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蒐集的癖好嗎?
Openbook辦公室的編們都各有趣味可愛又療癒的蒐集癖,有蒐集各種蕨類的高階綠手指挑戰者🌿、蒐集香氣的修行中調香師👃,以及在辦公桌上擺陣淨化能量場的水晶入門藏家🔮。通通編喜歡蒐集故事從土壤冒出頭的第一根嫩芽,那些熠熠生輝的創作靈光如何幻化成文字,在寥寥幾字中將天靈蓋掀開,讓光傾瀉而入。
面對空白(稿紙或螢幕),創作者如何鑄造出開啟故事的鑰匙?有些宛如神蹟,擱筆13年沒有寫小說的作家郭強生,寫下「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之後,故事中的所有元素都被召喚出來了;寫下「達洛薇夫人說她要自己去買花」時,維吉尼亞.伍爾芙(Virginia Woolf)生命中所有的瘋狂、喜悅、悲傷、孤獨瞬間湧現。
有些創作者則是步步為營,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形容尋找小說的第一個句子,就像是用一片原始的金屬片雕刻成一把鑰匙,來開一扇深嵌在牆壁裡、尚未成型的門。艾西莫夫根本直接抄學霸的考卷,當時他絞盡腦汁尋無靈感,決定隨意打開一本書,第一眼看到什麼,就用什麼做自由聯想,他從歌舞劇選集中翻到了《艾俄蘭斯》(Iolanthe)劇照,從畫面中的哨兵聯想到戰士,再聯想到軍事帝國,再聯想到羅馬帝國、銀河帝國,最終決定寫一個銀河帝國盛極而衰、回歸封建的故事——科幻經典的基地系列就這麼誕生了。
感恩大編,本週通通編的蒐集又再添一筆!
游刃於武俠、純文學、奇幻、真實書寫的作家邱常婷分享新作《哨譜》的靈感邂逅,像是被撞到一樣:「有天早上起床後想喝點熱水,我就去裝水到水壺裡,聽到熱水注入到杯子裡的聲音,突然間就天外飛來一個想法:假如有個世界,那裡的人可以用吹口哨來傳達訊息。這個想法令當下的我非常著迷,我就開始邊用手機寫,邊準備去學校上課。」與靈感相遇之後,還有很漫長的路才會成為一部作品,當時邱常婷20歲,接下來的10年,她持續在完成這本小說。
通通編喜歡蒐集這些故事的嫩芽,創作者如何思考,如何尋找、與靈感邂逅,伸出天線連結小說之神的頻道,指認出那個與自己生命契合的靈感⋯⋯一步步地蒐集,彷彿就能窺見創作的奧祕。
.
#Openbook閱讀通信 #本周精采好文全收錄💌
—————
㊯贊助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了解更多:https://lihi1.com/QrPU4
●訂閱電子報: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同時也有194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臺灣尋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去找小人國的時候 記得要好好維護環境別破壞喔 #防疫期間口罩要乖乖帶好喔!! #工作人員全程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兩女一唄頻道(不定時會上新片喔!!) https://youtu.be/as9GW8LDcRU 唄姬ig: https://reurl.cc/x05xm4...
台灣 尋 奇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我第一次拍攝書房的全景。
齋主我其實是個審慎買書的人。我通常買書前,會再三評估該書有沒有恆久保存的價值,因此每當我自己下手買書,通常都是些不會再版的書籍,像是藝術、建築、文學、歷史等書籍。為了貫徹這樣的哲學,我會以精裝、限量等版本作為優先購買的選項,更別提那些絕版的二手書,每每將這些稀有的書籍買到手,心中總是難掩喜悅。
但是,但是,事情並不總是如此發展。
隨著周邊計畫、生活雜事的增加,還有出版社推薦的新書。我閱讀的速度慢慢跟不上我買書的速度。主要原因是我其實是個三分鐘熱度的人,我總會因為某本書開啟了新的領域,進而延伸了更多的閱讀計畫,而閱讀計畫上的書又會延伸出更多的閱讀清單。外加平時也會逛街,可能會因此看上某些藝術畫冊、建築圖錄或攝影集。以僅僅是最近來說來說,我在毫無計畫下買了阮義忠的《台北謠言》攝影集,然後又買了密斯凡德羅的建築圖錄,然後又因為好奇加上便宜,買了台北市志和都市交通等書籍。當然這些還只是意外購買的。
