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住民傳統藥用植物學
有記錄到「金線蓮」這個植物
小的時候
狼爸也常要我注意地上有沒有
而通常有「金線蓮」的地方
就會有「百步蛇」
所以要非常注意⚠️
因為阿嬤很喜歡拿金線蓮燉雞
阿嬤説對身體非常好
那時候我只知道晚上又有
好吃的雞肉可以吃了 😄
長大之後因為自己的研究
發現主治肺熱咳嗽
肺結核咯血,尿血
小兒驚風,破傷風
腎炎水腫,風濕痛
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支氣管炎、膀胱炎
糖尿病、血尿
急慢性肝炎、關節炎
腫瘤等疑難病症
「金線蓮」就是一個藥王
所以大家走過路過不用錯過
金線蓮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又稱金線連、金線蘭、金絲草、烏蔘,是蘭科開唇蘭屬的植物,可以入藥,可治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湖北等亞熱帶及熱帶地區
植物特徵
金線蓮葉面成墨綠色
有金色條紋
金線之名由此而來
味甘性涼
富含胺基酸和微量元素
另有一種
銀線蓮
(Goodyera matsumurana)
與金線蓮類似
又稱假金線蓮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80的網紅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我是威狼 今天帶大家來到台東的建和部落參與『卑南族年祭』 相信很多人在跨年時 去聽演唱會、看煙火 而這次我就來到講了很久的 一直很想去的卑南族年祭 而這三天的活動真的大飽眼福 從青年報訊、入階儀式、盪鞦韆、圓舞...等活動 都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卑南族這個族群 而這個鞦韆真的非常好玩 這麼高的鞦...
台灣 原 住民 分布 地區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EP62是旅行熱炒店進入南亞地區的第一集(如果不算EP50裡面提到伊本.巴圖塔在印度、斯里蘭卡與馬爾地夫之間的無限輪迴的話)。身為一個沒去過、對南亞史地也不太熟的人,對於僧伽羅(Sinhalese)與泰米爾(Tamils)各自的歷史脈絡,以及今日在斯里蘭卡的分布也非常好奇,於是整理了一些數據和重要資訊跟大家分享。
1️⃣ 僧伽羅人來到斯里蘭卡的時間,比泰米爾人稍微早一些,他們的文化根源和今天印度北部(如印地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尼泊爾語、孟加拉與等)相似,其語言都可以追溯到普拉克里特諸語(Prakrit languages),再往上則能回溯到吠陀梵語(Vedic Sanskrit,較古老形式的梵語)。傳說公元前6世紀,這群人在一位王子維闍耶(Vijaya)帶領下移居斯里蘭卡,與當地原住民通婚而形成今天的僧伽羅人。
2️⃣ 至於泰米爾人,其實來到斯里蘭卡的時間也不算太晚,畢竟和印度南部今天的「泰米爾納德邦」不過一海之隔,相傳在西元前2世紀就來到斯里蘭卡,後來建立的朱羅王朝更統治北部幾個世紀之久,這個王朝的後裔就是今日的斯里蘭卡泰米爾人。(值得一提的是:斯里蘭卡的人口統計會把「斯里蘭卡泰米爾人」和「印度泰米爾人」分開,後者專指19世紀之後英國殖民下移居的泰米爾人。)
3️⃣ 這兩種人不但宗教不同(上座部佛教、印度教),語言更是分屬兩個完全沒有關聯的語系(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在斯里蘭卡的分佈也也是涇渭分明——大多數的行政區內,不是僧伽羅人佔超過70%就是泰米爾人超過70%。硬要說有什麼同源之處的話,大概是他們的文字都是屬於婆羅米系文字(Brahmi Script) 吧!
