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不敵再生能源,衰退已成定局
2017《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說到,「報告已敲醒鐘,辯論已然結束。世界能源的優先選擇順序上,核電將被太陽和風力所取代。這並非夢想或推估,而已成為現實」。而根據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全球能源發展的整體趨勢呈現為再生能源持續有突破性發展,核電則不論在發電量增長、發電占比或是發電成本上,皆 #不敵再生能源。
以下我們整理了幾點核能不敵再生能源的事實:
✅ 均化成本:核電已比風、光貴將近4倍
根據金融諮詢和資產管理公司拉札德(Lazard)2019年的能源技術成本報告,太陽光電的均化成本(註1)從2010年每度電 0.359美元降至2019年0.041美元(USD/KWh),降幅89%;風電從每度電0.135美元降至0.04美元,降幅70%;核電成本十年來則上升了26%,從每度電0.123美元漲至0.155美元,已比風、光貴將近四倍。
✅ 投資金額:全球再生能源投資金額是核電的10倍
《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註2)指出,2019年全球挹注於再生能源上的總投資超過3000億美元,是核能發電投資的十倍之多。
✅ 就業人數:未來再生能源就業人口是核電的36倍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2018年的報告(註3),2016年全球再生能源就業人數已達到近1000萬人,核電為70萬,而在全球升溫於世紀末前控制在2度C的情境中,再生能源至2050年預估可創造2880萬個就業機會,核電為80萬。
✅ 平均建置期:核電比風跟光多花2倍時間
根據五位能源學者分析123個國家的數據後共同發表的報告《對照追求再生電力、核電國家間的減碳排放量差異》(註4),核電的平均前置期為 90 個月,風力和光電僅為 40 個月。因此在投資同樣金額之下,再生能源比易受延宕的核電更能迅速地減少碳排放。
✅ 碳排放量:核電碳排最高將達到再生能源的10至18倍
史丹福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Mark Jacobson的研究報告指出(註5),將不同電力來源生命週期,包括採礦、燃料製造、電廠營運到後端除役與廢料處理過程之碳排都完整計入時,核電的碳排放量將高出再生能源10到18倍。另一個匯集分析了103份核電生命週期碳排的研究(註6)則指出,每度核電的平均碳排約為66克二氧化碳當量,相較之下太陽光電是32克二氧化碳當量、離岸風力則是9克二氧化碳當量。
Jacobson也指出另一個常被忽略的「機會成本碳排」,是指由於興建速度緩慢,需要耗費更多時間依賴化石燃料,因此相較其他更快速的電力選項會再增加額外的碳排。新建核電的機會成本碳排和風電相比,每度電為64至102克二氧化碳當量。
✅ 發電佔比:再生能源占比超越核電
非水力再生能源在2019年時貢獻了全球10.39%的發電量,首度超越核電的10.35%,其中核能發電的發電占比自1996年以來便持續下降,2019年只比前一年微幅成長0.2%。
✅ 裝置容量年成長:風和光是核電的65倍
根據《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全球非水力再生能源在2019年新增的裝置容量達到184GW,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風力發電量新增59.2GW,年增率為13%;太陽光電新增了98GW發電量,年增率為24%,相較之下,核能發電的淨成長僅為2.4GW,年增率為3.7%,且有一半來自於中國。
✅ 國際能源總署的評估:再生能源減碳貢獻遠超過核電
國際能源總署(IEA)今年發布的「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報告(註7)中指出,為了達到2050年淨零目標,再生能源在全球電力的占比需要達到將近90%,核電則不到10%。
種種對比顯示核電在現今社會已經是過時又危險的舊世紀產物,全世界都在減少核電(除了中國),台灣卻還有某群人在掙扎,不免讓人擔心是否墨守成規,不願接受世界趨勢。因此,我們邀請大家在12/18的全民公投第17案投下不同意票,讓台灣邁向更乾淨、更安全的家園。
#分手吧我們不核四
#核四公投17不同意
#12月18日公投讓我們大家ㄧ起對核四公投案投下不同意票
---
註1:均化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用來計算發電設備壽命週期內的平均發電成本,包括投資、運轉與維護、燃料及除役成本,是評估電力技術競爭力的基本指標。
註2:《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2020” https://www.worldnuclearreport.org/-World-Nuclear-Industry-Status-Report-2020-.html
註3: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 " Glob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A Roadmap to 2050 "
https://www.irena.org/-/media/Files/IRENA/Agency/Publication/2018/Apr/IRENA_Report_GET_2018.pdf
註4:《對照追求再生電力、核電國家間的減碳排放量差異》(Differences in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between countries pursuing renewable electricity versus nuclear power)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44482658_differences_in_carbon_emissions_reduction_between_countries_pursuing_renewable_electricity_versus_nuclear_power
註5:”Evaluation of Nuclear Power as a Proposed Solution to Global Warming, Air Pollution, and Energy Security” https://web.stanford.edu/group/efmh/jacobson/Articles/I/NuclearVsWWS.pdf
註6:"Energy Balance of 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https://www.energyagency.at/fileadmin/dam/pdf/publikationen/berichteBroschueren/Endbericht_LCA_Nuklearindustrie-engl.pdf
註7:"Net Zero by 2050 -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 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beceb956-0dcf-4d73-89fe-1310e3046d68/NetZeroby2050-ARoadmapfortheGlobalEnergySector_CORR.pdf
♡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知名科學雜誌《自然》,日前發表一份研究,有「地球之肺」稱號的亞馬遜雨林,因為盜伐、氣候暖化影響,部分區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超過吸收量,地球之肺的吸碳調節功能,最終可能會大翻轉。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5626 - ...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詹璇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依起聊投資》
