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山 成為山】
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跟垃圾怎麼扯上關係的,但垃圾為生命帶來的莫大轉折,是再清楚不過的。
早已忘了是在什麼機緣下報名淨灘種子志工的培訓,在2014年附近的一兩年裡,為了抵抗在企業工作的乾枯感受,便做了各種當時可以在精神上澆水和施肥的事情,例如週五下班搭火車到台東、週日再搭跨夜火車回到台北,也例如參加淨灘志工培訓。
淨灘一年多之後,在臉書上看到一位環保團體的朋友募集隊友到印度淨山的貼文,心想從海濱撿到山巔,應該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習慣獨自旅行的我,竟然沒有太多猶豫就加入了這支成員高達10人的淨山團。
在印度北方的喜馬偕邦,我們如期拜訪當地環保組織「Waste Warriors」(垃圾戰士),換上他們提供的綠色T-shirt,沿著主要村莊和山徑撿拾人類留下的垃圾。適逢紀念甘地生日,印度放大假,據說假期之內有千人入山,我們來得正是時候。
戰士們各個目光炯炯。從一開始互相告誡「注意安全,撿路徑上的垃圾就好,山坡上的不要去撿。」但後來忍不住下切或攀爬緩坡,呼喚著附近的隊友:「幫我接住垃圾」、「那邊,樹枝下面還有寶特瓶」。旅遊指南裡說四小時就能抵達的Triund山屋,我們卻走了八小時,到達山頂時,已經接近日落時間。
領隊的Sanam語帶疲憊地說:「你們對垃圾太執著了。」
回到台灣這座年輕的島嶼,陸陸續續走入一些山域,2019年我又重新回到戰士之列,繼續與各種垃圾肉搏。
下山本來應該如釋重負,淨山的人反而負重如石。
第一次正式淨山的路線是加羅湖四季林道,我竊喜沿途垃圾並不多,11月沒雨沒風沒高溫,正是登山的好日子。垃圾戰士們正打歪著不務正業,一路拍照留念,直到我們進入人聲鼎沸的加羅湖畔。
至少有60頂帳篷的人共享這場秋日好景。晚來沒得選營地的我們,在邊陲地帶搭完帳篷之後,一行七人陸續進入與戰鬥狀態。
貼著加羅湖的輪廓走了幾圈,很快就把垃圾收服了。自然而然,我們轉戰外圍一點的地帶,在隱蔽處發現大量的衛生用品。台灣的山友習慣把衛生紙暱稱為「小白花」。總覺得這種可愛,無疑指涉著它的不可愛,此地無銀六百八十兩。
那日遍地開滿白花,有些含苞待放,有些恣肆盛放,花了一點時間克服心理障礙,我們便進入花叢作戰模式,撿出不少衛生紙、濕紙巾和衛生棉。
布農人邦卡兒曾說,在傳統文化中,打獵的成果是上天給的,獵人出門前從不張揚、也從不設定「這次要獵到多少動物」的目標,心中不帶任何盤算,就只是把自己交給山林、交給祖靈。
垃圾戰士也有點像這樣,淨山的成果是前人給的,我們把自己交給山林,從不預先設定要清運多少垃圾下山,心中不帶有任何盤算。基本款的寶特瓶、各式食物包裝袋、高山瓦斯、衛生紙,奇特款的男用內褲、開口哈哈笑的登山鞋、霰彈槍子彈、八成新的Outdoor Research手套⋯⋯我們統統都會撿起來。
淨山也無疑一場場精彩的路上觀察兼垃圾考古,我們會看到這個世代沒見過玻璃瓶,猜想那可能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以前說不定裡面裝的是清酒;鏽蝕的食物罐頭或許是救國團時期留下的,塞在七卡山莊附近的草木裡,聽說那裡的垃圾量保證永續淨山的可能性,多到撿不完啊。
經常擔任淨山領隊的雲天大哥曾對我說,淨山就像警察巡邏一樣,「我們就是要撿給大家看,山友知道有人在淨山,代表有人在乎這件事情。」
收拾丟垃圾的破窗效應,在印度也是同理。那時確實沒人好意思在T-shirt正面印有「Waste Warriors」的人面前亂丟垃圾。有些人會問「你們在做什麼?」「你們是什麼組織?」,有些人一起幫忙撿垃圾,或者說聲「以後有機會我也想響應。」至少至少,遊客會客氣遞來手上的垃圾,然後說聲「謝謝」。
爬山人都知道熱量之於體能的重要,當熱量從糖果紙被取出,一個失神,裝盛卡路里的紙,就像樹間落下的桐花——失重,在空中多次並隨機旋轉,無聲降落在樹的腳跟上,降落在土壤之上,降落在松針鋪滿的植被上。淨山的人捨不得這份失落,於是拾起那不足一公克的輕,使之成為可以承擔之重,帶著它一起往低海拔位移。
