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趨緩,但受衝擊行業有復甦,6月份失業率4.8%,失業人數57萬人,較5月增加8.1萬人,創歷年最大增幅且失業率更創10年半以來新高,更有新鮮人工作未滿一年就失業,領不到失業補助金也不適用紓困方案,成紓困孤兒,而自嘲「生於921,畢業於新冠」社會新鮮人,1111人力銀行今(6)日公布調查指出,新鮮人期待薪資從今年三月3萬3258元調降到3萬1916元,自動降薪1342元,雖然有8成7新鮮人想投入職場,但疫情衝擊信心,達4成6沒把握何時就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6月失業率飆升到4.8%,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紀錄。主計總處表示,受疫情影響,主要是內需型服務業業務緊縮或歇業影響,失業人數較上個月一口氣增加8.1萬人,創歷年同期最大增幅。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6500 - 由台灣公...
台灣歷年失業率 在 您的發言人 縣議員 黃琤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紓困要現金!發現金、卡實在!」
宜蘭縣議會國民黨團提案
案由:鑑於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從五月急遽升溫,隨即而來的三級警戒至今也已超過兩個月,對國內各行各業均產生重大影響,影響所致,許多民眾被迫失業、放無薪假,許多商家被迫關門,整體經濟動能近乎停滯。為使受疫情影響的國人均能得到國家的照顧,也考量隨著疫情趨緩後的振興復甦,民眾亟需政府的支援以注入經濟活水。本會中國國民黨黨團爰提案,要求宜蘭縣政府應以正式公函或其他官方管道向中央政府提出建議,建請中央政府考量民眾需求普發現金,以達紓困與振興之效,是否有當,敬請公決。
說明:
1、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最新失業調查,受疫情三級警戒衝擊,5月失業率升至4.11%,創下七年半最高,就業人數較上月驟減12.6萬,更創下歷年同期最大減幅,研判在疫情、畢業季影響下,6月失業率還會升高。顯見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負能量,不僅劇烈,更將持續。
2、 行政院雖然分別於去年通過兩次紓困預算;然而,兩次的紓困卻都是怨聲載道,許多需要紓困的民眾沒有辦法領到,或是手續繁雜、曠日廢時,無法及時紓困,這些反應都代表著針對個別族群的紓困,沒有辦法達到預期效應。
3、 又根據國際重要媒體的統計,台灣在各項指標上都敬陪末座,在彭博的全球防疫韌性排名上,台灣在「疫苗接種率」、「封鎖嚴重性」、「航班載客力」與「已接種疫苗旅客自由度」4項指標中全為象徵不佳的橘色。而在經濟學人的全球正常指數中,綜合「交通」「休閒活動」與「商業活動」等三大指標,台灣是倒數第二,顯見因為疫情,台灣離正常國家越來越遠。
4、 綜上,考量因為疫情所產生的全面性影響,以及面對疫情後的經濟振興與復甦,政府都不應置身事外,更不能袖手旁觀,透過中央政府統一發放現金以注入經濟活水有其必要性。爰提案要求地方政府,以正式的官方管道,向中央政府提出普發現金新台幣壹萬元整的建議,企盼達到最基本的經濟振興之效,也協助民眾度過疫情所致的難關。
提案人:中國國民黨宜蘭縣議會黨團
#您的發言人縣議員黃琤婷
台灣歷年失業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之後,哪種上班族能夠歷劫歸來?]
這幾天新聞報導不斷跳到眼前,最熱門的關鍵字當屬「微解封」三個字,也就是有些店家會有限度地開放室內營業,有些則還在禁止中。醫界專家從數字來看,認為台灣的疫情目前是有緩解趨勢,可以試試微解封;但是前立委郭正亮的說法是,政府其實還不願意微解封,但是不得不,因為經濟撐不下去,必須—
「與經濟妥協。」
昨天晚上回家看到一封市府財政局的來函,我電會計師了解詳情,他說這是紓困方案,重點有兩個,營業所得稅打折,並延緩三個月繳交。而我早就交了,於是跟會計師問起最近企業的狀況,他只說兩個字:「很慘!」講了三個例子,看來就是瀕臨倒閉。我心一驚,倘使老闆都難熬了,員工還能過得了嗎?
