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才是柯文哲本身的樣子!
👉👉放很多權力在一個人身上才會看見他真正的樣子 離了對人的關切,柯文哲失了尊重
.
〔文/黨一馨〕政治不該離開對「人」的關切,人命不該是被遺忘、被替代的標題,而該是最重要的事情。從錢櫃大火到內湖安養中心大火,一共走了九條人命。
.
從學姊被性騷擾疑雲、蔡壁如「發言人們都死了」風波,到前攝影官潘俊霖自陳6年來經常超時工作不敢報加班,每次這些議題的出現,都會在媒體引起軒然大波,爾後也有有了類似的結果—真相如同石頭丟入湖面,看不出來湖面下發生了什麼。
.
這些看來單一獨立的議題,當你將它們捆成一束細細的看,在告訴人們什麼?
.
#柯文哲的角色是市長不是醫生
.
內湖某安養中心本月22日發生火警,當日3名患者被救出,2人送醫不治,另外1名69歲燒燙傷患被轉送至三總。台北市長柯文哲前往探視,接受媒體聯訪述說傷者狀況,「至於這家機構的問題,我想等那個社會局跟衛生局,還是要把它調查清楚,清楚以後會再開個記者會跟大家說明。」
.
其實,柯文哲的角色是市長,不是醫生,事件發生當日,述說內容的單薄,遠遠離開市民對一個市長的期待。
.
#不能什麼事都靠政府聽來像在傷口撒鹽
.
當日柯文哲也在臉書貼文表示,已知負責人是在原本的養護中心被檢舉歇業後,另找地方營業,卻沒有立案。負責人把三位老人留在房子裡就逕自離開,釀成這場悲劇...身為市長,會更努力的完備長照系統與社會安全網,也希望所有有需求的家庭,在把長輩送到安養機構前,一定要先確認機構的合法性、安全性。
.
短短一段敘述,一是歸因機構及負責人;二是把責任拋還至當事人,聽來是事實,但市民的期待當然不是市長在臉書提出一些我們都能想出的common sense,這種歸因及敘說是一般民眾的論點,而不該是市長講的話。
.
有網友表示:「會送去那,應該是錢不夠,不然怎麼把長輩送去,環境那麼糟糕的地方。」、「跟萊豬一樣只有窮人會吃!那為什麼窮人不吃萊牛呢?」、「當地里長過去曾向市府檢舉,相關單位卻未積極因應」
.
甚至24日受訪柯文哲提到,北市府提出3點改進,包括「做很多事情要公私協力,不能什麼事都靠政府,每位市民將長者送去安養院,好歹要檢查一下,這到底有沒有登記或證書?還是要檢查看看,發現是非法、沒有營業執照的,也歡迎大家檢舉,很簡單,打1999檢舉就好。」
.
聽來像在傷口撒鹽。
.
事實上,這間機構里長已透過1999檢舉兩次,港湖區議員李明賢接受GOSSIP詢問表示,「1999的報案紀錄是有,有通聯記錄,可是沒有任何的稽查紀錄...」、「代表1999這個就通報系統是有問題的,對於通報上來沒有反映上去。我在議會有發現很多這種狀況...」
.
許淑華議員接受GOSSIP採訪表示,她認為下情無法上達最大的原因是在柯文哲。
.
許淑華回顧、統整幾起事件,舉錢櫃大火為例,「檢調有介入,建管處是不是怎麼樣,當時這些事情都還沒查清楚、還沒有確認,沒想到柯文哲就開始馬上跟媒體講說,他要連坐處分,只要發生事情從處長、科長全部拔官,後來這個官員不是就去自殺嗎?自殺了以後媒體就問他說,你看,這個官員是不是被你逼到去自殺,他說都是你們媒體未審先判。」
.
「請問一下,連坐政策是誰未審先判?」
.
#許淑華:柯文哲保護政務官犧牲事務官
.
許淑華說,「我認為如果真的有涉貪,你才來做處理,沒有涉貪你不應該這樣做,當時第一時間應該下台是都發局局長,督導不週,可是沒有,去讓一個消防局的副局長下台。他全部都在保護他自己的政務官,犧牲事務官。欺壓事務官,只能逼得他們不作為,或者只能自保。」
.
「就像內湖大火那個事情,他說約聘僱的人沒有回覆,請問他是約聘僱人員,你有沒有跟他做好在職訓練,你有沒有告訴他SOP要做到什麼程度?如果沒有的話,這個時間點你又怪約聘雇人員。」
.
「碰到事情就是推給官員、推給事務官,都是別人的錯,導致現在事務官,很多事情不敢講,最大的問題是在柯文哲這邊,整個市府團隊我乾脆就擺爛,除非你一直盯著我,不然我寧願不要做,不做,反正我還是領同樣的薪水;我做了以後我反而會被你罵,今天有事情我幫你想辦法解決,然後碰到問題你就推給我,說是我的問題。這些事情種種下來,導致現在所有的官員,他們不敢下情上達的原因。」
.
