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世界各地公共衛生措施成效
【香港】
1. 買BNT疫苗速度買得算快,不過可惜的是接種率並不高、大抵是因為非Pfizer廠而是復星OEM,市民欠缺信心。雖然理論上過到衛生署就應該質素上無大問題,但今時今日市民對政府部門仲有幾多信心,大家心知肚明。
*讀者補充首批貨為德國原廠,我認為歸根究底仍然是香港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危機。另外都有不少市民大概因為香港控制得幾好而想睇定d再打。
**再加上世界各國邊境未開,即刻打疫苗的誘因並不大。如果打完可以去日本不用隔離,相信好多人會衝去打
2. 另外科興愈來愈多研究發現無足夠保護力,要補打BNT,當初狂推老人打科興,打完無保護力中招死亡率最高的又是老人。(但老人們似乎又好buy科興)。花了一筆錢同資源幫一大班人打完疫苗,之後卻要打BNT booster仲要不知混針打booster的效果和風險,執屎需時良久。更加重要的是日後的疫苗護照和Restriction exemption等等,到時認不認科興,定要打埋BNT booster先認?這將會是一大難題
3. AZ疫苗因為罕見的Vaccine 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S)令不少人卻步,基本上都不用期望香港人會打,有大量BNT貨的情況下,亦無急切引入AZ的需要。(但somehow又好多人去打無乜保護力的科興)
4. 病毒檢測效能當初相當慢,但隨著時間慢慢提升至可以catch up contact tracing。快速地得到檢測結果極為重要,如果你驗完一個人要等成48小時先有結果,其實你就delay了contact tracing亦delay埋isolation同其他close contact的化驗同isolation (呢點台灣做得不太好)
5. 口罩令當初原意是好,但大家都知當執法部門已經再無信用的時候,權力使人腐敗,放任權力後便很難收回。
6. 個別官員和學者企圖透過shaming tactics去令市民打疫苗,在媒體上call out因不同原因延遲接種疫苗的市民,說他們應感到羞恥。They need to go back to introduction to public health, shaming and labeling never works, at least not in the long run
Overall 香港做得幾好,實在有賴香港人自發防疫和警惕病毒的awareness。If anything, we should be proud of ourselves, not ashamed.
===================================
【台灣】
1. 原本的防疫模範國家,從二百幾天無本地個案突然爆出雙北爆發,延至全國。當初大家都說台灣只會為世界示範一次兩周內清零,大抵反映大家對這病毒的不認識。當初防疫做得好,馬照跑舞照跳,似乎不能避免地令大家變得complacent
2. 疫苗買到2046都未買到足夠數量。這有多種原因,政治原因比較大
無他,一來歐美各國一定會傾向留大部分的產量給自己國家。
BNT跟不同廠商共同開發/OEM,跟Pfizer主要歐美業務,而中國則同復星簽約OEM。有趣的是合約的中國境內包括了香港和台灣,這大概反映為什麼台灣買極都買不到Pfizer的BNT,Pfizer不可能違反協議自行和台灣簽約賣疫苗,同時台灣大概不想直接跟復星買,因為這某程度想同意了「台灣」為中國一部分,這有關國家主權的重大決定,令台灣遲遲都未買疫苗(到最後要靠商人出手非官方式地購買,引來打手瘋狂追擊)
AZ當初便允許Pandemic期間的首30億劑於成本價發售,任何想自己搵廠OEM的都可以申請(如澳洲就自己OEM AZ,不過太focus一間廠就會出事,待會再講澳洲)。當初聽聞AZ有搵台灣廠做OEM,但somehow台灣無簽到,可能當初覺得?難以提供足夠產能?頭大半年無個案令疫苗未有急切性?想等自己國產疫苗臨床試驗結果
無論如何,台灣政府在買疫苗方面的確做得不好,當初並未考慮到分散投資的重要性,大抵是沒想過會突然爆發吧。幸而有日本捐AZ、美國捐250萬劑Moderna再於2022-23加賣上千萬劑,否則可能要更依賴復星廠的BNT,令兩國國際關係變得更曖昧
3. 驗病毒的產能搞到2046都未提升
台灣上個月便出現了驗病毒速度跟不上民眾化驗的數量。如香港的Point 4,驗不切便延後了contact tracing和isolation,令更多可能已感染的close contact在不知情下在社區遊走從而感染更多人。這令更多人需要檢測,vicious cycle
這令「校正回歸」成為媒體新寵,更加重民眾憂慮的問題。
