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適合以下幾類朋友可以直接購買。
一:對於台灣電影史有興趣研究的朋友。
二:對藝術繪畫有興趣的視覺強者。
三:台南人,剛好你也是影迷。
四:對於傳統業者如何珍惜活化自身價值進而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創資產。
五:想知道國寶級畫師顏振發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書作者王振愷,是我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於電影社任教時結識,他當時擔任電影社社長(我大概於2008年到2019年擔任國北師電影社指導老師),後來振愷仍舊活躍於藝術領域上,更協助台灣影評人協會草創時期的繁雜籌備工作。
他絕對是非常熱情且用心的影迷,加上他還與我也是同屬台南體系關係(我多年居住東區後來搬到安平),對台南這塊土地發生的事情,自然格外有情感共鳴。
他前一回的寫作《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主題就是定位在全美戲院的起源,談論這戲院帶給影迷們的巨大鄉愁。要說台南影迷沒去過全美戲院,實在蠻不可思議。
畢竟兩片同映的養分,確實滋潤了許多當年啃食膠捲為信仰的影迷們,更成為影癡們的私房寶地。
更不用多說後來李安導演也曾經公開為全美戲院站台背書的效應了。
全美戲院對於電影迷們來說,是堅持傳統黑盒子魔幻魅力,且努力與數位時代對接,卻也沒有完全拋棄膠片時代的回憶的場域。而這背後,除了全美戲院經營者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靈魂人物,那就是擔任電影看板畫作的顏振發師傅。
想不到,說時遲那時快,振愷居然馬上就推出了「續集」:《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有興趣的人還可以選購【博客來限定手繪明信片+李安電影紀念票卡套組】這個版本)。
這書完全針對顏振發師傅不為人知的那面,包括他又如何跟另一位藝術大師顏水龍的關係(兩人都是台南下營的顏姓家族,振愷在書中也以部分篇幅書寫顏水龍大師的故事。
電影看板畫師之路如何走出屬於自信的那一刻?書裡提到顏振發如何拜師學藝,在那個看板畫師生意好的年代,師徒制的情況中,師傅也往往保留所學,避免被偷工,變成日後徒弟要跟師傅競爭的尷尬狀況。
當時不成文的規定是徒弟都要練個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但顏振發一年多後就出師了。
看板畫師與手繪海報師的身分定義也是不太一樣的,書中同時也有提到另一位台灣電影史上重要的大師人物:陳子福(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繪聲繪影一時代:陳子福的手繪電影海報》這本書。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讓我重溫了孩提時期曾經走跳在延平戲院、國花戲院、南都、南台戲院那些故事。當時的台南中正路一帶商圈堪稱是看電影最集中的場域,全盛時期每個畫師居然要完成1-200幅畫作,也都領辛苦的最低工資。
顏振發師傅走過那個最艱困的年代,也目睹了整個行業的興衰變更,也踏上了手繪看板比傳統戲院提早落幕的夕陽時刻。
直到2000年,全美戲院與顏振發的合作關係,讓彼此成就了新的里程碑。而顏振發師傅的故事,似乎精彩的章節還要慢慢展延開來,除了畫GUCCI的廣告看板,也畫了COLDPLAY新專輯畫作。
顏振發在電影看板這份職業上交出了嶄新的奇幻成績單,甚至也幫五月天畫專輯封面,以及政治人物們,2018年還榮獲台南市卓越市民。
我最佩服顏振發師傅能在方格之中掌握到如何放大尺寸,還能精準拿捏光影變化,能把比例放大到如此鉅大篇幅畫作中而不失真,數十年的勤奮畫作,讓他的名字早已和電影、台南成了一組新的代名詞。
振愷這本書的後半段還提到他如何帶領學員習畫,打稿上色看似簡單,但每一環都是硬功夫。更佩服師傅對於調色的精準拿捏,不靠電腦抓比例,全靠經驗秀本領。
如果你來過台南,歡迎你一定要到全美戲院,也許你還會遇到顏振發師傅。如果你都沒來過,那麼,可以先買這本書當你的電影藝術美術概論導遊吧!
