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科技去年投資衰退36%
台灣金融業卻逆勢成長
積極投入金融科技發展
金融科技發展金額持續創新高
去年總金額來到182.1億元
最愛深耕資安、保險科技等領域
其中保險業投入26億元
僅次於銀行業者
整體金融業預估今年投入235億元
將續創歷史新高
看更多新聞:https://bit.ly/3AQeNni
看更多新聞:https://bit.ly/39HHFSD
#金融科技 #保險 #金管會 #Fintech
台灣保險業發展 史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維修業大敵來了!汽車理賠估算 AI 化,一張照片即可估價
2021/04/17
by
《科技新報》 黃嬿
身在沒有疫情的台灣可能沒太大感覺,其實這場疫情在全球造成的大流行,已經顛覆許多企業,汽車維修行業是案例之一。Wired 分析指出,愈來愈多汽車保險業者導入人工智慧 (AI),未來只要憑一個應用程式與汽車損壞的照片就能估價,直接影響的是車廠維修業者。
看看現在汽車保險業廣告,主打的還是理賠員親自到現場協助處理所有理賠事項,但大部分還是電話處理,汽車維修廠報價後,保險公司同時也估算損壞程度,在範圍內理賠。現在美國一些大型汽車保險公司已沒有人員親自到場服務了,而是要求發生事故的駕駛下載應用程式,指示他們以特定角度和特定光線幫汽車拍照,公司內部索賠估算師就使用這些照片估算修理汽車費用。
透過照片估算對保險公司來說省下很多人力。以前理賠員需要親自前往事故現場,每天檢查 3~8 輛車,有了照片,理賠員只需要一台電腦,一天就可完成 15~20 次估算。加上 AI,整個過程變得更快、更高效。因汽車標準化很適合使用機器學習,雖然一輛普通汽車 3 萬個零件可能有 100 萬個錯誤,但最常見的通常就是那幾種。
因此只要使用不同製造商和型號的數百萬輛受損汽車照片,就可訓練演算法分類圖像。電腦估算後,得到需要修復的內容,或是否需要人工檢查的結論後,就可使用本地零件供應商和維修商的數據估算成本。理賠員只需檢查電腦工作是否正確。最終目標是連人員檢查都不需要,達完全自動化估算。
一家公司數據分析公司預測,疫情前約 15% 美國汽車理賠透過照片解決,而不是理賠員親自訪問,現在是 60%,預計 2025 年將達 80%。保險公司也正加快投資 AI,現在所有索賠有一半涉及至少一些 AI 工具,但這項技術並不是取代人工,而是達到更快、更一致的索賠流程,特別是呼應年輕人的習慣,快速、簡便,盡量少打電話。
但汽車理賠 AI 化,受影響的是汽車修理廠老闆。報導訪問一名修理廠業者說,99.9% 電腦估算不正確,他認為電腦很難判斷車輛損壞照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修理廠老闆說,以後他們得花更多時間與保險公司討價還價,預期未來損壞的車輛滯留店內的時間會更長,甚至會因計價不合理,導致維修不確實。
現在保險公司的技術供應商也承認程式並非完美無缺。畢竟這是新技術,但也強調這是不斷發展的系統,只會越來越精確。數位化是擋不住的趨勢,最近智慧汽車保險新創公司 Clearcover 就是利用科技顛覆傳統汽車保險業的例子,使用現代技術將傳統人工保險任務自動化降低營運成本,且可在 30 分鐘內付款給符合條件的索賠。Clearcover 獲得投資人青睞,最新輪融資後估值達 10 億美元,成為所謂的獨角獸企業。
汽車維修業者不僅要面對內建愈來愈多晶片、愈來愈自動化的汽車,還要面對保險理賠自動化的衝擊。有專家直言,從歷史看,汽車維修業一直都願意且很適應變化,但下一波技術將是我們所見最具顛覆性的變革。
資料來源: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1316
台灣保險業發展 史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摸魚手札|深圳應要取代的是新加坡,不是香港(渾水)
自從習大大南巡,強調深圳經濟地位,林鄭說深圳GDP超越香港......等,稍為有點腦子都知道這是一個政治大合奏,背後的目的就是抬高深圳,貶低香港。
張五常中了,幾年前他已經寫文章說深圳將會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引領大灣區,但是他FF的遠景很遠,他期待深圳會發展成另一個矽谷,這個就有點吹大了。不過,在政治博弈和判斷來講,他是押對的。
一河之隔,有兩個金融城市互相競爭,從城市規劃直覺來看,怎樣都不是一個好的方向,鄰近城市互相競爭,必定內耗多於進步。也不用說,上海20年也沒有辦法取代香港,還有一些口號式經濟方針,例如西部大開發、雄安新區、前海、自貿區......等全部冇一樣野是成功做得到,歷史經驗已經清晰證明了,香港還是有一些特殊地位,憑什麼深圳可以幾年來就取代得到?
