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被捕上岸的大白鯊,我有話要說】
前天宜蘭捕撈上岸的大白鯊,她的肚子裡懷有15隻北鼻呀,風波可是越演越大惹。
但是看了 野生動物追思會底下網民們的留言,這些已經有在關切野生動物保育議題的大眾們,多的是民粹式、獵巫式的謾罵和輿論。對於漁業相關議題,如果只有不斷地造成對立,只會愈來越糟糕阿...
#各位在批判之前請先作功課了解一下台灣漁業的現況和處境吧
#難怪保育這件事從頭到尾都在解決人的事情
我不反對利用鯊魚,但我們身為海島國家,應該對既有的海洋漁業資源妥善管理、以達永續利用的宗旨(而不是全面禁止)。大家嘲笑著我們只有海鮮文化、而沒有海洋文化。這一點真的大錯特錯,我認為國人真要精進所謂的海洋文化,絕對得要從海鮮文化著手和推動阿。
#連餐桌上的魚是哪一種打哪來都不知道了再多的保育論述都只是打高空而已阿
__ __ __ __ __
台灣利用鯊魚的歷史已經相當久了,這件事情也從不只是「魚翅」單一一個議題那麼簡單。且讓我們積極來面對、了解一下目前的現況:
一、引用自劉光明《臺灣鯊魚保育與管理之回顧》:
臺灣沿近海鯊魚漁業主要卸魚在宜蘭的南方澳、臺東成功的新港、屏東的東港、小琉球以及高雄的前鎮漁港。南方澳捕鯊船隻的主要漁期,在每年9月至翌年的4月間。這些船隻主要以 #延繩釣 作業來捕撈鯊魚,主要的漁獲種類 #都沒有大白鯊 哦!而且,一定要強調的是,鯊魚的經濟價值相較於鬼頭刀、旗、鮪,真的非常低!
二、根據2013年荒野保護協會在全台超市、漁港、菜市場、小吃攤等地採集超過1000份鯊魚肉的分析,發現有80%以上為淺海狐鮫、平滑白眼鮫、灰鯖鮫、鋸峰齒鯊。當然,不是完全沒有大白鯊,只是數量非常非常少。
>綜上所述,大白鯊並非目標鯊種,考量延繩釣的漁法,這隻媽媽大白鯊,只是 #混獲 被捕上岸的。什麼是混獲?就是我不想要,可是卻還是跟著目標漁獲一起抓到的,稱之。
三、目前漁業署針對特定鯊魚物種頒布的限制如下:
(1) 2012年起,不得「割鰭捨身(身子丟回海裡自生自滅)」,以達全鯊利用、珍惜資源的宗旨,並更有效落實資源管理的目的。
(2) 直至2013年起,若有漁民捕獲大白鯊、象鯊和巨口鯊時必須向有關單位通報,並留置完整魚體24小時,供學術單位採集研究資料後,始得拍賣及利用。
(3) 更新至今,鯨鯊、污斑白眼鮫、平滑白眼鮫、三種狐鮫(漁船在印度洋、大西洋作業的話)、以及數種雙髻鯊(大西洋作業),都是全面禁捕的!!!若作業漁船意外漁獲上述物種時,應即拋入海中,並將丟棄量填報。但注意哦,清單中沒有大白鯊。
>因此捕撈大白鯊 #並無非法,只要合法通報,循正常管道可以利用的。(不過大白鯊仍是CITES附錄二的物種,國內買賣OK,但不大可能進出口。論保育等級,大白鯊是易危等級,也稱不上像鯨鯊那般數量少到瀕危的等級。)
>阿奇怪了,你上面不是說這尾大白鯊是混獲、不想要、對漁民經濟價值不高的漁獲嗎?是的,沒錯。那為什麼不要就地放生呢?原因有二:(1)延繩拉上船才知道抓到什麼動物,就算大白鯊還活著,現在拉上來一條在甲板上不斷掙扎的巨物,才來解線?(2)按照目前的規定,一捕獲就要通報阿,還要留著完整魚體,因此這起事件的漁民僅是守法辦事而已。
#難不成你希望絕大多數漁民在海上就把有價值的部位都割下來然後隱瞞實情不寫通報單嗎(眼不見為淨對漁民最方便了,但這樣的管理方法一點用都沒有。)
因此第一現場面臨到的問題就是二選一:要 #棄屍 還是 #帶著全屍回來(別做夢了,活著的動物不可能拖回來港口)。如果你是漁民,考量安全、法令、還有一趟作業船隻出海的成本,這樣的選擇並無不妥。(各位還要想想,沒有人想要被酸民們冷嘲熱諷呀!