蘋果最新公告:
2030年,所有供應鏈都要能做到「碳中和」。
一段簡單的文字,已讓台灣供應商大地震。
最近美國氣候大使凱瑞再度造訪中國
目的也是要促使中國達成「碳中和」的目標。
「碳中和」是你不可不認識的關鍵字~
一個企業不論辦公室用燈、
影印或產線用電都會排出二氧化碳。
而要做到碳中和,
須透過植樹造林、
購買再生能源憑證,
或自身使用低碳、零碳排的能源,
才能抵消這些排放量。
這也是特斯拉最主要的營收來源,買賣碳權。
舉蘋果手機生產為例:
一支iPhone X的生產過程,
會排碳80公斤左右,倘若蘋果沒做任何事,
要把iPhone賣到碳稅最貴的瑞典,
可能會被課超過新台幣300元,
若在全球各地,蘋果都要付碳稅,
一年要為此付出500億元。
但若它做到碳中和,即不用付出這筆錢。
感謝週末午後 參與了這場有意義的直播~
#野村證券 #影響力投資 #財經主播詹璇依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 財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鋼指出,若集團全面轉型氫能煉鋼,每年至少需要14GW(十億瓦)離岸風電的發電量,而台灣到2025年離岸風電發電量的目標,甚至不到中鋼需求量的一半。
因此,法人認為,在鋼廠生產模式完成轉型前,已領先佈局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的鋼廠,可望率先嚐到相關商機的甜頭。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知名科學雜誌《自然》,日前發表一份研究,有「地球之肺」稱號的亞馬遜雨林,因為盜伐、氣候暖化影響,部分區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超過吸收量,地球之肺的吸碳調節功能,最終可能會大翻轉。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562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怎麼解決氣候暖化問題?根據聯合國最新報告,甲烷比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更容易聚熱與釋放熱能,但因為存活時間短,如果能在2030年前將人為製造的甲烷排放量減少45%,就能在2045年左右,避免全球溫度上升近攝氏0.3度。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13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 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 TVBS Sisy's World New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LIVE直播不漏接【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https://pse.is/39jbvv
●{世界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4z32
●{財經周報完整版} TVBS官方HD線上看:https://pse.is/3b8g99
●{大國崛起:中國的世界大業}播放清單:https://pse.is/3bpmw3
●{美國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u5jn
●{歐洲政經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tcwh
●{新冠病毒2.0系列報導}播放清單:https://pse.is/3brrk3
●{中美經貿之戰}播放清單:https://pse.is/3aat9v
●{在台灣放眼全球}播放清單:https://pse.is/3ayj2v
本節目感謝富蘭克林 國民的基金贊助
●掌握國際新聞與最新投資建議,隨時預約理財講座Fund Talks:https://lihi1.com/DtKuO
●存基金好薪安播放清單https://lihi1.com/hrRg6
●中美角力只能選邊站?投資科技產業通吃全球商機 https://lihi1.com/TXtya
不放棄通往世界的窗口
全新4小時的"陳文茜"國際新聞與專家觀點,就在《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TVBS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每周六、日晚間21:00-23:00 敬請鎖定TVBS 56頻道&YouTube頻道。
#TVBS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陳文茜
●按讚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VBSSisysWorldNews/
●TVBS官網:http://www.tvbs.com.tw/
●TVBS新聞網:http://news.tvbs.com.tw/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部分影片因版權限制以致海外地區無法觀看,造成不便敬請見諒。歡迎海外觀眾鎖定網路獨家影片。台灣以外TVBS ASIA頻道,在以下地區電視台播出,皆可收看到「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
● 馬來西亞Astro → 21:00
● 新加坡StarHub → 21:00
● 香港myTV SUPER/ Now TV → 21:00
● 澳門 Macau Cable TV → 21:00
● 菲律賓Sky Cable → 21:00
● 印尼 First Media → 20:00
●澳洲 TVB Australia → 24:00(雪梨時間)
●美國Dish Network → 8:00(美東時間)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量總覽 的相關結果
我國2019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約為265.621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MtCO2e),其中製造部門排放占比最高,約占總體排放量56%。 -滑鼠移到圖上可顯示個別排放量,也可於圖片 ... ... <看更多>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 溫室氣體- 便民服務 的相關結果
110年度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統計與分析 開啟110年度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統計與分析.odt 檔案 · 開啟110年度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統計與分析.pdf 檔案 ... ... <看更多>
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 110年度我國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統計與分析 的相關結果
4.部門方法二氧化碳排放量(kg CO2)=能源部門自用排放量+工業. 部門排放量+運輸部門排放量+農業部門排放量+服務業部門排. 放量+住宅部門能放量+間接排放量。 (1)各部門排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