疫情爆發一年多,卻遲遲未能提升驗病毒的產能,這反映政府其實從來無預過台灣會爆發,跟Point 2一樣。
4. 台灣不少民眾民智未開 (講這點大概會被鞭屍)
台灣一些民眾真的要多點國際視野,網絡世界不難發現不少民眾都一副財大氣粗的覺得有錢就可以買到疫苗。
首先,BNT又好,Pfizer又好,AZ又好,Modern定J&J都好,均為歐美各國的藥廠研發的,各國政府當然會先跟自己國家的藥廠達成協議把疫苗先留給自己,多餘的產能才賣給外國。又或是像AZ讓各國藥廠成本價生產的話你可以自己OEM製作。
另外,台灣在國際社會的地方仍然是微乎其微,到底你有什麼影響力要人家prioritize賣你疫苗?藥廠賣疫苗除了錢,一定有商討到不少將來跟各國的deals,跟台灣的deals到底在哪裡?更可能要面對跟台灣做生意的風險。
另外台灣健保是notoriously known,一些藥廠什至不想跟台灣做生意,到底有什麼誘因去令藥廠優先賣疫苗給你?論道德論理的話,台灣未算爆發嚴重,相比起其他每天上萬宗個案的國家,賣給那些國家還可能更有迫切性。
如果要講出錢買疫苗的話,價高者得的話,大抵也拼不過新加坡和香港。
面對種種買疫苗的難關,台灣不少民眾仍然覺得AZ是毒針打完會血栓、本土自家製造的疫苗不想打,想要打歐美國產的疫苗。
這未免太不認清台灣的國際地位和現階段的bargaining power
You don’t really have many options
================================
澳洲和英國視乎大家有沒有興趣,再一起淺談
台灣護照免簽國家數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ation、Country、State的差別;護照的作用 🔗https://wp.me/pd1HGm-kC
重點整理來了~~順手轉發呀❤️
➖➖➖➖➖➖➖➖➖➖➖➖
1. Nation、Country、State的差別
其實在中文上許多人常常把這三個詞彙翻譯成國家。
在國際法上具有國家法人格的政治實體就是主權國家,會用sovereign state 來稱呼,有時會簡稱 State (大寫)
為什麼會特別說大小寫?比如像是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為USA,一般稱為United States(U.S.或US),或America)國名英文中的State ,是指形成美國這個主權國家的構成份子 state(小寫),這個在中文裡翻譯為州。這些州並不是主權國家,只是在美國內部的組成份子。
我們在看條約或者公約的資料時,有時會看到 Contracting State 這個詞,這邊的 State 會大寫,意即指的是主權國家。
因此我們要注意看上下文關係,如果是在看與美國有關的資料,若是小寫的 state 那就是稱呼美國內部的州。
在國際法上主權國家是 sovereign state,但如果有某個主權國家的議員用 country 這個詞時,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 country 可能是指稱某個地域、地區區域,指稱某個上面有人、有土地、有治理當局,能自主運作的區域。但這個地域不一定是國際法上具有國家法人格的主權國家,特別是當這個地域缺乏外交能力的時候。
舉個例子,像是英國(其實稱聯合王國比較正確),全名是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國際標準簡稱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縮寫作UK)或不列顛(英語:Britain)
英國由四個構成國組成,分別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而聯合王國UK國家政府就是用 country 來稱呼她內部這四個構成分子。
因此若看到英國相關資料,看到英國稱台灣為 country,那就是指台灣是不具有國家法人格的自主運作的單位。
因此,如果聽到有人,尤其是屬於大英國協體系的國家,用 country 稱台灣,不要高興得太早。
Nation 著重是人的部分,這個詞合理翻譯是民族而不是國家,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是Nation State,也就是所謂的「民族國家」。若 nation 翻譯成國家,就會變成「國家國家」。
Nation是指由一群有共同文化、語言、歷史,對彼此有共同感、歸屬感的人所構成的民族。
Nation 這個詞其實就是指人,那為什麼會有人把它翻譯成國家?或者大多數會把Nation、Country、State通用?