【博客來限量限定版】https://reurl.cc/j8WKj1
【誠品限定著色海報版】https://reurl.cc/2rYRk4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
「台灣影評 協會」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雀雀看電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雀雀看電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情報] 2023 台灣影評人協會入圍名單-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台灣影評人協會Taiwan Film Critics Society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2023年第四屆#台灣影評人協會獎頒獎活動現場紀錄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情報] 2023 台灣影評人協會入圍名單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情報] 第二屆台灣影評人協會得獎名單 的評價
- 關於台灣影評 協會 在 感謝台灣影評人協會沒有埋沒「哭悲」 - 電影板 - Dcard 的評價
台灣影評 協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在對街騎樓下,一位身穿格子襯衫的忙碌職人,衣服上沾滿顏料,微微駝著背,靜默地坐在比他還高大的看板前。
飽和的灰色打底是他準備恣意揮灑的畫布,他一手握著A3數位影印的電影海報,上頭滿是原子筆打好的方正格子,另一隻手則緊握粉筆,慢條斯理地在看板上打底、畫框。板凳四周圍繞著五顏六色的油漆桶,他時而微蹲、時而思索,躲在陰影下繪畫,彷彿時間並不存在。他沉浸於創作的世界裡,當白色粉筆描好輪廓後,他揮灑筆刷逐步展開一幅看板的旅程。他就是本書故事的主人翁──顏振發師傅。
在書中,顏師傅回憶下營老厝的童年、離鄉背井追求畫師生涯的磨難過程,每當想起多年的艱辛困苦,他就不禁潸然淚下。他也感慨看板江湖上只剩他還在作畫,當桃園中源戲院宣布歇業之後,「北有謝森山、南有顏振發」的台灣手繪看板傳奇也隨之落幕。從此,他成為台灣最後一個為戲院服務的手繪看板師傅,而全美戲院也成為全台碩果僅存、保留手繪看板傳統的老戲院。
昔日默默作畫、堅守執業的畫師們,一起走過台灣戰後電影、戲院與廣告的歷史。年輕時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時代淘汰、被數位與電腦打敗,當時都是單純地對畫圖充滿憧憬與理想,可能只是因為走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在報紙廣告上學著描繪明星肖像、仰望著一大幅大型看板而開始嚮往畫師職業,因為不同的因緣而在這片江湖裡交會。
在許多地方有無數隱姓埋名的畫師,他們離開江湖、轉行他途,畫筆被遺留在某個不再打開的抽屜中,桶裡的油漆也早已乾涸凝固,但身上仍留有手繪魂。這段熄滅不了的記憶與技藝被存放在心底深處。藏著不等於被遺忘,他們的精神正由顏振發與研習班的學員一同傳承下來。
他的雙手仍如少年般有力地緊握著筆刷和油漆,將電影、廣告、美術與手工藝匯集於一塊看板上。五十年來他畫過數千部電影,終生奉獻給電影產業最末端的廣告招牌,卻是戲院觀眾面對每部電影時的第一印象。然而,他的名字在電影尾聲的工作人員名單中缺席了。
在這裡,顏師傅仍盡力為每一檔電影妝點門面,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手繪看板與老戲院已成為生命共同體。
作者介紹: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著有《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粉絲頁: 今日全美戲院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影評 協會 在 彭紹宇 Peng ShaoY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二十歲那年,我陷入漫長難熬的心理折磨,告別十幾歲的懵懂,踏進另個年齡階段,彷彿一切都得重新開始,巨大的無力襲來,儘管二十歲正是美好年華,當時卻像遁入深淵。然而,卻也是在那樣的黑暗時刻,我遇見電影,我開始書寫電影,嘗試理解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現在想來,是電影將我溫柔接住。
二十四歲,我即將出版第一本書《#黑盒子裡的夢》,這是過去不敢想像的事,儘管交稿近一年,在前段時間的密集籌備期,從命名、無數遍閱讀和校稿,到一一打造出這本書的一切,我仍感到不真實。有時冒牌者症候群也會作祟,那份擔憂與興奮,愈靠近出版之際愈強烈,但當我想起小時候第一次被校刊錄用文章,我緊抱刊物,凝視文字化作墨水時心跳撲通撲通的悸動,也想起在報紙上、在別人的書中讀到自己文字的怦然,彷彿恐懼就少了一點。
除了幸運,還是幸運,感謝每一部影響我人生的電影,感謝時報文化的一路相伴,更要感謝本書強大的推薦人後盾——造夢的導演們與尊敬的電影界、文學界前輩好友,第一次出書,誠惶誠恐,感謝您們不吝借出光環,使這本書得以更加耀眼。
此時不是出書的好時機,書市冷清,疫情未息,但在如此需要電影的時刻,文字能提醒我們那些關於電影的美好記憶。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命運,有些遺憾人在國外沒能與讀者面對面,但在最壞的時際,我仍相信能遇見最真誠的讀者。這是我三年來的足跡,重新編排、精選、重寫,也加入更多全新篇章,九萬字書寫,不敢說多好,但字字都是真心。
《黑盒子裡的夢》7/13正式出版,未來會分享更多關於這本書的種種,賣書不易,做書人卻都是全心付出,如果願意的話,希望各位能支持(合掌),無論電影之於你們的意義多深多淺,你都能在裡頭望見自己的模樣,從中獲取寬慰,尋得溫柔。
《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
博客來: https://bit.ly/3qMVxm8
誠 品: https://bit.ly/3xg9HPq
讀 冊: https://bit.ly/3jIvrzd
金石堂: https://bit.ly/3ykoatv(可預購)
Excited to announce my new book DREAMING IN THE BLACK BOX will be available in bookstores and online from Tuesday 13th July.
