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malaya免費聽30天】
⠀⠀⠀
先說重點,因為跟Himalaya的一個月合作快到期啦!萬一你有想聽書還在猶豫的,先趕快拉到下面連結註冊帳號,可以免費試聽30天~
⠀⠀⠀
在這個月中,用Himalaya聽了不少本書以及課程,除了合作快到期了之外,也用QA的模式分享一些心得給大家參考:
⠀⠀⠀
Q1:聽書有比看書來的好嗎?
⠀⠀⠀
A1:說實話,這是見仁見智。我個人覺得看書其實比較快,但聽書比較能夠突破很多空間限制。例如你如果不是電子書,很難一次帶很多本。另外就是如果通勤是開車,就只剩下聽書這個選擇了XD。
⠀⠀
⠀⠀⠀⠀
Q2:你都什麼時候聽?
⠀⠀⠀
A2:之前常常在家的時候,我都是早上起床運動還有帶狗出門的時候聽。目前有比較多實體課程,我就是開車跟坐捷運的時候聽。
⠀⠀⠀
另外有朋友分享他是睡前聽,設定聽一個章節就結束,睡著就當被動學習XDD。
⠀⠀⠀
⠀⠀⠀
Q3:Himalaya跟其他的聽書軟體有什麼不一樣?
⠀⠀⠀
A3:我覺得最大的差別就是你想聽的是完整的書,還是別人詮釋過後的書。先說我覺得沒有好壞,聽詮釋的書自然時間更短,並且馬上就會進入重點。但如果想要理解作者說的完整脈絡,完整的書其實會更棒。
⠀⠀⠀
⠀⠀⠀
Q4:你都聽那些書?
⠀⠀⠀
A4:我其實都是聽溝通說話類的書比較多,除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常常也能從其他人的分享裡得到許多。另外我其實更常聽課程,之前記得也推過劉軒老師的課程,在Himalaya看見當然馬上就再聽一次XD
⠀⠀⠀
⠀⠀⠀
Q5:Himalaya的書量多嗎?
⠀⠀⠀
A5:老實說台灣的書不多,但世界經典跟中國那邊的書很多。
⠀⠀⠀
而我自己覺得量大不重要,但質滿重要的。畢竟他們要錄的是整本書,所以一定都是找很經典的書,或是非常暢銷的書,所以要說量可能不會比很多重點摘要的APP多,但如果是完整讀完一本書的,我目前聽到Himalaya是最多的。
⠀⠀⠀
⠀⠀⠀
Q6:那用起來難道沒有缺點嗎?
⠀⠀⠀
A6:大家都知道,我推薦東西就是講真話。當然還是有缺點的,我自己覺得有些腔調可能跟我們平常聽得不太一樣,不過聽久也就習慣了。另外既是優點也是缺點的,就是一本比較厚書,聽完可能要十幾小時...
⠀⠀⠀
所以我覺得Himalaya不太適合速成,比較適合你想真的想細細品味一本書的人。
⠀⠀⠀
⠀⠀⠀
Q7:那整體來說,推薦使用嗎?
⠀⠀⠀
A7:當然接業配我要說推薦啊XD。不過我必須說,Himalaya最重要的,是你的使用情境。如果你是每天只有五分鐘,想聽一下重點摘要,那其實這個APP不太適合你,真心不推薦你使用。
⠀⠀⠀
但如果你跟我一樣需要通勤,時間在15分鐘以上,尤其我覺得開車特別適合,會讓我沒這麼暴躁XD。
⠀⠀⠀
或是你大概平常會有做一些手在動,但是耳朵能用的情境,利如我老婆是曬衣服的時候,或是我陪狗女兒出去的時候聽,這時候就會超適合。
⠀⠀⠀
⠀⠀⠀
Q8:那Himalaya怎麼計費呢?
⠀⠀⠀
A8:台幣來說一個月是210,一年是1490(大概125一個月),我覺得如果是月費,一個月能聽一本書就保證回本。用年費來算,兩個月也大概不到一本書的錢,聽一堂線上課就更遠超這個價格了,所以我個人覺得超值。
⠀⠀⠀⠀
⠀⠀⠀
Q9:我用網頁版註冊,他要我先填信用卡資訊耶
⠀⠀⠀
Q9:別擔心,因為他像是用一些串流平台的試看優惠,等於你是先訂了,會有一個免費期。既是贈送,也算是一個試用期。如果你是用我的訂閱碼,會有30天的免費試聽。如果真的不適合,在試聽結束前退費都不會被收費。
⠀⠀⠀
⠀⠀⠀
Q10:那還有什麼其他的福利嗎?
⠀⠀⠀
Q10:由於他們的合作窗口非常佛心,覺得從我這邊來的應該都是愛學習的讀者,所以還有加碼贈送書籍的摘要心智圖。讓你聽完之後更能夠加深印象,我自己都覺得很讚啊!
⠀⠀⠀
⠀⠀⠀
以上就是我自己PO在我個人臉書時有些朋友的疑問,還有我思考可能會被問到的一些問題。當然如果你還有其他想知道的,也非常歡迎留言。
⠀⠀⠀
只是要提醒大家,跟Himalaya的合作活動只到08/25,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一定要在這之前領取,點選連結或是輸入CWS30,就能免費聽30天:https://www.himalaya.com/mPmfK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台灣自然脈絡心得」的推薦目錄:
台灣自然脈絡心得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還沒決定晚餐要吃什麼嗎?要不要考慮一下鰻魚飯呢?