4️⃣ 最後補充一個小知識:印度和斯里蘭卡之間有一條沙洲稱為羅摩橋(Rama's Bridge),每次看地圖都讓我很好奇,到底人有沒有辦法不搭船直接走過去呢?一查之下發現,原來在西元15世紀之前,這條沙洲是完全露出水面的狀態,所以當時的人是真的可以步行到斯里蘭卡的!這條連結說明了斯里蘭卡與次大陸曾經是如此神聖不可分割(誤),也使得海峽兩邊都有泰米爾人居住的歷史更加合理。
註:資料來源為斯里蘭卡官方公布2012年人口統計。
勘誤:經熱心聽眾提醒,「safari」中文正確翻譯應為「獵遊」,我在本集的文宣中誤以「莽原」一詞指稱,特此更正 😅
加碼推薦:收聽友台節目,不同角度認識斯里蘭卡——
- 行旅調調 Xinglustyle EP17 斯里蘭卡種族與內戰|半山腰住進泰米爾陌生人的家
- 耳朵旅行社 S2/E34 誌華:在斯里蘭卡交換笑容
【EP62 莽原旅遊首選之地,僧伽羅與泰米爾的百年糾葛:在斯里蘭卡與野生動物的第一線接觸 ft. 用工作探索世界的旅人 Malina】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南亞 #斯里蘭卡 #次大陸 #印度洋 #海島 #英國殖民 #錫蘭 #莽原 #大象 #野生動物 #佛教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阿拉斯加 #美國
台灣 原 住民 分布 地區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87例本土 、21例死亡;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疫苗今抵台;陳時中:台灣接種疫苗死亡率在各國中間值;指揮中心成立重症個案諮詢平台;行政院正式授權鴻海、台積電買BNT疫苗】
台灣今(18)日新增18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21例死亡案例。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疫苗今抵台;指揮中心強調台灣疫苗接種死亡率與國際數據比較為中間值,接種疫苗後死亡25人多有慢性病史;指揮中心已成立重症個案諮詢平台 ,並將俯臥通氣治療、HFNCOT納入健保給付;行政院將發函給鴻海、台積電,正式授權購買德國BNT疫苗。
■新增187例本土確診、21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187例COVID-19本土病例,為83例男性、10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5月29日至6月1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7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71例,苗栗縣26例,桃園市6例,基隆市4例,台中市2例,花蓮縣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0例中,38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今日另新增1名境外移入案例。
陳時中說明,今日新增21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2位、女性9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6日至6月13日,確診日介於5月19日至6月15日,死亡日介於6月10日至6月16日。
死亡案例中有1例(案13279)為到院前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該名80多歲女性是護理之家的住民,長期洗腎,曾接觸過確診者,住院多次檢驗為陰性,5月底出院返回機構後出現發燒症狀,急診送醫到院前死亡,死後驗出陽性。
■第二批24萬劑莫德納今下午抵台
台灣向美國莫德納藥廠洽購505萬劑疫苗,繼5月底到貨15萬劑之後,指揮中心證實,今日下午還會有第二批、24萬劑送來。這批疫苗已於歐洲時間6月17日下午6時自盧森堡啟運,今日下午4點抵達桃園國際機場,這批疫苗效期到今年12月15日。
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存放於攝氏-20度可保存6個月,於攝氏2至8度使用期限為30天,第三批疫苗會盡快來。至於是否會開放給孕婦施打莫德納疫苗?他說,仍要等劑量較充足之後,很快就能開放。
■台灣接種疫苗死亡率比南韓低,指揮中心:仍建議年長者接種
高齡者開放接種AZ疫苗後,傳出多起接種後猝死案例,雖尚未確定是否與疫苗有相關,但仍引發民眾接種疑慮。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各國接種COVID-19疫苗死亡情形比較,每百萬人次中,台灣接種AZ有19.6人死亡;英國接種AZ和輝瑞BNT各有24.2人和20.7人死亡;美國接種輝瑞BNT和嬌生各有10人和7.5人死亡。
陳時中表示,台灣接種疫苗後的死亡率跟各國比較並不算高,是在中間值。若比較75歲以上接種人次和通報死亡案例來看,台灣每萬人次約0.87人,比南韓的1.42人還低。他仍建議年長者接種疫苗,因為高齡族群有慢性病,染疫死亡、重症率高,家庭親密傳染也可能增加風險,打疫苗好處還是比較多。
■25人接種疫苗後死亡,多有慢性病史,家屬同意解剖補助30萬元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6月17日為止,國內接種AZ疫苗共計127萬3,121人次,其中22萬9,566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
