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奧斯卡入選十強短片 短評與正版觀看方式(三):紀錄短片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推薦排序如下:
★★★★
《#柯蕾特》Colette(暫譯)
Anthony Giacchino|24m|法國/德國
・棕櫚泉國際短片影展 最佳年輕導演
・聖路易國際影展 最佳紀錄短片
二戰納粹屠猶的影像故事不在少數,但是卻鮮少有作品透過倖存的受害者家屬角度出發。90歲的柯蕾特奶奶,被一名年輕歷史學家啟發,答應一同前往探勘其胞兄當年被殺害的集中營遺址。故事固然是令人動人不已,但本片的坦然誠懇(奶奶承認他當年與胞兄並非非常親暱)、兩個世代的傳承與對話,以及歷史學致力於保存真相對照奶奶窮極一生希望遺忘過去,這兩者之間的拉扯,讓這部紀錄片昇華。
免費觀賞全片:
連結1
https://youtu.be/J7uBf1gD6JY
連結2
www.theguardian.com/world/ng-interactive/2020/nov/18/colette-a-former-french-resistance-member-confronts-a-family-tragedy-75-years-later
連結3(3/10前適用)
https://watch.eventive.org/shortlisted/play/603552a7b8f37f072efd04bc
——
★★★½
《#協奏與對談》A Concerto Is a Conversation(暫譯)
Kris Bowers, Ben Proudfoot|13m|美國
・日舞影展入選
・紐約時報Op-Docs專題系列
・金球獎導演Ava DuVernay 監製
一名七十年前在美國佛州種族隔離下的黑人勞工,與他走上奧斯卡殿堂的知名作曲家孫子的祖孫隔代對話。爺爺當年遠走他鄉,來到洛杉磯成了一名洗衣店員工。數十年後,他的孫子為《幸福綠皮書》和《柏傑頓莊園》譜寫配樂。一個非典型的美國夢故事,從熨板的踏板到鋼琴的踏板,幾十年交疊在一塊,背後的艱辛難以一言蔽之,充滿詩意與傷懷。
免費觀賞全片:
連結1
https://vimeo.com/457051968
連結2
https://www.nytimes.com/video/opinion/100000007461606/a-concerto-is-a-conversation.html
——
★★★
《#不割蓆》“Do Not Split”
Anders Hammer|35m|挪威/美國
・AFI紀錄片影展 特別提及
・日舞影展入選
以一名挪威導演的視角,觀看 2019-2020 香港街頭的抗議與鎮壓,並試圖拼湊出一幅抗爭者群像。儘管片子缺乏較完盡的前因後果,眾多相似的衝突畫面也稍嫌紊亂(手持攝影也讓人感官疲乏),但這片是第一線紀錄歷史的象徵,也再次提醒世人民主的代價為何。
免費觀賞全片:
連結1
vimeo.com/504381953
連結2
https://fieldofvision.org/do-not-split
——
★★★
《#歇斯底里的女人》Hysterical Girl(暫譯)
Kate Novack|13m|美國
・國際紀錄片協會獎 最佳紀錄短片入圍
・SXSW影展 入選
・紐約時報Op-Docs專題系列
很有趣的切點:以知名心理學家佛洛伊德當年的一名病人「歇斯底里的女人」朵拉,假想她被男性「噤聲」、「診斷」與「標籤化」之下,可能為自己提供抗辯的自清之言。對應今日 #metoo 脈絡下許多勇於發聲的女性,卻被男性或主流社會斷定為歇斯底里。十分令人玩味的並置和多重媒體素材的運用。
免費觀賞全片:
www.nytimes.com/video/opinion/100000007026836/hysterical-girl.html
——
★★★
《#人工流產諮詢專線您好,我是麗莎》Abortion Helpline, This Is Lisa(暫譯)
Barbara Attie, Mike Attie, Janet Goldwater|13m|美國
・AFI 紀錄片影展 評審團大獎
・佛羅里達影展 評審團特別獎
平實紀錄著一群女性接線員的工作日常,她們全部化名為「麗莎」,提供有限補助金和其他無形的幫助給需要人工流產的婦人。沒什麼起承轉合的例行公事,背後卻是一個又一個破碎的人生悲劇,以溫暖的口吻,道出美國當前最重要的人權議題之一。建議搭配《Never Rarely Sometimes Always》觀賞,講述一名未成年孕婦因為法規的限制,被迫鋌而走險到鄰州尋求醫療協助的故事。
免費觀賞全片:
vimeo.com/499694935
——
★★★
《#魔術方塊神級玩家》The Speed Cubers
Sue Kim|39m|美國
・影評人之選獎 最佳紀錄短片入圍
這大概是短名單中最「易入口」的作品,講述著一名南韓自閉症患者,如何受到澳洲魔術方塊強者偶像的鼓舞,進而突破自己不管是在魔術方塊技巧或人格發展上的能力。這部作品除了看兩名紀錄保持者之間的緊張競爭,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去探討比賽背後的情誼,以及主角背後父母的無條件支持,反而是更為感人的。父母始終才是最偉大的幕後英雄。
Netflix 付費會員觀看連結:
https://www.netflix.com/watch/81092143
——
★★★
《#如果我是蘇菲亞羅蘭》What Would Sophia Loren Do?