⠀
⠀
魯迅先生曾說第一個吃蟹者,堪稱為英雄,螃蟹固然甲冑披身、張牙舞爪,但第一個勇於嘗試外型酷似蛇類、血中含毒性蛋白的鰻魚者,恐怕離英雄美名也不遠。
⠀
⠀
鰻魚的料理方式,多半以蒲燒、紅燒、三杯、碳烤對付,多數人喜歡整尾鰻魚擺在白色大淺盤上,盤邊以生菜做盤飾,既豪華又氣派;近來考量到健康,也有將蒲燒鰻切小塊捲入生菜捲中,小巧而精緻。此外,亦有人以淋上豉汁、糖蜜、XO醬、紅糟、沙茶甚至乾脆油炸來替鰻魚增味,總的言之,以較厚重的口味來調理。
⠀
⠀
對此,有識者不免懷疑:「到底吃的是鰻魚還是醬料啊?」我也曾一度抱持類似的疑惑,到底扣除掉這些多餘的醬汁之後,鰻魚本身的味道如何?對此,講究食補的中醫有不少心得,譬如養身補氣的蒜子燉鰻魚、與當歸川芎同熬的鰻魚爐等等。聽說遼東有一款以十全大補湯之類的秘方長時間燉煮,十多小時後湯汁盡收乾,精華皆歸入鰻魚一身,手段大方,自然要價也不斐。
⠀
⠀
鰻魚在中醫裡被定位為補氣、強身、益腎,可補虛弱、袪風濕、殺蟲毒,對肺結核、貧血、風濕骨痛、夜盲症、婦女病均有療效,坊間更盛傳以形補形,號召一大票日夜為中年危機困擾的兒郎。然而以形補形似乎僅限於兩岸,同樣迷戀鰻魚美味的日本人卻選在夏季食鰻,一樣補身健體,背後卻有截然不同的脈絡。
⠀
⠀
事實上,中菜裡食用鰻魚的歷史幾乎不可考,倒是日本人因江戶時代接觸鰻魚後大感讚嘆,留下許多讚美鰻魚的文集,反而保存了下來。
⠀
⠀
閱讀全文 ➤➤ https://bit.ly/2S9bSoA
⠀
⠀
日本人在夏季食鰻的風氣到立秋前十八天的「土用丑之日」達到高峰。「土用」指的乃是舊曆法中四季轉變前之十八日,以立春、夏至、立秋和冬至來算,一年中共有四個「土用」。據說江戶時代以前,並未流傳土用丑之吃鰻過節的風俗,而是某個名為平賀源內( Hiraga Gennai )的學者替鰻魚生意低迷的老闆寫了一張橫幅:「本日土用丑之日,食用鰻魚而不負夏日(土用の丑の日、うの日にうなぎを食すれば夏負けすることなし)。」利用巧妙的文字遊戲將 "u" 發音的「丑之日」和同樣 "u" 發音的「鰻魚」做一結合,結果大受歡迎,遂蔚為風潮。後來,甚至演變成吃「(音 "u" )」字開頭的食物,如梅子(Ume )、瓜( Uri )等。
⠀
⠀
傳統日本觀念認為,在毫無胃口的炎夏吃一點鰻魚飯,有提振精神、補充元氣之效,而熟知日本漫畫卡通的人一講到鰻魚飯,第一個想到的必定是青山剛昌筆下的元太,這個隨時充滿活力又長得頭好壯壯的孩子,鰻魚飯真是功不可沒啊。
⠀
⠀
日本人雖喜食鰻魚,只可惜日本地理位置偏北,鰻魚產量不多,是故多自台灣進口「青口」-所謂「青口」專指養到一年三個多月餘,背部深青而腹部雪白的上等鰻魚,此時口感最為肥嫩,並且刺少,特別適宜做鰻魚飯。
⠀
⠀
⠀
▌文章標題 ➤➤ https://bit.ly/2S9bSoA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wBpQhZ
⠀
#舊文沒看過就是新的|#鰻魚飯|#日本|#夏天|#晚餐|#BIOS專欄
台灣自然脈絡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是小雛菊花藝學校的花藝師吳妮晏,今天有一些沉重的話想跟大家分享,文長,懇請大家有空的話,把文章看到最後,謝謝大家。
這一個月來,陸陸續續收到一些網友傳來的訊息,告訴我有一個粉絲專頁名為「 人人都可以是花藝師」在五月二十四日發了一篇文章,文章裡面使用了一張我的照片,是我的教學影片的截圖,雖然有打馬賽克,但許多人也都看的出來那個人就是我,當下有點傷心,也不理解發文者為什麼要這麼做,但由於知道此粉絲專頁是一位我很敬重的「花藝大師」所創立的,因此這些日子我選擇沉默,也尊重這位老師的發言,當作一切都沒有發生,即便每每有人傳訊息來告訴我時,我還是會很傷心。
這兩天突然又收到許多網友傳來的訊息了,認為這篇文章雖沒有指名道姓,但明確使用了我的照片,文章內容也用了不雅的字眼「高級的垃圾」,希望我能站出來,思考了兩天,我才會決定在深夜發這篇文章作為聲明。
「人人都是花藝師」這個粉絲頁,是由台灣花藝大師「吳尚洋」老師所創立的,在五月二十四日發的文章裡,放了一些新生代花藝師的作品(不是我的作品),並且在最後一張放了我的照片,文章大概是描述這些作品醜得沒下限,將美的花全部堆在一起變成一團高級的垃圾,並開放大家踴躍投稿曾經被嚇壞的行為和作品。
根據網友傳來的訊息,許多人認為這篇文章有誘導大家「那些老師口中的醜作品都是我的作品」之疑(雖然我並不認同那些作品都是醜作品),稍早有網友於底下發問,老師有解釋,之所以使用我的照片,是因為我在「花束包裝教學」那一集的影片所使用的包裝紙,為老師認為的「韓式包裝紙」,因此老師才會截圖我的照片,想要藉此對台灣花藝體系提出一個質疑(關於網紅、韓系花藝),老師也強調他針對的是「紙」,不是我,也承諾會盡快把我的照片撤下,很遺憾的,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了,截至我送出這篇文章,我的照片還在。
我想針對三個部分提供我的觀點給大家參考,「文章裡的花藝作品是否為醜作品」、「韓式花藝與其他花藝門派的風格」、「老師認為現今花藝圈的亂象」。
1. 文章裡的花藝作品是否為醜作品:
我認為美醜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審美觀可能因為成長背景、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唐朝的人喜歡楊貴妃這樣豐腴類型的女生,但漢朝喜歡的則是趙飛燕那樣纖細的女生;或是亞洲人會覺得范冰冰這樣濃眉大眼的女生很漂亮,歐美人可能會喜歡花木蘭類型的女生,眼睛細細小小的,我相信這樣的舉例大家應該都能理解,被老師放上粉絲頁的作品,都是來自新生代花藝師的作品,他們的美醜,市場機制自然會篩選,既然他們能在市場上留下來,也各自有擁護者,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是喜歡他們的作品的。
另外在留言部分,老師清楚明確的點名了兩家花店,分別是「火山」與「opm」,老師認為他口中的這些醜作品充其量只是把花當媒材的隨意創作,對於真的穩紮穩打的專業花藝師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挑戰與諷刺。
我認為以老師的身分和地位,此言論對於台灣花藝產業並不會帶來良善的影響,只會引導崇拜老師的人來效法這樣的審美觀,並讓老師的擁護者一味的霸凌被老師指名的花店,嘲笑他們的作品,甚至可能造成對立與仇恨,這個社會的「惡意」已經很多了!