我相信,若有人以鹽分、以油份、以糖份,以各種化學式測試山野的耐受能力,也必定是場無心之過。如果有人讓他們知道,那些對山和山裡的生命來說都太難以承受,他們可能會牢牢抓緊那鹽那油那糖,不讓它們輕易落地。
劉宸君在《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寫下,「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事物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我的經驗也幾乎如此:山能入心。
即使山裡的垃圾令人感到憂傷,也只會令人更別無選擇地想要成為一座山。在年輕島嶼身上,造山運動還兀自進行著,隱喻著我們在推推擠擠之間,還能偷偷長大。淨山,向山學習、向山致敬,哪天我們也能摺曲成一座新高山。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BubbleJane in the Teahouse )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2319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同時也有5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東縣政府3年前進行知本濕地光電示範專區開發案,但當地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進行多次抗議,因此展延,如今廠商又再度提出展延,部落代表抗議,要求縣府立即解約。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36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
台東 濕 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花東親子騎行日記(上)
若說以騎自行車做為旅行移動方式,個人覺得算是比較偏獨行(跟徒步或是搭火車比起來),如果整日騎乘時間偏長,並不太會有機會接觸到其他人及互動。過程中只有自己跟風景對話,然後目前花東很多城鎮大部分店家都還是沒有開放內用。
本來不在計畫中的花東騎行,一切都要從我們在知本民宿收到熱血大學生的字條開始…
考慮老二的16吋小車沒有變速,關山-玉里-光復-吉安,預計是每天平均大概騎40多公里。但我看我腳踏車踩一圈老二就得要踩2-3下,想想這樣他得騎多少啊,把他的腳程換算成大人相當於他每天要騎一百多公里了吧 (還沒有估算遇到上下坡的速度影響),他真的有辦法嗎。
第一天馬上就受到震撼教育,前進鹿野的連續長程緩坡+雨中黑暗中騎行,因為晚上雨勢太大,最後十公里只能放棄,只好回鹿野趕搭七點半最後一班火車去關山,沒想到後來幾日竟然都沒有再搭火車了。第二天則全程順利得不得了,當我們以為要倒吃甘蔗時,第三天又來個陡坡+逆風,讓我們騎得不要不要的,大姨媽又來報到,只好在風雨中提前停在瑞穗了(本來預計是騎到光復),但這樣一延後,就會遇到中秋連假。
我預估附近住宿肯定爆滿,事先把帳篷寄到7-11打算找露營區,但是炎熱的天氣加上月經來時的悶濕熱感,先撇開騎車的身體疲累不說,要在”平地”露營(還要對抗花蓮小黑蚊)這檔事還真令人猶豫。
#花蓮光復鄉奇遇記
這天剛好是連假第一天,一早離開瑞穗民宿前,我不死心還在查找,但訂房網上全訂滿,只好先找露營地做備案。之前本來原訂第四天要到吉安,我心念一動想說附近不知有沒有香客大樓,沒想到號稱王母娘娘總部的勝安宮還真的有香客房,打去廟方說連假第一天已客滿,如果再隔一天,就還有房,剛好我們也要延後一天。
但其實我那時心想的是,我們連今晚住宿都還沒著落,隔天最後能否去到勝安宮都還是問題,不禁懷疑能順利抵達嗎,不管了,先出發路上再邊看吧。
從瑞穗出發沒多久,我們到一家小七休息買咖啡,突然有人走來問我..
