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 正視台灣勞工問題 給予勞工更多保障!》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感謝辛勤工作的勞工朋友。我們必須謹記,每一位勞工都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石,我們應該要為勞工朋友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及待遇。
很可惜我們看到很多累積許久的問題,蔡政府依然沒有拿出具體的辦法:
🔺勞保即將破產
過去幾年我們不斷提醒蔡政府,學者評估勞保即將在2026年破產,勞動部統計的勞保歷年收支紀錄,更顯示勞保基金已經連續4年入不敷出,勞保是勞工退休生活的保障,政府應該要確保勞保基金不會破產,如今雖然蔡政府每年撥補200億,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勞保破產的問題,虧損缺口只會持續擴大,蔡政府拿不出具體方法,這也讓勞工感到非常擔憂。
🔺工時過長 勞工過勞
根據勞動部的統計,台灣2019年總工時高達2028小時,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工時最長國家的第四名,今年的職場幸福指數調查也顯示,高達五成八的上班族,擔心自己會過勞,而勞工「每日」實際工作時間達到9.3小時,明顯超出法定工時。
過去蔡英文總統曾承諾要讓年總工時減少,但是執政五年至今,我們卻只看到蔡政府放寬責任制適用範圍,反而沒有任何有助降低工時的具體政策。
🔺限縮責任制工時「說一套,做一套」
蔡英文過去曾經承諾「責任制工時,應修法限縮,並同步修定,針對社會公眾生活正當需求的特殊工時型態的立法規範。」
但在當選之後,卻反其道而行,逐步擴大責任制適用人員,說一套、做一套!
每逢勞動節,我們都能看到蔡政府重申過去的勞動政見,以及提出無數保證,然而低薪過勞、勞保破產,勞工生活缺乏保障等等問題,這五年來持續惡化,蔡政府始終沒有拿出解決辦法,我們希望蔡總統可以正視勞工的心聲,為廣大的勞工朋友,少一點華而不實的口號,多一點實際有效的作為。
台灣 歷年 幸福指數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幸福城市 竹市第一】
《這榮耀屬於全體市民 給新竹市喝采 給智堅喝采》
《永無止盡的努力 是我們共同的信念》
經濟日報與南山人壽共同主辦的「2017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昨(20)日揭曉,新竹市再奪冠軍,且分數創歷年最高;澎湖縣、花蓮縣蟬聯亞軍與季軍,台北市則拿下幸福進步獎,從第11名大躍進至第四。
為了讓台灣發生正向改變,經濟日報與南山人壽自2012年起推出「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至今年為止已經連續進行六年;今年協辦單位包括永豐餘集團、台灣大哥大、中華航空、永慶房產集團。
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表示,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有兩個「唯一」與三個「最」,第一個「唯一」是主客觀結合。第二個「唯一」是有一致的指標讓各縣市可橫向比較。
至於三個「最」,第一,台灣最早的主觀調查:第二,台灣規模最大的調查,受訪民眾達2.2萬名;第三,持續最久,已連續六年,歷史資料豐富。
新竹市在2012、2013連兩年以超越70分的高分拿下冠軍,去年重奪冠軍後,今年成功二連霸,蟬聯第一名;幸福指數更一口氣衝上76.2分,創下幸福指數統計以來最高分的紀錄。
新竹市幸福指數遙遙領先的主要原因,除了主客觀各項指標均優,「主觀幸福感」也擠進前三名,民眾對健康狀況、社會聯繫與工作狀況的滿意度均為全台第一;「客觀幸福力」更高居全台第二,僅次於台北市。
去年榮獲亞軍的澎湖縣,今年依舊表現亮眼,蟬聯第二名;去年位居季軍的花蓮縣,今年也維持強勁的競爭力,再度拿下第三名。
今年幸福大調查的黑馬,則是幸福表現一舉從去年第11名躍進至第四名的台北市,幸福指數進步了9.7分,奪下幸福進步獎。
台北市因資源豐富,客觀幸福力連續五年拿下第一名,在家戶連網、可支配所得、大專以上學歷比率等客觀指標都領先各縣市。
台北市民在主觀幸福感的部分也明顯增加,從去年落居第17名,今年躍進至第六名,推測與市長柯文哲成功舉辦了2017世大運、讓市民榮譽感大幅提升,應有相當大的關聯。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9554/2713596
台灣 歷年 幸福指數 在 林沛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悼!新海港大樓 - 一個政治立場之下的犧牲品
一早上班,在忙東忙西之間,朋友傳給了我兩個新聞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2593832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2591097
看完第一則之後,心中的感覺就是「Orz」,除了無力感還是無力感;但看完了第二則新聞後,心中的感覺馬上從無力變成現今最流行的「黑人圖」...
是的,甚至再加一句WTF會更傳神… 一向常常聽人家什麼「完全執政完全負責」,還是「正在改變當中」;那前任首長做得不對、不妥當的政策決定,你身為現任的首長不就是要改嗎? 怎麼繼續會延續下去、甚至變本加厲呢?