還記得吳尚洋老師曾在華視的節目「點燈」裡談到:
「我們不是影印機,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質,你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人文狀態之下成長的,那你為什麼要為了去讓一個普世價值而去決定你未來的人生,而且我覺得,為什麼你人本來生來就是不同的個體,你被規定變成這個樣子,那是不快樂的!而且有好多好多我身邊的好多同學,我覺得他們也很有才華,可是他們一直被規定,你所謂的任何人事時地物都要有一個標準答案,那變成每一個人都像影印機一樣。」
我非常認同老師當時節目中提到的論點,但再回到老師現在的行為,是不是不符合老師心目中的「美」,就應該被拿出來發文公開評論為「醜作品」與「高級垃圾」呢?如果這些作品真的有哪個地方需要改進,用「具體」的建議取代「批判性」的字眼會不會對花藝產業比較有幫助呢?例如:花型有什麼問題?色彩搭配有什麼問題?選材哪裡有問題?
再者,直接點名那兩家花店,是否影響了店家商譽?在台灣的花藝產業生存真的不容易,如果無法互相幫助,一起進步,讓台灣的花藝產業有更好的發展,至少不要互相傷害。
2. 韓式花藝與其他花藝門派的風格:
韓系花藝近幾年在亞洲盛行,之所以會盛行,也取決於市場的喜好,如果多數人是不喜歡的,那這個風格不會在近幾年崛起。
關於「風格」,以下是我的觀點:
在我的頻道下方經常會收到觀眾留言「請問這個作品是池坊還是歐式呢?」,其中一則觀眾的留言,也有看到了吳尚洋老師於底下回覆我的觀眾,並引起了一番筆戰,細節大家可以直接到這個連結了解(https://youtu.be/KWA7jWcwxhE)。
我們不可否認現今花藝領域有許多經典的流派,如德國花藝、荷蘭花藝、池坊、草月流、小原流等,這些流派都蘊藏了許多前人歸納與傳承的花藝知識與技巧,也富含花藝歷史的脈絡與時代意義,對於現今花藝發展有著不可抹滅的重要性。
但如果花藝一定要被歸納「你是什麼風格」、「他是什麼風格」、「哪個作品是德國花藝」、「哪個作品是池坊」、「哪個是韓式花藝」,那麼上述我們所提及的花藝流派創始人,在他們當時時空背景所處的朝代,他們算是什麼風格呢?他們所屬的流派與風格是經過幾百年、幾千年被後人流傳與歸納的,如果我們承認他們是一個流派的開拓者,那我們這個年代是否也能擁有和開創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流派讓後人統整與傳承呢?
舉兩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莫札特和貝多芬當年還活著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古典音樂」、「浪漫時期古典音樂家」嗎?依常理來說,
他們的音樂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樂,經過後來的統整、歸納與傳承,成了我們現在所知的古典音樂。
「池坊」在16世紀的室町時代,池坊專應確立了花道的哲理,《專應口傳》集結了池坊哲學理念的大成,但在這之前,頂法寺的住持為六角堂插供佛花時,他已經認為自己的供佛花為「池坊」花道了嗎?
如果上述的論點成立,為什麼有自己想法的藝術家不能以自己的邏輯、喜好,去慢慢建立自己的風格與教學系統?藝術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所謂風格都是經由後人彙整與定義的,藝術家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突破自我,如果一個人的風格慢慢成型,有人學習、傳承,就將成為一個流派。
因此,當今流行的「韓式花藝」,以及老師口中的「醜作品」,這一代的我們,沒有人能保證它們是否會成為後人所流傳的花藝流派。
吳尚洋老師經常在節目中鼓勵藝術與創作,不要被普世價值所侷限,一方面卻經常在自己的個人臉書與老師所成立粉絲專頁來批判「他認為醜」的作品,卻又無法「客觀公正」的談論作品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甚至經常在留言進行嘲笑、沒有建設性的調侃,這跟老師在節目上(華視頻道的「點燈」節目)時所提倡的論點「應該發揮自己、不要被主流價值框限與規範、不要當影印機印出來的東西」,背道而馳。
還記得節目中,老師談論「自己以前如何被霸凌」,遺憾的是,下了節目後的今天,老師已成為台灣鼎鼎大名的花藝大師,老師確實以實力證明了自己,或許老師再也不會被世人嘲笑和霸凌了,但身為在台灣花藝圈有極大影響力的老師,時不時的拿著他的「美學價值」,去框限、嘲諷、批判其他新生代花藝師,這是讓我非常不能理解的。
還記得四月七日,老師曾在自己的個人臉書中發文,針對「花翁」一詞進行講解,當時看了老師的講解也覺得老師講得很好,讓大家更了解花藝的歷史,但其中內文提到「玫瑰花掰開、鬱金香要掰開,所有能掰開的花都不放過,怎麼你們就不能乖乖地用那些盛開的花就好嗎?自然開放的不是比較美嗎?還是都要像你們動了手腳的臉龐一樣,刻意的人為才叫美。」
近來,許多新生代花藝師會將鬱金香和玫瑰花手動開花,其目的是為了增加花朵的層次感,讓作品中有含苞的、微開的、盛開的,象徵花朵不同的生命週期,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一樣回到市場喜好,如果不是因為有很多人喜歡,這樣的手動開花方式也不會廣為流傳。
但因為老師的影響力,使得部分新生代花藝師因在作品裡為花朵做了手動開花,被老師的追隨者進行人身攻擊,攻擊那些花藝師的花跟臉一樣假,都是人工的,如果這不是霸凌,那什麼才是霸凌呢?