幾年前搬新家時,我知道書房書櫃總有一天不夠用,也確實如此。在搬家前我已經努力篩選過一次,並且每年都將書籍捐贈或義賣給朋友,但即便如此,也終究走到到要另外購置書櫃的一天。
這是我第一次拍攝我書房的全景。仔細在右邊的書櫃上看,還能發現前幾次與 堡壘文化 合作的新書推廣的照片取景。
本來右邊的大書櫃並沒有全滿,但因為前幾年蒐集了不少藝術圖錄,書櫃上方的空間瞬間塞滿。於是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將書開始堆在畫面左邊的桌子上,隨著越堆越高,最後只好蔓延到沙發前面的茶几上,然後是邊几。
照片中放在地上的書,是原本放在儲藏室的書。這些書看起來很少,但只不過是廣角鏡的謊言,光那些書可能就將近一百本。它們可能是這幾個月新購入的書,可能是出版社出清時的打折書。我原本都有計劃要閱讀,只是事情一多,就忘了自己曾有這些閱讀計畫。
照片左邊椅子上的書,是齋主正在閱讀,將來要推廣,由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 所出版,傳奇畫商李歐的傳記《李歐和他的圈子》。目前正閱讀到一半,若無意外,應該再過幾周就能與眾齋友見面。
藍色椅子上的書,是 堡壘文化 未來與齋主將推廣的書籍,講述德意志銀行歷史的《黑暗巨塔》。
照片左方的畫作,是齋主的老朋友,去年台北獎的得獎人「楊立」的畫作。雖然他現在的風格已經趨向當代,但這幅猩猩拈花的作品,不管看幾次都能讓我心中感到平靜。
照片中央的畫作,是齋主最喜歡的藝術家之一,羅斯科的作品。當初得知沙發的顏色為黃色時,我便尋找羅斯科是否有黃藍色為主的抽象畫作,結果還真找到了。透過數位噴印製作,雖然原作比齋主這幅大了一倍,但這幅作品的大小放在書房,已經讓我十分滿足,畢竟我此生可能都買不起破億美金的原作。
回歸正題,那麼為什麼書房會這麼雜亂?
因為我將把畫面中亂擺的書籍,通通整理到儲藏室的新書櫃上。正巧必須要先整理儲藏室的書籍,因此不得不先將那邊的書通通先放到書房來,有了空間才能安排新書櫃的位置。將來書櫃搞定之後,有緣齋主再發文與眾齋友報告。
最後,我想感謝台灣的出版社。雖然我經常調侃台灣是文化沙漠,大多數人都文化匱乏。但真不得不說,台灣的出版事業相當繁盛,多數出版者都具有改變社會文化的理想,否則不會願意長期投入大量資源在出版人文書籍上,更不會找上齋主這種沒甚麼市場和號召力的小咖,只為了讓書籍有更多的受眾,以及培養更多的愛書人。
我愛文化,僅以這篇文章,表達我對台灣文化事業經營者的感謝以及尊重。
台灣 尋 奇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46] 細說分鏡 Vol.23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29
🖍我做的是
🖍努力再努力,嚐試紮實的傳達每一個想法
🖍分享給你的,並不只是「攝影的基礎」
🖍更期待你也能體會,我心中攝影的世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覺得最難的部分,大概就是「解惑」吧,如果「下課」對於老師是指…,時間到了,把該教的東西教完了,學生學會了,那工作就結束了,那我想這樣子的「下課」是簡單的,但身為「老師」,以及身為「創作者」角色,我的心情並沒有隨著鐘聲而下課,因為我本身仍是不斷的「創作」,並且將「創作」的東西,帶回到課堂上,與學生分享
🟥備課漢
我還記得一開始在教攝影時,每周都在「備課、備課」,這個班上完了第二堂,也許二天後換下個班上同一堂課,二天的時間檢討一下講義內容,修修補補改改,以修改後的講義,拿下一個班嚐試看看有沒有更好,然後不斷的重複下去。
開始教攝影頭一年,不時都在「備課」是真的,因為不夠熟練教學內容、技巧,要把腦中會的東西「攤在學生眼前成為講義」非常苦惱,一份講義改上非常多回,每改一次,多少會影響上課表現,有時改的不錯,前文搭後文串得不錯,節奏流暢,覺得這樣子改就對了。
但到了下一堂課,也許隔沒兩天,同一份講義在不同班級,又覺得不對勁了,前一堂課給自己表現也許有 90 分,這一堂課又倒退為 70 分,又在檢討哪裡不對勁? 明明都一樣的東西,學生也都是初學者,怎麼會落差這麼大呢?