原來,這都是立場的問題。
立場對了,什麼都是對的。
許多政治人物想要的,不是do the job (把工作做好),而是keep the job (把工作保好);但是為了要保住工作,簡稱「連任」,他們就必須在短時間內讓民眾「有感」,為了有感,曝光率能見度行銷策略幸福指數競爭力排名… 這些阿撒布魯的東西就變成了這個政治人物所追求的東西。
而他的「立場」,也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人知道,在「曝光率能見度行銷策略幸福指數競爭力排名…」這些東西上,我(某政治人物)很行 =_=。
但是,這樣做,對基隆會好嗎?
對於基隆這個城市來說,基隆港有著許多不同的意義;因為有著基隆港,所以雞籠這個平地率不到6%的小地方,自開港100多年以來,就充滿了許許多多的人潮及現金流,因此很多的外縣市人口、甚至離島居民,都跑來基隆「賺吃」、甚至定居在基隆。包括我自己,也是因為這股時代的潮流而生於此、長於此的第三代基隆人。
而當我成長後,因為求學及工作關係,我更進一步了解到,基隆港不只單單是基隆市的母親,更是基隆市建市以來、最大的在地產業,以及基隆在全球地圖上的唯一亮點。
因為有著基隆港,所以歷年來,基隆產生了許多跟港務有關的直接工作機會,像裝卸、運輸…etc. 而因為這些直接靠基隆港賺吃的勞工有各方面的需求,所以食衣住行育樂等百業也因此蓬勃發展;而港口的興盛、直接導致了國際間的注目及商機,因此基隆從19到20世紀時,曾經是一個名聲顯赫、風華絕代的國際商港。
2012年,我有幸進入港務公司任職,當時基隆港的規劃,其實已經預想到今日郵輪市場在亞洲的蓬勃發展,而基隆港因為鄰近台北市,交通便利,有著對國際旅客天然的吸引力;因此公司決定,在基隆港西4至西6碼頭間,重新搭建現代化的旅客中心及多功能商業大樓,一方面提供給國際旅客多元化的完善服務,另一方面也引進商家做賣場經營,希望能夠帶動當地就業,產生優質工作機會,讓基隆人多留在基隆上班,重新把基隆市的產業商機激活出來。而這個計畫,所有的相關人士都叫它「新海港大樓」,而所有參與的人,都認為這是基隆能夠風華再現,重返榮耀的關鍵一步。
但,理想很豐滿,而現實… 卻骨感到一整個不行。=___=
對基隆市的長遠規劃來講,這樣的建設是有益的,能夠長長久久的,甚至變成基隆本地的一個國際性亮點(船一入港就看到一棟類龍形的商業大樓,夠屌吧?),但是,這對當任基隆市政府的政績沒啥幫助;所以,在2013年左右,當時的基隆市府(張市府)就要求要四億的回饋金,美其名「回饋地方」。
ㄚ本來在中央通過的工程預算裡面就沒有這一大項,我去哪裡生出來給你?
2015年,經過2年的談判+協商,西4及西5碼頭的旅運大樓第一階段準備要動工了,卻被一群文史工作者以文資法的名義抗議,要把日據時期的樑柱保存下來為理由而停止動工… 最後,基隆市政府(已經變成現在的林市府)裁決,將西四碼頭倉庫(主要是那幾根柱子)列為二級古蹟,而新海港大樓,就因為這一件事件對原本的工程計劃造成結構性的破壞,也使得原本的設計圖變成全然不可行,最後,胎死腹中。
我當下聽到這個消息的感覺是: 「@#$$%%><&*!!!」(請自行猜測)
今天,葉匡時前部長在臉書上所說的兩件痛心之事,一是澎湖金龍頭案,二就是基隆海港大樓開發案;金龍頭案的失敗,可以勉強解釋成為皇家加勒比郵輪集團,因為主要佈局大陸郵輪市場,而決定放棄在台灣的投資(兩岸關係急凍),但新海港大樓案的失敗,卻完全是因為各方面立場上的不同。港務公司的立場跟市政府的立場,有著根本性的差異;港口的經營,是10年20年,代代相傳小心翼翼的永續經營及跟國際間競爭,而市政府要的,卻是短時間的有感政績。
立場對了,就什麼都是對的。
立場不對,就算是有利於所有人也是不行的。
謹以此文,分享本人對此事的見解與看法,紀念已逝去的基隆市發展契機,以及當初為了新海港大樓計畫,所付出了許多努力的人們。
2017.07.20
台灣 歷年 幸福指數 在 [新聞]台灣人快樂嗎?2017世界各國幸福指數出爐-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在全球排名第22,亞洲地區排名第四,顯見台灣一定的經濟實力;再觀察台灣歷年的經濟成長率,除了2001 (-1.26%) 及2009 (-1.57%) 為負成長外,每年皆維持正成長 ... ... <看更多>
台灣 歷年 幸福指數 在 聯合國世界幸福報告(WHR): 台灣主觀幸福感6.51分冠東亞 的推薦與評價
有歷年排行資料。 台灣被寫成. Taiwan ... 再騙嘛! 聯合國真的有台灣...中國台灣省台灣號稱的加入聯合國是說獨立另外加入 真的有台灣的幸福指數報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