3. 關於花藝門檻變低
吳尚洋老師在那一篇貼文下方的留言提到,「韓式花藝只有拿整個花藝歷史的一部分出來講,花藝門檻變低,對於穩扎穩打的花藝師不公平。」
關於這個論點我想提供兩個部份給大家參考:
(一)今天任何一個花藝師在這龐大的歷史洪流中,每個人都只是花藝歷史的一部份,「池坊」是一部份,「德國花藝」是一部份,「韓式花藝」也只是一部分,更明確的說,吳尚洋老師、作品被老師評論為醜作品的新生代花藝師、或是所有喜歡花藝的愛好者,也只都是一部份,每個人一生的時間有限、資質不同,各自專精的領域也不會一樣,沒有一個人全知全能能夠代表「花藝」,當我們自己認為「別人只是講一部份時」,很多時候我們也無法代表全部。
回到我被吳尚洋老師截圖的那張圖片,那一集的主題是簡易花束包裝教學,內容是分享如何使用一款包裝紙來包裝花束,目的是讓一般民眾沒有辦法像花店一樣買齊各式各樣的包裝紙,一樣可以用影片提供的方式來為自己的花束進行包裝,頻道一直在更新內容,每個禮拜的主題不同,花藝的歷史洪流中許多技術、知識不是不會或是不講,而是一部影片大約15-30分鐘,要一次講完花藝歷史上所有蘊含的花藝知識與技術,相信任何一個老師都無法做到的,所以頻道會慢慢一集一集分成數個單元來分享,文章底下的留言串,有網友提出使用我的照片跟老師想針對的台灣花藝產業現象有何關聯時,吳尚洋老師用韓式花藝、網紅花藝作為一個切入點,因此放入了我的照片來代表韓式花束,因為影片中我選用了防水包裝紙,此包裝紙在花市資材行的名稱為「韓素紙」,表示是對「紙」不對「人」,如果大家有機會走一趟台北花市的花藝資材行,要買到「非」防水的包裝紙其實還有點難度,該說我選錯包裝紙,所以被截圖來做為韓式花束的箭靶嗎?
如果真的對韓式花束包裝有研究的人,可能一眼就能確定,那一集影片的教學並不是韓式花束包裝,術業有專攻,或許吳尚洋老師可能不太了解什麼是韓式花束包裝,才會將我的包裝手法歸納為韓式包裝,不是使用防水材質的包裝紙就等於韓式包裝。
在這花藝的歷史洪流中,有人選擇守護過去的歷史,盡力做好傳承的任務,當然也有人選擇開發新的歷史,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過去的歷史在當時也曾經是創新的產物。
(二)吳尚洋老師認為目前台灣花藝產業亂象導致花藝的門檻低,上過幾堂課就能成為花藝師,對於穩紮穩打在這條路的人不公平。
這個論點我暫時持保留態度,但今天問題出在「吳尚洋老師打了這些文字,卻放我的照片」,我認為這樣的文字意圖就不是那麼單純了!因為我並不是只上過幾門課就出來開業的花藝師(關於我的花藝學習歷程,有興趣了解可以到我的花藝頻道查詢,每一部影片下方的文字描述都有提到,這部分我就不詳述了)而我的YouTube 觀眾有沒有人因為看了我的幾集影片就出來自稱為花藝師或出來開花店呢?這我不能保證,如同沒有人能保證有沒有人看了吳尚洋老師網路上的影片,或是單堂實體課就出來當老師的,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吳尚洋老師不截圖自己在網路上的授課影片來做作為代表呢?(卻選擇我的?)
另外,我認為花藝門檻變低,照理來說,市場越來越大,應該會吸引更多同好投入,花藝用具、花藝大師課、花藝相關產業、活動、競賽也會更加盛行。
以棒球、籃球、圍棋、書法、街舞、熱音樂團、料理、烘焙或是電競來舉例,請問一個行業門檻非常高,高到離一般民眾太遠,那麼今天要怎麼說服大家來學習或是投入這個領域呢?
任何一個領域都像一座金字塔,不能只存在高端玩家,要供應整個產業鏈,一定要有中間和低端玩家,這樣一來,辦球賽才有看得懂的球迷,辦音樂會才會有聽得懂聽眾購票入場,支撐一個棒球員或是球隊、或是一個電競選手,台灣需要多少球迷、電玩愛好者呢?
同理,支撐一個花藝師或是花藝老師,需要多少花藝興趣的愛好者?
如果今天全台灣的人都不懂花、不喜歡花、不認識花、不具備花藝基本常識,每個人都覺得花藝的門檻很高,也沒有人願意出來推廣,舉辦活動、成立頻道、構思方案,人們連不新鮮的花材都無法辨別,要如何懂得欣賞專業花藝師的藝術作品?如何願意購票去欣賞國際花藝大賽?
如果接觸花藝的門檻低了,那麼花農開心,花市攤商開心,花店開心,花藝資材行開心,花藝教室的老師開心,穩紮穩打並且持續進步的花藝老師也會有學生願意付費進修,停滯不前的老師、沒良心的花店,也能因為國人花藝水平提升,無法再繼續誤人子弟,或是販賣花況極差的花卉。
有危機意識、怕被學生超越的老師,也會繼續往上進修,要求自己提高程度,如果因為學生學兩三堂課就出來自稱花藝師,並且也真的搶走了你穩紮穩打數十年而招生來的學生們,比起檢討這些進行市場推廣的人,應該要檢討自己的數十年專業為什麼會被只學兩三堂課的人輕鬆取代,是別人太有天份?還是自己沒有持續進步?還是自己的審美觀已經被市場淘汰?
一名有持續精進自己的花藝知識與技術的花藝老師,以及只上過兩三堂課就出來當老師和開花店的人,後者教個幾堂課,久了自然沒內容再傳授給學生,而前者因為有持續提升自己,他永遠有教授不完的內容,這樣一來,具備專業的老師自然禁得起時間與歲月的考驗,也沒有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市場自然會淘汰不適任的人。
另外,我還想對於這些日子聽到的一些「關於我」的聲音,做一些說明:
Q:為什麼會想要錄製花藝教學影片?
