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攝影本身就像宗教行為,它是一個時間性的藝術,透過一個影像我彷彿在跟不斷在消逝的時間在抗衡,我覺得眼前的這一幕對我來說(即便我說不出來),它有種莫可名狀的意義,所以我把它留存下來』——攝影家馮君藍
🎞 完整專訪▻ https://youtu.be/WYTL9OP1Low (歡迎訂閱🔔)
#藝術攝影 | #馮君藍 |
__________小檔案__________
1961 在香港出生,父親馮家豪是基督教循道衛理公會傳道人。1964 因父親受教會差派舉家遷台,落腳嘉義,開拓衛理公會在嘉義的第一間教會。1979 進協和工商美工科,受教於恩師版畫、雕塑家董振平先生。1982 自職校畢業後(除了三年兵役期間)一直從事美術設計工作。在此前後因攝影家阮義忠老師的兩次攝影展:《北埔》、《八尺門》及攝影相關著作開啟對攝影的興趣。1988 結識攝影家簡永彬先生,並在他鼓勵與恩助下於廈門攝影藝廊舉辦第一次攝影個展《小孩與名叫愛麗斯的蝴蝶》。
_________重要展歷_________
▿1998 「小孩與名叫愛麗斯的蝴蝶」,首次個展,台北夏門攝影藝廊。
▿2009 「微塵聖像」,阿藍、陳志駒影像雙個展,台北雲清藝術中心。
▿2011 「台灣新世代攝影展」,台北當代藝術館。
▿2012 「在去而不返以先」個展,台北Art Door Gallery藝境畫廊。
▿2013 「PHOTOQUAI」國際攝影雙年展,法國巴黎Musée du quai Branly。
▿2014 「被光照的微塵」個展,台北玉溪有容教育基金會 Studio 94。
▿2014 「PHOTO SHANGHAI 上海藝術影像展」聯展。
▿2015 「Saint Anonymous」個展,紐約inCube Arts。
▿2015 「喻體 幻象 Figures of Speech: Portraits of Fantasies」聯展,上海攝影藝術中心。
▿2016 「Man & God」聯展,美國波士頓。
▿2016 「和光同塵」個展,台北學學文創基金會。
▿2019 「羔羊的筵席-馮君藍攝影裝置展」,台北別古藏藝術空間
▿2018 「2018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台北藝境畫廊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台灣 第 一間教會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年1月24日,臺北市萬華區西昌街168號,「珍珠家園」婦女中心。(張哲生 攝)
以下關於「珍珠家園」的介紹,刊登於2018年5月5日之基督教論壇報。
走進萬華社會邊緣巷弄
將耶穌的愛帶進心靈角落
【記者蔡明憲台北報導】台北萬華龍山寺周圍有許多茶室,夜夜燈紅酒綠、飲食男女出入,是很多人不曾甚至不敢踏進去的巷弄。2005年聖誕節,從一位女宣教士及本地基督徒姊妹開始,上帝興起一些基督徒,每個禮拜走進裏頭探訪,與這群社會邊緣生活的婦女建立友誼,將上帝的愛帶進這些巷弄及心靈角落。
2008年,「珍珠家園婦女中心」成立,持續倚靠上帝的愛來陪伴茶室上班的婦女及街頭上的性工作者。原本沒預期能建立起來的事工,神親自動工成就了!並帶領珍珠家園於五月6日主日下午舉行十週年感恩禮拜,來見證祂奇妙作為!
阿真來台宣教30年恩典時刻
基督教內地會荷蘭籍宣教士「阿真」林迪真(Tera van Twillert),是神使用建立珍珠家園的第一個器皿。而且神很特別,這個週末不僅是珍珠家園十週年感恩,五月5日這天,也是神帶領阿真來台宣教滿30年的恩典時刻。
1988年五月5日,當時台北車站的鐵路還沒地下化、西門町中華商場也還在,這天,阿真興奮的踏上台灣這塊土地。因為15歲信主、16歲領受宣教呼召的她,為這一刻預備、等待了多年,來到台灣,她正式成為「宣教士」。儘管那時還不清楚上帝為什麼帶她來台灣?要她做什麼?
