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全國疫情三級警戒的這段期間,外頭的餐廳因應防疫,大多都讓民眾使用一次性餐具,然而,這也導致我們的垃圾量大幅上漲。
光是今年 1 到 6 月,我們的廢棄物數據就相當驚人!
🧋 塑膠餐具廢棄物回收量:13,660 公噸,對比去年,成長 22.52 %
🥡 紙餐具廢棄物回收量:74,087 公噸,對比去年,增加 7.85 %
這些都只是今年半年內所使用的免洗餐具數量,而且根據過往紀錄,回收率都在五成以下,也就是說,實際生產量往往會比現在的數字更為可怕。
疫情期間的垃圾增量,實在不容小覷,我認為環保署也應該公開今年上半年,各種一般廢棄物生產量的數據,才能更完整比較出差異。
不過,隨著警戒降級,各地紛紛開放內用之後,一次性用品的相關措施,應該也有了一些調整的空間。
事實上,指揮中心在去年就曾表示:「餐具重複使用,好好清洗比免洗餐具更乾淨!」
我們先前也曾詢問過環保署,當時環保署的回應是,「等到疫情趨緩,宣導大眾因應疫情最好的作法,並非使用免洗餐具,而是用餐前肥皂洗手,做好個人衛生,呼籲民眾外食放心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回歸正常生活,守護健康的同時,也要同時兼顧臺灣的環境」。
其實,同樣思考疫情間垃圾減量問題的不只有我們而已,去年各國政府也曾推出相關政策,包含新加坡、澳洲及美國加州等,都有宣示民眾自備重複使用餐具的指引!
我們理解,在疫情嚴峻的時候,大家使用環保容器時可能會有染疫擔憂,但是,這場疫情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解除;隨著疫情逐漸降溫,我們是否有相關針對疫情的環保指導措施呢?
像是國外的麥當勞及星巴克,或是台灣的多家飲料店,都有在推動「無接觸」購物、取餐的模式,讓消費者在購買飲品時能自備容器,並且確保他們在填裝飲料的過程中,店家完全不會接觸到消費者的容器,是兼顧衛生及環保的作法!
希望衛福部可以參考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的建議,訂定「無接觸餐具防疫指引」,並評估將這樣兼顧環保及防疫的做法推廣出去,讓民間業者能參考仿效。
除此之外,為了因應疫情間增加許多垃圾廢棄物的狀況,我們也呼籲環保署,應該盡速規劃新一期的「一次性飲料杯的減量措施」,在疫情間仍應積極討論,我們也期待措施能包括「以價制量,提高自備飲料杯的誘因」、「明訂飲料店家重複使用杯的比例」、「協調後端清洗資源,協助重複使用容器業者拓展各地服務」等,待疫情趨緩後,即可展開推動!
順道一提,近日有業者推出標榜可分解塑膠的環保飲料杯,然而,目前台灣針對 PLA、PBS等類型的塑膠 ,其實並沒有嚴謹的後續去化流程,也就是說,當丟棄這些杯子時,處理方式與一般垃圾並無不同。環保署也應該積極正視這些問題,針對標榜可分解塑膠的產品,其分解環境條件及去化流程,進行實驗及規劃。
此刻的台灣,因為疫情導致垃圾嚴重爆量,而且後續的處理能量,也嚴重不足。我們能積極進行的,便是從前端廢棄物減量來著手。
讓我們每一次用餐、購買飲料時,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能有更環保的做法,不只是保護台灣,也給下一代更好的環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下禁堂食,令外賣即棄餐具垃圾激增,不少餐廳也擔心衞生問題,即使客人堂食也轉用即棄餐具,以減少傳播風險。另一方面,在疫情之下大家也多在家中煮食,但無奈的是也會棄置很多包裝袋及塑膠碟,也是用一次便丟掉,如果覺得浪費,想把它們拿去回收的地點又很不方便,那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今年24歲的黃靖羲(...