Ross Kauffman|32m|美國
一個美國基督徒常掛在嘴上的俚語「如果我是耶穌會怎麼做」(What would Jesus do?),在此轉化為「如果我是蘇菲亞.羅蘭(會怎麼做」,直接將這名義大利影史的女神比做耶穌,某種層面倒也合理。這部片透過一名死忠老粉絲的人生閱歷和家庭故事,帶出蘇菲亞.羅蘭對其深遠的影響,確實是一個可愛的致敬之作。然而,看完後我會覺得這有點監製自肥的成分(監製的母親,就是這名粉絲)。剛好搭配 Netflix 本獎季在推的《來日同行》(由羅蘭主演、羅蘭的兒子執導的義大利片)。
Netflix 付費會員觀看連結:
https://www.netflix.com/watch/81404845
——
★★½
《#獻給拉塔莎的詠嘆調》A Love Song for Latasha
Sophia Nahli Allison|19m|美國
・AFI紀錄片影展 紀錄短片特別提及
・國際紀錄片協會獎 最佳紀錄短片入圍
・日舞影展、翠貝卡影展 入選
一名15歲黑人少女被雜貨店老闆從腦後開槍擊殺,間接促發了92年洛杉磯暴動,這名少女—拉塔莎的故事,卻鮮為人知。本部片採用一種充滿詩意謳歌的調性,試圖建構出拉塔莎在其友人和家人眼中的樣貌,為她個人的短暫歷史定調。充滿感傷之情,但對於一般國際觀眾可能較有距離。
Netflix 付費會員觀看連結:
https://www.netflix.com/watch/81304985
——
★★½
《#客服中心的藍色憂鬱》Call Center Blues(暫譯)
Geeta Gandbhir|25m|美國
・維吉尼亞影展 最佳紀錄短片
・SXSW影展、棕櫚泉國際短片影展 入選
美墨邊界有一群被非法驅離、遣返的美國夢破滅者,儘管離他們熟悉國度咫尺之遙,卻僅能透過客服中心服務美國消費者,繼續流離在邊境。美國當前最受矚目的移民和移工議題,透過此片訪問的底層勞工而有了一張張對應的臉孔。然而整體剪輯上有些鬆散,難以刺中核心問題。
免費觀賞全片:
連結1
https://vimeo.com/505335690
連結2(只到3/10)
https://watch.eventive.org/shortlisted/play/60348d8acf97f5009bf9bab4
——
尚未觀看(目前無線上管道觀賞):
《#飢餓病房》Hunger Ward(暫譯)
Skye Fitzgerald|40m|美國
・美國社會影響力媒體獎 最佳導演、剪輯
・影評人之選獎 最佳紀錄短片入圍
—
最終入圍的五部作品,將於美國時間 3/15 公佈。
—
▲ 延伸閱讀:
【2021奧斯卡入選十強短片(一):動畫短片】
https://www.facebook.com/DansLeCinema/posts/1889367821221231
【2021奧斯卡入選十強短片(二):實境短片】
https://www.facebook.com/DansLeCinema/posts/1890145144476832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金庸查良鏞完美八字外的遺憾,前妻朱玫死於街頭,明報員工多會罵老查。世間對藍潔瑛的關愛由死後開始,藍潔瑛的才華不亞於金庸,屢遭新聞界欺凌利用。命好、命差比拚。戊戌年死得人多,120年前戊戍維新、60年前大躍進。 #藍潔瑛 #查良鏞 #雙查方案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
史偉莎人工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SE 相關系數]英文嘅嘢,重考生兩年成績,相關系數90%以上。極少係唔好彩。中文就唔同啦!
