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掩埋場太陽能電廠 北市福德坑「能源之丘」今天啟用!! 北市「追日計畫」 12行政區將為市庫賺進300萬!! (02/17/2017 聯合報)
(記者翁浩然╱即時報導)北市府去年7月和大同公司簽約合作,在福德坑環保復育公園啟動「能源之丘」計畫,設置面積約3公頃的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今天上午10點正式啟用,成為全國第一座完工發電的掩埋場太陽能電廠,每年發電量可達2百萬瓦(MWp),為市庫增加100萬元歲入。
「能源之丘」是由市府提供適當土地、廠商負擔所有建置成本,以公私協力方式興建的太陽光電系統,去年9月開始動工,約設置8000片太陽能板於福德坑的斜坡綠地,並於1月10日開始陸續併聯台電、掛錶發電,今天由台北市長柯文哲等人為「新電廠」啟用、揭牌。
環保局表示,北市地狹人稠、寸土寸金,難以大面積設置太陽光電系統,福德坑環保復育園區前身是垃圾掩埋場,腹地廣大,部分區域日照充足,加上園區沼氣發電多年,具有完善售電系統,有利電力輸出,經專業評估才推動「能源之丘」計畫,每年可減少約10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3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
「能源之丘」營運後,廠商每年將提供10%售電收入給市府作為土地使用回饋金,預估市庫每年可有100萬元的額外收入,市府後續也將進一步規畫環境教育、遊憩休閒等多元功能,期盼除了「自己的用電自己發」,也能妥善利用土地。
另外,環保局目前也已著手推動「能源之丘」第二期計畫,預計在南港山豬窟掩埋場的山水綠生態公園設置太陽光電並評估可行性,推估設置容量可達1百萬瓦(MWp)。
北市「追日計畫」 12行政區將為市庫賺進300萬
(聯合晚報 記者翁浩然/台北報導) 北市府去年啟動「追日計畫」,針對學校、機關屋頂閒置空間設置新式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計畫分為南、北兩區,去年底確定由大同公司得標,最快明年1月能陸續完工啟用,屆時每年發電量約可達6百萬瓦(6MWp),讓市庫歲入增加300多萬元。
產發局表示,這是北市第一次大規模在公有房舍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市府沒有經費支出,僅提供可行的空間場域,明年陸續啟用後,能為市庫開拓財源。
去年北市府與大同公司簽約合作,規畫於北市12行政區公有房地,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同時率先運用新科技,採用輕量化太陽能模組,不僅重量比一般太陽能板少一半,還有抗風壓、防破裂、不反光、自潔、防火、隔音等特性,另外,設備也加裝PM2.5監測系統能監控空氣品質。
產發局指出,追日計畫北區為北投、士林、大同、中山、松山、內湖等六個行政區,大同公司正針對14所學校、兩個機關屋頂進行盤點,確認實際細部設置辦法,2月底前會完成,預估今年底可完工,明年1月啟用,發電量可達4百萬瓦(4MWp)。
追日計畫南區部分去年12月30日決標,範圍是其他6個行政區,包含19所學校、5個機關的閒置屋頂共24處,完工後每年發電量為2百萬瓦(2MWp)。大同公司2月展開細部盤點,約3月底前勘查完畢,預計明年6月底前要完工啟用。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2290158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290471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