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納保修法面面觀:拋開意識形態,考量人道關懷
今天衛環委員會逐條審理健保法部分條文修正案,聚焦在陸生納入健保,僑生、外籍生、陸生都必須全額自費的提案,但奇怪的是,行政院為了奉承黨意,沒有自己的法案版本,今天居然討論民進黨立院黨團版本,令人不解。針對今天的修正案,宜民也提出三個條文的修正動議,例如將陸生與僑外生新增歸類在第七類被保險人、領有居(停)留之他國學生納保的第九條、第十條、以及今日最核心的第二十七條,都沒有逐條獲得充分討論,民進黨即以蠻橫的手段強制表決,終止國民黨委員的發言,最後全案保留送朝野協商。
陸生在台灣就讀時,投保國泰商業保險一個月約僅需500台幣。民進黨現在版本是將僑外生與陸生都納入健保,但是取消政府補助部分,全額自費每個月繳納1249元,但修法後,陸籍短期研修生、交換學生還是無法納入,顯見本次修法還有漏洞。目前納入健保的僑外生每年自付健保費六成,我國健保將產生淨額8000萬元盈餘、外籍生加入健保一年盈餘也將有5700萬餘元,總計近1億4000萬淨收入,宜民想問,自付6成已經是收入大於支出了,中華民國有需要多收窮學生的保費嗎?目前已經是盈餘的情況下,難道不應該以更宏觀的角度,從人道與醫療人權的層面思考嗎?
台灣現在少子化問題嚴重,造成高等教育有嚴重生員不足的問題,包含台大在內,部分研究所博士班招生率為零,所以台灣整體研發能量、國家競爭力都需要招聘外籍生來補足,世界各國也積極的在搶納人才,但因為意識型態的問題造成歧視性的修法,反觀現在優秀的陸生都赴香港就學,甚至12省狀元也選香港為求學第一志願,香港也開出留才方案,從國家競爭力的角度來看,為了國家進步,不管是僑生、外籍生、陸生,台灣都應該以更開放的態度來歡迎他們,而不是用倒退的、歧視性的法案來做區別;這也是健保的原型,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免費醫療體系所強調的部分,健保這樣的體系誕生,肇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國內民族團結的召喚,要把醫療保障的權利,普及到每個國民。但逐漸地,NHS不是只保障英國國民。去英國留學的朋友都知道,在英國讀書停留超過六個月的外國學生,還有各種身分的外國人,只要符合居留規定,無論國籍,都可以在 NHS體系獲得免費醫療。不只英國,到其他許多國家留學的朋友,也受到類似的福利保障。
教育部曾經做過一份報告,統計陸生與僑外生納保的意願,但做了一半卻自己撤掉了,因為陸生、僑外生都不支持,現在陸生、外籍生來台念書,主要在於學校的聲譽,包含學長姐對學校評價,但如果今天他們心裡的感受是不友善的,恐怕未來也會對學弟妹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們要如何廣納優秀的人才為我們所用?
而現在僑生健保費除了40%補助以外,僑委會另外還有給50%補助,一個月只要付375元保費,如果說必須公平,但對陸生又說要全自費,校內獎學金申請困難,學校研究助理的缺又明顯不足,而新南向政策從教育經費裡面圈了十億出來,從本籍生教育經費挖過去,這對於在全球化各國競相爭搶人才的現代來看,這實在是一個很荒謬的狀況。
http://media.ly.gov.tw/page.jsp?id=299022
備份網址:https://youtu.be/7TrQDujDBb4
台大 外籍生 獎學金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塞車中,看見印尼的機會
前幾天在林院長費心整合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時刻,我飛到了印尼,這個不熟悉的國度,有不少新鮮事,也許值得跟大家分享。
整體而言,在印尼的訪問,非常順利,見到很多人,談了希望進行的計畫,也參加了論壇、教育展,訪視了台北學校、參觀歐巴馬小學,算是圓滿達成使命。而在短短數天的訪問中,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竟然是「塞車」!