TL:DR – 中文通識中西史分數失望嘅,不妨考多次。因為可能只係唔好彩。理科嘅就算吧啦。英文其實都係冇乜翻身機會,但好多人都係一定要試,明白嘅。
話時話,呢排記得keep 住like and share,主動入嚟睇,同埋設定做see first.真係搵食艱難。但感激大家
1. 幫考試局蔡熾昌(我知唔係考試局,亦唔係蔡熾昌好耐,但我到而都係講旺角火車站)平反下。考試局拎咗咁多錢呢,至少在年度報告,都係有啲貢獻。你咪話,真係詳細過唔少上市公司或者NGO。至少詳細過海洋公園
2. 考試局居然有出,每一科,係每一科,重考生嗰年成績,同上年成績,嘅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真偉大。但唔知點解,去到2017年後就冇咗。
3. 唔係教數學,但相關系數不能理解:相關系數高嘅,即係舊年高分嘅好多今年都高分,反之亦然。相關系數低嘅,即係好似關係唔太大。負數?即係多數人舊年高今年低,呢度就唔會嘅。方便起見,原本係百份比,我全部倍大100倍。100分為之完美正相關,個個同舊年一樣分。
4. 實務上代表乜?如果嗰科嘅相關系數高,即係你舊年同今年都會咁上下分數。可能代表好難進步或退步,或者係個考試好能夠分辨出邊啲人得邊啲唔得。相關系數低呢?代表一年間可以好唔同,或者代表個考試好陽春,同擲公字差不多,舊年高分嘅今年可以走晒樣。
5. 之前講DSE重考,都係用英文做例子。一來英文緊要,二來多人考,亦多人重考。咁嗰時結論係好少可會升呢,亦都好多讀者指出,正常,因為英文浸十幾年,未必一年之間可以改變乜。雖然我有啲保留:「英文水平」未必可以好快改進,但「英文考試分數」係可以的。
6. 睇表啦喎,每一年之中,相關系數高嘅,紅色。相關系數低嘅,綠色。咁以下就係以所有重考生數字(*)出嘅結論:
7. 首先,你見相關系數,普遍都幾高。好多都八十幾九十,極少會低過七十。
8. 另外,我啲紅綠色,係一年一年咁做,但你發現年年都差不多。紅嘅年年紅,綠嘅年年綠。即係基本上同考生無關,同年份亦無關,同嗰年份卷深唔深都冇乜關。係嗰科嘅性質,同埋份卷嘅本質。
9. 好啦,英文。眾望所歸,你見到英文科,紅過韓紅,紅過秦虹,紅過喬紅。九成幾嘅相關系數,差不多每一年都係最高。證實咗讀者嘅假設:英文嘅嘢,其實好難一年間改善。即使唔講英文水平,講英文成績,都係好難有乜大改。其實考多次最冇so就係呢科。但當然明白,偏偏呢科係好多人要考多次。正面啲睇,你可以話英文卷嘅甄別能力好好,冇死錯人,你係唔掂嘅,下年嚟多次都係唔掂。但你係進步咗嘅,應該有回報。
10. 但另一個極端,就過癮啦。中文呢?中文科年年綠色,相關系數極低。即係老老實實,分數唔滿意嘅,記住考多次。可能只係運氣,改卷嘅唔妥你。同樣係語言,點解分別咁大?我估係因為兩樣嘢:第一中文係母語英文唔係,唔少人都認為考中文會話或聆聽十分反智。低分嗰啲,咁平時點生存嘅?啞嘅?講法文定手語定手指指send message?考會話其實你考佢演講技巧,考聆聽其實你考佢專注力,同語言能力per se冇乜關。第二,當然係啲卷嘅設計。其實我冇教書多年,但而家中文應該都仲係冇MC玩?英文有下話?咁中文卷就變咗比較主觀。主觀唔一定差,但你重考嘅,下年唔同人,可能你同一份嘢佢畀高分你呢?