「我覺得我們要精準,不要每次遇到事情就去罵,然後官員又不能去反駁,就只能吃悶虧,我覺得對他們來講不公平,」許淑華說。
.
#許淑華:勞動局長護航柯文哲
.
9月18日許淑華於議會質詢,「去年10月30號,學姊遭性騷擾的案子,你說要交給勞動局長處理,結果呢,最後不了了之;2020年,今年的7月15號,你的潘姓攝影官遭霸凌,超時工作、用低薪羞辱他這樣的情形,你說要查就去查,結果交給勞動局處理,結果勞動局函覆是說,因為當事人沒有來說明,所以這個案子又不了了之,市長,你覺得這樣的處理對嗎?」
.
許淑華接受GOSSIP採訪指出,「當時他(潘姓攝影官)去做一日雙塔或是去做這些事情,擠壓他自己的時間,甚至超時工作,他都沒有任何紀錄,他那天有跟我講,如果勞動局要他舉證他也沒辦法舉證,因為他沒有任何簽到資料...所以他後來才沒有去追究要回多少加班費之類的,說明未到也是因為這個理由。」
.
「她(勞動局長陳信瑜)一直跟我在那邊扯什麼政治問題,她就是在護航柯文哲,她明明知道這個不可為,但又要去護航,故意去,亂帶風向說我們在做政治操作,這個是很惡劣的行為。」
.
#柯文哲:我在台大當醫生從來沒有什麼上班時間
.
許淑華也於議會質詢時質疑,「是勞動局教你說,一到五叫做員工;六日叫做志工嗎?是誰教你這麼說的,還是你自己覺得應該是這樣?」柯文哲表示,「我跟你講,我是台大醫院出身的,對我來講,我在台大當醫生從來沒有什麼上班時間。」
.
#吳欣岱:提當年勇無助對話
.
對於柯文哲所言,吳欣岱醫師表示:「醫師古早時候雖然是責任制,但現在為了病人安全著想,政府開始規範醫師的工時。上班和下班時間分不清楚的結果就是常常看到很多老醫生公私不分,還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專業場所,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
「我自己也是從沒有工時的年代開始住院醫師做過來的,但當時的辛苦我不會想拿到現在來要求其他人,因為這樣對整體環境不會有什麼幫助,提當年勇也無助於對話。」
.
一個公眾人物應該要對群眾有一種愛,這種愛是超越藩籬或藍綠,也是超越自己的利益的,而當一個人愛自己太多,他就會失去這種對於公眾的愛。離了對人的關切,柯文哲失了尊重。
.
#柯文哲2022卸任後如果回去當醫生
.
陳佩琪曾表示,柯文哲喃喃自問他的專科醫師證書到底還在不在,也會上網查詢近期有什麼視訊課程可以上,「或許中年大叔也有失業的危機感吧!」
.
柯文哲2022卸任後,如果回去當醫生,不知道會不會像他常說的自己當醫生的時候...只是替換成當「市長」的時候,想到這幅景象,有點悽愴。
.
高雄市長補選結束時,和一位媒體前輩請教對於柯文哲的看法,黃創夏表示:「一個已經『謝謝收看』的人物,我沒有興趣評論他。」
.
有些對柯市長失望的人,認為他變了,我不太這麼認為。我認為當你放很多權力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才會看見他真正的樣子。
.
#內湖大火 #錢櫃大火 #保護政務官犧牲事務官
#吳欣岱 #許淑華 #李明賢
#政治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
#一到五叫員工六日叫做志工
.