A:去年中旬,我因為一場嚴重疾病,與死神擦肩而過,苟且活了下來之後,因為不太清楚自己還能活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待在彰化教課還能教多久,一堂課8-10人這樣教,如果想要讓自己的教學系統推廣出去,在Youtube上面提供教學應該會是推廣效率最快的方式,假設接下來的日子還是不幸走了,那些在網路上的影片也能為自己的人生留下走過的痕跡,即使有一天這些影片沒有人要看了,當我的親友想念我的時候,或許這些影片也能讓他們觀看,所以我的頻道不只有花藝教學,也有一些我自己寫的歌,寫給家人、寫給我的寵物、寫給這個世界,這些都是我想要「留下」的。
Q:把花藝教學影片放在Youtube讓大家免費學習,會導致許多想學花藝的學生不願意踏入實體花藝教室。
A:在我個人學習花藝的歷程裡,意識到學習花藝需要花費大筆的金錢,不是每一位喜歡花藝的人都能負擔的起昂貴的學費,也不是每一位喜歡花藝的人都想成為花藝師,如果能做些什麼讓更多人喜歡花藝、接觸花藝、學習花藝、養成買花習慣,讓花藝不再只有特殊節日才會想起,而是平易近人的走進你我的生活,進而活絡台灣花藝產業,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認為網路教學跟實體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網路教學是老師單方面的給予教學內容,實體教學的優勢在於,學生如果實作上有任何問題,老師可以即時提供指導,或是學生發問時,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因應學生的問題進行更多的教學和講解,這邊我簡單舉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運動課程都採取線上教學,重訓教練課、瑜珈課、舞蹈課等,我個人也因此上了線上的重訓教練課,上了幾堂課的心得,就是隔著電腦學習,即便教練示範的動作我都看懂了,看實際上我的肌肉使用是否正確、硬舉和深蹲的姿勢是否正確,教練是無法像往常面對面教學一樣的指導我,因此實體花藝教室是有必要存在的。
因此我即使在Youtube頻道提供花藝教學,我個人的實體花藝教室的學生也不會因此認為以後在網路上學就好,而拒絕走進花藝教室學習,因為對於學生來說,付費獲得老師親自指導仍具有不可取代性。
最後,謝謝大家的耐心的閱讀完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無意冒犯任何人,只是針對近期發生的事情提供我個人的觀點與說明,花藝應該是很美好的事情,衷心的祝福大家,無論是學習花藝、養成花藝興趣,還是教授花藝,都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沒有謾罵、仇恨與對立。
小雛菊花藝學校 吳妮晏 敬上
台灣自然脈絡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這幾個月因為準備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所以呢,讀了很多資料,也讀了很多書。
其中有一本書我個人就非常推薦,這本書叫做《五十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它的作者呢是曾寶儀,就是我們認識的那位曾寶儀,曾志偉的女兒。
因為這樣的一個緣分,除了讀他的書之外,我也有機會跟他做訪談,各位可以好好的期待,我們的另外一個節目「誰來作客」,其中有一集就是我跟寶儀的對談。
那麼寶儀在這一本《五十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裡面,有一篇文章非常的吸引我。
他的文章標題叫做「畫面很重要」,其實我們平常在聽別人說話,為什麼有些人說的話,就特別的吸引人。
然而呢,有些人就是把話說出去了,而你也聽到了;但是你心裡卻不會有任何的感覺。
所以呢,把話說得讓人有感覺,它在最低階的層次,起碼會讓別人想要聽;然而如果再進一步的話,這也是怎麼樣去溝通、說服別人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所以呢,寶儀在這一篇「畫面很重要」裡面就提到,在說任何話之前,腦子如果都能夠先有畫面,就能夠避免無效的溝通。
敘述一件事情之前,先讓那件事情在腦子裡有具體的呈現畫面,當畫面的細節越多,能夠形容的面相也就越多,這是我在演戲時領悟出來的一個道理。
在演內心戲的時候,有個資深的演員曾經教過我,假設只是說出我很難過,那只是表面的難過;如何讓我很難過,在臉上有具體的呈現呢?你心裡要先有那樣的畫面,必須是你真的很難過的畫面。
比如說吧,你家裡的狗狗死掉了,你抱著牠痛哭的畫面,當你想到那個畫面,自然而然臉部的表情就會呈現這個畫面;即便難過不需要到這種程度,但想像這個畫面之後,就會讓表演呈現某種張力。
然而如果回到我們的生活,就算不是演戲,只是想跟某個人描述一件事情,我們也應該在腦子裡面,先把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跑過一遍。
比如說,這件事情發生時當天的溫度、濕度,當事人身上穿的衣服,你自己穿什麼衣服?而你到底看到了什麼?
讓這些細節越多越好,當細節夠多的時候,我們在陳述事情的時候,就有許多元素可以補充說明。
其實呢,寶儀在這一本書裡面提到的很多部分也很呼應,我在【自信表達力】裡面要帶給你的,就拿我今天節錄的這篇文章來說吧!
在【自信表達力】這門課裡面分成四個部分:敢表達、說清楚,一直到讓別人聽得進、會去做。
然而呢,在【自信表達力】裡面,關於「聽得進」這個篇章裡,我就會提出讓人沒有抗拒的五個表達原則,而其中有一個叫做「說出畫面感」。
其實我們要能夠說出畫面感,很多人會以為是要去雕琢自己的詞句,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一個人要能夠讓自己的表達有畫面感,他一定要心裡有畫面。
而他要能夠心裡有畫面,一定是他先觀察清楚那個畫面,有太多時候,我們都在自己的想象裡面不斷的翻攪著。
但是我們事實上沒有把眼睛真正的打開,當你沒有真正的觀察,你就沒有足夠的資料讓你做深度的思考。
所以呢,在【自信表達力】一這門課裡,我特別強調哦,「怎麼說」其實不是關鍵,而是在於你會不會思考?然而在「思考」的部分,我們怎麼樣讓自己具備有能夠說出畫面感的前提?
在【自信表達力】的學習裡,我會陪伴你去建立一個叫做「進入現場」的能力,讓你去還原真實狀況的脈絡,運用你的感官,讓你能夠重建流程式的概念。
你就會很快的發現,有時候你能夠用相對短的語言,說出別人有感的話;事實上真的不是語言的技巧,而是因為你有看透、看懂這件事情是怎麼演變的。
然而呢有這個基礎,自然而然你說出來的話,自然就會是比較有畫面感,別人也比較能夠聽得進的。
那麼當你聽到這裡,現在你的心中或許可以去構織出一個畫面,那個畫面,就是你面對一個你在乎的表達情境,你可以自然流暢完整的表達你自己。
然而這份自然流暢完整,在你想像之前,或許你可以先離開你的座位、打開你的感官、打開你的眼睛,去觀察那個你在表達的時候,要訴求的對象,他平常是怎麼過日子的?
