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 Din:幸好翁啟惠沒有放棄學術研究
黃國昌出來打球,你當球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96246455034783&id=100039482990443
#國共一家禽_看不出你跟共產黨有什麼不一樣系列
一「素人律師參選立委 其妻原來是宇昌案抹黑要角? | 芋傳媒 TaroNews」
一「自由廣場》誰迫害科技菁英? - 自由評論網」【吳茂昆】、【翁啟惠】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29135553893185&id=584986081641475
逆風儒解義:難怪KMT要把翁啟惠往死裡打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95958974486726&id=237229540359677
Jeff Tsai:被馬英九這樣搞過一次
還沒對台灣灰心
只能謝謝翁院長
然後國產疫苗絕對不容國民黨再搞一次!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2900774920614&id=1014812518
Roger Li:現在攻擊高端疫苗的手法,不過就是把宇昌、翁啟惠、口罩國家隊三種攻擊法合一,加上幾倍的力道。
對藍白紅來說,台灣人的死活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內。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345466492139528&id=100000286590216
Yik Lim:>新冠病毒變種株剋星!
>翁啟惠馬徹團隊研發單醣化蛋白疫苗
能快速調整對付變種病毒的疫苗,就是全世界最需要的商品。誰能快速因應、快速生產,就是全世界最需要的商品,救人還可以賺錢。
2021/06/04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病毒變種能力強,雖然目前已有疫苗,但疫苗的免疫原為棘突蛋白,為了讓疫苗可快速調整對付變種株,中研院院士翁啟惠與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團隊設計研發單醣化棘突蛋白疫苗,透過移除疫苗免疫原棘突蛋白上會干擾辨識的醣,能更有效對抗新冠病毒與其變種株;該研究已於美國申請臨時專利。
翁啟惠與馬徹團隊2019年2月就在重量級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發表,發現流感病毒感染與疫苗設計的關鍵就在於醣分子的大小,且該研究團隊所研發的單醣化流感疫苗,不僅可對抗異株的流感病毒,保護效果比傳統疫苗高3到4倍,團隊延續研究發現,引起武漢肺炎的新冠病毒如流感病毒同屬RNA病毒,目前武漢肺炎疫苗多是藉由棘突蛋白驅動免疫反應,產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體,增加人體對該病毒的免疫力。
但武漢肺炎病毒基因序列顯示,其棘突蛋白中1273個胺基酸中有超過1千個位點容易產生突變,如目前印度變種株,在刺突蛋白上就有5個胺基酸變異,當變異不停發生,會有病毒傳播力增加的可能性,也會有疫苗效力,這是因為施打疫苗後產生的抗體,都必須和病毒緊密結合才有效力,如果病毒發生突變,抗體辨識和中和病毒的能力下降甚至消失,都有可能降低疫苗所能提供的保護力,因此許多專家都認為武漢肺炎疫苗未來將如同流感疫苗,需要每年依據流行的病毒株不同而重製。
翁啟惠與馬徹團隊所打造的單醣化棘突蛋白疫苗,將對未來需要因病毒株不同來調整的武漢肺炎疫苗設計,起了關鍵性的影響,該團隊從發展廣效流感疫苗所累積的經驗著手,發現棘突蛋白表面醣化的多寡對病毒和抗體的結合力有重大的影響。因為聚醣下面所覆蓋的部分較不容易突變,可以用做抗體辨識變種病毒的特徵;只要把表面多餘的醣剔除,露出更多可供辨認的特徵,能夠讓疫苗產生數量更多且更多樣化的抗體,更有效地對抗病毒及其變種株,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目標,馬徹形容,移除棘突蛋白上多餘的醣,「彷彿是讓病毒脫掉偽裝,是發展對抗武肺病毒廣效疫苗最有效的策略」。
團隊所設計的單醣化蛋白疫苗,透過小鼠實驗發現,不管事在輕症或是重症,乾單醣化棘突蛋白疫苗不只在武漢肺炎原始株上提供更好的保護,且若小鼠接種該疫苗後,即使感染致死量的武漢肺炎病毒,仍有百分百的存活率,且相較一般疫苗,接種單醣化蛋白疫苗不論是在面對原始株、英國變種株、南非變種株,小鼠體內產生的抗體對於病毒親和力較高,中和性抗體濃度也較高,該單醣蛋白疫苗若用來對抗英國變種株,在小鼠上的中和抗體濃度為現有疫苗的2.7倍。
該研究論文第一作者為在基因體中心從事研究工作的廖心瑜、黃菡頤、陳曉蕊,參與實驗室包括基因體中心的翁啟惠、馬徹,鄭婷仁、研究員林國儀、研究技師詹家琮團隊,以及中研院分生所特聘研究員薛一蘋、研究副技師蔡青宴、生醫所研究副技師陳燕輝,以及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副主任張淑媛。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47990725744581&id=100016009862895
【國產疫苗第三期試驗做不做?管碧玲打越洋電話拉翁啟惠背書】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09148982493996&id=397602236982040
【回顧】-【生技產業】
➡「翁啟惠團隊研究成功 新流感疫苗效果強4倍」
【翁啟惠團隊利用「雞蛋」研究成功!新流感疫苗防禦效果強4倍】
說個笑話:「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刻不容緩 籌組疫苗國家隊 產官學缺一不可!」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87334238073319&id=584986081641475
台大生科院院長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業是什麼?
