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投書 📰
因為有「台灣基進」這樣的本土小黨,民進黨才能放心走中間路線
文 / 台灣基進發言人 顏銘緯
✍現在流行先把結論寫在前頭
國民黨的 #習近平欽點 不分區名單公布,預示著 2020-2024 的國會中,民進黨必將遭統派政黨焦土戰術的圍剿。
若國會政黨中只有 #新黨化 的國民黨、#兩岸一家親 的民眾黨親民黨,與 #守護中華民國主權 的民進黨三黨,而缺少一個 #力抗中國滲透 的本土政黨,這種「三缺一」局面,將使民進黨被諸統派推向政治光譜中的「台獨」的極端。而這時,中間選民便會流向光譜中「相對中間」的台民黨與親民黨,削弱本土政權的執政基礎,影響 2024 的執政權延續機會。
因此,唯有栽培一支比民進黨更本土又更進步的小黨進入國會,擔起國會 #衝組與獨派 的位置,才能夠避免民進黨被邊緣化,幫助民進黨號召中間選民以繼續執政。
🔥中國海嘯來襲,與遲來的亡國感🔥
2018 年九合一大選,#韓流 乘著中國海嘯襲向台灣,習近平高呼 #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 與 #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加上韓國瑜赴香港晉見中聯辦高官等,使台灣瀰漫一股濃厚的 #亡國感。
亡國感來的太晚,但總比沒有好。因為,亡國感不是幻覺,而是真真實實的危機。馬英九執政時期的惡果,包括國安體系癱瘓、經濟依賴中國、大舉開放兩岸雙向交流等等,都為 #中國鋭實力(sharp power)滲透打開了潘朵拉之盒。
在中國步步進逼之下,台灣該如何在政治上因應?我們先從台灣政黨政治結構形成說起,再來談中國因素動力下,台灣需要何種反作用力來反制。
1⃣ 台灣政治板塊的結構形成
1990 年代,李登輝對國民黨與中華民國憲政體系進行一系列大改革,雖然李登輝的國民黨本土化大志並未成功,但也促成新黨從國民黨出走成為統派側翼,使 1990 年代形成「新黨—國民黨—民進黨」三腳督的局面。
到 2000 年代,隨著親民黨與台聯的組建與參與國會立委,台灣也正式形成今日的泛藍(新黨、國民黨與親民黨)與 泛綠(民進黨、台聯)對抗的結構。
這個結構是一個以 #主權立場 為變量的光譜,想要打破這個光譜,除了實現台灣獨立與實現中國統一之外幾乎不可能。也因此,任何打出 #藍綠一樣爛 口號、遊走在主權灰色空間的政黨,不僅模糊台灣人的主權意識,也是 #台灣最致命的一帖毒藥。
2⃣ 2018 年九合一大選的意義
即使經歷過三次政黨輪替,這個泛綠與泛藍對抗的光譜基本上仍延續至今。不過,2014 年的 318 學運開啟的組黨潮,以及民進黨 2016 年的完全執政,使得這個台灣的政治板塊產生不小的位移。
2016 年,取得執政權的民進黨向光譜的中間位移,從台獨的代言人一躍成為中華民國台灣的代言人,導致中國國民黨必須向統派的位置靠攏,取代新黨原先的統派位置,成為名正言順的 #中國代理人。
近期中國國民黨推出的 2020 年不分區立委名單,以及吳敦義不斷被逼宮的事件,在在表明,#中國共產黨已能直接在國民黨內扶植代理人(不論是韓國瑜或各地方派系),直逼中國國民黨中央舊權力核心,甚至進而影響台灣民主選舉。
而 2018 年的九合一大選結果也證實,#中國共產黨比誰都還要會選舉。去年 12 月 18 號,台灣人還在為敗選結果驚慌失措的時候,習近平就在改革開放 40 週年大會上,說出「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動權和主導權」。今年1月2號的《告臺灣同胞書》發表 40 周年紀念會上,大聲疾呼「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就這個後 2016 政治板塊位移的動力學看來,2020 年台灣政治版塊將延續這股動力形成以下局勢:國瑜黨成為最大中國代理人,原中間偏藍的位置則由支持九二共識的「親民黨」與兩岸一家親的「台民黨」吃下;尋求執政連任的民進黨,勢必要與親民黨與台民黨爭取「中間偏藍選民」,也將會更加保守並減緩改革的步調。
3⃣ 2020 台灣政黨政治的三缺一
