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 #臺灣大學 #臺灣社會
『5年了,詹俊宥的高中班導王聰縉憶起那天,依然歷歷在目。「我感覺媒體其實有看衰俊宥的意思,他們都認為說48級分沒辦法畢業。我們也跟記者稍微聊一下,教育應該要有正面的力量才對,所以我告訴他們⋯⋯不要渲染,不要傷害學生,也不要因為學生是48級分就看衰他。」』
『王聰縉說,他當時和記者分享,在詹俊宥錄取台大前,已有4位卓蘭的學長姊透過繁星就讀台大。當時大四的學生就讀公共衛生學系,已要進入公衛研究所繼續攻讀碩士;大三學生同樣就讀公共衛生學系,保持系上前10名;大二政治學系學生獲得書卷獎;大一學生亦保持前20名。
「那幾個學長姊,學測50、51、52級分的都有,我不懂為什麼差個2級分,俊宥就沒資格上台大?俊宥的能力也不比他的學長姊差,我不認為他去那邊會畢不了業。」』
『「我覺得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對名校一直有刻板印象,好像他48級分就不值得台大的資源、他進來了就是擠掉別人的資源,但他其實很負責任也很認真⋯⋯真正拉垮台大素質的才不是詹俊宥這種人呢!」蔡縈綸(台大財務金融學系)揮了揮手,
接著說,「大家只在乎他當初是48級分進來,可是有人知道他大學4年過得怎麼樣嗎?有人問過他這4年過得快樂嗎?」』
新聞媒體的爛標題,以及網路酸民惡言:
「學測48級分,卓蘭高中詹俊宥繁星上台大」
「繁星放榜!48級分上台大,果農之子喜出望外」
「太過分!48級分上台大被嗆,男大生情緒低落輔導中」
噓 TommyHilfige: 48還可以講成自己很認真 頗ㄏ
噓 ken720331: 就算我們不酸他 台大同學 瞧得起他嘛
→ w40217: 繁星都是廢物
推 lovesora: 再次證明繁星根本是垃圾的入學管道
噓 jerry0701: 48裝三小可憐 得了便宜還賣乖喔
台大研究所最低錄取分數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軟體工程師面試 #文長慎入
面試問題好像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多人關切的環節,在各大版上也一直有人會詢問。因為之前有幫公司面試一些人,還有加上從朋友那邊搜刮來的經驗,概括分享一下。
這邊感覺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1. 面試的題目是否都是演算法相關題目?
2. 是為什麼實際工作內容通常都和面試考的沒有相關?
3. 我現在學的東西對找工作是否有幫助?
4. 公司招募看的到底是這個人的學經歷,能力,個性,還是什麼,為什麼有些人很感覺很厲害卻一直無法拿到offer?
其實用FB排版不太容易,但因為懶得登入部落格,想說快速地打一打,所以也請各位見諒。
#面試的題目是否都是演算法相關題目
如果是投FANG之類的,Facebook Amazon, Neflix, Google (沒記錯應該是這幾間),反正就是這些有名的大廠,除了Netflix目前沒有遇到認識的聊過,其他都是考演算法沒錯。
當然也不只有會考演算法,根據你申請的職缺,可能也會加考一些其他的東西。
那其公司是怎樣呢?其實還是有很多公司會考演算法相關的,尤其是線上面試。
雖然在疫情下全都是線上,但一般來說,還是會有分兩種,一種是沒有真人的狀況下,就是給你像是HackRank這種網站,你點開可能有六十分鐘讓你做兩題。
做完以後你提交,你也不會知道你的分數跟分析結果之類的,看公司怎麼做設定,而且除了演算法相關題目,也可以設定選擇題之類的。
另一種就是真人面試,通常電腦自動面完以後,你可能會跟真人線上面試,真人也是會給你類似所謂的白板題,就是出一個題目讓你現場解題,然後中間可能有的會要你跟他討論,當然看面試官拉!
