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向遠見雜誌投書,新竹縣被遭誤解疫苗打得慢,對於縣內醫護及一線防疫人員的士氣更是一大的打擊。針對特定有心人士對於疫苗相關統計的操作,除了心疼醫護及防疫人員外,我也決定公開投書,向縣民朋友說明及中央喊話。
全文如下
防疫同島一命,無謂的操作沒必要!
台灣要控制疫情,最有效且唯一的手段就是打疫苗,而打疫苗的成果指標,就是18歲以上全體國人的涵蓋率。根據中央7月19日的統計,我國疫苗涵蓋率已達21.5%;隨著疫苗逐漸到位,配合各縣市接種站快速施打,整體涵蓋率將逐步提升。
疫苗全面開打以來,媒體輿論的焦點,鎖定在打疫苗的速度及涵蓋率,並以此作為檢視各縣市防疫成果的指標。但部分媒體所製作的圖表數據,雖強調是依據中央CDC的數據做成,但呈現出來的結果,包括中央CDC官員及地方衛生局專業文官,都看的一頭霧水。
以中央社製作的圖表數據為例,截至7月19日止,新竹縣共獲配11萬2420劑疫苗,接種人次共8萬6181人次,第一劑涵蓋率為14.5%。有些人以此涵蓋率,批評及質疑本府打疫苗的速度緩慢,甚至連衛生同仁都感到疑惑,為何這麼努力了,卻是呈現出這種數據結果。
原本本府還虛心檢討,並天真認為,各縣市因打疫苗的策略不同,導致接種速度有快有慢,在7月16日中央配發本縣給65歲以上長者的疫苗打完,涵蓋率就會追上其他縣市,但結果並非如此。經過仔細的探究,卻發現驚人的結果,本縣獲中央撥配11萬2420劑疫苗,占18歲以上人口總數的24.63%,竟排名全國各縣市的倒數第二少,若換算為全縣人口比例,更是僅有19.62%,全國最少!(請詳見圖表)
表面上,中央社製作圖表的涵蓋率計算是對的,但實際上,數據的換算標準卻大有問題。每個縣市的人口結構不同,加上各縣市的疫情狀況不一,施打疫苗的策略也因地制宜。譬如說,新竹縣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為13.15%,全國第二低,依照中央配發疫苗的定額比例換算,本縣獲得中央撥配65歲以上的疫苗比例,是全國倒數第二。若再將接種數除以總人口數,又因為本縣0至17歲的人口比例為20.3%,是全國第二高,換算下來的數據就更低。
或許有人會說,新竹市的人口比例跟新竹縣相近,年輕人口比例更是全國最高,但新竹市的涵蓋率也比新竹縣多將近5%。但從疫苗累積配送數占人口數的比例就可以發現,在疫苗數占總人口比例上,新竹市比新竹縣多了4.17%,疫苗數占18歲以上人口比例,兩者更是相差5.53%。為何新竹縣市人口比例相近,且新竹縣比新竹市多12萬多人,但所獲中央撥配疫苗數量竟有如此差距,讓本府百思不得其解。
換言之,就算本縣把中央撥配的全部疫苗11萬2420劑100%打完,本縣18歲以上的接種涵蓋率僅為24.3%,這個數據甚至還落後其他縣市。如果依照中央社圖表的換算方式,將疫苗數除以總人口數,即便所有疫苗100%都打完,本縣的涵蓋率也只有19.6%,這個數據連全國涵蓋率21.5%都不到,與其他縣市的差距就更大。
簡單地講,在中央撥配給本縣疫苗數量比例最低,加上新竹縣人口結構的特殊性,就算本縣完全依照中央的指示對象施打疫苗,且將所有疫苗打完,18歲以上的涵蓋率也比不上其他縣市。若涵蓋率是以疫苗數除以總人口數計算,本縣的涵蓋率更會減少將近5%。部分媒體將這樣的數據,作為各縣市之間的競爭評比,對本縣來說,非常不公平!
為有效防疫,快速提升全體國人的疫苗接種率,應該是全體國人一致的目標,所以,評估的數據應該只有一個,就是全體國人的疫苗涵蓋率。在每個縣市所獲得疫苗數不一樣的情況下,硬是將全國涵蓋率劃分為22個縣市,然後相互比較,每天都在比誰打的快、誰打的慢,誰的涵蓋率高、誰的涵蓋率低,試問,這樣的比較意義何在?