主計總處五月份的失業調查,調查期間是5/23至5/29,正好是5/15三級警戒開始的第二周,工商時報的社論指出,這波至少創了五個紀錄:
1. 💚就業人數一個月之內驟減12.6萬,創歷年同期最大減幅
2. 💚失業人數月增5.4萬,創歷年同期最大增幅
3. 💚失業率升至4.11%,創七年半最高
4. 💚非勞動力月增6.2萬,創歷年同期最大增幅
5. 💚週工時未達35小時的就業人數單月劇增60萬,前所未見
工商時報綜合這些現象說,這波疫情對台灣社會的衝擊不僅巨大,而且迅猛,其迅猛甚至已超過2001年網路泡沫時期、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年代。
針對這五個破紀錄,我看到疫情這股大浪,至少出現兩個淘洗的現象:
1. 💚突然失業者,有可能被洗成長期失業者:
在疫情期間找不到工作,索性不找工作,變成非勞動力。如果疫情拖長,不及時解封,這些人有可能成為長期失業者,再也不外出求職,變成家庭的負擔,或是影響整個家計。
2. 💚有工作者,有可能被洗成低工時者:
單月劇增60萬人的工時低於35小時,包括放無薪假﹑或是減少上班日等。短期來看,將影響到收入;長期來看,有可能從全職工作轉變成兼職或零工,收入不穩定。
不論哪種現象,都指向一個事實,每次的天災人禍,都是一場洗劫!而且恰恰跟羅賓漢的劫富濟貧模式相反,被洗劫的是弱勢族群。
疫情延燒一年多,雖然前一年台灣表現優異,但是仍有人被波及,算是小劫,也夠讓我們看到—在真實世界裡,能夠歷劫歸來的是富人,事後還會出現反彈式的財富爆增;但在光譜另一端,遺憾的是弱勢族群不少再也回不來,而是沒入黑暗的背景中,聚光燈下的舞台再也不見他們的身影,成了被遺忘的一群人。
這次的疫情,反映的是一樣情節。因此歷史不斷都在重演一個殘酷的事實,社會是朝向M型結構發展,正如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上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種馬太效應促使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天災人禍加劇它的速度,以及不可回復的傷害。
最近有家全球知名企業請我去談「在家工作」,列出同事的10大困擾,我看了看不禁感嘆:「典型的中產階級煩惱!」比如線上開會沒法露臉說話,會讓人容易誤會自己的語氣聲調是不友善的;或是一個人在小套房工作一整天,寂寞孤單﹑心情低落……這些微情緒若是給疫情期間失業者看到,大概只想吶喊:
「來,我跟你換!給我工作,我不怕煩惱。」
這次疫情,誰是被洗劫者?依照我的觀察,首當其衝是這四類上班族:
1. 💚小公司或小店家的員工
--因為公司的財務不夠堅實,一陣風吹來就會倒,而覆巢之下無完卵,第一個被波及的就是這群上班族。
2. 💚凡是需要與人接觸的上班族無不遭殃
--像是餐廳的服務生﹑百貨公司的櫃姐等,店門都不開了,哪有班可上?就算上了,沒客人上門,哪有業績?
3. 💚在無法數位轉型的行業或店家任職的上班族
--數位轉型需要設備與能力,老闆年紀大﹑營運模式傳統﹑規模小的公司行號,在這次疫情的應變力一定差。
4. 💚原本是非全職的員工
--包括工讀﹑時薪﹑兼職﹑外包﹑派遣等,在公司遇到經營困難或生意驟減的時候,是第一波用來調節人力。
今天看新聞報導說,疫情讓全球失去2200萬個工作,可怕的是直至2023年,也就是即使2年後都未必能夠恢復疫情節的工作機會水準。這四類上班族原本就相對弱勢,在這一波疫情,又是第一批被洗劫的一群,還要有心理準備,必須再苦熬2年!但是2年後,老了2歲,就業優勢再面臨扣分,你能說不慘嗎?
但是這也讓我們明白一件很重要的事,過去我們在找工作時,只看企業規模大小﹑薪水高低﹑前途發展看好或看壞,以後我們必須要再多加一個條件,看這家企業的數位轉型能力強弱。同樣是餐廳,數位轉型能力強的可能還業績成長,弱的則拉下鐵門不開了。而我們個人,也要加強數位能力。
目前一般上班族頂多做到數位科技的使用能力,但是更強的人是能夠幫助公司做數位轉型,像是網路營運﹑數位行銷。
我有個學生在一家公司做秘書20多年,整家公司從原本有13個秘書到後來只剩下她一個,可說是危機四伏。她來上我的斜槓班,學習自媒體經營,以及個人品牌經營,後來又學習影音剪輯。有一次公司需要拍影片,他自告奮勇幫忙做一支,總經理看到她的亮點,把他調到行銷部大大重用。
未來的人流在哪裡,我們就往哪裡走,因為它是錢潮流動的方向。而人流會在線上,上班族想要存活下來,就必須數位轉型,除了熟悉使用數位科技,也要擅長數位營運與行銷。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受益,請留言+1,我繼續努力寫!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台灣歷年失業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6月失業率飆升到4.8%,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紀錄。主計總處表示,受疫情影響,主要是內需型服務業業務緊縮或歇業影響,失業人數較上個月一口氣增加8.1萬人,創歷年同期最大增幅。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650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