曾經在台北捷運施工期間,經歷過台北交通黑暗期的夥伴也許還記得,當時約會時,遲到的典型理由就是"不好意思,又塞車了"。我曾經有在信義區五十公尺左右路上塞半小時,從新店玫瑰城開兩小時半才到台大辦公室,以及從雲林開十二小時才終於到台北的經驗。沒想到,那個 1990 年代的經驗,在印尼雅加達重現,從第一大城的Jakarta(雅加達)到第四大城Bandung (萬隆),2.5小時車程,居然可以耗掉5~6個鐘頭。數天的訪問下來,我深刻體會,這二十五年的落差,也許正是台灣在印尼的絕佳機會。
話說 1990 年代的台北,雖是交通黯淡期,但是大家願意容忍,完全是源於我們看得到希望、急於向前邁進所致,是各行各業看到新機會來臨的衝刺,年輕人只要肯拚,到處都是機會。基礎建設拼命的跟隨,美好的願景在大家眼前晃動。今日的雅加達,某種程度就是充斥這樣的能量,將近兩千萬人的聚集,帶動各種創新的轉變,只要肯拚,就有向上提升的機會,中產階級大量增加,帶動消費能力,自有車輛以十倍速度增加,基礎建設雖落後但拼命追趕,捷運系統施工中,工商業以勞力密集、製造為主力,但服務業也開始冒出來。這情景像極了二十五年前的台北,可是又有點時空更為壓縮下的快轉重現,因為中間也摺疊了現代化、高科技的實現。例如,因為極度塞車,他們發展出摩托車的快遞業,載人、取物、送餐樣樣皆可的兩家新創事業;Grab 和 GoJek,街頭隨處可見,收費大約30-50台幣左右依距離而定。可是他們的叫車系統可是非常先進的手機 App,據說該系統還得到亞洲最佳手機應用軟體的獎項。
台灣的各種生活、科技相關用品,某種程度正好是技術領先、有品牌品質、又有價格競爭力,例如專攻數位電視接收系統的大通電子,母嬰用品的 Mamaway,一傳到當地,就以其性價比(CP值)大受歡迎。很多同仁可能不知道,印尼總人口逼近兩億六千萬人,(我以前印象中以為印尼只有幾千萬人,真是大大誤解!)。人數眾多且非常年輕,中產階級消費力增加快速,幾乎就是三十年前台灣消費成長的翻版。我跟當地的台商、僑胞談起來,他們也是這樣認為。
面對這樣蓬勃發展的國家,正是年輕人發展的大好機會,我們若能多接受當地子弟來台學習,藉此多多培育他們的年輕世代,讓他們有更多豐富且扎實的台灣學習經驗,優質的知識和技術底子,將來的發展確實不可限量,長期而言,這些留台校友各個都會是台灣最堅實的友人。如果,有台灣的年輕朋友願意去打拼,現在也絕對是個好時機。
離我們只有五小時航程,文化喜好、行為舉止非常相近的國度---印尼,充滿活力、朝氣蓬勃,如果不是因為這次親自去訪,沒有如此多的感受,世界之大,都是台灣的機會,真的該引導我們的年輕朋友多多到處闖蕩,趁年輕開新局!我想,這也是我們在布局教育新南向該有的使命和願景,大家一齊加油!
當然,有朋友也許會覺得人生地不熟,要發展談何容易。事實上,在印尼,除了有為數不少的台商,更有超過五千位以上的留台校友,他們大多在印尼當地有非常好的發展,而且,在校友晚宴時,將近百桌出席,他們說台灣改變了他們的一生。他們非常感念當年在台灣的學習經驗,留台校友總會辦的活動都很受大家支持,對母校、台灣的發展都極為關心。如果有朋友真的要去發展,找校友會幫忙就對了,基本上是,萬事俱備,只欠有心人!
校友的熱情和在當地的成就,某種程度也呼應招募各地外籍生的重要,今天提供小小的獎學金協助他們就學,日後能為同學、台灣帶來的協助往往是千倍百倍的回饋,更是一輩子忠實的友人。只要我們的下一代,每位年輕人都有至少一位以上的國際同窗,不怕台灣沒有未來!
台大 外籍生 獎學金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的確是這樣,但把這篇文章裡的《陸生》換成《台灣》,《台灣》換成《中國》,台灣就不只是弱勢或是被歧視而已,根本就是被中國踩在腳底下。我對來台灣的陸生有一定的同情,怎奈我只是凡夫俗子,無法跳離我們身處的(中國造成的)困境撇開七情六慾,站在一個超然的立場支持他們的訴求。
不要跟我說陸生在台灣的人權,台灣希望被世界承認不是兩千三百萬人的人權嗎?我們的人權在哪裡?我反對的是中國不是陸生,卻又無法把陸生抽離中國,因為他們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是台灣公民。
是的我這人就是小心眼,以德報怨做不來啊!