__ __ __ __ __
瞧著一隻隻尚未出世的小鯊魚,大家心中難免不捨。我也很難過,面對這位媽媽的消逝,海洋裡這樣高階的掠食者、性成熟時間又相當晚(10-12歲),於生態、於物種保育都是一大衝擊。
所以我們真正應該關切的面相在哪裡?
(1)既然混獲的後果大家都不樂見。那有沒有辦法 #減緩鯊魚被混獲 的數量呢?
Ans. 其實可以耶。
國際上都有團隊不斷在改良定置網、延繩釣的機關細節,像是禁止延繩釣使用鋼絲支繩以減少鯊魚混獲。方法不是沒有,但我猜,技術和成本層面上可能還需要突破。我不是很清楚目前的進度如何了?但我們應該把焦點和資源挹注在這些「解決辦法」上,而不是呼喊口號而已。
(2)有辦法限制漁民不得捕抓特定體型(小北鼻)或性別(媽媽)的鯊魚嗎?或是...避開繁殖期間出海呢?
Ans. 有機會,需要時間。
過去我們針對鯨鯊的利用模式,已經有許多類似的規範。例如2004年時,漁業署是規範鯨鯊捕獲總量不能超過120尾。到2007年則下修至不得超過30尾,而且僅能捕撈4公尺以下的個體(2008年起全面禁捕)。
但鯊魚種類繁多,每一種的瀕危程度和生態習性都不一樣,很難用同一套系統和辦法去設計。再加上鯊魚填報的漁獲資訊參差不齊(多為混獲),過去割鰭捨身又一堆為了避嫌而藏匿通報或亂喊數量的情形。因此,我們目前對於台灣鯊魚漁業資源的現況,了解地還不夠深入,研究資料也不夠齊全(所以大白鯊屍體才要要求送上岸供學術採集阿)。
這個時候,我們的「#觀察員計畫」就非常重要了。
觀察員的任務就是進行漁獲資訊、混獲魚種、努力量、生物樣本採集及混獲率等的資料收集。例如,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容易遇到懷孕的大白鯊?牠們孕期的移動模式怎麼樣?食性組成有沒有改變?寶寶又會在何處容易被混獲?一旦有了上述資料,我們就能在充滿著各種未知的大海上,給予漁船一點方向和規範。
但觀察員目前的員額、漁船的配額都有限,現場實務上的紀錄也沒那麼容易,需要累積大量的經驗方能進行。因此,我們應該多多關注這些人才培育的計畫,積極給予支持。或是多多輔助專業的漁民,投身觀察員的行列?我不知道可不可行,但沒有這些觀察紀錄和研究資料是絕對不行啊!
__ __ __ __ __
生命誠然可貴。但對於漁民來說,這些讓你心頭瓜葛的魚隻,就是商品和鈔票而已。你坐在電腦螢幕前工作,等著每個月發薪的日子。漁民也一樣,而且他們的職業現場還更加的危險和不穩定呢。現在配合整個海洋資源利用的政策,不少漁民開始轉型和轉變,這乃是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和支持的。從鬼蝠魟、曼波魚,再到這頭大白鯊,輿論哪一次不是炮火猛烈對準漁民?更諷刺的是,開炮的這些人,可能還有不少正在嚼著魩仔魚飯糰、配著鮪魚生魚片呢。
我們都是消費者,你我的舌尖都有責任!
__ __ __ __ __
願這15條珍貴的生命,Rest in Peace.
延伸閱讀:
《臺灣鯊魚保育與管理之回顧》
https://www.lca.org.tw/column/node/4853
《臺灣鯊魚的保育管理及所面對的問題》
https://www.lca.org.tw/avot/5454
不捨鯊魚,我可以怎麼選擇?感謝Shang-ju Pai白大賜文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48399285199895/permalink/233346635335984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萬的網紅YOYO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阿傑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桃園縣復興鄉的「羅馬公路」。羅馬公路是沿著鳳山溪上遊河岸所開闢的...
