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是「準備週」,星期五開議,意謂著即將進入留在立法院開會、質詢的生活,意謂著本週部會會來辦公室拜訪,意謂著要在辦公室跟夥伴們討論各項工作的進程。
不過,我就像來不及完成功課的學生,抓住最後的時間,奮力的補作業。
星期一上午,應邀 #獅子鄕地方創生計畫討論,這裡有山線、有海線,這裡是進出台東、恆春半島的樞紐,從以前我就對這裡充滿想像,我知道這裡有很多可能,我希望每個原鄉都能帶給族人幸福,所以,我們一起努力。
星期一下午,受邀 #春日鄉勘災及地方需求座談。我們跑到路程遠、路況差的士文,關心這裡的替代道路、農路、運動場、老師地域加給差額回復,以及春日、力里、古華國小的設施需求;大漢山農業灌溉服務勢在必行,道路復建、野溪整治也攸關著地方的發展,林林總總,真的需要中央地方協力完成。
星期二,回到立法院,一個接著一個的拜會、會議,我真不知道要怎麼敘說,容我先跳過!
今天星期三,八點半我就抵達了 #巴楠花實驗學校。這是多年共同打拼的學弟Alang 校長的學校,他很了不起,在多元族群的高雄杉林大愛村,辦理一所「布農:多族實驗學校」。為了讓喜愛這教育方式的孩子向上延伸,從「實驗小學」變成「實驗國中小」,孩子們即將面對高中階段,希望可以再延伸為「實驗高中」。我今天約了陳幸富議員同行,跟家長、老師、市府、國教署一同達成共識,剛剛校長傳來簡訊「…….這一次巴楠花案例成為通例,也打開後續原民實驗學校的開展銜接進路,與朝向更多元的原住民族教育型態保種紮根與把夢做大…….」,我會找一天來寫今天在巴楠花發生的故事,因為夢想、勇氣所以動人,敬請期待!
下午,我趕到禮納里茂管處遊客中心參與 #瑪家鄉八大源及舊排灣劃設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會議。我一直很關心這件事,因為我常說「原住民的文化在現代法制中滅失,我們也要學會如何透過法制重構曾經滅失的文化」。這幾年,我有幸和縣政府共同努力這個地方的屏北旅遊品牌推廣,微電網、文資身分、專用道路、網路通訊的取得,文資保存發展計畫、舊排灣射鹿聯絡道路的爭取。如何讓地方未來能夠自主管理、發展產業,這塊拼圖就是透過「劃設成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感謝茂管處在關鍵時刻提供縣政府、瑪家鄉支持,期盼接續能夠找到熟悉在地紋理的規劃團隊從事調研,與地方共同產出前瞻性的未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總希望有機會好好的寫下一件有意義的小故事,但總是追趕不上日子,只好拉拉雜雜的先填充日誌。那些來不及寫下的,我會努力補回來。
「台東地方創生案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新聞] 台東面臨「滅村」 學者:光地方創生不夠- 看板Geography 的評價
- 關於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地方創生案例台東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地方創生案例台東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台東咚咚咚地方創生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龔主委X 地方創生】TTGO帶你到台東!| #補充花東接駁能量 的評價
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今新增23例本土,1例死亡;台積電與鴻海採購1千萬劑BNT疫苗已簽約,預計最快9月到貨;第二劑莫德納疫苗接種時間延後10至12週】
台灣今(12)日新增23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1例境外移入與1例死亡案例,案例仍集中在雙北市,新北市10例、台北市9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連3週的Rt值(口誤為Ct值)都低於1,除非再有特別群聚事件,研判未來確診數將維持在20到30例的區間,並逐漸減少。
昨晚(11日)上海復星醫藥集團發出聲明表示,已與台積電、鴻海旗下的永齡基金會,以及永齡委託的裕利醫藥公司簽訂「銷售協議」,合計1,000萬劑BNT疫苗。台積電與鴻海今發布的聲明指出,這批疫苗是從德國原廠直送,最快9月底抵台。今早行政院政委兼發言人羅秉成也證實此項消息,並指出這些疫苗符合之前政府要求的三大原則「原廠製造、原廠標籤、直送台灣」。疾管署也在昨晚約11點,完成台積電和永齡基金會的疫苗捐贈簽署,政府另加購3,000萬劑次世代的莫德納疫苗。
不過目前台灣疫苗仍不足,今天疾管署也宣布,莫德納第二劑接種,除第一類人員、國籍航空機組員、孕婦仍維持原定的28天外,其他人將拉長接種第二劑間隔時間,延長為10至12週。
■採購BNT疫苗峰迴路轉,最快9月底抵台
