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檔案:卡達】#國家檔案022
換日線阿拉伯 Crossing Arab World
從 2017 年的斷交風暴,到將於 2022 年成為第一個舉辦世足賽的阿拉伯國家,卡達(Qatar)這個僅有台灣三分之一大的國家,一直是國際間備受矚目的焦點──不管是人類發展指數還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卡達在整個西亞-北非區域都名列前茅,甚至 3 次奪得「世界最富裕國」的頭銜。究竟卡達是怎麼煉成如今的地位,讓眾多小國不斷視之為模範?
(面對「雪崩式斷交危機」的卡達,後來怎麼了?──多邊經營的生存智慧,台灣也成「解圍」重要佈局→ http://bit.ly/2WyRhXV )
大半國土被阿拉伯灣圍繞,唯一連接的土地是沙烏地阿拉伯,形塑卡達在區域間微妙的戰略價值。18 世紀以前,卡達主要人口為貝都因的遊牧人,直到 1766 年阿勒哈利法家族到來,寫下卡達近代史的新篇章。然而在 1783 年時,阿勒哈利法家族征服並前往土地更大的巴林,期間不少小酋長都試圖填補這個權力真空,但最後還是收編於鄂圖曼帝國的版圖之中。
隨著鄂圖曼的衰落,英國看準卡達優越的地理位置,能讓印度貨物運輸更順暢,因此在 1916 年時,與當時的卡達酋長簽署條約,將其劃歸為保護國;並在 1935 年探測出蘊藏豐富的石油,1949 年開始出口。自此,卡達從一個採集珍珠的小漁港,搖身變成富裕的石油大商埠。不過卡達正式獨立,則要到1971 年,英國退出控制海灣國家方始。而從開國自今,國家的權力便一直掌握在 Al Thani 家族手中。
產業上,卡達以能源經濟為主,天然氣儲量更是世界第三,這種「自然」優勢讓國家在國際間有更多的談判籌碼。除此之外,自 1996 年成立的半島電視台,也壯大成阿拉伯世界對外最有影響力的媒體,資訊的掌握與傳播力使卡達有更多的話語權。
人口方面,卡達的外籍勞工大比例的超越本國人口,截至 2017 年初,263 萬的人口中,外國工人就佔據了 88% 的比例,然也因此衍生出不少關於勞工權益的問題。面對國際的質疑聲浪,卡達政府也欲洗刷因「剝削勞工」的名聲,在去年便修改了《居住法》,允許多數移工在未經雇主的允許之下離開該國,但不包括家務、公部門與軍隊中的移工。
(卡達政府擬修法,洗刷「現代奴隸制」惡名 → http://bit.ly/2kSyHw7 )
富裕的卡達人,是阿拉伯世界中識字率最高的一群人,也是國際藝術市場上最大的買家,國民在藝文、娛樂等領域都有著傑出的表現,如本業是護士的 Nada Zeidan,同時也是阿拉伯世界首位女性賽車手。今年 3 月卡達的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以沙漠玫瑰發想的外觀設計,和台灣的衛武營一同名列《TIME》雜誌 2019 年世界百大景點之中。
為因應世足賽的到來,卡達也不斷加速各項建設的推進,相信 2022 年時,卡達會以讓人眼前一亮的全新風貌迎接來自世界的球員及球迷。
▍想更瞭解卡達,推薦你看:
沙烏地首破冰邀卡達,緊急召開峰會討論「伊朗問題」→ http://bit.ly/2kq1SXd
這裡和台灣不一樣──我在卡達讀高中,學獨立思考、時間管理與自我經營 → http://bit.ly/2kl1SYk
✈ 如果你人在 #卡達 且有話想說,歡迎來稿《換日線阿拉伯》讓我們知道!crossingarabworld@gmail.com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