「台灣 塑膠 回收量」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黃守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台灣塑膠回收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台灣塑膠回收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每年仍有2億個寶特瓶散落...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台灣網站)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廢塑膠容器回收後去哪兒?Dr R帶你一探究竟 - YouTube 的評價
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黃守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我今天的午餐,一個便當加一盒水果還有一碗湯,我用自備的筷子與陶瓷湯碗,但還是不免製造了兩個紙容器的垃圾。
今年因疫情與限水影響,全台灣一次性餐盒使用量暴增。全國紙餐具110年1至6月回收量為7萬4,087公噸,較109年同期的6萬8,692公噸增加7.85%
台中為人口第二大城,紙餐盒回收量更較去年同期成長兩成左右。台中109年1至6月紙餐具回收量為1萬4310公噸,110年1至6月紙餐具回收量1萬7041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731公噸,增約19%。
前陣子餐飲全面禁止內用加上現在外送盛行,一般垃圾與一次性餐具的回收量大增。現在許多餐飲店家更因疫情考量,不開放消費者使用自備餐具。
若像我一樣是外食族,三餐全部外食,一個禮拜會製造出的餐盒垃圾量就非常可觀。
後疫情時代來臨,對於紙容器、塑膠容器使用量的攀升,我認為環保局應有完善對策,不該讓市民在環保與防疫之間二選一。
我也建議,台中市應研議推行「循環容器租借服務」。
環保署在去年與台南共推「環保外送」;桃園也在去年11月推出環保容器共享借用平台,今年更推出優化2.0借還系統,超商裡提供循環杯讓消費者選用,用手機即可借還。清洗殺菌只要符合衛福部公告餐具「清洗良好作業指引」並做好相關配套,就不用擔心食器汙染的問題。
大量增加的一次性容器若前端回收處理不夠確實,不僅會對環境造成難以回復的影響,也讓清潔回收人員疲於奔命。我要求,對於垃圾源頭減量,環保局要有更積極的作為,宣導與政策要能雙管齊下。
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期間,你外帶外送餐點的次數增加了嗎?
家裡的一次性餐具,包括紙餐盒、塑膠飲料杯、塑膠袋、免洗筷是不是增加了不少?
如果你也是個支持減塑、少用一次性餐具的人,有沒有注意到很多店家現在外帶不提供自備容器服務?理由是怕自備容器可能會成為病毒傳播的媒介。
同樣的事情歐美在過去疫情嚴重的一年裡都發生過,本來很多消費者、賣場商店和地方政府,都已經準備好推動更嚴格的減用一次性用品規定,例如紐澤西州本來要在去年3月立法禁止一次用袋子,也有美國國會議員準備提出限縮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法案,就在這場減塑戰爭將要取得成果時,疫情爆發了,人們也擔心使用可重複利用的餐具像是環保杯或餐盒,可能會成為防疫的破口,因此有些店家不再接受消費者使用自備容器,一次性餐具捲土重來,使用量和被亂丟的量都大大增加。
去年我們在疫情還沒有現在嚴重時,就已經經歷過一次外送熱潮帶來的紙餐具回收量暴增,這還只是計算回收量,而不是「實際的使用量」,還是有紙餐具被丟進一般垃圾進了焚化爐。今年疫情更嚴重,台南預估6月的回收量跟廚餘量都會比去年增加25%及38.6%。
▍#民眾外食安心使用可重複清洗餐具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疾病管制署:https://reurl.cc/Gmjd6x
由於垃圾量暴增,世界各國的公衛專家,包括台灣的疾病管制署都紛紛出來說明,#使用可重複利用的餐具並不危險,只要有用洗潔劑或肥皂充分清洗餐具,#就像我們勤洗手一樣,#可以清洗掉停留在物體表面的病毒。
業者使用的塑膠袋或是免洗餐具,其實同樣有可能成為病毒停留與傳播的媒介。店員怕我們拿給他的重複用餐具沒洗乾淨,但我們也會擔心店裡拿出來的一次用餐具上面有沒有病毒啊,從這個角度看,不管是可重複用或一次用,風險幾乎不相上下,#重要的是員工和消費者在接觸這些餐具前後都應該要勤於清洗和消毒。
新冠病毒主要還是藉由人與人的接觸,打噴嚏、咳嗽或呼氣等飛沫傳播,目前幾乎沒有證據顯示會透過食物傳播和消化道感染,大家其實不需要過度恐慌。
希望大家外帶時還是盡可能選擇使用自備的袋子或餐盒餐具,在公司和在家中也要落實廚餘、紙餐盒的分類回收,只要做好個人衛生,不用過度害怕使用可重複利用餐具。
歡迎大家分享給子齊現在仍接受自備容器的店家!