比較加分的還是,你編寫的時候可以邊闡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低頭默默寫完,這樣也是有點尷尬。如果你編寫邊闡述的話,或者是少有點互動,也是展現你的溝通能力以及你對於題目的掌握能力,就像是你看到一個很簡單的題目 (2+3)*5 之類的,你可以很有自信的說,喔因為2+3在括弧裡面,所以要先算,然後再乘以5,展現底是真的有理解,而不是就是背題目之類的。
有些公司也可能是給你回家作業,叫你做一個小專案之類的,看你應徵的職缺,可能是叫你做一個UI 或者叫你建一個API 也可能叫你做一整個比較完整的東西出來。如果你是面試架構師的話,可能會叫你建一個架構,或設計一個架構出來。
然後也有的公司(像我們公司)就是需要pair programming 所以在線上面試的階段就是會有,真人跟你一起寫程式這樣。
#為什麼實際工作內容通常都和面試考的沒有相關
這個部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解的謎題。像是Google Facebook這種大公司其實不難理解,畢竟他們是比較類似General 的招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好你就是要去某個Team然後永遠讓你待在那個Team。就他們招募的是他們覺得,有潛力的人才,這樣不管需要做什麼都可以自由移動他們,給他們training就可以變得很好用。加上他們一次招募的數量也是相當龐大,考演算法相關的話,可以快速篩選,也更有機會找到他們需要的人才。
因為像是Facebook或Google這種有自己開發框架,開發技術的公司,他們的確有很多時候需要寫演算法或者系統優化的工作。
那像是普通的中小企業或新創,說真的,其實就是跟風。因為覺得人家Google Facebook都是這樣找到優秀人才,那我們也要依樣畫葫蘆,這樣鐵定也能找到厲害的人。
可是這樣找到的人進去以後,發現公司好像也是不知道在幹嘛,最後可能也會待不下去。所以這個部分,近年來也越來越多公司開始改進,開始思考什麼樣的招募流程最適合自己公司。
像是pair programming也開始成為近年來的一個流行的面試,有的公司並不是真的pair 但就是你要跟他們一起工作,了解他們公司的文化,或者跟他們的工程師進行一些深度討論。或者會問你說,假設給你設計一個系統,你要怎麼做之類的。
當然,面試問題跟流程都是每間公司各有不同,不是說你現在準備一種就萬無一失。所以說最好還是盡可能的,提升自己的基礎能力。
如果真的就是打算以FANG為目標的話,就可以從刷題開始,像是Leetcode, Hackrank, codewars之類的都不錯。之前有看到一篇文章,他刷了幾百題,而且每題刷了三次以上,真的很有毅力。刷題的重點就是在於熟練那些題目,可是也不要硬背,你練習是要練那個速度感。可是該理解的還是要理解。
因為你進公司以後,你還是需要使用那些東西來工作,不是只是為了刷題而刷題,而且面試官可能也會考你變形題之類的,或者問你一些記憶體相關的問題,或者是系統設計的問題,或者單純想知道,你是怎麼想出解法的,所以硬背題目跟答案其實也是不太行。
目前我的了解是,大部分中小型企業或者新創,很多時候你學習新東西的能力是比演算法更重要的,尤其是新創你什麼都要會,假設公司是剛起步的新創,你就要變成公司主要的技術專家,什麼東西不太會也要馬上現學現賣,也不要期望公司可能會給你什麼Training 或者有人給你依靠,可能同事還要依靠你。
中型或者普通大型企業,假設公司已經有產品的話,大部分的時候可能是既有產品維護,除非你剛好很幸運地在新產品開發的Team,這樣就有機會學到很多東西,不然維護的話,很多時候只是在了解產品本身是否有Bug,改善code品質之類,也要看公司是否有想花成本在維護上面。如果公司就是打算一個產品,改一點東西就繼續賣錢,那樣好像也不太需要一直去migrate 或者搞新東西上去。
如果你剛好很幸運在獨角獸新創,那你不但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還可以用最新科技,可能還有機會遇到大神帶你。
所以說選公司其實也是有點重要,面試的時候,可以問問他們說,那你平常的daily work是怎麼樣的,公司有沒有走敏捷開發,公司有沒有用雲端,公司一個Team的規模之類,以及公司會不會提供訓練。
#我現在學的東西對找工作是否有幫助
其實這個就要看你的未來三年五年十年規劃。
假設你就是都在寫前端,你也覺得我要寫前端寫一輩子,那好像就可以繼續一直focus在前端。如果你擔心自己會丟飯碗,是不是要學點後端,其實也是可以學,可是學了以後,你打算學得多專精?後端的東西也是會一直更新,一直進步。可能Restful API 也可能不是,DB也有好多種DB, 後端語言也很多種,所以你是想要學個大概,還是是希望,後端也問題的時候,自己可以去看code也看得懂?