或者是去逛逛,你在表達情境裡面,會發生的那個物理空間,那裡的空氣聞起來感覺是如何?
甚至於你要表達的內容,如果是指涉一樣商品,上一次你打開眼睛去看清楚這個商品,到底是什麼時候?
如果你是賣一個服務,那麼你是否可以用適當的方式,不是去想這個服務是什麼,而是去再次體驗這個服務流程。
所以啊,為什麼有些人說的話總是能抓住別人的耳朵?其實真正關鍵在於它打開了感官,並且知道如何思考,而最後說出畫面感,則是完成他表達的最後一哩路而已。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把它按下去。
然而如果你是透過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而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我們近期力推的【自信表達力】這一門課。
我相信哦,透過這一門課,只要在你的生命裡面需要把自己說清楚,需要透過表達讓別人正確認識你,或者是完成說服的任務,那麼這門課就是為你量身設計的。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期待你的加入,更期待你的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台灣自然脈絡心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近珠者 / 陳克華的珠珠裝置藝術展
訪問藝術家: 陳克華
我是一位「近珠者」。
所謂「珠」,就是三度空間裡的「圓」。
而圓,是「曼陀羅」的最基本形式。
記得是2017年10月,我在花蓮一家咖啡店裡,遇見了一位生命靈數老師。年紀輕輕的小女孩,更像是一位初入職場的上班族。她和我侃侃而談了一個多小時,當下我只覺得關於我生命困境的核心,她可謂句句切中問題核心,受益良多,事後回想,她說的話卻一句也記不起來。後來才知道有所謂「潛意識溝通」這回事。潛意識在日常意識之外,自然不復記憶,但從此我開始了生命之中從未嚐試過的黏珠珠創作。
而且一往情深,夙夜匪懈,才不過一年多,已經開過兩次個展。而且素材從珠珠一路擴展至金屬,玻璃,公仔,書,古老家具甚至是情趣用品,到達了幾乎「萬物皆可粘」的地步。而其中在技術上的心得是,要一直不斷的嚐試錯誤失敗,除此之外,就是膠的使用,是一門大學問。
從卅年前成為一名佛教徒,廿五年開始各種平面曼陀羅的數位版畫創作,到現今粘珠珠的「立體曼陀羅」裝置藝術,其中的脈絡可謂一脈相承,不絕如縷,理路十分清晰。
如今珠珠創作已經和我的生活緊密結合,在無事的夜晚,可以一盞孤炡,幾包原料,一管膠,完全忘我。待作品完成,再抬起頭來,已過午夜,萬籟俱寂,內心卻滿滿是作品完成那瞬間的狂喜。久久充盈,甚至帶入夢中。
原來這就像我這樣的一個「近珠者」所能擁有的,創造者才有資格擁有的幸福。
藝術家介紹:陳克華
男,一九六一年十月四日生於台灣花蓮,祖籍山東省汶上縣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個人網站:http://桂冠與蛇杖www.thinkerstar.com/kc/index-c.html
展期:2019.12.07~2019.12.28
時間:週二~週日,15:00 ~ 21:00
地址: M畫廊 / M Gallery/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13巷7號
電話:0961-358-111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自然脈絡心得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決問題,才能讓自己越來越踏實的走下去。
光影的延伸閱讀《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http://bit.ly/2THsRZG
撰文 採訪編輯:賴柔蒨/數位編輯:莊偉祺
❞ 在你我身邊,有許多人懷抱著美麗的夢想,他們努力耕耘、默默實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誠品30週年,我們以10位築夢者的故事,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在「夢與想像之境」,繼續踏實前行。❞
「我不喜歡吃到不好吃的米飯!」顧瑋擁有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的光環,沒有出國深造,反而和幾個朋友以「賣果醬」開始接觸台灣農產品,從創辦知名的「在欉紅」到「土生土長」等品牌,將台灣各地的食材故事透過網路分享給大家。顧瑋生產經銷的經驗包含果醬、果乾、米、茶與可可等相關製品,每件產品背後也都有她如何和農人「交陪」的感動故事。近期呼應《米通信》刊物而創立的「泔米食堂」,更實踐了產地直送餐桌的精神。訪問當天便有一群香港客遠道而來,尋覓至小巷中不起眼的店面,只為品嚐米飯真正好吃的單純味道。
台灣米的品味是什麼,不能一味只說「台灣就是好」
顧瑋實際到台灣東部稻米產地訪查多次,發掘台灣米的樣貌與發展脈絡。「米的品種決定口感七成」,一開始顧瑋試著研究「宜蘭有哪些品種的米?」這看似簡單的問題,竟難以找出明確答案,因此光宜蘭她就去了8次,從生產過程到營銷盡可能地通盤了解。2017年開設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並出版刊物《米通信》,第一期主題便以宜蘭的越光米為食材。顧瑋笑說,關於米一直都是個學習計畫,「只因為這個學習計畫實在太貴,所以一定要長出商業方式,不是純粹營利,只是要把學費賺回來。」在還沒釐清台灣食米的品味之前,她都將持續學習。
顧瑋在農產品這條路上邊實際走訪產地、邊學習,生產經銷從果醬、果乾至油鹽醬醋都有,每樣產品都有背後如何和農人交陪,如何被他們的堅持感動,又如何將其串成生產鏈的動人故事。習慣和農友建立對等關係的顧瑋還透露,「有時候最找麻煩的人,可能是教懂最多知識的對象」。親自到達許多產地的顧瑋坦言,我們在講台灣物產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說「台灣就是好」,要有足夠的內涵去溝通我們相信的價值。