莊人祥表示,目前共有25例通報接種AZ疫苗後死亡個案,其中多為高齡、有慢性病者。25人中,20人為75歲以上,3人為65至75歲,65歲以下僅有2人。25人中,有22人有慢性病史,另3位調查中。目前已經有3人解剖完成且知道結果,2人為心血管疾病,另1名90多歲男性則為主動脈剝離。
陳時中指出,台灣民情普遍不希望解剖大體,但解剖對於釐清死因有幫助。針對接種疫苗死亡後的案例,家屬若同意解剖,會有30萬元的補助。
■成立重症個案諮詢平台,俯臥通氣治療、HFNCOT納健保給付
為利醫療院所照護重症個案、降低死亡率,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表示,將成立「COVID-19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諮詢小組」,由胸腔重症專業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院長余忠仁擔任召集人,邀集全國22位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擔任諮詢委員,建立COVID-19重症個案處置線上諮詢平台,每日由3至5位諮詢委員,提供各醫療院所臨床重症個案處置意見。
張上淳表示,為降低重症個案死亡率,臨床上可以將病患轉成俯臥姿勢,增加患者吸進肺部的氧氣,但此方式需要很多人力協助翻身,也沒有健保給付。因此,指揮中心今天將「俯臥通氣治療」(Prone positioning ventilation therapy),以及另一種降低死亡率的儀器「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 HFNCOT),兩樣納入COVID-19確診個案公費給付項目,並回溯自5月1日起適用。
■郭台銘控技術性拖延,行政院:正式授權鴻海、台積電買疫苗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日前表態爭取購買BNT疫苗,但仍未有具體進展。郭台銘今日早上發出聲明,指6月1日送件給衛福部後,遲遲未得到正式回應。民進黨不同派系有不同意見,「各種看不見力量開始對本案產生技術性拖延」。郭台銘建議,政府公開表示接受永齡基金會捐贈、正式授權,並希望會見蔡英文總統,當面得到回覆與承諾。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回應,蔡英文樂意與郭台銘見面,將進行後續安排,政府立場不變,會盡力促成計畫,並期待郭台銘不要受未經證實的傳聞影響。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隨後也召開記者會表示,台積電和鴻海各提出要捐贈500萬劑疫苗,政府表達感謝,也經專家審查後,同意附條件專案核准輸入,並強調「沒有技術性拖延(民間購買疫苗)」。但疫苗並非一般採購,BNT在6月16日也跟郭台銘說只會賣疫苗給政府,代表民間購買疫苗確實有難度。
羅秉成指出,從郭台銘的聲明可以看出,「(民間採購)看起來碰到困難」,政府現在表明態度,會正式發函緊急授權台積電與永齡基金會,請他們直接與原廠洽談,幫忙政府購買疫苗。
羅秉成並在回答記者詢問時表示, 台積電不是政府鼓勵出來買疫苗,是台積電自動自發願意的;此外,台積電沒有附任何的條件,也沒有要求保留多少的份額,也沒說指定施打對象,就是500萬劑無條件、無保留地捐贈給政府,讓政府來統籌運用。
陳時中則表示,政府期待公部門、私部門一起合作買疫苗,也希望BNT疫苗能從德國生產,也從德國送來,國人比較有信心。不管台積電或是鴻海,只要取得德國原廠BNT疫苗就一定進得來。
(文/林雨佑;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黃適敏;攝影/林彥廷、許𦱀倩、余志偉)
#延伸閱讀
【停止校正回歸、以快篩減輕採檢量能後,確診通報塞車問題解決了嗎?】https://bit.ly/35MkIvP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死亡率 #AZ #莫德納 #BNT #鴻海 #台積電
台灣 原 住民 分布 地區 在 探險威狼 Wilang-Explor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好,我是威狼
今天帶大家來到台東的建和部落參與『卑南族年祭』
相信很多人在跨年時
去聽演唱會、看煙火
而這次我就來到講了很久的
一直很想去的卑南族年祭
而這三天的活動真的大飽眼福
從青年報訊、入階儀式、盪鞦韆、圓舞...等活動
都讓我更深刻的認識卑南族這個族群
而這個鞦韆真的非常好玩
這麼高的鞦韆我還是第一次搭過
也從中放掉2020不好的過去
好好迎接未來的2021
相信你們都也躍躍欲試
那就排好時間 今年來參加卑南族年祭吧
『卑南族(pinuyumayan)』:
為台灣東部深山和平地的原住民是原住民族群之一
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
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
以及花東縱谷南方的高山地區
族群主要居住於台東縣境內偏向屬於母系社會
『建和部落』:
Kasavakan意為「位於山谷的部落」清代譯為「射馬干」
本地最重要的史蹟就是一處
被認為是卑南族祖先最早從太平洋登陸台灣所植的竹叢
卑南語叫做「Lerpuwa'an」光復後改稱為建和