原因是,當一群人共同生活時,除非四處飄泊,否則都會長駐某處,並透過長久共同生活 形成共同的文化、語言、歷史,並會在特定範圍內落地生根繁衍後代,進而集結成一個團體。
這群人會共同抵抗外在生存威脅,無論是抵禦野獸、抵抗外敵人、躲避氣候災難、或合作取得糧食。這群人是為了生存而聚在一起,為了共同完成事情而有了共通語言、文化,因為共同完成事情而有了歷史、形成共同體的意識。這群人會慢慢建立維持自己生存的專屬區域,進而形成邊界。若有其他族群侵入邊界就會產生競爭。而這群人可能會在對抗外敵的過程中進一步凝聚起來。族群為了生存而形成的專屬區域邊界跟地質上的邊界不一定相符,但可能會有差不多相符的地方,例如以河川或是山脈稜線為邊界。
這群共同生活的人會慢慢形成Nation(民族),而這個Nation的生存邊界涵蓋的區域就會成為Country。因為當一群人共同生活時,會出現領導階層,建立治理機構階來管理這群人跟生活區域,從而符合 country 的定義: 有人、有土地、有治理當局,能自主運作的區域。
那Country怎麼變成sovereign state?
現代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概念,是在十七世紀誕生。當時有一群代表各自 country 的領導者共同簽訂了西發利亞和約,創造出主權平等及領土完整性這些關於 sovereign state 的規則。當一個 country 接受並遵守 sovereign state 的框架與相關規則時,這個 country就會具有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的地位。
所以很多地方Nation、Country、State是可以互換。
基本上,當一個 country 願意遵守國際法秩序,願意遵守主權國家所形成的國際社會的規範,並得到國際社會其他成員的認可,就會得到主權國家的地位。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問:是不是沒得到其他國家認可就不是主權國家?
這在早期是這樣沒錯。西發利亞主權體系是歐洲出現的,在當時歐洲人會覺得自己文明開化,所以如果有個地區要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時,需要其他既有主權國家的承認。因為在當時的邏輯會認為,既然國際社會是由主權國家構成的,要成為主權國家加入國際社會,就必須被既有成員承認你夠格,而且必須接受主權國家之間的規範。
所以,在當時如果現有的主權國家不願意承認某個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的地區是主權國家時,這個地區就會遇到麻煩。而不願意承認的主權國家還可能會運用影響力,透過政治操作讓其他國家不承認你是主權國家,這時候就會很麻煩。
歐洲許多國家在過去都是開船到處建殖民地,「發現」新大陸。當他們到新大陸遇到當地人時,可能會發現這群人確實是個Nation,他們生活的地域也滿足Country的要求,可是他們不懂sovereign state的原則,所以歐洲人不會承認這群人有soveriegn state,從而不承認這群人能得到領土完整跟主權平等原則的保障,所以歐洲人覺得自己可以任意侵略原住民的地方、把原住民的土地當成無主地 (terra nullius),並利用無主地先占來主張自己擁有領土主權。
當時的「無主地」概念與現在有落差。
在國際法剛出來時,只要不是sovereign state的領土就會被當作無主地,所以才會出現那些殖民者到某地方完全不尊重當地的民族生活的地區,不把他們當成主權國家,認為這不是領土,因此能透過「無主地先占」來取得領土主權:因為不承認你是主權國家,所以否定你控制下的地方是主權領土,又因為不是主權領土就是無主地,於是可以透過佔領來取得領土主權。