然後再修改、再嚐試,直到一份講義適應了每一堂課的學生,表現也都差不多,那麼這份講義就算是「安全了」,未來要再變動的機會不大,最多是把裡頭的例子稍微換點新拍的例子,雖然是訴說相同概念,學生也不知道眼前頭影片是「新的例子」,但對老師來說,這很重要,同一張照片講上數十次、近百次,其實也會很膩,換換新照片,讓自己上課的心情好一點也是不錯。
每天面對著「上課、檢討、修改、再上課、再檢討、再修改」,每天都在反複做這些事情,「備課漢」那段時光,我仍現在仍深深體會。
🟥舉手提問
學生觀念沒學懂,老師責任最大,但這個「不懂」是哪裡不懂,需要在課堂上搭配一些教學技巧,打好上課氣氛,才能讓台下學生別畏懼「舉手」發問,說到這,真的不得不說,我們台灣人上課風氣與文化真的需要改改,不懂也不敢問,怕問了蠢問題被他人視為傻子,但通常舉手發問的學生,往往自己學習效果最好,正是因為「不懂」加上自己「主動」,才能在課程中學到該學到的部分。
🔹但身為老師,其實我是「非常感謝舉手發問的同學」,理由有三點。🔹
其一是讓整場 2 小時的課程,不會讓老師像是在唱「獨腳戲」一樣,一個人在台上自顧自的說完整個課程,再數著還有幾頁投影片要講,那…其實有一點痛苦,說真的,舉手發問的學生能改變上課氣氛,同一門課在二個班,只要一個班有那麼 1-2 個學生真能發問的話,整個 12 堂課都會非常和樂融融,反之亦然。
第二點,若是學生提問,更能帶動整個課程的「深度討論」,如果問題適合該堂課,反而會為了解決學生的問題,讓我延伸更多深入的觀念,或是引用更活潑的例子,學生獲得的更多,我很喜歡這樣子「有問有答」的上課方式,或許未來課程設計,就設計一堂「你問、我答」,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課程設計。
🔹第三點,對身為「老師」是最重要的 – 透過學生提問,才知道自己哪裡講的不好、不夠清楚,還是太快? 還是自以為學生懂? 最後這點才是最糟糕的,這是「授課」不是「個人表演」,重點是學生吸收,而不是台上老師個人表演 show,如果沒有學生提問,反而老師會沉浸一種「自 High」的心情,覺得自己真的好棒棒,內容超紮實,學生都沒問題,都聽得懂,如果真的身為老師真心這麼認為,我想…,這老師要小心了。🔹
其實還有第四點,至少對我來說…這點比前三點還重要要,透過學生的發問,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你不懂」,雖然講義也寫明,透過問答也解決當下問題,但我反而會特別將學生的提問,成為我攝影網站教學的文章題材,一但文章上線後,我再帶回來修改講義,有好有壞,好的是讓講義內容更加充實,壞的是頁數一直增加,從 2 小時 100 頁,一路加到 110 頁、120 頁,這樣子一直增加下去也沒完沒了,又得要回頭適當的刪減…,這對講義來說是很大的變動,不但影響課程設計主旨,同時也會影響上課節奏。
🟥為何你不懂?
傳道、授業並不難,只要針對學生問題「加以解答」就好,如果能真的讓學生滿意,那這一問答過程,是對學生、老師完成一項任務,學生既能學到東西,老師也能知道學生哪裡不懂,教學相長。
難的是「解惑」,如果用在攝影教學上,我是這麼樣的解釋:
🔹身為老師,難的不是備課的辛苦,也不是回覆學生的問題,難的是去了解「為何大家都了解,偏偏你不懂」,如果大家都是初學者,同處一個班級,聽到的東西看到的講義也都相同,有什麼原因讓你「不懂」,這個不但困惑著學生,更困惑著老師。🔹
但這也不意外,坐在台下的學生,雖然每個都是「攝影初學者」,但終究素質不一,有些人稍微接觸過一些,有些人則完全沒概念,在講述一個抽象觀念,透過實體例子來講解,不見得台下每個同學都能接受,這跟每個人生活經驗多少都有關係,但解決的辦法,就是用更多不同的例子,來解釋相同的一句話,多少能解決這個困境。
🔹當一個學生提問,對我的挑戰不是如何回答表面的問題,而是「你為何不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感到「困惑」,如果課堂上有機會我會多問二句,而若是一對一的教學,更讓我有機會透過學生「表面所提問的問題」,去挖堀問題背後的問題,這一挖堀反而讓我感覺到「問題表面終究是冰山一角,問題底下永遠藏著另外的問題」問到再深,往往會離了題,有時反而變成去「了解這個學生 “生活、生命” 的經驗」,才比較能了解為何相同的課程,有些學生有問題,有些則完全不被困擾過。🔹
🟥老師,沒熱忱了怎辦
在一次外拍,一位同學靠近我問說「老師,我拍照也拍了二、三年,很多主題也都拍過了,雖然稱不上多好,但好像也都體驗過了,好像有點失去熱忱了」,這問題真是個大問題,一時間也無法好好的回答,不過我也稍微跟他聊聊「熱忱」這件事。
🔹相信你也接觸很多不同的攝影主題,找到哪些喜歡、不喜歡,喜歡的主題追求下去,不喜歡的主題就避開,沒有人什麼主題都喜歡拍,更沒有人什麼主題都拍得精彩,我是你的話,我會在自己喜歡的主題,找到拍得比我更利害的攝影師,破解他的技巧,並且嚐試拍出讓人一眼就認得出「這就是你的風格」,不彷試看看朝著這樣子努力看看。🔹
不知道他能聽懂多少,也許…,我這番話他也曾在別的老師口中聽到,我也不確定他有沒有嚐試過,但是若要談談「熱忱」這件事,我可是能夠花上數萬字來說說我拍照至今近 20 年下來,心裡那「熱忱如何起伏、心裡峰迴路轉折的心路歷程,甚至一度還真想放棄攝影,把相機、鏡頭通通賣掉的衝動…」,我很想分享,但不是今天。
