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的話,溫度濕度以及光線都有一定的規範,並不僅僅是擺出來那麼簡單,而且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展一次傷一次。所以韓市長這個政見一提出來就被大肆批評。但的國政顧問張善政,馬上出來幫他善後,跳出來澄清說他們要做的是『數位故宮』。
雖然展品數位化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故宮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了,而且做到今天整體典藏數位化完成率也才26.49%,因為數位化可不是把展品拿來掃描拍一拍上傳就好了,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就表示,故宮有很多文物歷史久遠,數位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修復,文物修復要人、要錢、要花時間,尤其實館藏超過半數都是古籍圖書,這些都要經過專業人員重新整理、修復。所以雖然說那種一整張水墨畫那類的「書畫類」數位典藏完成率超過95%。翠玉白菜那種「器物類」完成率有85%。但「圖書文獻類」,只有18%。
而目前故宮官網上面就已經有典藏數位化的資料庫,可以讓部分古文物重見天日,民眾也可以自由使用,但是說到要展出的話,還要有策展人重新思考要怎樣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跟合適的文物結合,提升展覽品質,還有觀眾的藝術體驗。
在80、90年代以後就有「新博物館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因為藏品數位化,博物館的角色就從很專業權威的「物件導向」,變成是觀眾為導向,民眾可以自由選擇他想要瞭解的跟參與的。所以現在國際上其實不追求很多展品,而是希望觀眾可以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像現在很多國外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只要掃QRcode或是直接掃東西,手機上就會出現說明。紐約的MoMA還曾經透過app,讓民眾在美術館裡面像抓寶一樣看一些隱藏版的作品。或是讓透過AR讓畫作再多一層動畫的創作呈現。2017年的時候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還融合了body mapping的技術,讓你可以去擺出跟雕像一樣的姿勢,並幫你打分數。
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這一兩年故宮也有到台灣各地去做數位巡迴展。只要你戴上虛擬眼鏡之後,就能真的進到山水畫或走在清明上河圖裡,近距離的看那時候的野台戲或是街景人物。那今年剛好是達文西逝世 500週年,羅浮宮製作了一款虛擬實境 《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就算在家,你也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進入羅浮宮,可以看一看畫的細節、介紹、並了解達文西畫這幅畫用到的技法等等。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一個放滿藝術品的地方,現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創新的策展方式,融合數位科技,讓每一個人都能輕鬆的了解藝術、並且得到更多的觀點跟靈感。
你對於博物館數位化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
台灣古籍資料庫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幹,一篇無限上綱「藥食同源」這四個字,
通篇充滿莫名其妙引用的的文章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129746
我先說我的觀念
(1) 不適當的藥,即是毒
(2) 藥就是有藥性偏性的東西,「藥食同源」這四個字斷然不可以無限上綱
(3) 「黃帝內經」不是這樣用的,不要立論時只會拿古籍在那邊超譯、解讀成自己想要的立場,現在是2018年,請活在2018年
--------------
首先,我想起 清朝名醫葉天士臨終前有一句話告訴子孫:
「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靈敏,讀萬卷書而後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
人家幹了一輩子醫生,臨終前這樣告訴子孫行醫用藥需如履薄冰,小心謹慎
然後你跟我說中藥不用小心看待不用適當管理?
蛤?
這位,學者。
--------------
『沈立言說,這是傳統中醫藥食療的智慧與觀念,認為政府應該教導民眾,如何運用唾手可得的食物,吃出營養、健康、要怎麼吃才不會出錯。要管制原本民間就已經吃了上百年、上千年的食物,應該要非常謹慎評估,不應剝奪人民原有保健養生的健康權。』
『要管制原本民間就已經吃了上百年、上千年的食物,應該要非常謹慎評估,不應剝奪人民原有保健養生的健康權。』
我倒是想問:
A.)根據每個藥材、植物的屬性來分類管理,訂定使用規範。
B.)因為大家吃了上百年上千年的「傳統」,所以一句話藥食同源打死都不管。
AB兩個選項
哪個比較保障民眾的『健康權』?
哪個才是促進真正的發展?
兩個問題我都秒選(A)的呢
--------------
所以,依照衛福部最近終於比較開竅,開始擬定的各種草案
『依照衛福部未來的分類規範,OO將只能跟中藥房買,且每日規定攝食量』
請問哪裡不保障民眾的『健康權』?
各種營養素都有每日攝取量了
然後因為中藥吃了幾百幾千年,所以不用
這三小邏輯啊?
是呢,中藥的確全世界都在推廣沒錯
但你他媽的這是要建立在良好且適當的管理系統上好嗎?
不是『都不管都開放』,才叫做推廣好嗎?
定訂出遊戲規則
讓農業、商業、食品業、健康食品業、乃至於醫藥產業和民眾大家有合理的法則可循
大家才有辦法好好發展吧!!