完成語言學習及頭四年在真理堂的學生工作後,神帶領阿真投入萬華服事的第一步,是參與活水泉教會的團隊,關心街友、上癮者或幫派等對象。從外表來看,身材纖瘦、個性溫柔的「阿督仔」阿真要去服事這群人,上帝有沒有搞錯?沒想到阿真對於能夠「關心社會邊緣人」很有負擔,而這正是在荷蘭信主時,神就給她宣教以外的第二個呼召。
轉眼活水泉服事14個年頭後,神帶領阿真開始新階段的任務—服事茶室工作婦女。14年前阿真剛搬到萬華,住家周遭天天都可看到這些婦女,有一次颱風天,阿真看位一位婦女在風雨中講公共電話,而主動與對方聊天,之後碰面都會互相微笑示意;還有一次在教會禱告會中,阿真身旁剛好坐了一位邊緣婦女,趴在她身上痛哭。回頭來看,原來神早已將服事這群婦女的感動放在她心裡。
差會對於阿真的負擔,同意讓她試試看,做不起來也沒關係,但要求不能單獨一人去服事,需要保護安全。那時阿真到萬華一間教會兩堂主日傳遞負擔,神奇妙興起一堂各有一位姊妹願意回應呼召,阿真就與兩位本地姊妹走進茶室巷弄探訪。
是想傳教,還是真正關心她們?
第一年,阿真與同工就是土法煉鋼每週探訪,邊探訪邊為這地禱告。她去探訪,其實這些婦女也在「看」她,看阿真這個外國人本來不屬於這裡,為什麼常常來看她們?也在觀察,阿真與同工只是想跟她們傳教,還是真正關心她們?
阿真與婦女互動,很強調對她們的「尊重」,因為知道這些婦女都是逼不得已才從事這個行業,她們都是上帝所愛的姊妹。阿真與同工會送小禮物給婦女們,有的婦女會將這些小禮物一直留在身邊,感受到有人真心關心她們。
曾有一位婦女,多次看到阿真穿梭茶室間的身影,就主動問阿真:「妳是不是基督徒?」原來,這位婦女已經受洗,迫於生計在此工作,與阿真分享時不禁難過哭了。彼此在禱告中,求神憐憫安慰。
慢慢地,當地茶室都知道阿真跟同工是「耶穌的」、「阿們的」。阿真很感恩,多年探訪下來,每一次走進這些巷弄,拒絕她們的不少,但總是會有一些婦女願意跟她們聊聊,神讓同工們的服事沒有落空。
2006年,阿真奇妙認識在當地開店的基督徒,願意支持這樣的服事,更開放店裡舉辦了這項事工的第一次聚會。阿真邀請在林森北路關心酒店小姐的顏金龍牧師擔任講員,感謝主最後來了20多位婦女參加。
那天晚上,回想顏牧師會講信息,並有教會同工會帶敬拜,讓參加婦女靈裡很有收穫。阿真突然對自己的服事有了一些懷疑,「講信息、帶敬拜,這些我都不太會,那麼事工有辦法繼續下去嗎?」
阿真鼓起勇氣跟神禱告說:「主啊,今天所做的服事,你會高興嗎?」很少有這樣經驗的是馬上有話跟她說:「阿真,妳有沒有因我所做的,而感到高興嗎?」當下阿真清楚明白,「服事這些婦女,這是神的工作!」神不在乎我們會不會、能不能,祂只在乎願不願意為祂去做。
耶穌對邊緣婦女完全了解接納
神繼續開路,帶領阿真跟同工於2008年正式成立珍珠家園婦女中心,陸續有週四聚會、週五手工班、一對一門訓等聚會。神更親自帶領同工、志工加入團隊,一起關心這些婦女。而且這麼多年來,經費上神都親自動工供應。
阿真有感而發地說,受到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影響,這些婦女很多是為了賺錢養家,讓兄弟姊妹或自己的孩子能夠讀書(不少是離婚的單親媽媽),而從事這個行業。曾有次問卷了解她們認為自己「有價值嗎?」不少婦女回應,能拿錢回去供應給父母及家裡時,會感到有價值;但接客人到房間時,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