11. 另外仲有幾科綠色,相關系數低嘅,差不多全部係文科,「主觀」。亦即係你下年玩過係比較大機會翻身嘅。中史西史,中國文學,仲有惡名昭彰嘅通識都係咁。而啲友明明話通識卷有個指引唔會好主觀喎。數字唔係咁講咯。
12. 當然,仲有表上最低系數,最綠,唯一低過50嘅,視覺藝術(即係美術啦?)。原因同上。藝術嘅嘢,你識條鐵咩。畢加索去考應該拎個U(講笑,唔好咁天真,你估愛恩斯坦真係考試好低分咩)
13. 紅色,相關系數高嘅,除咗英文,就係Phy Chem Bio IT,簡單易明啦。啱就啱錯就錯,大腸就大腸架啦。易乾都係,可以問下呢度讀者,有人教易乾。但我記得都係有MC題?而家咁大鑊飯民粹嘅社會,MC題其實好東西,啱就啱錯就錯,又慳改卷時間。相反,你教文學嗰啲,分分鐘畀個學生老母(甚至學生本人)大返你轉頭。我老母年年睇莎劇喎,你邊位?
14. 仲有乜大科未講?梗係留到最後,數學。理所當然地,數學compul嗰部份,好紅,同英文有得比,相關系數好高。得就得,唔得就唔得架啦。雖然我覺得數學升呢不難的,我私人補習嘅重考生,全部都升呢。「因為U嘅我會叫醒佢去考試,F嘅會教下佢做啲初中甚至小學數」
15. 但奇怪係,分拆開兩部份嘅,唔知點解就綠,相關系數幾低。可能因為人太少?
16. 呀係啦,你見有啲科目NA嘅。如果日校學生唔夠30個人重考,就唔會出現。但好可能全體重考生係仲有幾百友嘅。例如IT在2017 NA咗,只代表唔夠30個日校重考生,但全體應該一定唔止
17. 最左邊,你可以見到2017年,全體重考生,有幾多人考各科。亦見到有啲科係邊緣化咗—其實會考年代已經係咁,只係DSE又吊多次命。
18. 你見到中國文學嗰啲,早幾年上榜,而家已變NA,Visual Arts亦係。仲在榜上嘅,你見中西史地理呢啲,都相當少人重考—固然少人重考唔等於少人考,我懶搵,但個大方向應一樣。
19. 另外小小技術嘢,我見BAFS(企會財),我見2013 2014係冇分類的,但2016就有。一拆二?無論如何,啲系數轉變不大,亦係偏高嘅
20. 最後弱弱一問,而家英國文學係咪冇人讀架啦?至少應該冇乜人重考,咁多年都唔見有上榜(咁可能因為日校不足30件重考)。不過傳說中都係巴閉名校啲女先讀咁話,呢班友唔重考亦好正路。但話說回頭,當年埃汾間屋村學校,學校普通都幾草根(我學生嘅創舉:踢完波買麥當勞新地筒一杯成隊人食!唔知佢踢五人定十一人呢)。但老校都堅持開英國文學,哈。可以話扮嘢,但又可以話堅持。邊個話草根唔可以欣賞文學先?富豪落難都要優雅嘛。
21. 正文完全講完。但忽然間感概,仲有篇後記在後面(其實我係寫咗後記先)。鍾意就睇,唔鍾意唔睇亦冇乜影響正題。
————————————————————————————
甲、 李天命講過個故事,講「命中注定」呢個字嘅含糊。羅素命中注定有四個太太,他實現了自己的命運。李天命命中注定有四個太太。可惜他沒有實現了自己的命運。
乙、 而我,都係「命中注定」教書嘅。但正如友人話齋,我冇做傳媒,係傳媒嘅損失。但做咗,就係我嘅損失。相信教書都係。我冇教書,係香港新一代嘅損失。但我教書,就係我自己嘅損失。咁我都係鍾意自己多啲。
丙、 真的,我係「命中注定」教書。你應該聽過有啲分析員或者散戶,興趣係「睇年報」。冇乜特別。你知唔知我十八廿二時有個興趣係乜?都係睇年報。但我睇考試局年報!當然我最鍾意睇啲考生錯處之類。但亦好鍾意睇啲數字
丁、 一套古惑仔收得,就有成個universe(勁過DC或Marvel),有前傳少年激鬥篇,有外傳洪興十三妹,有山雞故事,仲有reboot嘅江湖新秩序。有紅燈區,有龍虎砵蘭街,甚至有crossover開心鬼大戰古惑仔,真係勁過正義聯盟Capcom vs SNK。