就算是醫學系生科系畢業的,對於國產疫苗表態也有所不同,就算是醫院裡面,也有醫生認為不該打流感疫苗,所以我就可以證明「全世界的醫生都不打流感」嗎?
我每次看到 某某某講那個醫生說這個不安全,我也會指出,但是啊那個醫生說安全欸。
講完還要比學歷比年資(笑死)
專業是什麼,對於病情判斷大概差不多,但是對於治療方法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所以對於國產疫苗安全性看法,才會有那麼大的差異,WHO也針對這個在討論,要透過免疫橋接研究,來取代傳統三期。
這個應該有些學派會不認同,就算是林氏璧面對三期該不該做的不同意見,他也是說會尊重,而且也認為擴大二期的方式是合理的,因為台灣沒有三期的條件。這個單純就是看法不同。
但是不能否認的國產兩家疫苗公司本來就設計二三期期合併方式,這種設計並沒有問題。
1. 可以參考黃醫師聽完專家的說明
https://tinyurl.com/txcrptp2
2. 公視有話好說 何美鄉、林氏璧的逐字稿
https://www.facebook.com/1142107210/posts/10225784646699849/?d=n
3. EUV是? 何美鄉講解
https://www.facebook.com/518100102/posts/10165144593150103/?d=n
4. 疫苗的透明足跡 何美鄉
https://www.facebook.com/518100102/posts/10165141556165103/?d=n
在這個逆風的時候。
我這邊也列出公衛專家 跟病毒專家的話來參考
(鏡週刊原文https://tinyurl.com/3vzxwp4w)
《「新型變種病毒國外也沒做第三期臨床試驗,他可以用緊急授權來做,為何台灣不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接受本刊採訪表示,國外如莫德納、輝瑞、AZ當初的三期臨床,設計時用的都是武漢病毒的原始株,但疫苗上市後盛行的已是新型變種病毒,他們也不會因此再去做三期臨床,而是採緊急授權,抽取已施打疫苗者的血清抗體,直接比較對新舊病毒的中和抗體濃度,如可達相同效果,就代表疫苗對新型變種病毒有保護效果,台灣當然可參考此做法,在緊急授權下,直接在大規模的二期臨床就測試抗體中和濃度以驗證保護力。
陳秀熙強調,緊急授權不代表失去監控,後續可設監測機制,當施打人數增加,觀察效益及會否產生不良反應,隨時滾動式修正,「國外疫苗大廠一樣也都是上市後才監測,並用抗體中和濃度去測試疫苗對變種病毒的效果」,否則一直堅持要做傳統的三期臨床,至少3至6個月時間,疫苗施打就會趕不上病毒變異及傳播速度,導致疫情擴散。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則表示,國際研究已證明血清的中和抗體效價愈高、疫苗的保護力也愈高,WHO在近日的會議便建議,對疫苗有急迫需求的國家,可先使用二期臨床的中和抗體效價數據驗證疫苗的保護力,但國產疫苗成功解盲、量產之前,仍須靠外購疫苗補足需求,「台灣人的性命優先比較重要,還是要壯烈地讓這些人犧牲掉?」》
最後最重要的事情,現在真的是認知作戰的開始了,很多人怕被網軍攻擊不太想表態,可以參考下面這篇,內容很重要,我也貼出來。
https://tinyurl.com/2d5psrch
👇 👇 👇 👇 👇
轉載公衛研究者朋友的貼文:
這幾天台灣的疫苗爭議事件,完全就是歐美某些國家口罩事件的翻版(還有國內浩鼎案的影子,有誰記得翁啟惠最後是有罪還沒罪)。一個普通的防疫作為,被政治動員來變成反對黨的攻擊政府的材料,對整體防疫絕對是傷害。反對黨攻擊政府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沒什麼問題,但此次情形中又有兩個特殊之處。
1. 一是時間碰上台灣社區感染(嚴格說來是初次真正面對大流行),大家幾天內突然對疫指中心信心驟降,現在連帶懷疑起疫指中心的能力和意圖(是不是要圖利誰、大內宣誰、還有很紅的認知作戰誰)。也算是有點業力引爆啦,前面+0和TWCH說太滿,現在「破功」落差感特別大。
但是我覺得早晚流感化是COVID的現實,事後說來就是台灣成功比別人多撐一年多,撐不到疫苗全面施打那也沒辦法,說「破功」不太公允。COVID這局最終無法靠圍堵封鎖,而是得是要靠全民疫苗來解,不是說有疫苗就全解,但沒疫苗不可能解。
2. 二是疫苗從產製到施打到有效,過程相對複雜。不若口罩,徵召產線、分配、到個人手上戴起來而已(即使這樣也是夠複雜的了,去年三四月間也是快速弄起來),疫苗要到發揮功效,時間冗長不確定性更高,以及非常重要的,傳染病大流行時的非常態授權機制,讓大家產生更多懷疑,連很多我覺得是很專業、很厲害的人士,也多有質疑。
懷疑跟監督政府都是正當的,但是懷疑跟監督所造成的傷害也可能都是很真實的,去年歐美有一大波在懷疑戴口罩有沒有效的討論,確實也是,因為一開始真的好像證據不是很清楚,最後結論是有效。但這些「正當」懷疑,搭配上盲目反對者的催化(其中有多反智、多誇張自不待言),造就強大的疑口罩論,後果也都看到了。我很不希望在台灣看到疫苗上發生一樣的事。
我個人根據目前所知資訊(包括來自幾位我認為可信任且為相關專業的老師)的判斷,疫指中心的疫苗政策沒有什麼重大錯誤,就跟「校正回歸」相似,主要是政治溝通不良之誤。防疫策略跟行政作為當然總是有討論怎樣做更周延、更完善的空間,但這可能比較是事後的檢討工作。在當下請大家盡量本於防疫效益考量來監督政府作為,其他臆測大可不必。
最後我想再說一句,認知作戰一詞好像已經被鄉民玩爛,但是我只能說,這都是真的。對面中國的戰爭威脅,也真的沒什麼好酸沒什麼好笑的,看執政黨出包很爽,那就去支持更能抵抗中國、更能認真監督的政黨和政治人物,就這樣,不用貶低台灣、也不用貶低盡心執行防疫工作的人的努力。