—————————書籍資訊—————————
▫️幽暗的黑盒子,能通往最斑斕迷人的夢境
▫️電影,就是內在宇宙的鑰匙
深愛電影,也認真看電影,為不負影院裡的流連時光,影癡男孩彭紹宇提筆寫下這本私人觀影筆記。曾受邀書寫多個觀影專欄,他的觀看範疇豐富多元,對影視動向、時事議題擁有敏銳的觀察。他的文字則具敏感共情的性格,擅於捕捉人物間埋藏的幽微互動,憐惜故事背後勾勒的細密情思。《黑盒子裡的夢》收錄了四十篇觀影筆記、兩本書的閱讀心得,以及兩篇影視產業現況分析。這是彭紹宇的第一本書,也是電影之愛的具象示現。
全書分六輯:
▫️輯一「說出來,才不會遺忘」,以南韓政治電影開篇,再帶到台灣,直書藝術與人類歷史的深刻連結。電影是忠實反映時代的紀錄切片,也能成為社會前進的有效推力!
▫️輯二「追尋自我漫漫長路」,描繪不同世代應對人生千奇百怪的排列組合,或屈服或反抗,我們如何從他人的生命故事找到療癒自己的能量?
▫️輯三「影像,是映照現實的哈哈鏡」,關注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角力,看見差異與壓迫,並勇敢提問:生活難道是一齣「沒有小丑的喜劇」、「沒有反派的悲劇」?
▫️輯四「家庭群像,社會眾生相」,一探家庭親情複雜的難言滋味,愛與理解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輯五「愛的千百種模樣」,則與角色展開對話,談論愛是怎麼一回事。愛情是深刻雋永的史詩,是漸漸熟成的杏桃,是兩人攜手從黎明漫步至午夜,也可以是心底一句無聲的祝福。
▫️輯六「在這個不被善待的世界裡」,書寫疫病蔓延的社會,人們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在社會中找到適切的位置,善待彼此。
此外,書末特別收錄「改變中的巨人」,兩篇影視產業分析,企盼為台灣影視找出兼顧故事與市場的借鑑途徑。
「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楊德昌在電影《一一》裡這麼說。彭紹宇則說:「走出電影院,我就與自己有一部電影的不同。闔上一本書後,我也與自己有一本書的差距。」於是男孩一次次走入電影院展開探索人生的時空旅行,那幽暗的場域,能迸生最斑斕的夢境。
書名的「黑盒子」既指電影院,也似飛航紀錄器,見證了觀影者在故事中的無盡追索。翻開這本書、參與飛行的我們才知道,原來故事裡頭追逐的每一道身影,皆是自己。
電影,就是通往內在宇宙的那把鑰匙。
▫️影癡相惜.好評推薦▫️
Kristin|「一頁華爾滋」版主
王小棣|導演
林龍吟|導演
陳思宏|作家
傅天余|導演
聞天祥|影評人、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練建宏|導演
鄭秉泓|影評人
膝關節|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蕭雅全|導演
#DreamingInTheBlackBox
#彭紹宇 #PengShaoYu
IG: pengshaoyu
台灣影評 協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在對街騎樓下,一位身穿格子襯衫的忙碌職人,衣服上沾滿顏料,微微駝著背,靜默地坐在比他還高大的看板前。
飽和的灰色打底是他準備恣意揮灑的畫布,他一手握著A3數位影印的電影海報,上頭滿是原子筆打好的方正格子,另一隻手則緊握粉筆,慢條斯理地在看板上打底、畫框。板凳四周圍繞著五顏六色的油漆桶,他時而微蹲、時而思索,躲在陰影下繪畫,彷彿時間並不存在。他沉浸於創作的世界裡,當白色粉筆描好輪廓後,他揮灑筆刷逐步展開一幅看板的旅程。他就是本書故事的主人翁──顏振發師傅。
在書中,顏師傅回憶下營老厝的童年、離鄉背井追求畫師生涯的磨難過程,每當想起多年的艱辛困苦,他就不禁潸然淚下。他也感慨看板江湖上只剩他還在作畫,當桃園中源戲院宣布歇業之後,「北有謝森山、南有顏振發」的台灣手繪看板傳奇也隨之落幕。從此,他成為台灣最後一個為戲院服務的手繪看板師傅,而全美戲院也成為全台碩果僅存、保留手繪看板傳統的老戲院。