▍循環容器能否成為新日常?
防疫期間大家減少外出、降低感染風險是正確的防疫措施,然而,無法餐餐自煮、每個家庭的外帶外送量也都增加了。外送雖然在防疫上幫了忙,卻也增加很多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如果這是我們未來的「新日常」,那現在就要好好思考如何兼顧防疫和垃圾減量的新商業模式。
例如環保署去年推動由foodpanda和循環容器業者「好盒器」合作的「環保外送」,就是使用可重複利用的容器外送餐飲,消費者吃完只要把容器還到歸還點,就會有業者收走後送去清洗再回歸使用。這個模式不容易,因為要有能夠配合的物流業者和清洗業者,特別是很多容器或餐具規格不同,可能需要清洗業者準備不同的工作流程和機器才能徹底清洗乾淨。
環保署每年都會給地方政府經費試行「減塑行動」和「循環容器」,子齊也一直關心這些項目的執行成效、提出優化的方法。
建構出便捷的循環容器模式確實不容易,但是如果能夠推動成功,也許未來餐飲業者不需要再買一次性餐具,只需要跟循環容器業者簽訂合作合約就能夠包洗包送還能垃圾減量,不過這個理想的模式和觀念,都還需要大家一起支持才能實現。
也歡迎實際使用過市府舉辦的減塑行動或循環容器的朋友回饋使用心得~
————
相關文章🔗
今晚我想來點......
https://reurl.cc/eEzEgR
我可以只買飲料,不買杯子嗎?
https://reurl.cc/YOEj6x
《聯合報》專題|消失的紙餐盒回收一場空?
https://udn.com/upf/newmedia/2019_data/recycle/
(在環保署加強回收誘因後,紙餐具的回收率從2015年的五成到現在逾七成。專題雖然是舊文,還是值得一讀)
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下禁堂食,令外賣即棄餐具垃圾激增,不少餐廳也擔心衞生問題,即使客人堂食也轉用即棄餐具,以減少傳播風險。另一方面,在疫情之下大家也多在家中煮食,但無奈的是也會棄置很多包裝袋及塑膠碟,也是用一次便丟掉,如果覺得浪費,想把它們拿去回收的地點又很不方便,那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今年24歲的黃靖羲(Jorch)是The Loops家居回收的創辨人,在4個月前推行了家居回收計劃﹐以將軍澳為試點,用家只要給月費,便每星期有人上門回收,再交給可靠的回收場。Jorch之所以有這個想法,源於他發現香港回收的問題,他說:「香港現在的回收行陷入一個很大的困境,一方面回收廠經常說不夠紙、塑膠﹐做不到他們的回收量,變相他們沒有收入去做到;但與此同時每日我們拋棄2,000噸塑膠廢料去堆填區。困境是一班市民很想把自己的東西送去回收,另一邊是回收商很想拿多點東西來回收,中間欠了一個渠道去完成這件事。」因此他在一年前辭去工作,花了一年時間去籌備創立The Loops家居回收,希望可以成為市民跟回收商中間的橋樑,以商業化的模式去營運,不須要再用義工的勞動去做回收。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外賣 #堂食 #堆填區 #回收 #餐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台灣塑膠回收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台灣塑膠回收率」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垃圾清理狀況- 表格- 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源垃圾回收」量包括公告應回收物品及容器稽核認證量 ... ... <看更多>
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每年仍有2億個寶特瓶散落...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台灣網站) 的推薦與評價
環保署稱寶特瓶回收率高達97%,但即使如此,每年仍有2億個寶特瓶散落在環境裡,甚至隨海流堆積在海床上。 要求環保署提出減塑時程,立法推動源頭減塑:♻檢討回收 ... ... <看更多>
台灣 塑膠 回收量 在 台灣塑膠回收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台灣塑膠回收率」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垃圾清理狀況- 表格- 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源垃圾回收」量包括公告應回收物品及容器稽核認證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