「妳是不是布蘭西?」「因為有看你的粉專知道你們去台東,又看到三個小孩,想說是不是妳...」
我包得像瘋婆一樣的狀態還能被認出🤣,真是太不好意思惹~~但就這樣開啟我跟小菁一家人的奇妙緣分~~
小菁夫妻帶2個女兒回花蓮光復鄉看母親,菁媽非常非常熱心,問我晚上要不要去她的三合院烤肉,但是光復距離我預計的鳳林鎮還有一段距離(如果停留這裡,代表隔天得要多騎一二十公里,而且還要繞進去193縣道),
小菁媽媽問,「妳晚上住哪裡? 我住的那附近有個一貫道的,他們有禪房可以給人住,一晚一千,這樣你晚上還可以來跟我們烤肉,大家一起熱鬧。」
“一晚一千元、乾淨舒適的禪房,是不是比濕熱的露營地好太多??” 我有些心動,留下小菁的line,請菁媽幫我問問看,然後我們就告別繼續上路了。
一路上又遇到雷陣雨,然後我前輪內胎竟然在這時候破了,撐著騎到光復,先找看看店家修理。老二看到一家門口擺了好幾台腳踏車的房子衝進去問,剛好主人就在門口,他說這裡目前還沒有營業,但是他可以先幫我看看。
果然是高手在民間,隨便都遇到大神。邱哥是自行車愛好者,已經在當地住了20年,年輕時也參加過不少自行車賽事,也騎過川藏、新疆、歐洲等地,因為人生規劃,從熱血教師退役,把隔壁建於大正13年、將近百年屋齡的老房子承租下來,打算明年開始經營自行車出租+民宿。
#人生有夢有理想,只要有勇氣踏出永遠不嫌晚,這次台東行看到好多例子啊~
一邊聽邱哥的豐富經歷,一邊還教我們路上修補內胎的方式,最後還分享他用老屋改造民宿規劃,聊了很多。如果不是破胎,我們按照計畫早該繼續騎到下一站,但是突發的狀況停留下來,然後又看到小菁傳來說晚上可以住她表姊家的訊息,突然覺得一切都是上天安排,決定今晚就住光復這吧,明天如果騎不完再說吧。小菁夫妻擔心天黑還特地來車站附近接我們。
小菁的表姐也是因為早有退休後搬來花蓮住的計畫,三個姊妹多年前一起到這裡租地自蓋房子,她們夫妻偶爾假日才會從台北回來這裡打掃住幾天,也就這麼剛好能提供我們住宿。(也是大家都是台北來的才比較願意接納我們吧我想…)
然後我們就受到熱情款待了!!!好感人….
而且小菁的老公竟然跟我是老鄉(還念同一間國小),也實在太巧了吧,竟然在遙遠的花蓮相識,真是難得的緣分,實在太感謝她們一家!
#簡直就像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啊~
就在我以為一切會如此順利發展下去而欣喜時,沒想到,隔天才是本趟最考驗的一日….
台東 濕 地 在 Beautiful Life By G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終於畢業了「我的乳人生涯」
#文長慎入
母奶真的是上帝所賦予每位麻媽的本能
現在回頭想想,還是覺得很值得也很神奇,EZ可以因著自己而長大。
/
M在哺乳這條路走的並不順利!
