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定要讓大家都知道!我們攜手努力推動的國家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發電仍然在ㄧ步一步的向前持續邁進中..... 海龍計畫通過「離岸風力發電產業關聯執行方案」審查 (04/13/2021 Wind TAIWAN 離岸風電)
龍離岸風電計畫今(1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已通過經濟部之「產業關聯執行方案」審查,並承諾未來將一一落實提出的國產化承諾。
海龍離岸風電計畫在新聞稿中指出,過去兩年海龍團隊一直與台灣政府、國內外供應商密切合作,歷經無數次討論與反覆磋商,全心投入國產化的準備工作;也向台灣離岸風電部門主管機關包含經濟部、能源局、工業局以及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等單位,和攜手推動國產化的最佳夥伴—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及西門子歌美颯再生能源投入的心力,表達感謝之意。
作為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之「定錨專案」,海龍計畫致力於達成政府國產化要求,以培養永續發展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以及在地供應鏈。
海龍計畫在2019年第四季分別與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及西門子歌美颯離岸風力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定「優先承攬協議」,確認夥伴關係。未來海龍將與上述兩大統包商攜手努力,致力於達成各項國產化承諾。
在船舶本土化的部分,海龍計畫與台船環海之合作係台灣首宗大型海事統包工程計畫優先承攬協議,內容涵蓋水下基礎及海底電纜之設計、採購製造、運輸及安裝等統包工程,並促成台灣第一艘全迴旋大型浮吊船「環海翡翠輪(Green Jade)」之最終投資決定,其為具4,000噸吊升能力及採用最高等級DP3動態定位系統之離岸風電主力工作船,預計於2022年完工交船並投入海龍離岸風場服役,屆時將讓台灣離岸風電工程本土化邁向另一個重要里程碑。
在風機本土化的部分,海龍計畫就300MW之2A風場與風機系統商西門子歌美颯簽署優先承攬協議,內容包含風機提供及保修服務。海龍計畫將採用西門子歌美颯最新款的SG 14-222 DD風機,單機裝置容量達14MW、葉尖至海平面高度達247公尺,屆時將成為市場上最大的離岸風機之一,將於西門子歌美颯台中港機艙組裝廠生產,除提供台灣內需外也將成為區域出口中心。
海龍計畫風場總監岳慕駒(Felipe Montero)指出,上述內容正是海龍致力於實現「產業關聯執行方案」計畫相關承諾的最佳案例。海龍能通過國產化審查,正是由於政府、開發商及供應商間最終能取得平衡並達成共識,希望持續與政府、兩大統包商及本地供應商合作落實產業關聯計畫,共同推動永續發展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及供應鏈,不僅要打台灣盃,目標是進軍亞洲盃,讓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
完整內容請見:
http://www.windtaiwan.com/article/articledetail/1882
♡
台船環海風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非常令人振奮的新發展,台灣加油!加油!加油!~~ <3
離岸風電跨大步!中鋼結盟CIP造百架國產風機,拚「全球之最」在地化風場!(02/06/2020 BusinessNext數位時代)
(陳映璇 報導)「歡迎參加中鋼、CIP的大婚!」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執行長侯奕凱開心的說,自2016年CIP從丹麥遠赴台灣籌備開發離岸風場,第一個結識的公司就是中鋼,雙方更共同投資中能發電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能公司)開發位於彰化離岸的300MW裝置容量中能風場,這也是國內唯一的台、歐組合,且順利通過工業局國產化審查的離岸風場計畫。
拚風機國產化,中鋼、CIP採聯合開發離岸風場
繼外商沃旭能源、達德能源、麥格理、JERA等業者,去年在離岸風電投資合計達18億美元(約新台幣540億元)後,CIP與中鋼團隊也跟進帶動台灣綠能投資。
中鋼與CIP開發的中能離岸風場,預計在2024年併網發電,由於併網的時間較晚,需要達成的國產化要求也更高,其中最為艱難的是高達16項「風機零組件」;兩者歷經一年多來跟風機系統商及零組件廠商展開多次的協商,最終敲定本土風機方案,於2月3日跟全球知名風機系統商MHI Vestas(三菱重工維特斯)簽訂優先風機採購合約。
CIP與中鋼將採取 聯合開發 的模式,所謂的聯合開發,也就是共同採購風機相關零件及共用設備。
中鋼總經理兼中能公司董事長王錫欽表示,300MW的中能風場,加上600MW的CIP彰芳暨西島風場,總計900MW、近百架風機的需求,能夠達到本土產業鏈的經濟規模,可提高風機零組件廠商的投資意願,這也是國內第一個台廠與歐廠的組合,可透過丹麥開發風場的專業經驗,進而協助台廠。
中鋼下個50年,攻風電、太陽能
王錫欽表示,在離岸風電上,中鋼將負責建立 風機零組件產業鏈、水下基礎、風場開發3件事 ,而開發風場就是為了建立風機零組件、水下基礎練兵。
在建立本土風機產業鏈上,由於建造風場需龐大資金,中能風場預計2022年完成融資。
除了風機已與MHI Vestas簽訂優先採購合約;海事工程上,中鋼與台船環海簽訂水下基礎安裝工程及風力機安裝工程的優先承攬商合約;陸上電力工程則由中宇、華城、星能、東元4家簽優先承攬,採用本土變壓器、開關設備及配電盤等設備。
水下基礎方面,中鋼旗下專攻水下基礎的子公司興達海基,目前已承接沃旭能源大彰化風場56座水下基礎,預估年中產出第一套水下基礎,到2021年底前陸續完成56套交貨,之後便能穩定量產。
明年中鋼即將邁入50週年,將透過「智能創新,成為精緻鋼廠、發展再生能源」為兩大主軸,發展下一個50年。王錫欽解釋,全球面臨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問題,發展再生能源是大勢所趨,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綠能將是未來20~30年的趨勢。
CIP預告融資將到位,逐一實現國產風場
隨著中能風場、CIP彰芳暨西島風場通過國產化審查後,CIP表示,彰芳暨西島風場計畫的融資即將到位,隨著融資到位後,先前所簽下的水下基礎、海事工程、風機零組件等本土化訂單將成真,風機系統商MHI Vestas將實現在台設置風力機機艙組裝線的承諾,相關細節預告最快4月公告。
CIP、中鋼也一再強調台灣離岸風場的在地化要求是「全球之最」,CIP與中鋼的風場陸續將在2021到2024併網發電,王錫欽引用英國離岸風電報吿指出,預估英國在2023年風場在地化可達到60%,但中鋼的風場有望超越60%在地化。
最後,王錫欽喊話,希望在下一階段的離岸風場開發政策,政府能延續對於國產化項目的要求,才能穩定國內廠商對離岸風電的投資信心。
責任編輯:張庭銉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487/cip-with-csc-develop-offshore-wind-localization
♡
台船環海風電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在 EnergyTren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能離岸風場裝置容量為300MW,還須符合這項規定...
#離岸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