讓局面始終停留在目前曖昧不明的狀態,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大家無所適從
最終都沒飯可吃
整個產業死掉爛掉喔,這樣沒問題嗎嗯?
總之,發言前去讀讀其他國家怎麼管理的吧
英文沒有很困難
再不行,也看看大陸的管理規章吧w
啊對了,記得考慮一下台灣的中藥使用率、健保、以及目前醫藥環境
有些情況我甚至還建議台灣的訂定標準要跟世界不同
實在都不忍說有些規範台灣訂定的比大陸還嚴謹這是好事情呢,不過這些對學者很難,對吧?
--------------
再退一步說,我先不提這篇新聞,圖片上舉的例子丹參的確臨床上毒副作用算少
大概諸朝本草都會寫說什麼「丹參:無毒、上品久服超讚的」之類的話
當年那些朝代會寫下那些文字,都有時空背景。
你舉這個例子,分明想要讓世人覺得
「啊對啊,你看丹參多溫和應該要開放啊~」
這樣的腦中印象,然後暗示所有的中草藥皆應如此
對吧,你寫這篇新聞的用意就是這樣吧
對吧對吧~
荒唐。
好沒關係,不談其他更有毒性的藥物,就丹參
我們把「丹參 + 毒性」丟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去查
老娘今天懶惰不查其他資料庫
結果出來挖嗚,共有記錄1,673條 呢
1673條呢~
不過且慢。
我不是要恐嚇大家這東西有多可怕
丹參是好藥,超棒的
但是有人再研究他的毒副作用,這是不是代表這個東西「有某些效」且「有某些毒副作用」需要被適當的控管?
我認為是,斷然就是。
這是2018年看待這些中藥材的方式之一,哈囉可以不要再亂扯超譯過度解讀黃帝內經了嗎(笑)
啊,說到這,最後
你確定你要跟中醫師這樣亂扯,亂搬弄「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這些字句?
你要不要再說一次?
台灣古籍資料庫 在 魚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我在中央研究院古籍資料庫裡的臺灣寫真帖看到的日治時期旗魚漁獲,數量驚人、魚型大尾,我猜這是台東成功港?我畫台灣,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事物,一樣也不能忘記。
台灣古籍資料庫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的話,溫度濕度以及光線都有一定的規範,並不僅僅是擺出來那麼簡單,而且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展一次傷一次。所以韓市長這個政見一提出來就被大肆批評。但的國政顧問張善政,馬上出來幫他善後,跳出來澄清說他們要做的是『數位故宮』。
雖然展品數位化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故宮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了,而且做到今天整體典藏數位化完成率也才26.49%,因為數位化可不是把展品拿來掃描拍一拍上傳就好了,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就表示,故宮有很多文物歷史久遠,數位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修復,文物修復要人、要錢、要花時間,尤其實館藏超過半數都是古籍圖書,這些都要經過專業人員重新整理、修復。所以雖然說那種一整張水墨畫那類的「書畫類」數位典藏完成率超過95%。翠玉白菜那種「器物類」完成率有85%。但「圖書文獻類」,只有18%。
而目前故宮官網上面就已經有典藏數位化的資料庫,可以讓部分古文物重見天日,民眾也可以自由使用,但是說到要展出的話,還要有策展人重新思考要怎樣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跟合適的文物結合,提升展覽品質,還有觀眾的藝術體驗。
在80、90年代以後就有「新博物館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因為藏品數位化,博物館的角色就從很專業權威的「物件導向」,變成是觀眾為導向,民眾可以自由選擇他想要瞭解的跟參與的。所以現在國際上其實不追求很多展品,而是希望觀眾可以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像現在很多國外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只要掃QRcode或是直接掃東西,手機上就會出現說明。紐約的MoMA還曾經透過app,讓民眾在美術館裡面像抓寶一樣看一些隱藏版的作品。或是讓透過AR讓畫作再多一層動畫的創作呈現。2017年的時候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還融合了body mapping的技術,讓你可以去擺出跟雕像一樣的姿勢,並幫你打分數。
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這一兩年故宮也有到台灣各地去做數位巡迴展。只要你戴上虛擬眼鏡之後,就能真的進到山水畫或走在清明上河圖裡,近距離的看那時候的野台戲或是街景人物。那今年剛好是達文西逝世 500週年,羅浮宮製作了一款虛擬實境 《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就算在家,你也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進入羅浮宮,可以看一看畫的細節、介紹、並了解達文西畫這幅畫用到的技法等等。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一個放滿藝術品的地方,現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創新的策展方式,融合數位科技,讓每一個人都能輕鬆的了解藝術、並且得到更多的觀點跟靈感。
你對於博物館數位化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台灣古籍資料庫 在 台灣研究古籍資料庫影片-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研究古籍資料庫影片.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try restarting your devic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