即便如此咬緊牙根,也順利在EZ2歲8個月畢業~
中間想過許多次要強迫離乳但想著EZ傷心大哭的樣子及M也可能無法安然度過塞奶之痛,因而選擇了自然離乳這條路。
#這條路真的走的很不順
/
記得孕前M看著身邊朋友因哺乳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堅挺美胸,聽的越多就越怕走上哺乳之路。
原以為自己最多餵個一個月就結束
但錯了,EZ出生後在醫院的那三天,每天都期待著電話響起被呼喚去餵奶,但其實當時更多是想抱抱孩子,就此母愛正式發揮。
/
當時開始EZ完全無法親餵,也很難喝到奶,都是先瓶餵。
以為擠奶與我無關~
直到出院那清晨準備回家那天,M的胸漲已快變成石頭奶到崩潰時,還好月嫂出現急救了雙奶,也開啟了哺乳生涯。
開始M每隔3-4個小時就會擠奶再搭配讓EZ練習親餵。
就這樣開始犧牲睡眠,開始母牛人生。
當時覺得胸就像是工具,不再性感!
開始真的會想放棄,但哺乳這事好像不是說放棄不餵這麼簡單,M只要不擠奶或吃點油膩食物換來的就是可怕的塞奶!!
M實在太容易塞奶,只要貪睡下或吃塊牛排、pizza就會有乳腺炎、小白點上門拜訪~
(真的不誇張M一直到EZ兩歲都還有塞奶問題)
容易塞奶的人真的很辛苦,記得一次與G到台東參加朋友婚禮,因為EZ才2個多月因此決定讓他待在娘家。
當時M準備了擠奶器,算好了快到目的地前在車上擠奶(就為了避免過了4個時就會開始塞奶問題),婚禮結束後第一件事不是去歡樂,是先回到飯店繼續擠奶,而這些奶擠完只能倒掉,每倒一次就心痛一次,那些都是心血,只能說在旁的G不懂這些精華啊!怎樣都不願意喝😂
每次外出只要EZ不在,就要自己找時間到廁所擠奶倒奶擠奶倒奶~
也尷尬遇過太忙忘了擠奶衣服濕濕只能快速蓋好衝回家的囧。
當時ㄧ直不斷告訴自己哺乳時間就2個月!
每當說完看著EZ依偎在自己身體滿足喝奶奶樣,就會收起念頭。
因而從兩個月嚷嚷著最多撐到3個月
再從3個月嚷嚷著最多撐半年是極限
然後在.......延後至1年
沒有錯,每次說每次都延後
於是最後
M選擇了 #自然離乳
希望EZ是在自願下離乳~
在讓EZ自然離乳中當然也慢慢在轉變他生活型態,此外也可以避免自己塞奶問題。
因而兩邊一起做調整到突然有一天EZ和M說
『媽媽我長大了,我現在泡奶奶喝就好』
當時M既是感動又參雜著不捨!
#這就是哺乳媽媽的心
但開心的是終於可以吃想吃的,喝想喝的,不用在忌口~
哺乳中因著塞奶M流了許多眼淚,但為了孩子還是咬牙撐過!
其實哺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很貼近~
媽媽真的要開心,那哺乳才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希望還在哺乳或有塞奶困擾的媽咪都歡迎與M聊,M可以說是塞奶塞到快要變成塞奶解救達人。
Happy Mommy Happy Baby !
不論是否有哺乳都希望我們可以當位快樂媽媽
唯有媽媽快樂,孩子才會快樂!
#哺乳人生 #退奶 #親餵 #快樂媽媽
台東 濕 地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東縣政府3年前進行知本濕地光電示範專區開發案,但當地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進行多次抗議,因此展延,如今廠商又再度提出展延,部落代表抗議,要求縣府立即解約。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36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lz7XoSehcg/hqdefault.jpg)
台東 濕 地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爭議三年多的台東縣知本光電示範專區,涉及在原住民傳統領域開發,部落諮商同意權的行使,還在跟開發商和縣府訴訟。不過開發商卻向內政部申請用地變更審查。審查委員今天到知本濕地現場會勘,由於沒有邀請部落參加,部落發動抗議。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103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8Hr6x5YhCs/hqdefault.jpg)
台東 濕 地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東池上大坡池,是國家級的重要濕地,鄉公所最近在入水口設攔網,不只攔截到垃圾,還攔到很多農藥罐,恐怕會嚴重汙染水質。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055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ZtXHRvG02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