此次採購1,000萬劑的疫苗,是由德國BioNTech公司(又稱BNT)和美國輝瑞(Pfizer)藥廠共同合作開發,BNT藥廠已將大中華區(中國、香港、澳門、台灣)的代理授權給中國的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德國BNT廠則負責德國、土耳其市場,其餘所有地區由美國輝瑞負責。
根據鴻海與台積電發布的聲明,兩方各採購500萬劑BNT疫苗,含後端的冷鏈物流、處理費用與保險,彼此各分擔1.75億美金左右(約台幣49億元),全數捐贈給疾管署,「預計最快9月底後,可按照德國原廠生產排程及台灣接種狀況依序送抵台灣。」後端的冷鏈處理將由裕利醫藥負責。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天表示,5月23日提出BNT疫苗捐贈方案,6月1日送件到食藥署,6月18日政院宣布正式授權,至今天剛好7周,很欣慰終於能給社會大眾一個交代,但還不能放鬆,需持續努力催促到貨時間和到貨數量。
今早11點半行政院召開記者會,政委羅秉成證實此消息,並感謝這兩個單位出錢出力,達成階段性進展。他表示,BNT原廠昨天下午4點完成簽署,台積電和永齡基金會準備相關法律文件,晚上9點半左右將捐贈契約提交給疾管署審閱,相關同仁連夜加班審核,陳時中和疾管署署長周志浩也徹夜待命,在晚間11點完成簽署,並且立即通知兩個捐贈單位,兩單位接獲通知後,也在今天發布重訊。
羅秉成表示,這些疫苗完全符合「原廠製造、原廠標籤、直送台灣」三項原則,而且全部無償捐贈政府,並由中央統籌運用,政府會承擔後續一切的行政作業;如果慈濟採購的500萬劑BNT疫苗也能順利,總計將有1,500萬劑BNT疫苗。至於南投、雲林、花蓮、台東4個縣市也表示要對外採購疫苗,陳時中表示,「地方單位在程序間還有點距離,」整體疫苗計畫還是在進行中。
陳時中先前曾指出,採購捐贈疫苗可保留一定比例供給企業自用,今天下午疫情記者會時,陳時中指出,目前台積電和鴻海都是全數捐贈,兩家公司都站在貢獻社會角度,目前沒有保留疫苗,當然也不是不能夠談,但目前(合約)沒有這項條文。
目前台灣採購到的疫苗,僅BNT疫苗可供12至18歲青少年施打,昨天下午陳時中曾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疫苗實驗還在進行,如果到時只有BNT能打,一定會保留給學生;今天再被問到此問題,他再次表示,已經有BNT疫苗了,一定會留給學生先來打。
■規劃明、後年疫苗施打計畫,預計加購3,000萬劑次世代的莫德納疫苗
除了BNT疫苗傳出好消息,羅秉成今天也在記者會透露,年底前除了政府已採購的505萬劑莫德納疫苗,明、後年再加購各1,500萬劑次世代的莫德納疫苗,總計3,000萬劑,正在進行相關的作業程序,包括今年沒到貨的BNT疫苗,將開始規劃明年的疫苗施打計畫。
陳時中證實,持續跟各大廠詢問討論疫苗採購,根據評價、供貨穩定數、供貨排程等等,跟相關大廠都有聯繫討論,有些疫苗已經進到比較實質的程序,「目前莫德納我們進行速度較快,」若有結果會跟大家報告。
5月底台灣疫情緊繃時,許多預約接種AZ第二劑者被取消,未來莫德納疫苗是否可以保證在期限內打得到第二劑?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都有幫莫德納接種第一劑者保留第二劑,「目前只是會晚點打,但不用擔心沒有第二劑。」
已預約施打第二劑莫德納的民眾,非屬上述三類對象,會跟之前AZ短缺時狀況一樣,由醫院直接取消接種。至於將來要如何重新打第二劑,莊人祥表示,理論上醫院會通知接種第二劑,若醫院沒通知,民眾可以自行打電話詢問醫院,或至旅遊醫學門診;目前距離第二劑接種還有一段時間,如果到時政委唐鳳設計的公費疫苗登記預約平台,已經開放到該對象的年齡層,也可以透過平台預約施打第二劑。
■莫德納第二劑疫苗延後10至12週接種
莫德納疫苗在台灣施打意願最高,公費疫苗登記預約平台開放第九、十類接種對象登記施打意願,截至今天下午1點,約有272萬多人登記,莫德納占60.84%、AZ與莫德納都可以的有36.47%,近100萬人,只選AZ的僅有7萬多人。為了加速莫德納疫苗覆蓋率,指揮中心今天宣布,除第一類人員、國籍航空機組員、孕婦等三種特定對象,莫德納第二劑接種間隔時間仍維持原定的28天,其他人皆延長為10至12週。
陳時中表示,依據國外臨床試驗資料分析,莫德納完成接種第一劑14天後,保護力約為81%,另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莫德納接種間隔最晚可至12週,因此昨天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會議第4次臨時會議決議,將莫德納接種間隔調整為10到12週,並持續視疫情狀況及疫苗供貨情形,滾動調整接種政策。
不過美國疾管署提供的莫德納接種指引,建議第二劑施打間隔要在28天到6週內,若超過這個區間,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研究證實疫苗效力。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認為,目前國際上隔10至12週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的數據不多,國際研究大多都是4週,不應該隔那麼久才打第二劑,疫苗應該早點打完兩劑,早點完備保護力。另外,他指出,國外有研究說第一劑莫德納可以混打第二劑BNT/輝瑞疫苗,因為都是屬於mRNA疫苗,台灣現在買到BNT疫苗,可以討論是否混打。