台灣狐蝠習性 在 走近動物園 Approaching the zo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夜夜夜夜】
#展示設計
#飼養管理
#一白遮三醜
前陣子剛談過圍欄,今天繼續針對展示相關的議題進行討論,只是改為討論展示的「型式」,而夜行動物館,這種可能或多或少存在於台灣人民記憶中的展示方式,就是這次的主題。另外,各位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妨思考自己是否想在動物園內看到夜行展示,如果想,那是「為了什麼而夜行」?
其實,最開始的夜行館並不是因為考量到動物福利而誕生,對於遊客體驗的考量也相當薄弱,僅僅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一己之私。因為許多珍奇物種習性隱蔽、不喜歡在光天化日下游走,對於費盡千辛萬苦才得到牠的動物園、物種控來說,看不到這一點令他們缺乏擁有的實感,也少了向旁人炫耀的優越感。因此,為了讓那些動物出門「接客」,最初的夜行館的概念誕生了,陰暗、潮溼、單調的「小黑屋」常是這時期夜行館給人的印象,但更關鍵的是,這樣忽視動物真實習性、一味給予黑暗,缺乏合適明暗變化(或者自然光)的飼養,容易擾亂動物的內分泌,造成許多健康問題。
好在現代的夜行館追求的通常不是黑暗,而是昏暗,常常是利用調節自然光入射角度與面積的方式來營造幽暗感,有了自然光的照射,植栽的選擇也就更多樣,像台北動物園台灣區的保育廊道就是非常出色的案例。而那些囿於建築限制或展示需要而無法開天窗導入自然光的場所,也潛心研究動物的自然生理,調整人造光的波長與照射時間,讓動物的松果腺能正常運作,穩定動物的內分泌調節,比如塔龍加動物園夜行館的獨特藍光肯定就具有其必要與專業性。有些場館甚至提供數個活動空間,給予不同的明暗程度,讓動物有機會選擇想待的區域,上野動物園的指猴展示就是採用類似的型式。另外還有一類夜行展示,也是我自己最推崇的,就是不迷信集郵方式,不建造獨立的夜行館,而是將這類性質的展示穿插並融入在大主題中,比如布朗克斯動物園叢林世界的大鼷鹿與懶猴展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ZKXpzmx6w),就專注於為那些被室內雨林景觀所震驚的遊客的遊客帶來明暗明交替出現的感官衝擊,也因為少數菁英的選擇方式確保了動物福利,還避免了因為飼養在夜行館的物種通常較為敏感,稍有不慎便會損失,而為了不讓欄舍閒置,許多非夜行性的動物便被強制安插其內,造成更進一步傷害的慘況發生(比如北京動物園夜行館跟曾經在裡面的黃喉貂……)。
「為了什麼而夜行」,我想這是所以行業相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最後就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唐突的總結)。對於動物而言,夜行是牠們應對環境、賴以生存的技能,是自然與蘊藏其內的美妙的生物多樣性的體現;而囿於生理限制,對人類而言,沒有電力情況下的夜行是完全陌生的領域,甚至可能是一直以來的夢魘。就我自己而言,我希望能在未來的動物園中繼續看到夜行展示,通過展示「夜行」,以相對安全的方式向遊客呈現大自然的另一面,能給予認識不同面貌的自然並思考自身定位的機會,而這是現代動物園不得不承擔起的責任。
圖為塔龍加動物園的蜜熊與泰國狐蝠展區
來自ZooChat
台灣狐蝠習性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阿傑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桃園縣復興鄉的「羅馬公路」。羅馬公路是沿著鳳山溪上遊河岸所開闢的,靠近羅浮的那一段,在石門水庫集水區上游南方。因為連接桃園「羅浮」及新竹「馬武督山」,而得名。整條公路除了陡峭挺拔的山壁、綿密層疊的山巒,還有廣大茂密的桂竹林,景致十分優美。沿途行經慈湖、錦山森林國家公園、三民蝙蝠洞、小烏來瀑布、復興吊橋等,是條自然景觀豐富而多變的生態公路。