(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台大 綠房子 營業 時間 在 背包,啟程 Aida backpack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嬤家】環島 day 14
每次回來這裡的時候都能感覺到一些微小的變化。
像是轉角那家攤販沒再營業了、
路口多了一小間日本料理、
住在旁邊八十多歲的老鄰居忽然間沒有消息。
然而唯一沒變的是那幾隻每次都瞪大眼睛安靜穿過巷子的貓。
我推開阿嬤家紅色的鐵門,
院子裡雜草叢生、蚊子和蒼蠅不停飛舞,
那台生鏽的腳踏車依舊擺在屋簷下,
旁邊的竹椅少了個身影。
房子還是鎖著的,
門外綠色的紗網停了許多小蒼蠅,
拉開門後牠們合群的往我臉上飛。
「阿嬤,我回來了喔!」
進屋子前我一如往常往房內大喊。
這次卻沒看見她張著那沒了牙齒的嘴大笑,
駝著背一小步一小步扶著牆壁從房間走出來說,
「死囝仔,你又回來了膩。」
迎接我取而代之的是門口櫃子裡一張阿嬤的裱匡相片。
瞪著照片裡的阿嬤看了好久,
她平靜的對著鏡頭笑著,
似乎上了點妝還擦了口紅。
最愛開玩笑的罵我的阿嬤,你在哪裡。
翻開櫃子裡面那些不是泛黃就是佈滿灰塵的日文資料、證書和黑白照片,
不管是戰爭、空襲、逃難、築夢和追夢的過程,
說到底阿嬤所經歷的事再怎麼樣去拼湊也無法想像她當下的心情和感受。
我所剩下的只有一些模糊的記憶和想盡辦法抑制住的懊悔。
屋子裡安靜的讓人不習慣。
小時候要是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我也不會在他講故事講到一半的時候因為肚子餓吵著要媽媽帶我先回家。
不過當時又怎麼能去預料到身邊看似再怎麼強悍的人也有消失的一天。
頭一次我才深深的領悟到很多事情如果就這麼樣的拖著,
機會真的就消失了。
「阿嬤走了。死亡時間是:XX時XX分。」
那天為了不讓室友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
跑到陽台大哭了一場。
當時迫切的希望阿嬤還能出現再罵我,
「哭什麼啊,都幾歲了。」
他一直都不太需要別人的攙扶也能靠著自己慢慢走路。
儘管隨著時間她的背有些駝了、頭髮白了、聲音也逐漸微弱。
人們總是竭盡所有力氣把痛苦的記憶塞到腦後,
沒有任何勇氣的選擇逃避、能不去想就不去想。
也許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段安靜的時間和地方,
去面對那些不曾有勇氣思考的事。
我關上鐵門,
回頭看了一眼她以前最愛坐的竹椅。
那幾隻蒼蠅又飛回那綠色紗網上,
就像我從未回來過似的。
.
.
.
「阿嬤,我要走了喔掰掰。」
不管你在哪裡,
希望你能聽見我的聲音。
台大 綠房子 營業 時間 在 背包,啟程 Aida backpack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嬤家】環島 day 14
每次回來這裡的時候都能感覺到一些微小的變化。
像是轉角那家攤販沒再營業了、
路口多了一小間日本料理、
住在旁邊八十多歲的老鄰居忽然間沒有消息。
然而唯一沒變的是那幾隻每次都瞪大眼睛安靜穿過巷子的貓。
我推開阿嬤家紅色的鐵門,
院子裡雜草叢生、蚊子和蒼蠅不停飛舞,
那台生鏽的腳踏車依舊擺在屋簷下,
旁邊的竹椅少了個身影。
房子還是鎖著的,
門外綠色的紗網停了許多小蒼蠅,
拉開門後牠們合群的往我臉上飛。
「阿嬤,我回來了喔!」
進屋子前我一如往常往房內大喊。
這次卻沒看見她張著那沒了牙齒的嘴大笑,
駝著背一小步一小步扶著牆壁從房間走出來說,
「死囝仔,你又回來了膩。」
迎接我取而代之的是門口櫃子裡一張阿嬤的裱匡相片。
瞪著照片裡的阿嬤看了好久,
她平靜的對著鏡頭笑著,
似乎上了點妝還擦了口紅。
最愛開玩笑的罵我的阿嬤,你在哪裡。
翻開櫃子裡面那些不是泛黃就是佈滿灰塵的日文資料、證書和黑白照片,
不管是戰爭、空襲、逃難、築夢和追夢的過程,
說到底阿嬤所經歷的事再怎麼樣去拼湊也無法想像她當下的心情和感受。
我所剩下的只有一些模糊的記憶和想盡辦法抑制住的懊悔。
屋子裡安靜的讓人不習慣。
小時候要是知道會有這麼一天,
我也不會在他講故事講到一半的時候因為肚子餓吵著要媽媽帶我先回家。
不過當時又怎麼能去預料到身邊看似再怎麼強悍的人也有消失的一天。
頭一次我才深深的領悟到很多事情如果就這麼樣的拖著,
機會真的就消失了。
「阿嬤走了。死亡時間是:XX時XX分。」
那天為了不讓室友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
跑到陽台大哭了一場。
當時迫切的希望阿嬤還能出現再罵我,
「哭什麼啊,都幾歲了。」
他一直都不太需要別人的攙扶也能靠著自己慢慢走路。
儘管隨著時間她的背有些駝了、頭髮白了、聲音也逐漸微弱。
人們總是竭盡所有力氣把痛苦的記憶塞到腦後,
沒有任何勇氣的選擇逃避、能不去想就不去想。
也許有時候我們需要的只是一段安靜的時間和地方,
去面對那些不曾有勇氣思考的事。
我關上鐵門,
回頭看了一眼她以前最愛坐的竹椅。
那幾隻蒼蠅又飛回那綠色紗網上,
就像我從未回來過似的。
.
.
.
「阿嬤,我要走了喔掰掰。」
不管你在哪裡,
希望你能聽見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