在疫情同島一命的關鍵時刻,統計的數據,若無法呈現真實的情形,甚至出現立基點不同造成數據偏差,導致誤導民眾、相互攻擊,會讓人不禁懷疑有刻意操作之嫌,更會打擊基層防疫同仁的士氣。美國知名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曾言:謊言有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lies, damned lies and statistics)。他並非要否定統計學的價值,而是提醒大眾,在解讀數據的時候,務必要謹慎再謹慎!
遠見雜誌的報導
https://reurl.cc/KALYbM
#防疫不能停
#同島一命
#感謝醫護人員
#感謝防疫人員
#領頭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積極管理 有效開放 今天高雄+0,全台本土個案18例(台北12、新北6)。 這也代表除雙北地區存有隱形傳播鏈之外,這段時間大家團結防疫,公共衛生手段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台灣疫情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 在未來最重要的工作,強化防疫措施之外, 還有疫苗接種。 #明天起_70_71歲長輩...
台灣18歲以上人口總數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積極管理 有效開放
今天高雄+0,全台本土個案18例(台北12、新北6)。
這也代表除雙北地區存有隱形傳播鏈之外,這段時間大家團結防疫,公共衛生手段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台灣疫情獲得一定程度的控制。
在未來最重要的工作,強化防疫措施之外,
還有疫苗接種。
#明天起_70_71歲長輩開始接種
請長輩們按照通知的時間地點,帶身分證、健保卡、同意書,分流前往接種,不用趕,不用緊張。
也希望來施打的長輩開心、放鬆,在一些比較大型的接種站,我們會安排「彩蛋」,歡迎長輩們來接種。
如果沒有通知書,或是戶籍不在高雄,請和區公所聯繫。
在六大接種站:高雄展覽館(新光停車場)、高雄巨蛋、鳳山體育館(鳳西羽球館停車場)、高科大楠梓校區體育館、美濃國中體育館、岡山農工,也持續實施憑接種通知單、接種黃卡,#免費停車 的服務。
孕婦和70歲以上(含原住民55歲以上)重大傷病、行動不便長輩,我們也提供熱血計程車接送打疫苗,有需要請洽區公所預約。
#孕婦接種疫苗
建議準媽媽們,接種前必須跟您婦產科產檢醫師來洽詢,自己接種哪一種疫苗可能比較適當。
專家會議的建議,是孕婦適合接種莫德納疫苗,但現在疫苗不分廠牌一批批進來,所以我們鼓勵孕婦如果還沒有施打疫苗,可以儘速洽詢醫師,在這一週、下一週儘速接種。
尤其是在三個月,比較穩定情形之下,打疫苗對準媽媽、小朋友都會有保護力。
高雄市COVID-19疫苗22家孕婦專診合約醫院:https://reurl.cc/3akypj
.
建立群體免疫的過程裡面,因為疾病在年長者的健康危害程度比較大,所以真的要拜託大家,能夠按照時間、分流來打疫苗。
在六都COVID-19配發疫苗與接種人數上,高雄市目前疫苗使用率到達98.5%。
高雄全部的局處、醫療院所動起來,通力合作,環境和效率快,就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覆蓋率。
致死率、重症率,和年齡別有關,因此高雄希望長輩施打速度能加快,也建議指揮中心,可以依照人口年齡別總數匡一個額度,哪一個縣市先打到達標,第二階段疫苗就應該先給跑得快的同學。
另外,有居留證、健保卡的外籍朋友,只要年紀符合(如本梯次為70-71歲以上),比照中央規定,可以施打疫苗。
.
「#積極管理,#有效開放」
疫情雖然初步獲得控制,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第一,在生活、社會、經濟的需要上,例如上學、或者是經濟活動,如果適度鬆綁,那在管制措施上也要更積極互相搭配,有配套、有秩序的循序漸進。
第二個原則,基本上,就是要保持社交距離跟戴上口罩。高雄市我們會以戶外的活動來優先規劃開放。
以這兩個原則,比較能夠將社區傳播的風險,降到最低。
對於各工作場域,我們會來做風險評估,然後把管制措施做好,相關比較詳細的規定於專家會議討論完後,會立刻來公布。
簡單來說,戶外開放空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可以先在7/13之後優先來做處理。
而室內的部分,我們要看是特定對象,亦或不特定對象,到底有哪些風險,管制措施的強度要到哪裡等,我們做一個清楚的規定,讓大家有所遵循。
台灣18歲以上人口總數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台灣18歲以上人口總數 在 楊文科- 近日,我向遠見雜誌投書,新竹縣被遭誤解疫苗打得慢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要控制疫情,最有效且唯一的手段就是打疫苗,而打疫苗的成果指標, ... 的結果,本縣獲中央撥配11萬2420劑疫苗,占18歲以上人口總數的24.63%,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