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畫畫啟蒙者~~我的老爸--德有 先生(老爸的筆名)
老爸雖是一位詩人!!但對於繪畫也有他自己獨特的一套
小學二年級時,老師要全班每人都繳出一張水彩畫
作為挑選繪畫比賽選手的參考
我不會畫畫!!老爸幫我臨摩了國語課本第二課的插圖
老師看了之後,以為我是四十人中選一的練武奇才
從此以後,展開了我往後幾年畫畫的生涯路程
也逼得自己不得不用自己的方式去畫
慢慢摸索出自己喜愛的風格和方式
以下算是老爸寫詩以來值得紀念的一次肯定吧
以此緬懷正在天上的老爸
第二十一屆:1990年
小說獎:
正獎:陳燁〈天牆〉
佳作:雪眸〈但夜更長了〉(《文學界》28)、周梅春〈那一段空白〉(《文學界》28)
新詩獎:
【正獎:德有〈寧鳴而死的蟬〉】
佳作:郭成義〈清明構圖〉、張信吉〈哀悼的方法〉
【寧鳴而死的蟬】 文: 德有 (我老爸)
--笠151期, 1989/06, 第21屆台灣文學獎 新詩正獎
在寂然的午後
在大部分人都昏沉的午後
蟬卻清醒地揚起尖銳的嗓子
從這一棵樹到那一棵樹
從這一鄉村到那一鄉村
給炎熱的午後
帶來一絲涼意
帶來一點生氣
鴨霸的手
卻循聲而來
捕捉這群
充滿激情的分子
一隻二隻裝進盒子
三隻四隻蹂躪致死
然而
蟬是寧鳴而死的勇士
這邊抓那邊叫
那邊抓這邊叫
這響徹整個島國的聲浪
真像似無法抑止的民主浪潮
一波接一波
沒完沒了地
~~~~~~~~~~~~~
吳濁流文學獎,原為「台灣文藝雜誌社」創辦人吳濁流1964年成立的「台灣文學獎」。1969年時吳濁流捐款退休金十萬元成立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以基金利息提供獎金,將其改名為「吳濁流文學獎」。其宗旨在於鼓勵青年作家文學創作,推動台灣文學。
吳濁流文學獎原僅有「小說獎」,1971年設立「吳濁流新詩獎」與「吳濁流漢詩獎」[1],1972年到1974年該會曾頒發三屆的「漢詩獎」。
吳濁流文學獎評選作品以每年發表在《台灣文藝》之創作小說及創作新詩為主要對象,評定出「正獎」及「佳作獎」。1984年時擴及《文學界》、笠詩刊等其他報刊雜誌,1991年後擴大評選,舉凡本土性文學作品均可為候選作品,並接受台灣筆會會員及本土性文學刊物編輯人之推薦。
同時也有5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
台灣文學獎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走讀大稻埕📚 #青鳥選讀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月津》
◼︎ 選讀關鍵字: #重現昔日鹽水港繁華
以小說重返「百年前鹽水繁華港埠的傳奇」!
重現藝閣繞境、匠師細雕、商賈崢嶸的古鎮風華
每條老街應該都有無數動人的故事,小說家 巴代以文字刻畫十九世紀台灣鹽水港熱絡繁華的市街風情。
細膩的呈現百年前一段說不出口的同性情誼--泉州來的羅漢腳與西拉雅部落青年的相遇相知。
#青鳥導讀 #書中節選 #一起透過文字回到島嶼歷史
「這是一艘十六公尺長,六公尺寬的老舊木船,由鹽水港出發,橫越被稱為「黑水溝」的台灣海峽前往福建泉州、福州兩處,準備在今天黃昏落日前返回鹽水港。乘員包括船老大,五個船員,還有一個被稱為總管的,負責商行貨物點收與買賣的商人。
十天前,農曆八月初一,這船載著滿船的糖與米糧,經過泉州卸下部分貨物,又採購了布匹、瓷器、紙張,希望在中秋前,回到鹽水港鎮賣些好價錢。其餘的貨物在福州卸貨,並採購粗厚的石板、石柱、石塊當壓艙,這是木船自鹽水港出發前預定購買的貨物,另外甲板上還縱向擺著十六根約三十四尺長粗大筆直的福杉木,杉木都上了層薄油又妥善包裹著,這使得甲板空間變得非常窄仄。
這已經是這艘老舊木船今年第三次載運這些石材。也幸好這些建材的重量,使得這艘近乎平底的木船,在波濤海湧中不致過於顛盪。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暈船吐了幾回,遭其他人訕笑。剛剛由外海進入近岸,他忍不住呼了口氣輕叫一聲,慶幸總算到岸了。」
◼︎ 作者介紹 ◼︎
#巴代
Badai,卑南族Damalagaw(大巴六九)部落裔。部落文史工作者、專職寫作。曾獲山海文學獎、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獎、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吳三連獎、全球星雲文學歷史小說獎、高雄文藝獎。
著作有研究專書《Daramaw: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巫覡文化》、《吟唱.祭儀: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的祭儀歌謠》;短篇小說集《薑路》;長篇小說《笛鸛》、《斯卡羅人》、《走過》、《馬鐵路》、《白鹿之愛》、《巫旅》、《最後的女王》、《暗礁》、《浪濤》、《野韻》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最終場
✨✨ 9 / 5 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走讀大稻埕】尋找時代的文化模樣:在大稻埕的新文化雜誌VERSE