■疫苗接種不良事件24件死亡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7月9日到7月11日疫苗接種後通報不良事件,合計126件,非嚴重不良事件46件,其他疑似不良事件15件,死亡24件;死亡案件17件和AZ有關,7件為莫德納。
莊人祥表示,24例死亡中,17例AZ是7女10男,年紀介於62歲到98歲,其中12人為75歲以上,疫苗接種後3到22天之間發生;莫德納7例死亡中有4女3男,年紀介於69歲到80歲,5人是75歲以上長者,死亡是疫苗接種後當天到7天內發生。
截至7月11日,全台約356.5萬人次接種疫苗,疫苗人口涵蓋率近15%。莊人祥表示,經過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分析,截至7月7日每天接種數字,累計觀察時間,結果是無論接種AZ或莫德納疫苗,各年齡層、男女通報的死亡事件數,都沒有高於背景預期值。
■外傳台積電員工確診,指揮中心未證實
今天新增的23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其中9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23例中有1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20日至7月11日。分布以新北市10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9例,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及台中市各1例;其中17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2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陳時中表示,國內連3周Rt值小於1,除非有特別大的群聚案件,否則應該可以維持在這樣的案例數區間,比較好的情況下可以持續減少。
新竹市新增的1例確診案15355是竹科從業人員,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這名患者公司位於新竹縣,宿舍位於新竹市,另有台北活動史。7月10日因發燒及呼吸道症狀至醫院就醫,採檢PCR陽性確診,已匡列18人居家隔離,也針對公司宿舍員工採檢PCR,預計明天結果出爐。
外傳這名確診者為台積電員工,不過陳時中下午被媒體詢問時並未證實,僅表示相關企業在防疫措施有相當經驗,相信新竹市會跟科學園區有很好的聯繫,「相信會處理好。」
■恢復所有移工轉換雇主
先前指揮中心宣布移工禁止轉換雇主,隨著疫情趨緩,7月2日宣布家庭移工可以轉換雇主,明天起則恢復所有移工可以轉換雇主。內政部次長、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轉換雇主後,承接的雇主在3天內要安排移工PCR,並一人一室做適當觀察,14天期滿後,3天內要再檢測一次PCR,跟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合作配合,陽性就要安排就醫和相關隔離治療,陰性要辦理健康監測,雇主必須了解移工生活上的足跡、管理生活。這段時間勞動部會跟縣市勞工局,就各產業的居住空間進行一連串稽核和檢查,不過目前已檢查的件數、違法數,陳宗彥表示要再詳細了解。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戴淨妍;攝影/陳曉威、鄭宇辰)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COVID-19痊癒者身上藏有解藥「單株抗體」?混合用、早點用才有效】https://bit.ly/2UDxiLl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AZ #莫德納 #BNT #台積電 #鴻海 #永齡 #移工
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31例本土、6例死亡,北市聯合前進指揮所解編,屏東Delta變異株感染案已控制住;慈濟獲得政府發放購買疫苗法律文件;台南等縣市也不開放餐廳內用,全台只剩花蓮與外島開放內用】
台灣今(10)日新增31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2例境外移入與6例死亡案例,其中居家隔離後採檢確診的為19例,只有12例是新發現的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天跟台北市政府討論之後,因為台北一、二市場跟環南市場的狀況已趨緩,所以決定今天解編聯合前進指揮所。