瘋狂掃貨的影癡,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當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顧瑋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電影,從小跑遍各大影展的她算是個影癡!曾經把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在《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等作品一度網購掃貨,更拿出車上正在聽的CD唱片分享,可見其熱愛程度。每當生活被逼很緊的時候,顧瑋也喜歡看步調很慢、很安靜的日本電影,最近在飛機上看完的《羊與鋼之森》更是讓她回味再三,當中描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與她關注產地小農的精神呼應,顧瑋也期許在未來能繼續當個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最感性的理科出身,30歲遇到唯一認定的「老闆」
大學讀的是生物系,顧瑋稱之為「最感性的理科」!從中她關注到生態,看到完整的大自然是如何維持和諧性與多樣性,於是被農友打動,從醫學研究所走入田間。顧瑋虧自己常常一廂情願,每一段創業從「什麼都不會」開始,至今父親仍是忠誠的「反對黨」,認為不管是從事研究,還是考個國家考試當公務員,都遠比現在做的事情穩當。但顧瑋坦言,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不知道該做什麼事的時期,想做的事能力可能不足,能力足夠的事又不一定是夢想。
回想至今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莫過於30歲時離開一手創辦的「在欉紅」,頓失方向的顧瑋幸虧當時出現長輩支持與幫助,從頭開始學如何做伴手禮、做選品實在很辛苦,更稱「現在能分享許多求生技能,都是那時期學會怎麼活下來的!」而那位長輩也是顧瑋至今唯一認定的「老闆」,讓顧瑋提醒自己30歲後更須保持不斷學習的精神。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顧瑋以一個實際到當地「交陪」的學習者角色,發掘許多農業感動人心的故事,不管是探尋台灣米的品味、追求在地農產的分享精神等,都將把台灣食材的故事繼續傳承下去。
更多內容請看► http://bit.ly/2uxiX2X
台灣自然脈絡心得 在 台灣第一自然股 的推薦與評價
合資買下自然谷這片1.3公頃的淺山地區的谷地森林,將他信託交給「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進行經營管理。 ... 溪匯流口的發展脈絡和環境變遷,「#聚」則代表 ... <看更多>
台灣自然脈絡心得 在 [心得] 105 高考三級自然保育上榜- 看板Examin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前情提要(落落長 慎入 適合page down):
本身是生科系相關的人又做生態的話,應該會有類似的心得,工作不好找。
生態相關,又想要做保育的人,民間團體薪資狀況普遍不高,養活自己大概可以
要養家恐怕有點難度。大部分可以待住的大概都是熱情取向?不然身邊同學轉行
的不計其數,剩下的就剩繼續升學做學術和準備公職了。未來如果有人小孩想做
生態相關的行業,除了很厲害可以創業的人或是完全學術路線,考量現實的話最
好早早準備,不然可能會有一段有點迷網的日子。
從研究所畢業就幾乎確認沒有要繼續學術這條路,而在替代役期間認真思考
未來想做什麼。對生態有興趣是確認的,可是民間環團薪資實在不堪適婚年齡,
訪問過些許同學,甚至新資天花板和新入沒什麼差別,想想還是來準備國考。
研究所六月畢業無縫(兩天的縫硬要說的話)接成功嶺,之後在台東國小待一
年,七月初退伍,休息良久覺得人生迷惘,十月中跑去徒步環島順便思考人生。
環島一個月回家,沒有思考出什麼大道理,很開心倒是真的,這時候也開始想認
命考公職。三月初報名高普考發現普考沒缺、高考只有一個名額(最後三個),心
涼一半,順便以考上就是全國第一安慰自己..。但是到考試中間日子除了時不時
看看保育新知外,沒有特別有心力準備下一階段。一直到五月中開始認真準備讀
書,卻發現記憶力嚴重衰退,上禮拜記得的,下禮拜就忘了。大概是這樣的狀態
持續到考前,真的真的運氣很好的考上了。
給同行參考一下,自然保育未必會去做保育,林業技術比較好考,因為缺比
較多。另外有個高考二級生物多樣性,前幾天才去考,如果有人想看心得我可以
再寫寫,但是可能等放榜再寫比較有說服力!?個人覺得考題比三級正常好準備。
●各科準備
高考二級科目之多是考試人生的巔峰 八科!每科範圍深似海,不過好像國考
每個類科都是這樣。初步推薦念書順順序:
普通生物學 → 生態學 → 保育生物學 → 法規和保護區 → 自然資源
但是也有強者我同學利用生態學觀念通打全科然後就上了...
高考三級綜觀考古題,常考題占比例約40%左右,所以讀書能盡量精讀最好。
我因為很喜歡念教科書,所以會盡量找教科書來念,然後細讀每一章。
一段時間只會念一科,直到我覺得完全掌握為止。
如何組織架構蠻重要的,我習慣在腦中建立層級式的記憶管理,例如(普生):
一、基因 二、胞器 三、動、植物生理 四、生態系
DNA 胞器構造
RNA 呼吸作用
蛋白質 光合作用
最後就是能不能記起來吧。
普通生物學
教科書:CAMPBELL BIOLOGY 第七版
※下列心得以CAMPBELL為主,其餘常見如RAVEN等未必適用
CAMPBELL好像出到第十版,這本書入手是八、九年前。當初也有點擔心會不會版本太老
有很多新資訊無法獲得,最後是決定就念下去了。還是很擔心的人可以去和學弟妹借看看
畢竟十年對科學進步來說也是很驚人的。CAMPBELL也有中文版好像到第九版吧,不建議
念中文版,因為考試會考英文,然後我以前看過中文版第四版,翻譯有點糟糕,除非英文
真的苦手,還是吃下去吧。
我普生因為考研究所時已經念過幾遍,所以這次考試普生總唸書時數大約兩個禮拜,每天
五小時左右。從頭看到尾,原本要做詳細筆記,後來放棄。不過還是極推薦作筆記,筆記
不一定會回去看,但是作筆記就像是在腦中架構一樣,會記憶比較深刻。
一樣用層級式記憶法,基本上普生寫的非常好,無論是內容文筆,算是好看的教科書
利用他的章節為大綱,要知道每個章節有哪些重點,然後大約條列三層。
普生偶爾會有些看似冷門的知識,像是每章最後面偶爾提到的東西,還是會考。
基因應該已經是最不常出現的考題,植物比重好似比動物多一些,不過有時間還是都念吧
我最後會把課本末的名詞解釋再讀一遍,遮住解釋然後想想這個名詞的意思和背後觀念
、機制等,算是確認念的熟不熟的好方法。而且長得像的字還會排在一起當好比較。
生態學
教科書:ECOLOGY:Concepts & Application Molles 第四版
Molles的書出到第七版,會用這本是因為學校當初生態學就是用這本。一樣,八年前的書
這本算深入淺出,但是我覺得不夠詳盡,有些還算常見的知識沒有納入,要靠網路補充。