前一個專案,公司有一個前端,他就是因為自己做的ticket幾乎都會碰到後端,就乾脆把整個後端也寫一寫,就變成fullstack,雖然他主要還是算前端。但也因為是.NET 所以前端跟後端可能沒有太明顯的分界,至少我相信他本來就會寫.NET了,因為幾乎有一半以上的controller都是他寫的。
如果你是寫react SPA,就是跟後端完全分開,你就只要寫到send http request 那邊的話,那好像也不太需要去了解到後端的架構,就是大概知道後端的endpoint 長什麼樣子就好,他們需要提供的文件就是需要提供。
如果說你是怕以後失業,怕公司可能覺得請全端比較划算,那的確還是多學一點好,反正多學也是投資自己。還能順便展現自己的上進心以及學習能力。
以consultancy來說好了,感覺是什麼都要學,像是公司可能就會說,啊最近我們的客人都要求要會什麼什麼,那你就趕快學一下。當然公司也不是很壞心的就叫你要馬上學會,公司最近也是有開始提供一大堆Training 之類的,還給你錢讓你去考一些證照。
目前我使用的語言主要還是Javascript 和 C#這樣,然後公司有希望我可以好好學學Java。其實也不是不會寫Java,如果有發漏我其他文章的話就知道,其實我最一開始學的時候,第一個語言就是Java。
在台大資訊系統訓練班的時候,我就上了Java和PHP的課程,為自己來英國念研究所做準備,一年的master course也都是Java 跟PHP為主,然後有用了一點Python這樣。可是工作以後就只有使用C#和Javascript 而已,所以說,學校學了也不一定會用到。
很多東西都是工作以後才學的,然後Python是平常自己刷題的時候會用,因為覺得不錯用。
其他的話,我覺得雲端相關的東西滿實用的,像是AWS或Azure 或GCP 有機會的話是可以自己摸摸。我自己是滿幸運的在工作上一直都有用到雲端產品,主要是AWS,前一個專案有用Azure 這樣。
DB的話,就是SQL和NoSQL可以個學一個,應該就滿好用的了,目前最流行的應該就是PostgreSQL和MongoDB 。如果對於Graphic Database有興趣也可以稍微看一下像是Neo4J之類的吧!
前端框架的話,就是React, Angular, Vue.js選一個吧!學會一個以後再去學其他的也不難,這三個我是剛好工作上都有用到,我自己是覺得Vue和React應該是比較好上手的,入門門檻比較低,Angular就一定要寫Typescript.