**最後的最後ps.
在我信任的專業資訊來源中, Michelle Ho (中研院生醫所何美鄉老師)是比較有在公開PO文談COVID的專家,也是我覺得民間人士發言之中最中肯的一位,大家有興趣可以多參考。
-----
以上全文轉貼。作者是公衛博士、菜鳥教授,想保持低調所以只同意全文匿名轉。
👆 👆 👆 👆 👆
然後一堆人吵著沒有FDA怎麼可以打,AZ在美國也沒有FDA,為何日本、韓國與印度都在打?
我個人是認為只要政府經過嚴格專家審核的,合格我就會打,政府本身負起責任就好。
(台東縣南投縣長買的,你敢打嗎?)😜
反正這麼多年過去了,國光的流感疫苗,還是一直被懷疑安全性。
以上純屬個人收集多個資料的見解,或許等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有穿褲子。
高雄人2018年時也是見過這種網路大風大浪的。(╯﹏╰)
台大生科院院長 在 國立清華大學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哲人雖遠 典範留存
清華大學生科院前院長、中研院院士黃秉乾前院長今年8月在美國巴爾的摩寓所長辭。
今天學校為黃前院長舉辦了追思會,許多清華師生、中研院院士、黃前院長舊故都前來致意,表達對黃前院長無盡的感懷與思念。感謝黃前院長為清華大學及台灣生命科學領域的奉獻。
追思會的一開始,由音樂系學生獻唱黃前院長最愛的一首歌──奇異恩典。儀式由黃前院長的學生曾晴賢教授主持,曾晴賢教授說,黃前院長十分熱愛藝術,生前也常常為學生舉行音樂會,因此特用音樂來緬懷黃前院長。
賀陳弘校長致詞時說,黃前院長在1964年來到清華,已為清華服務超過半個世紀,對清華有很重大的影響。除了在清華成立全台灣第一個生命科學院,還推動成立醫學科學系,為清華發展醫學領域推進重要的一步。
校長說,今天大家齊聚一堂不僅是對黃前院士的懷念,也是對於那個年代學者典範的懷念,「哲人雖遠,典範留存。」校長也說,希望大家秉持著黃前院長的精神,勇於面對挑戰,創造清華生科、醫學領域的光輝。
與黃前院長是35年至親好友的中研院吳成文院士也到場致意。他說,黃前院長總是神采奕奕的樣子,是一個瀟灑的科學家。「黃秉乾院士用極大的熱忱,來推動台灣生科高等教育。」
清華生科院前院長江安世院士說,他剛進入清華時的生科院長就是黃秉乾院士,當時黃前院長有許多新的想法要執行,而他只想埋頭研究,「因此我剛來學校時都躲著黃前院長。」他開玩笑地說。
江安世院士說,但是黃前院長十分寬容,讓他能一心投入研究,在實驗上、教學上都有所成長。「黃前院長是教育人的典範!」
清華生科系第一屆學生李冠林代表朗讀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及劉兆玄前校長的慰問信。
廖俊智院長在信中提到,黃前院長是中研院分生所的催生者,每年出席院士會議、拔擢學界新進人才,促使台灣在尖端科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劉兆玄前校長在信中說,我國生醫學界失去一位學術領導人,清華失去一位熱心奉獻的教學家。當初他與黃秉乾院士對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發展規劃都一一實現,至今仍對他的熱心投入念念不忘。
今天的追思會有許多重量級人物到場,清華也邀請他們上台致詞,包括在台大任教60年的沈世傑教授、中研院分生所程淮榮所長、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陳鈴津院士、長庚大學包家駒校長、交大鄧啟福前校長、及清華第一屆生科系學生陳浤耀。
#為清華燃燒發亮的教育家
#感謝黃秉乾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