這時候就會知道Nation、Country 無法提供法律上的保護。只有sovereign state能提供法律上的保護。
後來文明進步、重視人權概念以後,所謂的「無主地」概念就重新被檢視。透過尊重人權,而承認人具有決定自身未來的自決權,而由一群長久生活某處的人所構成的民族在與自決權概念結合後,就產生了可以用來建立主權國家的民族自決權。
也就是在國際法規則中,認可民族可以透過行使自決權來建立國家。
在這情況下,當某個民族要行使自決權建國時,通常就會以生存的範圍當作建國後的領土範圍。此時Nation民族生存的範圍不止是Country,也同時是此民族行使自決權建國成sovereign state之後的領土,這就是為什麼這三個詞有時會被當成同義詞的原因。但我們還是必須了解在什麼時候可以通用而什麼時候並不能互換。
之前有說過,一個主權國家可能是好幾個民族共同成立的,一個民族也可能會成立好幾個國家。所以Nation跟sovereign state不是一對一,而是多對多的概念。可以數個民族成立一個國家,可以一個民族成立一個國家,可以一個民族成立數個國家。
所以Nation不能直接翻譯成國家,不然今天遇到數個民族成立的國家時就會很難描述了。
所以要看前後文也要看使用者所處的邏輯,如果是指有這一群人共同成立的主權國家時才可以把Nation翻成國家,只是盡量避免這樣混用。比如說 聯合王國(英國)在使用的Country就不一定是指主權國家,很有可能是自主運作的單位。
史明前輩之所以「台灣民族主義」,正是因為台灣民族還未形成才需要倡議。以現在狀況來說「台灣民族」還在形成中,且邊界還很模糊,再加上一些歷史緣由造成的麻煩,因此法理建國派並不是主張民族自決,而是主張住民自決。
台灣上有原住民族的各族存在,其實可以各自主張行使民族自決權,但問題是各部落人的數量跟資源有限,加上與其他非原住民族在文化、交通、經濟各層面的重疊與結合,要明確切割出領域邊界有許多難關要克服,而在中華民國政權下更是難以克服。
因此我們主張的台澎住民自決權,是以共同經歷過日治時期這個殖民時代的歷史事實為基礎來劃定人的範圍,並不是血統論,而是用客觀史實跟客觀的法律身分,無論屬於哪個民族、哪個民族邊界,只要是曾共同經歷殖民,就是共同體的一份子,可以在「去殖民化」脈絡下行使住民自決權來建國。
目前台灣的情況,有一群人但是Nation還未完整形成,共同體的認知明顯尚未整合完成,地理區域的Country則涵蓋了金馬東沙等中國領土,所以邊界很尷尬,而sovereign state則因為還沒完成建國程序所以不存在。因此,法理建國派在地理界線上,會先將國際法上的中國領土金馬東沙先排除留待之後處理,並主張依據客觀史實,優先以領土主權歸屬未定的台澎為範圍行使住民自決權建國。
在國際法上台澎還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是一個自主運作的單位,有的人會說台灣是事實獨立,有人說事實上的國家,但在國際法上沒有這樣的說法,國際法上的主權獨立國家就是sovereign state 。
那些稱台灣是Country的某國議員,他們的國家都沒有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如果了解台灣的狀態覺得很難過的,可以把這心情轉化成建國的動力!
(這邊補充一下,「在建立國家時,『得到他國承認』是否是必要條件」的部分,可分「構成說」(Constitutive Theory)跟宣示說(Declaratory Theory)兩種。前者是必須得到他國承認才能有效建立一個國家,後者是國家是否有效建立與有沒有得到其他國家承認無關。「承認」在國際法通說上不是國家必要條件,但透過國際法程序建國後「承認」就可以發揮「外交效果」在國與國之間喔!)
