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日用電量創下歷史新高,5月份用電量首破3800萬瓩大關,前日更面臨缺電問題,也讓大眾再次關注缺電議題。
獲得比爾蓋茲、eBay 前執行長等投資的美國新創 Fervo,目標要讓地熱發電技術更成熟——台灣的地理環境也有發展地熱發電的潛力嗎?
台灣地熱發電 問題 在 幹小事 林柏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豬雞、屎尿、核電 】
知道嗎,丹麥養豬場沒有一絲臭味,還佔歐洲豬肉市場2/3以上。
但台灣豬曾經在世界的頂端,一度丹麥豬看不到台灣的車尾燈,「台灣豬肉」嚇嚇叫,是世界第二名,一直到1997年的口蹄疫掉下來,之後再加上環境的污染才掉到谷底的。之後不只出口糟糕,內需也很糟糕,台灣糧食自給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二。
丹麥豬當然也遇到過屎尿污染問題,豬糞尿會造成汙染,但是丹麥利用產官學合作,讓把廢水變成資源,沼氣發電,於是豬肉不斷的(帝國式)擴張。
【台灣豬1996年 高峰1070萬頭】
丹麥的農業合作社,主責擴張農業以及資源的公平分配。世界今日主要的離岸風機也是要依賴丹麥,丹麥560萬人口,為何打敗德國跟美國,看看台灣,是不是應該要從核心價值出發,無論是能源自主、風力沼氣都是一樣的道理,從這些基本價值去出發,未必要一下就想要跟AI 科技、奈米技術人人接軌,利用現有的,漸進式創新慢慢走才對。
丹麥正因為有了非核共識才會有再生能源,說個故事給你聽,丹麥非核家園共識源自於1973年,當年很依賴進口石油(1973年石油危機時依賴化石燃料比%88),所以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本來說要蓋核電廠,但1974年有一小撮人超級反對核電,發揮影響力。我們台灣一缺電,擁核的人就彈出來,非常不利於經濟轉型,當時丹麥「非核家園」一過,1976年更解散原子能委員會,全力發展風力發電,然後過程中合作社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組織。
丹麥現在還有風機學校,培養風機人才送到世界各地,證照維修不失業,地方還有私人風機賣電賺錢,台灣現在推動的電業自由化也就是如此,關鍵字就是「廠網分離」,讓電網維持中立。
【禁用抗生素 丹麥畜牧業:這我怎麼做生意?】
進步價值可以當飯吃嗎?可以啊,然後還可以賣,這卻是30年前丹麥的事了。而社會反彈是一定的,但科學價值會說話。
不只是可以當飯吃,還有進步價值影響的各種層面,例如抗生素,90年代中期,丹麥有人發現動物飼料會造成抗藥性,一取得科學證據,國家就動起來,當年丹麥業界反彈非常的大,說會造成產業崩潰母湯等等,科學家就用科學來說明,結果就是丹麥豬每公斤降到「40毫克」以下的抗生素,都畜牧業也持續增長,沒有崩潰,同時美國的肉品與雞蛋每公斤抗生素含有「300毫克」,是你你要吃哪隻?
【直接看結論】🐖🐖🐖🐖🐖🐖🐖🐖🐖🐖🐖
一、丹麥的綠能架構,最核心精神就是當年的「非核家園」,通過後馬上在1976解散原子能委員會,才會有後來的豬屎發電,以及後來的離岸風機帝國。台灣什麼技術都有很好發展的基礎,但,我們的核心價值就是搖擺不定,政策的討論不採取科學觀點,直直落後丹麥「三十年」!