此外,行政院宣布,慈濟基金會已獲得中央發給的法律文件,著手進行BNT疫苗採購。繼5都之後,台南市長黃偉哲及多位縣市長今天也宣布13日後不開放餐廳內用,形成微解封後全台只剩花蓮與外島開放內用局面 。
■本土31例,居隔者19例、新案例12例,陳時中:這就是疫情控制的成效
今日新增31例本土案例裡,17例是男性、14例是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到70多歲之間,發病日介於6月22日到7月19日。個案的分佈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各13例,桃園4例,基隆1例。31例中,21例是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8例仍在調查中。
陳時中指出,現在是疫情的平坦期,有如考試考到80、90分,要再繼續考到100分的難度相對增加,也就是說,如果要讓確診人數再往下降,就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但他也強調,在今天新增的本土案例中,不少是過去居家隔離後採檢發現的陽性,這些人並沒有流到社區之中,而這就是疫情控制的成效。
6例死亡案例中,2例為男性、4例為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到80多歲,發病日期介於6月3日到6月24日,確診日期在6月4日到6月25日之間,死亡日期介於7月6日到7月8日。目前5月11日至7月8日累積公布共13,950位確診個案中,已經有11,69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與確診人數的比例達83.9%。
■台南等縣市也宣布不開放餐廳內用,全台只剩花蓮與外島開放
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與高雄市昨天相繼宣布,在13日微解封之後,不開放餐廳內用。原本將開放內用的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台南市的餐飲在13日之後維持不開放餐飲內用。黃偉哲說,他覺得要讓防疫做得又穩又好,讓市民吃得健康,再加上大家對於開放仍有疑慮,所以決定台南暫不開放餐飲內用。
彰化縣、屏東縣、南投縣、台東縣等縣市在今天下午也相繼宣布,13日後不開放餐廳內用。截至今天傍晚6點30分,目前台灣本島只有花蓮縣開放內用,而離島的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等,微解封後將可在餐廳中內用。
陳時中也在記者會上表示,雖然中央有一定的規定,但地方也有權責,地方政府在考慮民情後做出決定,他覺得很好。
■台北市場疫情趨緩,中央與台北市聯合前進指揮所解編
從7月2日開始,中央與台北市成立的聯合前進指揮所到今天已經9天。陳時中指出,今天跟台北市聯絡後,雙方都認為聯合前進指揮所的任務已經告一段落,環南等三市場的疫情已經受到控制,只要持續匡列,有狀況的時候個別去處裡,疫情可以控制住。因此,中央與台北市共同決定,聯合前進指揮所今天解編。
在7月8日、9日,北農一市總共2,249人的採檢中,驗出1位陽性確診者;環南市場採檢2,422位中,只有3位是陽性。最近3日在萬大(一市)、濱江(二市)與雙園國中(環南)等篩檢站,附近社區與攤商的篩檢結果全部都是陰性。
另外,從7月1日到7月3日群聚感染爆發開始,採檢的結果陽性率有0.44%,當時匡列了321人,到了7月8日、9日,陽性率只有0.08%。陳時中說,下禮拜都還是有篩檢在持續進行,目前整體案件看起來有比較改善。
■屏東Delta變異株感染案已控制住,華儲案相對穩定
日前屏東爆發Delta變異株感染案中,枋寮醫院的接觸者、醫療人員跟病患等總共3,033人在採檢過後,全部都是陰性。目前住院隔離的有13人,另外667名居家隔離者中,已經有537人解除隔離。陳時中指出,這兩天醫院也會進行第三次的篩檢,目前雖然有人仍在醫院觀察,但在醫院的採檢跟社區的篩檢結果來看,疫情應該是在控制之中。
另外,針對華儲受感染的案15221,指揮中心在進行疫調之後,應篩檢2,628人中已採檢2,602人。已採檢的人中,陰性為2,601人、陽性1人。與個案15221同住的5位之中,有3位陽性、2位陰性。陳時中表示,目前從個案疫調匡列後的採檢結果看起來,相對穩定。
■昨日疫苗施打數再創新高,移工施打順序與台灣人一致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9)日全國總共有22萬1,127人次接種疫苗,目前已經累積了335萬7,000人次,疫苗施打的涵蓋率已經來到13.9%。
陳時中回答記者問題時表示,目前指揮中心沒有特別針對外籍移工做出施打的計畫,外籍移工跟台灣人一樣,按照年齡與行業類別排序施打疫苗。陳時中特別指出,「我們不會剝奪他們的權利,但是也不會一定要他們怎麼樣。防疫是全部的,不管他們是印尼來的還是哪裡來的,只要在防疫上有需要,我們就會安排施打疫苗。」
■慈濟獲政府疫苗購買法律文件