看不見的弱勢——陸生在台的權益困境小結 淡江大學 蔡博藝
陸生來台已經進入第四年,當初兩黨因是否開放陸生學位生來台就讀在立法院内爭執不休,相互妥協之後生出了針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包括限制採認學歷校數、領域及招生總量;及不加分、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不給獎學金、不能打工、不能考照、畢業後不能留台就業。四年來有所鬆動的只是在學歷校數、領域及招生總量的部分,而事関陸生權益的打工、考取證照、獎學金部分改變微乎其微或只做半套。例如在打工部分由禁止打工改爲可以擔任校内研究或教學助理,考取證照由禁止改爲可以參加技能考試但是只發證書,不發執業照。而目前陸生依舊沒有辦法申請政府獎學金。另外,由於「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二十二條中「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得來臺就學,其適用對象、申請程序、許可條件、停留期間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停留尚未修改為居留,所以陸生目前仍是停留身份,沒有居留證,因爲沒有健保。
上述種種針對陸生的限制可謂是全台唯一,相比之下,僑生、港澳生、外籍生均可以申請政府獎學金,以僑生為例:教育部研究生優秀僑生獎學金每個月補助1萬台幣,教育部優秀華裔獎學金一次性一年補助12萬至15萬台幣,僑委會學行僑良僑生獎學金一次補助5000台幣。
全臺灣停留183天以上者,只有陸生沒有健康保險。僑生健保每自付374元,僑委會補助375元,衛生署補助500元;外籍生自付金額749元,衛生署補助500元。陸生沒有健保,導致看病非常貴,每次僅挂號就要500元。且商業保險報銷複雜,保障有限。此項只能通過立法院修法得到解決,可是目前修改遙遙無期。親民黨團曾在2012年提出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草案,支持陸生納入健康保險,但卻至今躺在立法院裏,無人問津。
陸生沒有工作權,現在僅開放校内擔任研究或教學助理,且教育部規定陸生研究助理屬於課程範疇,並不承認為工作。臺灣大學學生自主成立工會,主張校内研究生助理應為勞工,理應享有勞健保,並受勞基法保護,和台大校方以及教育部抗議。勞委會裁定校内研究生助理應為工作。但是如此一來,陸生將來就可能會失去擔任校内研究助理的資格,否則就得另訂規則,將陸生分開對待,這樣依舊只是歧視政策的延伸。
由此延伸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校内獎學金的灰色地帶。目前很多高校採取獎助學金捆綁工讀的做法,由於陸生沒有工作權,即便符合校内獎助學金申請資格,依舊難以順利申請成功。淡江大學西班牙語系的某位陸生同學申請一私人獎學金時,資格完全符合,系上通知他可以領取1万塊的獎學金。可是到了教務處卻被駁回,原來此項獎學金的附加條件是一學期每週要在系辦公室工讀2小時,可是陸生沒有工作權,因此無法工讀,故無法獲得該筆獎學金。
不僅官方在政策上率先採取歧視區隔做法,臺灣民間對於陸生權益也多持負面看法。蘋果日報曾刊登「離譜 陸生月領2萬獎學金」的報道,引發軒然大波,民衆誤以爲教育部為陸生提供高額獎學金。事實上所謂月領2萬的陸生鳳毛麟角,且獎學金都是學校自籌,一校最多2、3位,但卻被放大到這是普遍現象。本人就常常被問及是否每月領取2萬的補助,我只好很無奈的回答:「如果真臺灣政府真的給陸生每月2萬,那現在已經欠我超過70萬元。」
前不久,在針對罷免立委蔡正元的行動中,“蔡正元支持中國學生工作權”也被拿來當作罷免理由。在此次事件中,雖然有很多臺灣朋友站在基本人權的角度上反駁陸生不應該具有工作權的荒謬之處,但是還有有很多網友站在“反中立場”上反對陸生工作權。此事件導致很多陸生很受傷。
總而言之,由於兩岸的特殊關係,導致陸生來台即背負原罪,任何原本看起來是理所當然基本人權的權利,放在陸生身上就不再是權利。人們會首先將對於大陸政權的厭惡投射在陸生身上,因而不視其基本人權為人權。從官方至民間的歧視對於來台求學的陸生來説十分不公平,生活學習中也處處受到限制。更讓人感到悲哀的是當我和別人提起陸生所收到的不公平待遇時,常常有人會很驚訝的回應:「哦!原來陸生遭遇這麽多不公平,我還一直以爲政府都在處處優待你們。」
優待是什麽?可以吃嗎?被戲稱為「強國人」的陸生被賦予帝國擴張,財大氣粗的意向,在媒体上被塑造成橫掃全校不留一物的學霸,但這一切的背後,真實的狀況卻是陸生是的的確確的弱勢族群,而且是一群被貼滿標簽看不見的弱勢。
《動物莊園》中有句經典台詞:「所有動物生而平等,但是有人比別人更加平等。」陸生在台作爲次等公民的狀況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