台灣 2020 後的國會政治,將會呈現危險的 #三缺一 局勢。國會中,將有新黨化的國民黨、兩岸一家親的民眾黨與親民黨、守護中華民國主權的民進黨,卻獨獨缺少一個 #力抗中國滲透 的本土政黨。
這個三缺一對本土陣營來說將是一個警訊。因為,執政黨要求穩定,就必須在政治市場上站在一個相對中間的地帶。倘若獨派小黨真的在 2020 的國會裡頭缺席,民進黨將會被諸統派夾殺,被推向極端、貼上「台獨」的標籤,而中間選民便會流向「居中」的台民黨與親民黨。
👉台灣歷史上,這種居中而得利的案例還不少,如 1996 年的總統大選,李登輝正是夾在新黨與民進黨之間,才獲取最大選民支持;2008 的馬英九,也是夾在連戰的中共統派勢力與民進黨之間,才能取得選民的信任。
這個心理現象,其實就是 #基進側翼理論(也稱作「定食理論」)的核心。
舉例來說,有一家日式料理原先只販賣 300 元與 400 元的定食便當,有天,店家新推出一個更高價位的 600 元頂級便當,消費者相比之下,就會懷疑 300 元的便當品質差,但又嫌 600 元的便當太昂貴,於是,便會選擇相比之下最安心的中間價位 400 元便當。
同理,在國民黨與民進黨之外,若出現一個比民進黨更獨更進步的政黨,將會使民進黨顯得相對中間,進而使選民感到安全並予以支持。
在統派與中間偏統派勢力(國民黨、親民黨、民眾黨),幾乎篤定能在 2020-2024 屆期組成黨團的情況下,民進黨在國會勢必面對 #三夾一 的劣勢,且篤定會重演扁政府第二屆任期的惡夢:國民黨必將在國會實施 #焦土戰術,杯葛一切有利本土陣營的法案,拖垮執政黨的施政進度,然後操作民怨,順勢取得 2024 總統與立院的政黨輪替。
而在三缺一的國會中,若沒有 #獨派小黨 撐起獨派的空間,則國民黨在立院杯葛議事,民進黨必定會處處與國民黨針鋒相對;當兩黨殺的拳拳到肉時,民眾黨與親民黨就會出來大喊藍綠惡鬥、只有本黨在做事。最後的結果,必定就是站在「相對中間」的民眾黨與親民黨力量得利。
❓身為台派的你,期待這樣 2020 的國會嗎❓
4⃣ 本土小黨作為台灣民主的基石
面對 2020 即將來臨的困境,台派與本土派有何活路?
解答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一個比民進黨 #更年輕、#更沒包袱、#更敢戰鬥也更會戰鬥 的本土小黨,進到國會並成立黨團,成為本土陣營最可靠的戰友。
根據基進側翼理論,在三缺一的狀況下,民進黨必將在政治光譜上被推向「台獨」,進而流失大量中間選民的支持。但,若有一個在光譜上更獨、價值更進步的小黨在國會之中,做 #本土陣營的最強後盾,民進黨便能無後顧地進攻中間選民的認同,維持住本土陣營繼續執政的基礎。
2020 的國會,若有如台灣基進這樣的小黨撐起獨派空間,並在國民黨在立院杯葛議事時能不顧任何包袱與代價、用最大氣力與統派勢力對拼,這時,民進黨便能出來當和事佬。
讓小黨擔起 #國會衝組 的任務,最後,便能成就民進黨取得「相對中間」的光譜位置,進而取得中間選民支持,常保執政基礎。
❓身為台派的你,難道不期待這樣 2020 的國會嗎❓
🔥香港人用鮮血傳授的戰法🔥
香港人的抗爭仍在持續。雖然五大訴求只被港府接受了一個,但是這證明了港人兄弟登山戰法真的有用。勇武派與 和理非一改雨傘時的仇視,在本次反送中抗爭中分進合擊,「不割蓆、不篤灰」,「勇武派」推進前線,撐出「和理非」和平遊行示威「相對中間」的政治位置,雙方共同撐出五大訴求的正當性。
香港人的抗爭告訴我們,不是集中火力就會贏,反而是讓激進派與中間改革派 #分進合擊、#協同合作,讓力量之間互相激盪與加成,才能撐出改革的正當性空間。
#政黨票投台灣基進
#感謝您的閱讀
#我們一起戰鬥守護台灣!
--
👉全文同步刊載於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7766
Search
台灣最致命的一帖毒藥 在 [曹興誠董事長精華片段] 第一個為反共捐30億的企業家台灣黑熊 ... 的推薦與評價
主持人: 張宏林時事議題: 慨捐30億抗中保台掀旋風 台灣 黑熊勇士曹興誠痛批馬避戰謀和2008曾提兩岸共處法 台灣 去向 台灣 人決定藍營落入一中陷阱敵我不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