深圳和香港可以做到的是互補長短,例如深圳孵化了的一些項目,走來香港上市。其實就是一些金融產品的互聯互通,股票之外,還有一些ETF、衍生工具等,這些都是不會錯的經濟發展方向。
金融也有一些不同的玩法,一般來講香港的估值不太高,但上市相對容易,品牌形象也比較好。不少內地公司都會考慮先在香港上市,然後再搞一些複合財務技巧善用兩地優勢。例如恆大是在香港上市了,但是他們有意思在內地A股二地上市,充分善用融資平台。
又例如,海爾電器最近有一個非常複雜的財務技巧,他們先以一個相對便宜的價錢在香港私有化這個上市實體,然後跟母公司重組,再以更高估值喺A股市場上市集資,這又是另外一種玩法,善用了估值差異,有一點arbitrage的感覺。
深圳真正要做的,不是把香港當成競爭對手,而是一齊搵方法打贏新加坡這個海外東南亞競爭對手。新加坡比香港強的是股票以外的東西,例如若干債券、資產管理又或者若干的保險業務和金融科技。深圳要看準的反而是這些戰場,只是現在政治掛帥,明明中國和新加坡才是更明顯的敵我矛盾,深圳和香港只是內部矛盾,但是基於政治原因,深圳和香港也要以敵我矛盾的高度看待,我冇所謂,反正攬炒,我邊際上的損失也不會及那些買錯邊的政商名流那麼大。
渾水財經Channel x Fortune Insight 獨家眾籌出版《港斃。港完:國際金融中心崩壞史》率先網上預訂:https://muddywater.fortuneinsight.com/web/
你的支持,將會在香港金融史上烙下痕跡。
至於想知多點制裁對國際金融、香港個市的影響,可以訂閱我
《金融經濟精神食糧》逢一、三、四出刊登專業財金分析文章,另設特別環節:每週解答觀眾問題、100萬模擬倉投資部署和每日金融財經Podcast,幫你補補腦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muddydirtywater
另有每日Podcast、特選內容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finance
➡️ Water Podcast:跳出黃藍視覺,如何客觀地分析泰國政治形勢?他們的抗爭和不同階層圈子比香港優勝在哪?我們是輸出文化還是葉公好龍?預告分析泰國的社會勢力如何左右其金融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989106
➡️Water Podcast:重口味呃Like花生流出 - 談我和葉太的關係和結識交往小事,記她主動抄我牌的一段花生事和我行走江湖的做人心得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2446450
➡️ Water Podcast:這個禮拜的熱錢流入太不尋常,絕對不是為了螞蟻金伏咁簡單,背後的陰謀你一定要知!澳門賭業將會發生巨變,西方勢力不一定全面撤出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91301......
➡️Water Podcast:拆解香港最知名時事評論員評論國際事務是參考了台灣哪一些Sources
https://prime.fortuneinsight.com/web/posts/49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