我生態學唸書時間大約三天,平均每天五、六章,也是因為研究所念過,所以念比較快。
基本上念的方式和普生一樣,從大綱著手分層級,生態學的大綱:
個體 → 族群 → 互動 → 群集 → 生態系 → 地球圈
每個層級都有他的理論或主題,但是不多約兩三個,念完後若想要確認自己有沒有讀熟
就看著大綱然後要能想出那兩三個理論,並且詳述,大略舉例如下:
互動 interaction
競爭 competition 剝削利用 exploitative interaction 互利共生 mutualism
直接競爭 掠食
間接競爭 Lotka-Volterra 平衡式
競爭鬼魂 飽食理論
競爭排除 寄生
棲位
保育生物學
教科書:Key Topics in Conservation Biology 2 D.W. Macdonald,K.J. Willis
Conservation Biology for All
李玲玲 保育生物學投影片
第一本教科書是大學上課推薦用書,實際上上課並沒有購買使用。我個人是看得頗
痛苦,因為這本比較在說原則性的東西,學理部分沒怎麼說。
第二本是網路上可以找到,一群保育學家為了保育理念免費供大家閱讀的書,內容
和第一本相仿甚至更原則,對考試幫助不大。找不到好用的教科書,所以最後還是去念
老師的投影片。李老師也是我研究所指導教授,以非老師學生來說,老師投影片會不太
好閱讀,不過有很多關鍵字,可以依關鍵字找相關知識。投影片在學校所上網路上找得
到的樣子。
另外本版搜尋自然保育有別篇文,該篇文有提到台南鄭老師投影片,我有下載但沒
仔細讀。乍看之下蠻豐富,可以參考看看。
保育一樣可以分層級來念,從基因保育、物種保育、族群保育、生態系保育等,
各有其相關理論和知識,在此就不贅述。
保護區經營管理
沒有特別找教科書,建議和保育法規一起念。這科和自然資源經營管理對我來說是兩
大魔王。怪題目出現比例極高,不然就是實務題,對沒做過現場的人來說會棘手一點。
出題重點就是:一、IUCN七大保護區和台灣保護區的對比、法源法規。
二、針對特定動、植物的保護區設立流程、評估等。
三、棲地保護的執行方針。
四、生態旅遊。
五、其他。
和自然資源經營管理有部分類同,不過還算有所依據可以念。大致可以以上述重點為
順序開始念
了解有哪些保護區和法規 → 假想成立保護區 → 假想執行保育業務 → 推廣保育後續
這樣的流程。最好能夠尋找實例來當成依據,像最近正夯的白海豚保護區、石虎保護區
去找報告和討論記錄看看整個流程是怎麼跑,考量哪些東西等等。
自然資源經營管理
這科目即使考完了到現在我依然沒有頭緒XD,題目極其廣(ㄆㄧㄢ)泛(ㄆㄛˇ),
無從準備。且可以說是考生態人全面性的基本能力!?
題目範圍從某單一物種生活史一直到水資源的利用都會考,除了依靠學科基礎念到
的知識想當然爾回答外,就大概要真的運氣很好有看過吧?
重點題目:一、台灣特有生物、特有環境資源概況
二、華盛頓公約(超愛考)
三、國際組織
四、外來種
五、環境議題(空汙、水汙、暖化等)
保育法規
雖然是偏向全背誦,但是還是有一點技巧。
先推薦網站:https://law.moj.gov.tw/
法規可以先從那七大保護區的母法開始著手,從上述網站一一找尋子法出來念。
除了法規裡有條列式的東西幾乎都要背起來外,有個方法可以參考一下。
以濕地法為例:
濕地法精神 → 濕地法適用範圍 → 重要濕地設立流程及細項 → 罰則
因為溼地法是比較新的法,可以看出法條邏輯比較清楚,相較野生動物保育法而言。
有這樣的思考方向後,可以再去釐清像國家公園法或野保法這些老法。
國外法也會考,有一點涉獵的人大概會知道像,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
最好能夠去該公約官方網站大概看一下,然後把條列式的東西背起來XD
近年正在發生的環保議題幾乎很有機會在各科考出來,像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
巴黎協議等,約莫考試前三年內的國際大事件最好能夠了解整個脈絡和內容並有效論述。
最後有時間可以去政府網站逛逛,像林務局保育網、農委會的工作報告、國家公園等
裡面會有一些實務案例、或是政府最近正在做的事可以參考。
基本科目 國文 法學知識與英文
板上應該有更多前輩提供良好的準備方針,因為我沒時間念所以就不現醜。
法緒有去書局買本參考書內附各種考試的考古題,覺得有點用XD
===================================================================
我考試會多用條列式,因為我唸書就是用類似層級條列的概念在念的。
條列之間會有連結的邏輯,而不是隨意條列,也就是說一、二、三的順序是有意義的
好不好就見仁見智,提供方法給大家參考。
考試運氣真的很重,會考怎麼樣的題目有40%非常難預測,像今年出現"林分直徑"這樣
的字眼,除了森林相關學系,很難有人會知道...。考題難預測就算了,改題老師喜歡
的答案又是另外一回事,最好能把所有可能的爭論項目都納入,不要只寫一種觀點。
保育觀點通常不只一種,多方面討論會是好的。
如果博識強記的人可以在基本念完後,有系統的把知識不斷往艱澀處擴張,像有空就把
特有種的生活史都背下來,或是把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全球展望背下來,那就是真強者了Orz
祝福以後要考自然保育的有志之士,希望小文可以幫助到您。
參考資料
學歷:台大生命科學系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105 自然保育 歷年到考人數 / 錄取人數(增) / 分數
國文 49 105 51 3(1) 66.30
法英 62 104 47 3(1) 61.93
103 50 2 67.77
普通生物學 73 102 81 1 64.27
生態學 63 101 95 4(2) 66.40
保育生物學 74 99 116 12(6) 54.93
自然保護區 60 98 147 5 67.60
自然資源 66 97 69 2 68.40
保育法規 78 ─────────────────
───────── ※到考率穩定70%左右、報考人數近年持平
66.3 第三名
因為冷門科目資訊少,有什麼資訊還需要新增,可以站內信,我再修文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78.2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xamination/M.1475740533.A.D48.html
※ 編輯: cghb25 (1.162.78.242), 10/06/2016 15:56: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