二、雲林的豬雞跟農業的對立,地方政府要負最大的責任,因為要迎合中央的綠能政策,節電、綠能政立意良善,但,地方政府完全不知道怎麼做。沼氣發電的技術沒有好好地被推動,有人在做了但是規模很小。農、畜不一定是對立的,明明是可以雙贏的。
三、「以核養綠公投」是直接把核能當做綠能算進去,要把「非核家園」給廢掉!天吶,如果不好好的訂定國家目標,一鼓作氣的資源都投入綠電,怎麼能夠好好朝一個目標發展呢?好,你說台灣風場差,但地熱總蘊含豐富吧!說個笑話,說不定三十年前台灣非核家園,全國上下目標一致,今天流通於世界的地熱探測儀,或是台灣地熱發電機組出口品牌,或可以取代GOGORO咧。
#台灣豬
#丹麥豬
#幹小事看新聞
台灣地熱發電 問題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新增地熱發電 明年拚首案完工!! (12/26/2017 經濟日報)
(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地熱發電列為台灣能源轉型的目標之一,不過繼清水地熱電廠失敗後,至今地熱發電量仍然「掛蛋」。經濟部能源局表示,這幾年算是台灣地熱發電的「準備期」,目前台灣共有七案共十二MW(百萬瓦)正規畫中,能源局「明年將拚第一案完工」,屆時地熱不僅可以泡湯,也可以用來發電。
蔡政府推動二○二五非核家園,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目標要達到二成。政府目前投入較多心力在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但也為地熱設下發展目標,希望二○二○年時裝置容量達到一五○MW,二○二五年時可以達到兩百MW,約等於三分之一部核一廠機組。
清水地熱電廠是台灣第一座地熱發電廠,但因為出現碳酸鹽結垢問題,一九九三年關廠至今。台灣地熱發電量也因此掛零,直到近年才出現轉機。
宜蘭縣政府去年辦理清水電廠BOT案,由台電得標,預計三年完成第一期計畫並商轉;今年四月宜蘭利澤地熱電廠也通過環評,規畫總裝置容量達到一○一MW。
能源局官員表示,明年能源局的目標是力拚一個開發案完工,除了大案子,現在也有一些規模較小的案子在規畫中;如裝置容量五百瓩,因為不用送環評,可能進度會比較快。業者先由這些小案子來是技術,確定可行後,之後大型開發案的速度也會加快。
地熱發電可以粗略分為傳統與非傳統兩種,前者是抽取地下深處的地熱水,水隨著壓力氣化變成蒸氣,來帶動蒸汽渦輪機發電,使用過的蒸氣可以冷卻後再回注至地底。後者則是利用工程方法,直接萃取地下高溫岩體的熱能到地表應用。
地熱發電同時具有「再生能源」與「基載發電」兩大特性,不僅可以降低對傳統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使用,也比風力、太陽光電來到穩定,因此受到全球關注。目前地熱發電量前三大國家是美國、菲律賓與印尼。
地熱發電掛蛋! 連肯亞都比我們快!!
台灣蘊含豐沛地熱資源,地熱發電卻一直推不起來。海大地熱團隊成員王守誠指出,台灣地熱發電近年發展慢,「連菲律賓、肯亞都比我們快」,最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地熱專法,也應該提供資料庫共用、土地使用權整合窗口等。
王守誠表示,能源局、水利署對於水權的疑義能夠釐清當然很好,但業者最需要的還是「地熱專法」。菲律賓是有了地熱專法後,發展跳躍式成長。土耳其在二○○七年通過地熱專法後,二○一○年至二○一五年裝置容量成長了約五百MW。
王守誠指出,國內唯一跟地熱相關的就是溫泉法,但是溫泉法是為了溫泉觀光產業而擬定的,與地熱發電其實沒有太多連結。有業者希望有專用開發權,但地熱發電是一個循環資源,水應該要回注至地下,有效補注地熱儲集層,業者的工程技術會影響地熱發電能量,「回注做得越好,資源也越永續」。清水地熱發電廠會失敗,一部分原因也是沒有設置回注井。
王守誠說,全球平均每口井的發電裝置容量是六點四MW,但台灣只設定兩百MW,難怪雖然有一堆離岸風電外資來敲門,地熱還默默無聞。
經濟部能源局指出,每一種再生能源都希望有專法,但是專法的立法作業會很冗長,在目前現有再生能源發展法例可以推動的情況下,暫時沒有地熱專法的規畫。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895021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895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