1.魏氏奇葉螳螂:魏氏奇葉螳螂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但數量不多。體長29 -34m m,體色深褐色,胸部細長。特徵是頭頂上方有一枚刺突狀的犄角,外表酷似環境中的枯葉,會倒掛在樹枝上,習性十分隱密,一般不容易發現。成蟲出現於7-11月,夜晚有趨光性,但很敏感。
2.黑枕藍鶲:為台灣特有亞種。身長約15公分,因為頭後方有一明顯黑斑,且全身為美麗的寶藍色,所以得名黑枕藍鶲。也有「台灣鳥界中的藍寶石」的美稱。是棲息在低海拔的山林裡的留鳥。在台灣普遍分布於丘陵地帶的雜木林、果樹林或竹林中。黑枕藍鶲叫聲宏亮,常發出像「回!回!回!」的連續叫聲。
3.兩點赤鋸鍬形蟲:兩點赤鋸鍬形蟲是台灣特有亞種,分布於海拔1800公尺以下山區。與一般深黑色的鍬形蟲不同的是,兩點赤鍬形蟲體色呈黃褐或橙褐色,前胸背板外側的黑點是牠的重要特徵。大顎有 5-6 個齒狀突起就像鋸子一樣,雄蟲的大顎可以當作打架的武器。以吸食樹汁或腐爛的果實為生,多半躲在木頭的縫隙之中。兩點赤鋸鍬形蟲的幼蟲以朽木的纖維組織及真菌菌絲為食,因此母蟲會找枯木或腐木產卵。
4.小啄木:小啄木是台灣特有亞種,也台灣體型最小的啄木鳥。會發出「嗶、嗶」的響亮叫聲。由於體色黑白相間,保護色佳,不易被人發現。喜歡攀附在枝幹上,快速敲啄挖取藏匿在樹皮裡的小昆蟲,是有名的樹醫生。啄木築巢不使用任何巢材,先在枯木樹幹上挖個洞,再把巢築在樹洞之中,卵直接生於樹洞裡。
5.黑腹虎頭蜂:黑腹虎頭蜂的頭部為紅褐色,腹部和翅膀為黑色 ,第一腹節下方兩端有不明顯的褐色環紋。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 3-4月初巢築於接近地面的土穴,5-6月族群龐大後會遷移到約10公尺的大樹上。巢型為球狀,築巢的速度很快,只要數個月就能造出如藍球般大小的巢,巢房高達40,000多個。冬天黑腹虎頭蜂會分散到地底過冬,等春天暖和季節再回到原來的巢裡群聚。習性凶猛,受到騷擾時,會攻擊任何移動的對象
6.雙金環虎頭蜂:主要分布於低、中海拔500-1,500公尺地區,高海拔則是零星分佈。主要特徵為腹部每一、二腹節為暗黃色、並有一黑色環帶,第二腹節隻環帶分成三段,第三腹節以後為黑色,因此也稱黑尾虎頭蜂。雌蜂體長3.6 ~ 3.8 cm,雄蜂3.0 ~ 3.2 cm,工蜂3.6 ~ 3.8 cm。是台灣體型第二大的虎頭蜂。
7.黃腳虎頭蜂:體表有絨毛,特徵為腳跗節有明顯的淺黃色,也因此被稱為黃腳虎頭蜂。
別名叫「黃腳仔」、赤尾虎頭蜂。分布於中海拔1,000-2,000公尺的山區,高、低海拔都能看見牠們的蹤跡。雌蜂體長2.9 ~ 3.1 cm,雄蜂體長2.1 ~ 2.3 cm,工蜂體長2.0 ~ 2.2 cm。
8.台灣大虎頭蜂:與黃腳虎頭蜂不同,台灣大虎頭蜂體表絨毛較少,特徵為頭部呈淺黃褐色;每一腹節後緣都有黃色環紋,末端數節呈黃色。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虎頭蜂。主要分布於中海拔1,000-2,000公尺山區,高、低海拔零星分布。雌蜂體長5.0 cm,雄蜂為3.9 cm,工蜂為4.0 cm。又稱土蜂仔、大土蜂(台語)。
9.長臂金龜:台灣長臂金龜是台灣體型最大的金龜子,體長為4.2~6.7公分,主要特徵為特別發達的前肢。前胸具有強烈的金屬光澤,呈現黑紫、黑綠或黑褐色,翅鞘上因為個體差異有著數量不一的不規則狀黃色碎斑。分布於海拔200~1800公尺的山區林地。成蟲出現於夏季,活躍期為5月~10月。由於特徵特殊,避免被不肖業者大肆捕捉為考量而列入保育類。是台灣八種保育類甲蟲中唯一被列入保育類的金龜子。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w3Gr_iADk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