直持續,他受攻擊,我也連帶很沮喪…
前不久他問我說:「 佩琪 ,接下來我們熬得住嗎?」 接著自顧自的接話:「 可能熬不住, 就隨它去吧!」
先生星期五晚上輔選結束後,應該就離開高雄轉往台中,今天人應該在台中,想知也不會給我什麼驚喜的禮物了,從政路辛苦,挫折難免,在這裡用你常跟我說的一段話送給你:
「人生起起落落, 不會永遠在高點, 也不會永遠在谷底。」
心存善念 ,盡力而為, 雖然不一定成功,但承諾會和你一起走完每個階段!
(有鑑於捷運對雙北市民很重要, 下週我決定挑戰當捷運志工,和一群來自花東的北捷小小志工們對談,這不是過去習慣的醫學演講,也算是我有別於過去的嘗試。)
台大演講ptt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掙脫在PTT上的掙扎
【醫學簡報無法突破的難題】
由於才剛接觸臨床不久,對於簡報是又愛又陌生,在院內累積了小量的報告後,對於自己做出的簡報常常感到非常失望。平時常上網搜尋眾多代表性的簡報社團,也在 YouTube 上瀏覽了很多國外學者分享的簡報心得與 TED 演講風格,但很可惜的是,沒有一個針對醫學簡報的系統化課程,能充分了解醫學領域的審美觀,以及大家對於報告呈現所期待的樣子,也因為醫學簡報不是其他領域所能套用的,讓我對於醫學簡報面對的各個難題無法突破。
【把握住偶然的機會】
在學長姐和 PTT 版上時有耳聞新思惟的工作坊,在偶然的機會下,有位台大學姊釋出了名額,掙扎了學生身份是否應該花這麼多錢之後,我最終還是決定親臨現場,接受蔡校長和欣宇女神的指導!
課程是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這個舒適的環境開始的,一開始從最簡單的字型、圖片的選擇,色彩的理論與黑白配的重要性、圖片大小與震撼力的正比關係,讓版面配置有了方向後,再針對表格統計學上的應用圖表進行修整,尤其是針對 case report 中所必須講解的住院經過,也能以生動有趣的圖象化文字,來理解病程的進展。
而在準備 paper 裡的表格和長條圖的呈現,令我這個新手相當苦手,欣宇醫師發明的口訣淺顯易懂又有趣,滴管的應用技巧和美學概念,對我而言這是之前在醫院各個場合所未見的醫學美容,整體流暢度不只讓視覺變得舒服,再艱困的知識也會讓聽眾更有動力陪講者繼續理解下去。
【實作得到了超越問題背後的答案】
互動實作時間給予我最多的感動,老師們只要一個舉手,搬動小椅子繞來繞去的身影還蠻溫馨的,與老師的討論中可以體會到對學員們的用心,雖然我不論在各方面都是初學者,但提出了問題,老師仍耐心的給予我超越問題背後的答案,而且相當實用,算是我最愛的單元了!
電子壁報或許對我現階段比較陌生,但給予我未來進醫院的方向,欣宇女神在長幅壁報的配置上仍然是如此的俐落,配置可以取用 logo 的配色,一來獨具巧思,二來也成全了醫院與長輩的期待。圖文並茂是內容豐富的必備途徑,但若圖文分開各表,還要花時間去找,降低國際學者閱讀的樂趣確實可惜,課程中也細膩的解決了!
臨床研究對於每個醫學生的未來雖不是必然,但要站在國際舞台上,獲得國際學者的認同並得到他們的讚賞,蔡校長和欣宇女神的幫忙絕對是不可或缺的。
【給醫學生的啟蒙與憧憬】
最後蔡校長的個人經驗分享,給予醫學生的啟蒙有很大的憧憬,曾聽過一個說法,聽眾在聆聽台上演講時,都會希望講者是成功的,成功者的演講會帶給聽眾超越簡報的回饋,蔡校長就是在我心中留下的這麼大的一個震撼!
#蔡長洲_醫師
㊙ 今年夏天唯一梯次,立刻搶一席!
🔹 9/19(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適合對象
【住院醫師】常要報告 case presentation、M&M conference、journal reading……等。
【主治醫師】scientific presentation、poster/e-poster、行政簡報、品管圈、實證……等。
【實習醫師】需要報 case、報 journal、PBL……等。越早來學,對你人生產生的效用越大。
【醫護人員】護理師、醫檢師、放射師、物理師、治療師、心理師……等。
【研究人員】專兼任教師、研究員、研究生、博士生…等。
【相關人士】任何對醫學簡報主題有興趣者。
㊙ 【名額有限】最多專業人士肯定的醫學簡報課程。
「老師們會在告訴你製作方式後,還會以色彩分析、觀眾心理分析、觀眾閱讀直覺、場地現實等等不同層面切入做講解,並且在相同內容的簡報,以傳統 slide 與修改後 slide 比較,讓同學們以觀眾角度親身體驗兩者的差異,即便心底一開始有疑惑,也會被老師非常專業的解說說服。」
㊙ 今年夏天唯一梯次,立刻搶一席!
🔹 9/19(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