後端框架的話,看你用什麼語言,Java就學spring boot,
C#就是.NET,JS的話應該是Express,Python就Django,PHP就Laravel 。
Mobile的話我沒有寫過也不知道。
如果是平常想要補充知識的話,可以多念一些像是security 相關的東西,或者是Oauth那類的,也可以看一下架構之類的。像是Microservices, microfrontend, Domain Driven Development 這些概念性的東西。
也可以看一些像是Clean Code相關的書,怎樣重構原本的爛Code或者TDD相關的書。
反正前一篇文章就說了,這個職業就是要一直學,活到老學到老,如果打算做到老的話。
#公司招募看的到底是這個人的什麼
其實每個公司應該都不太相同。有的公司就是要招募他們覺得最聰明的人,所以就是一直問你一些很難的東西。或者就是只要找那種名校出來的人,最好有什麼數學物理奧林匹亞的。
有些公司看的是你的個性,符不符合公司文化,或者同事喜不喜歡你之類的。
有些公司就是很缺人,看你能不能馬上上工之類的。能的話就馬上錄取你之類。但通常那個可能是很雷的缺,例如公司找人找很久都找不到,終於看到一線希望。然後為什麼找不到人,可能是薪水開的偏低,或者公司名聲不好,上Glassdoor就可以查看公司的評價。也可能是職缺本身很雷,例如看起來就是個打雜缺。或者是前人都做不久就離開,所以需要一直找人。
有些公司是看你寫的code 例如看你的code乾不乾淨,可能你寫出來的code都很乾淨,設計也很好,思路也很清晰,他們就會錄取你。
有些公司看的是你有沒有某些特定的經驗,例如公司開那個缺剛好就是要找有AWS經驗的人,所以可能就是會錄取他們覺得AWS經驗比較多的人。或者是剛好想找之前有做過Serverless架構的人,或者是有碰過Kubernetes的人,這個時候真的就是靠經驗了。
也有的公司就是,他們也懶得找人,HR給他們面試的第一個人就會錄取,這個完全靠運氣。這件事情真的發生在我第一間公司的另外一個Team,主管非常不喜歡面試人,也覺得我工作都沒時間還要面試。所以就是隨便問問之類的,然後就跟HR說好。
--------------------------------------
以上就是我目前經歷過以及別人分享給我的經驗。我覺得面試的話,運氣真的也是佔滿大的比例,尤其是遇到像第一間公司那種狀況的。
當然年輕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急躁,也很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考量到的還有金錢跟公司名聲,所以學不學得到東西也可能是其次。
選offer的時候,也可能就是可以分析一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是金錢,是做得開心,還是想要可以做的久(這個也要看公司可以活多久),除了看Glassdoor也可以上網看一下公司財報。
最近的疫情衝擊下,有很多新創或中小企業也開始裁員跟減薪,所以公司平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方針也是很重要的。即使公司可能一直都有收入,也可能因為現金管理問題,導致沒有足夠現金需要裁員。
台大研究所最低錄取分數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 #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來跟風講點例行公事,每年學測結果出來後,照例的瘋狂迷顛聯考症候群。
因為每年都講,實在很煩,所以把幾個常見的用問答來回。
1. 教改三十年害死小孩。
A:沒有意義的廢言。十年前我聽到的是教改十年,後來馬上任後變成教改二十年,理由都很簡單,要牽拖特定人,扁時代要牽拖李遠哲,馬時代除了牽拖李遠哲,還要把李登輝拖下水。
12年國教的啟動時間,是九年國教實施後的隔年,只不過每年開會都做個樣子,根本沒在推。但不代表研究沒有做,直到大概是30年前,才開始有比較正式的會議,黃武雄老師他們推動教改,那已算是當時教育界有研究的人的共識,然後嫌改太慢對國家發展不利。
2. 教改急就章,根本沒有深入研究,貿然實施把學生當白老鼠。
A:一樣是廢言。當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人是死人就對了,數十年來領乾薪混吃等死。研究一直有,配套一直做,而且任何影響大的政策,都會先在試驗學校去推,確定影響還好,才會推到全國。
大概是因為希望教改更快的團體聲音太大,才會讓人以為教育界沒有人在推教改。
3.教改的題目難度沒有鑑別度...
答:逼逼,別靠邀了啦。說這話的人有幾個把三十年來的題目看過一次?題目難度不是逐年下降,是平均起來逐年下降,會下降的理由是因為教材修訂,你總不能考教綱裡面沒出過的吧。
為何要變簡單?常態編班下一個班只有3隻貓聽的懂的課程,叫哪門子教育。你覺得你家小孩天賦異稟,麻煩自己請家教加強,不要叫國家出錢幫你兒子在學校補習。
4. 教改之後,弱勢家庭更難翻身,階級無法翻轉。
答:把報紙丟掉,講這話的專家打X。教育的目的從來就不是階級翻轉,更不是讓弱勢家庭翻身,那個叫做教育的副作用。
真要依靠教育達成階級翻轉,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以後義務教育根據職業與收入做差別性收費,公立學校依照過去的志願序反過來收學生,家境越窮處境越悲慘的,優先且免費還給補助金讓他進建中北一女,越有錢跟社經地位越高的,強制去念5C的職校。
大家說,好不好啊?