百年之前,一群台灣知識份子在大稻埕成立「#台灣民報」,啟迪台灣民智,鼓吹新價值與新文化,與1920年代台灣的文化運動密不可分。2020年,一本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雜誌 VERSE 在迪化街上成立,就是希望呼應百年前,以大稻埕為基地的文化運動。讀《#VERSE》,在紙本文化與時代革命中看見文化書寫的精神。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走讀 #大稻埕
台灣文學獎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曹瑞原感性表示:「我帶著虔誠敬意開展籌備工作,以感激跟謙卑的心進到故事裡。」
#斯卡羅
👉 免費加鏡會員看獨家內容➜ https://reurl.cc/qmoLK3
台灣文學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翁禎翊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文學獎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台灣文學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慢行高雄:15條文青帶路,輕鬆遊晃路線」介紹
訪問作者:陳宗佑
內容簡介:
散步碼頭吹風看海,品嚐美味小吃,享受在地慢活情調。
咖啡酒吧X在地美食X風格書店X藝文景點
高雄是一座適合慢行與慢活的城市。
你可以搭船出海,沿著藍色公路飽覽海洋城市的碧海藍天;
你可以騎單車或散步,細細品味鹽埕巷弄的慢活情調,
輕鬆恣意品嚐沿途小吃,再找家咖啡店消磨閒適的午後時光;
你可以跳上輕軌,到棧貳庫欣賞開闊海景,在百年倉庫改建的文創區感受人文氣息;
你可以在造型新穎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觀賞表演,順道拜訪老店密度最高的鳳山一帶……
2020年,高雄這個名字正好滿一百年。身為高雄人的凌性傑,本著分享故鄉美好事物的想法,與四位青年作家一起完成的《慢行高雄》,以創作者的眼光書寫高雄的文化與歷史,規劃15條輕鬆遊逛路線,刻意挑選具有文化意義的場景,包括文學館、美術館、絕美圖書館、文青咖啡館、獨立書店、藝術特區、表演場館、百年古蹟,還有風格獨特的在地美食,皆是捷運或輕軌可達。跟著文青玩高雄,放慢腳步、打開感官,你會重新認識高雄。
作者簡介:凌性傑
高雄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台灣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著有《文學少年遊:蔣勳老師教我的事》、《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九歌一〇八年散文選》、《2018臺灣詩選》、《青春散文選》(吳岱穎合編)、《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合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范宜如合編)等。
作者簡介:尤尊毅
人類學系畢業。書呆,求知心旺盛,目前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名雜食者(Omnivores)。曾獲台大文學獎、師大紅樓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
作者簡介:翁禎翊
1995年生,台大法律輔修日文系畢業,現在就讀台大法研所民法組。白天是法律系的助教,職業教民法;晚上告訴自己要持續寫點東西,努力當作家。覺得愛不是只有一種形式,遺憾與美麗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同義詞。曾獲余光中散文獎、林榮三文學獎等。作品入選《九歌108年度散文選》。經營文字帳號:@jhenyi.weng。
作者簡介:陳宗佑
建中紅樓詩社,臺大哲學系畢,咖啡成癮。曾獲臺大文學獎、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周而復始地,我們甘願在重複中令時間走遠,只因往復的形式如此近似永恆。
作者簡介:黃立元
澎湖長岸人,臺大人類所畢業,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人類學博士生。定居高雄、臺南兩城十年,臺北求學十年。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紅樓文學獎,作品入選《生活的證據:國民新詩讀本》。試著在生活、書本與田野的間隙裡,摸索詩、民族誌與小說的輪廓。
出版社粉絲頁: 木馬文化 ECUS Publishing House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文學獎 在 臺灣文學獎Online2021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文學「金典獎」由國立臺灣文學館主辦,今年吸引235本作品參賽,是臺灣文學書籍最尊榮也是最激烈的賽事。金典獎的特色是不分文類徵獎,一方面是因為跨文類書寫逐漸增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