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 5 月的第一個交易日,
台股馬上迎來 344 點的重挫。
"Sell in May And Go Away"
這股市諺語再度被市場提起,
面對上市櫃公司Q1季報利多不漲、
5 月報稅季的壓力,以及台灣疫情升溫,
指數適時做個中期回檔也挺合理。
不過,台股整體基本面不算太差,
且市場熱錢還是很多,
要直接崩盤也不太容易。
歷經過 4/14 與 4/22 的大震盪後,
長期關注專欄的朋友們,
應該很清楚如何應對今日重挫,
情緒不至於受盤勢波動影響太多。
我認為每次的高檔拉回,
都是很好的反思機會,
在行情好的時候,
很多人自我膨脹,
甚至想快速致富用了風險高的作法,
像是單股重壓、持股比率過高、
沒有等待好的買點出現就追高等,
因運氣好賺到大錢,
反而讓自己陷入危機中。
原因是,一旦行情反轉,
相對地也容易因此受重傷。
若連自己的交易目標
是賺短線價差,還是長線投資,
都搞不清楚,
那麼,面臨停損時往往無法即時砍單,
往往等到大跌,才砍在阿呆股。
為自己的投資負責,挺重要!
現在的時代資訊發達,
股市資訊唾手可得 ,
但畢竟每筆錢都是自己賺的辛苦錢,
與其不經思考地胡亂跟單,
不如好好學習一套有系統的進出原則,
讓自己持續進步,
才能達到穩定獲利的目標。
---
回到盤勢,
雖然,4/14 與 4/22 兩次的大震盪,
最後的結果是指數繼續往上走,
這次會不會也像前面兩次一樣,
沒人說得準。
我認為今天指數跌破 5 日線,
短線轉弱是事實,
就是該落實減碼的動作,
持股至少降至 5 成以下才對。
畢竟我們很難確定這次的回檔,
是否直接往季線去回測,
保留一些現金,
才能讓未來的操作更具彈性。
從盤後籌碼來看,
三大法人合賣 200.7 億,
其中,外資賣超 82 億、
投信賣超 26.5 億、
自營賣超 92.3 億最多
散戶小台翻多,
多單達 13,443 口,
整體籌碼偏空。
不過自營商大賣 92.3 億,
與融資也退了 49.44 億,
隔天有滿大的機會反彈,
若明天反彈,
就是持續汰弱留強持股。
至於櫃買指數,
則是在區間遲遲無法突破,
今天直接重挫 2.89%,
一舉摜破 5、10及20日均線,
既然如此,個股操作難度高,
手中追漲、成本不夠好的個股
或是爆量破 5 日線的漲多股,
都可優先做減碼的動作。
從今日個股表現來看,
儘管靠金融股與航運股撐盤,
但上週好不容易稍微轉強的電子,
在聯發科(2454)領軍下殺,
以及面板法說利多不漲之下,
短線的確面臨修正壓力,
雖然長線仍是看好,
但成本不夠好的投資朋友,
就必須釐清自己的投資目標,
以及退場機制。
儘管週末專欄追蹤的籌碼優勢股,
在今天大盤重挫的背景下,
不少個股早盤還逆勢大漲,
但投資最忌諱就是本來賺錢抱到變賠錢,
因此,明天若發現今天盤中的強勢股,
也出現該漲不漲,甚至補跌的現象時,
也記得適時減碼落袋,
留一點現金未來才有機會撿便宜。
台灣 散戶 賠錢 比率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陸續在粉專分享關於投資理財的文章後,我常接到這樣的訊息:
「我想投資股票,但沒甚麼概念,我該買哪檔個股?」
「看到大家都在買金融股,請問OO金我買可以嗎?」
收到這樣的問題,崴爺都會自動忽略。
自己不做功課,聽別人「報名牌」,這不叫投資,這是賭博。況且,你賺錢不會分我,賠錢卻會記得怪崴爺,我才不想當吃力不討好的傻瓜呢!
關於股票的基本名詞,例如:EPS、ROA、ROE、殖利率、本益比、KD指標….你至少要先了解它們代表的意義,才有辦法評估一檔股票、判斷進出場的時間。
如果沒花心思研究,建議不要冒然碰個股;因為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風險大,你也容易患得患失。
/
這幾年在投資理財專家、媒體的教育下,買ETF已經成了一種風氣。
所謂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的是「指數股票型基金」;也就是把符合某種「條件」的股票組合在一起的投資商品。
例如:
台灣50 (0050):投資的是台灣市值前 50 大的公司。
台灣高股息 (0056):投資的是預測未來一年,現金殖利率最高的30家公司。
ETF,不像買個股,可以分散風險,也能節省你研究個股時間,所以號稱懶人投資法,很受一般投資人喜歡。
不過,每檔ETF多少有「盲點」。
像台灣50 (0050) 選的是權值最大的50家公司,這類企業主要集中在「半導體、金融保險」兩大產業。
大母雞不見得會下蛋,但小母雞可能非常有產值,所以只看權值大小等於是排除了有潛力、成長力佳的中小企業,有點可惜。
台灣高股息 (0056) 則是「預測」未來一年的殖利率最好的30家公司,但預測的事誰都說不準,就曾經發生預測失準,不配股利、或減少配發股利的公司。
追求高股息的目標,讓股價的成長性受到限制。
為了避免以上的失誤,市場又出現了以「永續經營」、「公司治理」為投資標的ETF。
以崴爺有在觀察名單的富邦公司治理 ETF(00692)為例。
00692所投資的標的是「高成長性」、兼具「優良公司治理」、「永續經營理念」的100家公司。
富邦公司治理(00692)每年會將通過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的前 20% 企業,作為成分股主要篩選條件;再加入股票流動性高、公司財務運作正常等條件篩選出 100 檔成分股。
這種篩選方式,不只大型優質企業入選,投資標的也涵蓋了成長性高、經營穩健的中型企業;比起「只看權值大小,忽略成長性;只看公司配股,忽略經營面」會客觀許多。
另外許多人會有「高股息」迷思,忽略了更大的利基。
配息高不代表公司有成長性。
著重企業的成長性、未來性的ETF;從長期來看,會更適合年輕族群做長期的布局投資。
/
網路上有很多關於 00692和 0050的比較,崴爺整理給大家參考:
一、【購買成本】
比較富邦公司治理(00692)、台灣50(0050)兩檔ETF的費用率;台灣50(0050)經理費為0.32%,於2018年加計交易稅、保管費後總開支比率為0.44%,而公司治理ETF(00692)經理費僅0.15%、加計交易稅、保管費後、總開支比率為0.30%。
(資料來源:商周財富網)
二、【總報酬】
公司治理ETF(00692)是在2017年5月上市,如果以2015年6月30日~2020年9月10日這段期間的漲幅比較;公司治理(00692)的報酬指數為86.98%、台灣50 (0050)的報酬指數為85.21%;00692雖然2017年才上市,但表現不遜色於0050。
(資料來源:臺灣指數公司;資料日期:2015.06.30~2020.08.31)
/
每個人個性不同、能力不同、連手氣都不同。
對於剛入社會、月薪只要三萬的年輕人,相對抗壓性低、承擔風險能力低、手氣可能有沒人家好,請別把雞蛋放在一籃、也不要當股市賭徒。
選擇長期穩健、又具成長性的投資標的,小小的、持續的投入,未來一定會有不錯的成績。
/
常言道:
『股市裡一般散戶都是輸家、亂槍打鳥是輸家、衝進衝出是輸家。』
選擇適合自己的標的,量力而為,才叫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