昔日默默作畫、堅守執業的畫師們,一起走過台灣戰後電影、戲院與廣告的歷史。年輕時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時代淘汰、被數位與電腦打敗,當時都是單純地對畫圖充滿憧憬與理想,可能只是因為走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在報紙廣告上學著描繪明星肖像、仰望著一大幅大型看板而開始嚮往畫師職業,因為不同的因緣而在這片江湖裡交會。
在許多地方有無數隱姓埋名的畫師,他們離開江湖、轉行他途,畫筆被遺留在某個不再打開的抽屜中,桶裡的油漆也早已乾涸凝固,但身上仍留有手繪魂。這段熄滅不了的記憶與技藝被存放在心底深處。藏著不等於被遺忘,他們的精神正由顏振發與研習班的學員一同傳承下來。
他的雙手仍如少年般有力地緊握著筆刷和油漆,將電影、廣告、美術與手工藝匯集於一塊看板上。五十年來他畫過數千部電影,終生奉獻給電影產業最末端的廣告招牌,卻是戲院觀眾面對每部電影時的第一印象。然而,他的名字在電影尾聲的工作人員名單中缺席了。
在這裡,顏師傅仍盡力為每一檔電影妝點門面,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手繪看板與老戲院已成為生命共同體。
作者介紹: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著有《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eZrt_1-yQ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38VYJqxb519D-6hq5ZiJlhUnkTQ)
台灣影評 協會 在 雀雀看電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台灣影評人協會獎 頒獎典禮現場|陳淑芳自稱兩歲⁉️(國家影視聽中心 年度傑出影視聽工作者頒獎典禮)
【第一屆年度傑出影視聽工作者頒獎典禮得獎名單總覽】
▶楊士琪紀念獎
得獎者:鍾孟宏導演
▶中華電影製片協會 第一屆傑出電影工作者獎
得獎者:郭南宏導演
▶電影導演協會 2020最佳新導演獎
得獎者:廖明毅導演
▶中華民國電影攝影協會 終身貢獻獎
得獎者:林贊庭攝影師
▶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 年度影視傑出工作者獎
得獎者:楊志龍動作導演
▶台灣影評人協會獎(得獎理由如文末)
➤最佳影片:《阿紫》
➤最佳導演:陳玉勳《消失的情人節》
➤最佳劇本:黃怡玫、許承傑《孤味》
➤最佳男演員:莫子儀《親愛的房客》
➤最佳女演員:陳淑芳《孤味》
➤特別表揚:黃泰維、李紹朋《逃出立法院》(動作設計)
《阿紫》電影海報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影視聽遺產保存貢獻獎
得獎者:井迎瑞教授
【台灣影評人協會獎得獎理由】
➤最佳影片:《阿紫》
樸實的鏡頭描繪出一個異常堅忍的台灣新住民,她隻身遠嫁異鄉,勇敢為自己打造新家,也為故鄉的家人蓋新屋,她面對全新且充滿歧視的文化和語言並不退縮,為人妻與人媳的心酸只能往肚裡吞。《阿紫》的平凡與勇敢讓人理解台灣新住民的悲喜苦樂,影片同時也捕捉到台灣經濟轉變的樣貌,北漂族面對產業外移只能返鄉種田,經濟弱勢的台灣男性在國際婚姻市場也能迅速變身為條件好的婚配對象,《阿紫》呈現的不僅是一個台灣農村的平凡外配家庭,還是這個世代許多國家跨國婚姻的寫照。
➤最佳導演:陳玉勳《消失的情人節》
少數很成功的可愛的喜劇片,笑鬧之餘,也兼顧了角色性格深度,喜劇難度高,讓人又哭又笑更困難。陳玉勳對小人物的觀察細膩,就連對於故事裡的渣男都能拍出極其可愛又可狠的一面,男主角的古意古錐,純情傻氣,某種程度上也與變態只有一線之隔。但陳玉勳的角色建立就是有趣,凝結時間的魔幻時刻,創意十足。
➤最佳劇本:黃怡玫、許承傑《孤味》