珍珠家園希望幫助這些婦女,能重新用「上帝的眼光來看自己」,知道自己在上帝眼中是何等寶貴。如同聖經路加福音七章36-50節裡的婦女與耶穌,看見耶穌對婦女完全的了解與接納,也如同對我們每個人的接納。
神帶領阿真也有機會到其他縣市傳遞異象,邀請各地教會能關心當地從事這類型工作的婦女。感恩的是,目前已在基隆興起迦美地事工,而且是由當地教會為主體來投入服事。阿真拿起一張印有台灣地圖的明信片,裏頭串著萬華、基隆及其他各縣市,希望有天能串成一條屬神的「珍珠項鍊」。
阿真提醒,這10多年來,看到萬華地區從事這些行業的婦女人數沒有減少,服事的需要量很大,人力仍有限,邀請更多同工配搭服事,也希望有社工背景的同工加入。
讓阿真感恩的是,當聽到有婦女將珍珠家園當成是自己的「娘家」,是一定可以回來的地方,就讓她覺得這一切的服事都值得了!榮耀歸予耶穌!
台灣 第 一間教會 在 母乳顧問 兒科醫師 張淳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原先來美國的計畫是,等三四個月後兩小都去上學,再來着手進行母乳的活動。上禮拜五晚上順手查了一下離我們家最近的母乳支持團體(la leche league,國際母乳會所舉辦)在哪裡,竟然禮拜六早上就有一場!擇日不如撞日,鼓起了三四次勇氣,決定去參加(要鼓起那麼多次勇氣是因為我的英文很普普,美國人講太快就會聽不懂,然後speaking時不時會卡彈……)
這是第一次在這個場所(在一間教會)舉辦,本來leader不確定有幾個人會來,但後來包含我也來了九對母子(還有兩對組媽媽帶外婆一起來),蠻熱鬧的。他們對孩子們非常親善,報到區準備了水果零食,還拿了許多玩具跟孩子們玩。
與台灣不一樣是美國的進行方式沒有前面演講授課這一段,而是leader 先訂個主題,譬如我們這次是分享第一次在外面哺乳的經驗,圍圈圈輪流每個人先自我介紹後再一起針對主題分享,我自我介紹時有說自己從台灣來,是兒科醫師,也是個Ibclc!主要來這邊看看學習兩個國家的不同和差異(秀存在感!!)。
第二輪則是大家各自提自己的問題,然後互相提出建議討論,其實美國媽媽的問題也都差不多,一個問小孩子會咬媽媽乳頭(這一段蠻有趣,一個媽媽反問提問者,那妳會怎麼回應,提問者說,她會說"ouch !".這個媽媽回答"ouch is a funny word, it is no use"),然後討論蠻熱烈的第二個議題是媽媽想離乳很掙扎(寶寶大概一歲),最後一個發問者寶寶大概才兩個月不到,困擾的是不知道寶寶喝到最後很掙扎很抗拒,是為什麼。可惜這邊的free talk我沒有發言,只是很努力的聽,希望我英文趕快進步下次就可以為台灣秀存在感了!
結束後,有個外婆走來問我,說台灣比較小,家庭比較緊密,是不是比較多跨世代哺乳的經驗,她說她40歲生最後一個寶寶,然後她20歲的女兒也生小孩,有時候她女兒出門她會幫忙哺乳!這實在是太酷了!我說,我們上一代哺乳觀念普遍不好,那時候配方奶剛引進台灣,大家覺得配方奶優於母乳,像我媽媽只餵我兩個禮拜。最後美國外婆以罵罵奶粉廠商作為結束。
第一次參加母乳支持團體,緊張成分居多,但真的蠻有趣的,希望英文進步下次會更好!(應該是兩到三個禮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