關於事實獨立這個詞,在國際法上是沒有這個詞彙,這是政治詞彙。
台灣是自主運作的單位,那這個框架情況是什麼?ROC政權治理台澎的這個行為,ROC政權是依1945.9.2《一般命令第一號》同盟國分區授權佔領劃分了日本的領土,ROC政權就受這指令「代表盟軍全體成員」來台,以佔領執行者的角色受降跟實施軍事佔領。
《一般命令第一號》把日本在二戰時佔領的領土跟日本自己的領土,劃分成不同區塊由不同的盟軍成員佔領。
ROC政權是盟佔代管者,它的治理權限是來自於《一般命令第一號》,分區佔領的區域是同盟國劃定好的。佔領者在佔領地扮演的角色相當於一個國家的治理政權(政府),所以能做國家政府能做的事,但絕對不能要求佔領地人民效忠它。
基本上盟軍全體成員都會遵守分區授權佔領的規則,將當地的社會秩序、衛生、教育、醫療等維持在正常運作水準。
ROC政權對台澎南沙的治理權限是來自於同盟國分區佔領安排,而金馬東沙因為領土主權屬於中國主權國家,其他國家當然會基於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不多加干涉「中國領土」金馬東沙,ROC政權就是以中國政權(國家政府)的身分來統治金馬東沙。
台澎人也沒有在1945投票讓ROC政權來台,所以ROC政權絕對不是台澎人叫來的。大家要看清楚ROC政權為何可以在1945年來台澎,如果沒有《一般命令第一號》它是不可以到領土主權在當時屬於日本的台澎。
➖➖➖➖➖➖➖➖➖➖➖➖➖➖
2. 護照的作用
passport英文直翻就是通行證,最主要的用途是辨識持有此證件的人從哪來。
實質功能就是如果從某地來的人不能入境,至少還可以回到出發地,不會無處可去。
國家通常會對自己的國民發護照,並告訴其他國家自己將護照持有者當成自己的國民看待,如果護照持有人在海外發生事情,發照國家會為他出口氣。
例如美國護照持有者到加拿大被欺負,回美國跟國家政府哭哭,美國政府就可以要求加拿大給個交代。
在護照內頁,會看到發行護照的單位(通常是國家政府)要求其他治理單位(通常也是國家政府)給予此人合法合理的對待,如果對此人沒好好對待,則發行此本護照的單位會跳出來。簡單來說,就是發行護照的單位會罩他、保護他,所以我們稱之為「護」照。
由於發行護照的單位會保護持有人,而發行護照的單位通常是國家政府,因此會讓人誤以為只有主權國家才能發行護照,所以能發行護照的就是主權國家,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不是主權國家的地方也是可以發行護照的。例如港澳不是主權國家,是屬於中國主權國家的領土,而他們的治理單位也會發行護照。港、澳原本都是其他國家為了進行貿易而建立的殖民地,此地人民會去其他地方做生意進行商業行為,所以殖民者就會發給他們一個通行證去做生意。當港、澳回歸中國主權國家治理時,因為當地人民還是要繼續跟其他地方維持貿易關係,所以他們的治理單位發行該地區專屬的護照方便當地人民維持原有的經貿關係。
現在港澳的人拿護照雖然可以方便進出他國,但如果他們到海外被欺負,港澳的人要找誰幫忙出氣?當然是找PRC政權外交部,而不是找港澳特別行政區政府。
現在我們說護照很好用,通常是說可以免簽進入許多國家,但其實如果在海外出事,並不是光靠「免簽」可以幫忙的,還是要主權國家透過外交途徑來出面處理。
目前ROC政權發的護照,到國際上那15個承認他是中國國家政府的國家還會有點「保護」作用,如果是到其他180個國家,這本護照很難發揮什麼保護作用。
當然,有些國家例如美英,有特別針對ROC政權在台灣的狀況特別立法,把ROC政權這個台灣治理當局「當成」國家政府來看待,讓它可以替台灣人出聲。但如果遇到不把ROC政權看作中國合法政府代表,甚至把台澎人看成中國人、台灣當中國領土的國家,ROC政權發行的護照就只是單純的通行證,如果被這些國家欺負,找ROC政權就沒什麼保護作用了,搞不好找PRC政權的「中國大使館」還比較有用。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是因為想跟台灣人做生意、覺得台灣人文明水準夠又有消費能力有利本國觀光發展,所以給台灣人免簽,而不是因為ROC政權有多棒。所以不用擔心建國以後,這個國家發行的護照會不好用,因為其他國家仍舊要跟台灣人做生意、歡迎台灣人去觀光。
【文末補充】