在每年在元旦的時候都會舉辦盪鞦韆活動因而又稱為鞦韆的故鄉
===========================================
Wilang的社群連結: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ang_explor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6%8E%A2%E9%9A%AA%E5%A8%81%E6%9C%97-100459841997534/about?view_public_for=100459841997534
拍攝工具⬇︎
相機:Iphone 11,GoPro 9
麥克風:GoPro 9媒體模組
空拍機:Dji Mini
剪輯工具⬇︎
imovie
=============================================
Music:
1.Fly away – Rexlambo (No Copyright Music)
2.Home – Neutrin05 (No Copyright Musi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aqnJUGIox8/hqdefault.jpg)
台灣 原 住民 分布 地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2007年正名的撒奇萊雅族,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受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影響,族人的文化長期被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經實地口傳調查與研究,本書揭開撒奇萊雅族口傳神話與傳說之多元面向,包括完整的故事分類,進一步看見撒奇萊雅族最深層的生命史。此外,對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等民族誌紀錄,以及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與族人而舉行的火神祭,皆有第一手的口傳採訪、踏查與記載,是了解撒奇萊雅族必備參考典籍。
本書特色:
1.台灣原住民十六族當中,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正名的第十三個原住民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奇萊平原的撒奇萊雅族,十九世紀末期因受漢人壓迫發生加禮宛反抗事件,事件後族人逃逸融入阿美族之中,因此在日人後來的舊慣調查中無法被明顯辨識。80年代後,族人開始重新建立撒奇萊雅族口傳相關歷史與文化,終於在2007年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其中一族。本書即正名後的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之實地口傳調查。
2.2006年部落舉辦首次火神祭(Palamal),此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古穆夫婦,古穆頭目被後人尊為「火神」。除了一年四季的農漁祭儀──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之外,火神祭已成為撒奇萊雅族近代非常重要的祖靈祭典之一,也是造訪其部落不可錯失的原鄉深度旅遊,本書有極為詳盡的口傳與民族誌紀錄。
3.神人與巨人(阿里嘎該)傳說是花蓮地區非常重要的妖怪傳說,除了阿美族有相關傳說,撒奇萊雅族也廣為流傳族內的版本,神話與傳說反映的是一族原始心理與文化內涵的重要資產,本書採實地田野調查口傳文學,與文獻紀錄互相參照,是閱讀撒奇萊雅族文化不可缺的用典。
作者介紹: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南投縣信義鄉人,省立屏東師專史地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族籍: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達西烏拉彎.畢馬。曾任南投縣政府國語指導員、常民文化通訊輪值主編、原舞者布農樂舞顧問、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學術研究包括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宗教及其神話與傳說、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等。出版有【台灣原住民傳說】《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晨星文化)等十冊、《眾裡尋她:南投縣鄒族口傳文學與歷史》(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台灣書房)、《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晨星)等。2015年獲南投玉山文學貢獻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K7U1GGuCM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