台灣女性女性在婚姻、家庭與自身命題中的矛盾迷惘,最後上演一場能否與自己的過去和解的習題考驗。看似一場不可置信的荒謬情節,戲外確實導演的自身親自經歷。在描繪眾多女性身影都有細膩之處,三姊妹身上的命題,既是故事裡的設定,也是你我在傳統社會不可避免的壓力。劇本多處都有神來一筆的幽默台詞,不管是變身蟑螂或是喪禮Battle,都能見出劇本的調理神采。
➤最佳男演員:莫子儀《親愛的房客》
精準內斂的演技令人動容,悲苦與犧牲,為了愛人付出,更要照顧愛人的家人。與小童星白潤音合作默契十足,展現生活日常的各種細節,讓人佩服。身為劇中的靈魂人物,莫子儀詮釋這角色需要付出的苦難與罪惡感,最後爆發力十足,絕對是男演員們的年度表演之最。
➤最佳女演員:陳淑芳《孤味》
能收能放還能唱歌的好演技,一甲子的功力全在這個角色身上展露無遺。既是一肩扛起家計,表面上的強人,她所飾演的女主角,在觸動內心多年的怨懟之後,結局甘願與丈夫情人小三和解,也圓滿了自己數十年來的糾結,成就自己真正海闊天空的心境。每一場戲都有細節,陳淑芳把握了這場近乎量身打造的角色,成就了自己表演的新里程碑。
➤特別表揚:黃泰維、李紹朋《逃出立法院》(動作設計)
全片的動作設計生猛和開創性,這對台灣製作的作品來說十分珍貴,而且面對活屍可以打出想像力與趣味,還帶了點電玩對打的歡樂。這部片最讓人看到血脈賁張的主因,就在於女主角賴雅妍居然變成摔角選手,與她平常的形象反差很大,全片拳拳到肉,摔得荒謬,打得痛快,這讓台灣本土新一代的動作設計更加值得鼓勵。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TXgAXJT6r4/hqdefault.jpg)
台灣影評 協會 在 台灣影評人協會Taiwan Film Critics Society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本屆台北電影節之「台灣影評人協會推薦獎」由楊元鈴,王振愷,陳泊安三位協會成員擔任評審。從十二部入圍片中,經過三輪投票,票選出由日本導演森井勇佑的作品《尋找 ... ... <看更多>
台灣影評 協會 在 2023年第四屆#台灣影評人協會獎頒獎活動現場紀錄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23年第四屆# 台灣影評 人 協會 獎頒獎活動現場紀錄圖文報導: ▻游安順自嘲「過氣藝人」、王渝萱「人生首個影后獎入手」! ... <看更多>
台灣影評 協會 在 [情報] 2023 台灣影評人協會入圍名單-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最佳影片:
《一家子兒咕咕叫》
《咒》
《哈勇家》
《神人之家》
《該死的阿修羅》
※ 最佳導演:
詹京霖《一家子兒咕咕叫》
柯孟融《咒》
陳潔瑤《哈勇家》
盧盈良《神人之家》
樓一安《該死的阿修羅》
※ 最佳劇本:
詹京霖《一家子兒咕咕叫》
陳潔瑤&謝惠菁《哈勇家》
柯孟融&張喆崴《咒》
葉乃菁&黃彥樵《罪後真相》
樓一安&陳芯宜《該死的阿修羅》
※ 最佳女演員:
楊麗音《一家子兒咕咕叫》
王渝萱《小藍》
蔡亘晏《咒》
林詹珍妹《哈勇家》
陳湘琪《修行》
王渝萱《該死的阿修羅》
※ 最佳男演員:
游安順《一家子兒咕咕叫》
胡智強《一家子兒咕咕叫》
洪金輝《哈勇家》
張孝全《童話.世界》
張孝全《罪後真相》
【參與初選投票之會員名單】:Oliver Tu、JC 電影補給站、王祖鵬/地下電影、王振愷
、朱哲輝、但唐謨、林子翔、保溫冰、柳時雨、香功堂主、韋晢、翁煌德、雀雀、張婉兒
、張紀庠、甜寒、陳宏瑋(波昂刺刺)、黃孝儀(艾爾)、黃以曦、黃建業、黃柏鈞(喬
治鎊)、塗翔文、楊元鈴、楊皓鈞、聞天祥、劉德湧、蔡曉松、鄭秉泓(依姓氏首字筆畫
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76.1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75487580.A.D84.html
※ 編輯: qpr322 (1.169.76.179 臺灣), 02/04/2023 13:13: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