5. 多元入學=多錢入學
答:能不能去問問大學教授,他們看不看這些才藝跟科展成績?物理化學系教授,比較相信大安區菁英國中的科展第一名,還是山上不知名的學校某個用竹子做出科展佳作的人是真貨。少把教授當溫室花朵的智障好嗎。
個人跟統計不能混為一談,就像我個人接觸到的學生,絕大多數都跟報紙雜誌那些「磚家」說的不一樣,但我可不會拿個案去證明制度的錯誤。多錢入學的盲點在於,你根本沒有統計資料可以證明,多錢跟零元一定是多錢的優先。
6. 努力被證明是無用的。
答:我以前有同學家裡很窮低收入,弟妹念私立高職學費沉重,可以貸款但收入低,做哥哥的打工養家養弟妹,白天拖著沉重的眼皮念書,連個研究所都沒辦法考。
然後我們現在聽著一堆補習到大,不愁吃穿的人說他家小孩的努力被否定。我想,我教出去那些背景不夠硬,想辦法畢業就出來工作的學生,應該會幹字連連。(不過他們會連這些憂心的文字都看不到就是了)
7. 醫科有酋長效應,這是很明顯的。
答:是啦,所以台灣只有醫科需要注意就是了,為何我就沒聽過理學院有啥酋長效應,物理系主任堅持他家小孩要念物理系,化學系大老逼他孫子去讀化學?為何只有醫學系會被拿來說嘴,動腦想想不就知道了。
再說,真的這麼擔憂,那不如規定凡醫學系就獨立招生,不看學測指考,自己考自己的,如何?信不信酋長之子一樣考得比較好。真的擔心酋長世襲,希望考試解決。
你好安安,聽過波波回來接院長嗎。
8. 公平是唯一的...
答:那以後用磅秤來分流好了,越胖越有福氣越可以念醫科。
最公平的就是抽籤,給上帝決定,要不要?不然學我聽過的提議,把台大這些指標科系,開放大家競標,價高者得,我們來看看大家願意付出多少價錢,買到一個入學資格(不是畢業資格)。
公平必須要有依據,你依據什麼來判斷公平。答到最後如果就是依照分數決定,那不過就回到之前講的聯考病。大學挑人是教授在挑,還是分數在挑?為何教授不能依照自己的偏好挑人,憑什麼「我才是對的」。
9. 教改跟多元入學加重負擔...
答:你不要送小孩去學才藝不就得了,不要去先修啥作文班不就好了,不要送去科學班補就沒壓力了啊。然後又要罵不要才藝拚成績就好,直到20年前,南陽街那邊依然是抽籤繳大錢補習的,說的好像我那年代不需要補習人人上台大一樣。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
如一些教授所說學測成績已經大致把學校分流了,我可以補充一些。國中會考也把學生做了一次分流,5A跟1A的學校,可以把家長背景都拿出來統計看看,教育部為何不敢公布這種會讓人瞎眼的資料?
做了兩次分流,到了教授手上都是差不多的人,他們才不會管你備審資料作多細,決定的通常是個人特質跟適性,也不要以為你可以騙過教授,一個中學生透過演講訓練,就可以矇騙混了這行幾十年的教授,家長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要我來看,我會看的是成長幅度,以及他本質的優劣,而不是最終成績。很殘酷的現實,人是有聰明才智的差異,還有個性的適才適所,想要透過一套單純的分數來決定未來,這種想法絕對錯誤。
目前的制度不完善,可以修正,增加各科系的辛勞,但絕對不是走回頭路。走回頭路,對中產的上層最有利,他們最有資源透過反覆操作跟練習,操練到考試高手。
不相信?去把階級理論念通啦,真的會煩死
每個人都在我覺得、我認為、我三叔公的小孩花錢準備資料上大學制度好壞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