繼鴻海與台積電之後,慈濟基金會在6月23日送件申請採購500萬劑BNT疫苗,相關事宜今天有了進展,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上午表示,政府已經簽署並將必要的法律文件交給慈濟基金會,協助慈濟基金會未來相關的疫苗採購事宜。慈濟基金會表示會盡快開始洽購的流程,並感謝政府的協助。
■三立電視台、北捷清潔人員確診,萬芳醫院並無封院
三立電視台在今天證實出現2位確診員工,並且已經開始清消工作,同一工作樓層的員工也已被安排採檢。另外,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台北捷運有一名外包的清潔人員在今天確診,6位同住的家人也檢測出陽性,目前染疫的來源仍在調查中。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萬芳醫院目前並沒有封院,最近幾天該院總共有3人確診,並匡列了81位高風險對象,目前第一輪的採檢全部都是陰性,但因為病房出現確診案例,所以萬芳醫院開始進行住院者降載,讓部分住院人士的住院時間必須調動,以利醫院進行清消工作。羅一鈞也呼籲網友,不要再轉傳相關的錯誤訊息。
(文/楊智強;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攝影/林彥廷、鄭宇辰、余志偉、蘇威銘)
#延伸閱讀
【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從Alpha到Delta,19個月內4大重要變異怎麼發生?疫苗保護力追得上嗎?】https://bit.ly/2UsxWeK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三級警戒 #微解封 #北農 #移工 #Delta變異株 #慈濟基金會 #BNT疫苗 #萬芳醫院
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地方創生案例台東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台東 縣自2019年配合行政院推動地方創生政策,16個鄉鎮中有12個提出地方創生計畫,其中鹿野、關山、池上、卑南、延平、東河、大武等7個鄉鎮已陸續通過提案 ... 2021 地方創 ... ... <看更多>
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地方創生案例台東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台東 縣自2019年配合行政院推動地方創生政策,16個鄉鎮中有12個提出地方創生計畫,其中鹿野、關山、池上、卑南、延平、東河、大武等7個鄉鎮已陸續通過提案 ... 2021 地方創 ... ... <看更多>
台東地方創生案例 在 [新聞] 台東面臨「滅村」 學者:光地方創生不夠- 看板Geography 的推薦與評價
台東面臨「滅村」 學者:光地方創生不夠
https://udn.com/news/story/11322/3866259
2019-06-12 00:15聯合報 記者羅紹平、尤聰光/台東縣報導
台東縣面臨人口老化、人口外移、少子化等危機,部分村落恐遭「自然滅村」,對此,台
東縣政府構思推動地方創生,創造就業機會,吸引人口回流,鼓勵年輕人生育。學者認為
,光地方創生是不夠的,建議縣府及各鄉鎮做好資源盤點,公告開放各界運用,想投資的
人就會進來。
隨著人口老化、人口往都會集中、出生率減少,國發會去年年底標示出,全台有134個鄉
鎮區有地方消滅危機,這134鄉鎮,台東占13個。民國98年台東縣人口23萬2497人,107年
人口降為21萬8919人,近10年,台東人口平均一年減少1300人。
台東縣議長吳秀華說,台東縣除台東市、綠島及東河鄉外,其他13個鄉鎮都可能面臨滅村
危機。她建議縣府運用地方創生發展經濟,鼓勵企業來投資,導入新科技,運用地方特色
,創造台東的品牌,活絡經濟,吸引人才回流。
台東縣政府表示,已規畫在池上、關山、鹿野、大武、太麻里等鄉鎮推動地方創生,發展
地方特色舊產,創造就業機會,盼留住在地青年,進而激勵年輕人生育。
台東大學公事學系教授李玉芬表示,人口老化、人口外移、少子化是社會的趨勢,時代改
變了,謀生方式也跟著改變,人口從農村往都會區流動很正常,這種人口遷移,若用「滅
村」言過其實。
她表示,政府若只想靠地方創生來穩定甚至增加人口,這不可能做到,人口改變因素太多
,建議從縣府到各鄉鎮應盤點各自資源,人力、土地等,想投資的人就會進來。
------------------------------------------------
看起來台東人口跌破20萬,有可能10年後會發生!?
花蓮跌破30萬,應該也是同樣時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92.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560565357.A.C0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