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發行的護照可以免簽入境的國家/地區數目,之所以會比PRC政權發行的護照還多,就是因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人無論喜不喜歡PRC政權所代表的「中國」,他們都還是想跟住在香港、澳門地區的人往來,所以給管理香港、澳門地區的特區政府所發行的護照免簽 。台澎建國之後也是一樣。 無論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人到時候喜不喜歡、承不承認在台澎建立的國家,只要他們還想跟住在台灣的人往來,就會給治理台灣的國家政府發行的護照免簽,給台灣人方便。
台灣護照免簽國家數量 在 走吧!走遍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普吉島免隔離旅遊
內容有點長,真的很想去的人可以好好研究一下。
計畫行程時還要加入台灣的入境隔離天數喔~
#泰國 作為亞洲的觀光大國,7月1日起將開放 #普吉島 為亞洲第一個旅遊示範島。這個新模式或許也可以給台灣參考看看~
⭕免隔離玩普吉島,請你跟我這樣做⭕
👉在台灣要準備:
1.準備好「台灣護照」與「申請簽證」。
2.旅行期間全程需住宿泰國認證的《SHA Plus》飯店。
普吉島指定飯店與開放設施:https://reurl.cc/bXV8kM
3.上述資料準備好後再申請「泰國入境證明書Certificate of entry(COE)」。
網址:https://coethailand.mfa.go.th
👉出發前的必備資料與條件:
1.需從 台灣 或泰國衛生署規定的低、中風險國家出發。
2.需施打 2 劑經泰國官方或WHO認可的疫苗,且施打時間需超過14天,並持有證明文件。
同行6歲以下的小朋友 與 6~18歲的兒女皆可與父母隨行,但6~18歲的兒女抵達普吉島機場後需進行一次核酸檢測(PCR)。
(目前泰國認可的疫苗有AZ、莫德納、嬌生、輝瑞、中國科興、中國國藥)。
3.染疫康復後的旅人也要施打2劑疫苗超過14天,並持有證明文件就能出發。
4.需提供出發前72小時内有核酸篩檢(PCR)為陰性的證明。
5.出發前要投保 「保額10萬美元以上」的醫療保險(內容需附帶COVID-19)的醫療保險證明。
6.在台灣確認拿到COE文件後,請先填好「入境註冊」。
註冊網站:https://www.entrythailand.go.th
👉抵達普吉島機場要做這些事:
1.抵達普吉機場需做核酸檢測(PCR)。檢測完成後,下載「#MOCHANA」APP 完成資料登記。
2.視當下遊客數量,可能需在機場或先到飯店房間等待檢驗報告,結果是「陰性」的話就可以「免隔離」普吉島玩透透啦。
3.待在普吉島的時候,依規定在「第6或第7天」與「第12或第13天」要各再一次核酸檢測(PCR)。
aka.如果你在普吉島待滿14天,從入境開始你總共會做3次核酸檢測(PCR)。🙏
👉Q&A
Q:除了普吉島,可以去泰國其他地方嗎?
A:可以!但前提是需在普吉島待滿14天,才能去泰國其他城市旅遊,但相關旅遊規定還需依各地方政府公告。
所以如果你想去其他泰國城市玩,就一定要在普吉島待滿14天喔,沒待滿14天可以回自己的國家,但不能泰國趴趴走啦。
補充資料:
1. 截至2021年6月24日止,共有超過468家旅遊相關行業獲得SHA Plus認證。詳細請看:https://reurl.cc/bXV8kM
*獲得“SHA Plus”認證標章的場所和公司,至少70%的員工已完成接種2劑 COVID-19 疫苗。
台灣護照免簽國家數量 在 台灣護照好好用! 免簽國數全球25名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拿著 台灣護照 ,能夠到的 免簽國家 越來越多,還有英國旅遊網站統計「全球 護照 好用度」, 台灣 的 免簽 國 數量 有140國名列第25名,跟梵蒂岡教廷同列, ... ... <看更多>
台灣護照免簽國家數量 在 機票最低價- 想出國嗎?看台灣護照108個免簽國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想出國嗎?看台灣護照108個免簽國家、停留天數總整理全世界最好用的護照還是德國!最新的護照免簽數量排名顯示,德國連續4年都是免簽數(包括可落地簽、電子簽的國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