🔹我已經有一個…,我這輩子對於「攝影熱忱」有了定義,以及設定了目標,這目標永遠達不成,只能在有生之年,看是能做到哪裡,就到哪裡,直到我相機拿不動、雙腿走不遠、眼睛看不清、腰也打不直那天為止吧,今天我並不害怕是否會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該如何也讓他人跟我一樣,找到自己的「攝影熱忱」並且設定目標持往下走呢?🔹
🔹我想做為「攝影老師」,應該做的不只是教導課堂上的知識外,更應該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除了學到該學的知識、技巧外,更能讓「攝影」,成為他們生命中,如何讓自己的生命、生活過的更開心、更美好的一項美好的事情,這點是我認為,身為他人攝影老師,所應該肩負的責任。🔹
當我開始嚐試走出國外,且還是用「自助旅行」的方式開始第一步,由於自助旅行自由度非常高,你能自由地安排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待多久隨便你選擇,讓我對陌生的國家的「好奇心」,在此自由下得到大大的滿足,開拓了我不少視野,讓我知道原來世界如此的大,更期待還有什麼不曾踏過的國度,能有什麼驚豔的景觀,讓心靈空虛的我能得到一點點的救贖。
當我不斷的走,特別是這幾年跑的更勤,就像著了魔一樣停不下來,除了心裡的「好奇心」之外,同時我也在追尋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到底為何那麼熱愛攝影,不只是興趣,也不只是工作,更是一份對他人、對世界的「責任」,我有這個責任,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角落帶回給所有人欣賞,這也是我對「攝影熱忱」的目標之一。
🔹但我的體會告訴我「照片離現場十萬八千里遠」,不是拍照技巧問題,是更多的「感觸」是要你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我所感受的,於是我考上外語領隊,開始帶團,帶著我的學生、讀者造訪我看到的「世界、視野」,我相信這是另一種更積極的做法。🔹
我自認我還算幸運,能有機會與能力去這麼追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子的機會,於是我盡可能的,從課堂的設計,到講義的安排,至觀念的例子,盡可能將我所感受到的種種感觸,傳達給課堂的學生,以及我的讀者朋友,希望上過我課程的學生,不但能學到攝影基礎,更能感受我對攝影的熱忱,當課程結束後,進而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攝影熱忱與目標。
我想,讓你看到、感受到我所看到的一切,現在在設計課程,都抱著這想法在設計每一堂課、每一個觀念、例子、每一張投影片,這也是讓我的「課程」更加充實,也不至於內容一成不變。
這,就是我現在努力的方向,不只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台灣 尋 奇 在 臺灣尋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去找小人國的時候
記得要好好維護環境別破壞喔
#防疫期間口罩要乖乖帶好喔!!
#工作人員全程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兩女一唄頻道(不定時會上新片喔!!)
https://youtu.be/as9GW8LDcRU
唄姬ig: https://reurl.cc/x05xm4
抖音: https://reurl.cc/odkzMg
合作or商務邀約請寄信至下方信箱
[email protected]
台灣 尋 奇 在 臺灣尋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追蹤幫你青春點個讚!🌼
唄姬IG→https://www.instagram.com/594becky/
🌼導演和唄姬的幸福生活🌼
兩女一唄最新影片→https://youtu.be/CC-NbzSPDQM
🌼洗版超過3次就黑名單🌼
🌼現在只有唄姬不要再問ㄖ🌼
----------------------------------------------------------------------------------
合作or商務邀約請寄信
[email protected]
台灣 尋 奇 在 臺灣尋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們都在轉角準備好衝擊了嗎?
別再敲了 碗要破了
Lucy IG傳送門雙手奉上 https://bit.ly/2yK5rht
Lucy 個人頻道追起乃
https://youtu.be/7eCSqahoFWo
合作or商務邀約請寄信至下方信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