戊、 亦都係好似以前香港啲殭屍片咁,一套鬼打鬼收得,就有人嚇人,人嚇鬼,鬼咬鬼,人鬼神。一套殭屍先生後,就有殭屍翻生,殭屍家族,殭屍叔叔,殭屍至尊—爭在冇殭屍超級至尊或者殭屍華堡
己、 一套收得,繼續拍,玩到爛為止,一路係香港精神。所以我今篇又講DSE重考。但轉個角度,冇魚缸溫度計了
庚、 你諗下,如果我仲教緊中學,加埋當年本人係呢個「教務組」(**),若搞啲咁嘅嘢,老校家長應該都幾歡喜。一個唔該仲可以包裝做乜柒大數據分析添(都話個Excel放埋上Dropbox就雲端計算,加個密碼再track changes 就係區塊鏈技術,整個regression就係人工智能了)。但即係,What for ?讚我兩句又點?即時有女同事投懷送抱(係冇嘅,因為老校其實成日讚我)?定升我做附加數學科科主任?(***)。
辛、 掉轉頭,我在呢度寫,即係「這雙手雖然少」,但每個like都自己呃返嚟,睇住自己成長,遇然仲搵到啲錢,唔係更好咩?
壬、 有機會再講,同樣道理,有啲金融文,其實真係我在星展年代做嘅嘢都差不多。只不過係轉做中文。但,肯定我轉做收費文(亦有試過),收到嘅錢,多過佢地畀我嘅人工。唔係話乜,願打願捱,但我覺得係值得諗下的。邊個食咗我嘅錢?點解我要經你接客?
(*)我呢個表係所有重考生,但亦都有只係日校重考生數字。兩組有啲唔同,但我下唔到咩有意義結論,所以唔節外生枝。「或者遲下嚟多篇」
(**)老師一樣有社團,基本上係強制,好多時冇得揀,負責啲非教學工作。「教務組」負責非教學嘅教務嘢,例如編成績表,編考試時間表之類。聽聞想上位,搏升SGM(所謂嘅主任)或副校或校長,做「教務組」就啱。另外仲有大家都知係乜嘅「輔導組」同「訓導組」。有啲學校(敝校)有「資訊科技組」,俗稱就唔方便講。仲有「課外活動組」。不過最堪玩味都係「教師發展組」,實不相瞞,我都唔知佢地係做乜春的。Hea人必做,守水塘守證物房咁,但就唔使諗升職。
(***)附加數學科科主任呢單嘢,簡直係教書生涯中嘅高潮。詳見 我的辭職記 第一回(https://bit.ly/32QpCHN)
-------------------------------------------------------------------------
香港聯匯何去何從?新收費片已出,講足一個鐘,單次買200
想睇簡介嘅,呢度。亦有埋以前嘅片,有興趣可訂:https://bit.ly/3iYMD0F
報名嘅,呢度。今次課程編號填 CC005。唔想填信用卡亦可以FPS: https://bit.ly/3j0r9QZ
Log in 呢度:https://bit.ly/3gYXu9e
已付費嘅,log in後按最頂「按此觀看」就得。再唔係返呢度睇:https://bit.ly/3fyKbw0
仲搞唔掂嘅,睇埋下面,或者搵客服,或者PM我。
-------------------------------------------------------------------------------
【最新李聲揚收費影片】題目:「聯繫匯率會否脫勾?散戶應如何應對?」
影片/課程編號:CC005
播放平台:https://homebloggerhk.com/web-class-player/
付款及收看步驟:
1/點擊報名收看 [影片/課程編號:CC005]
2/利用信用卡網上付款
3/及後有登入資料可以立即收看
查詢:whatsapp 63832145
史偉莎人工 在 陳德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寫作在瘟疫年代〉
為了治好病,病人不得不從日常生活中被隔離出來。並非偶然的是,對一種被認為對於治療有益處的極端心理體驗—無論這種體驗是因藥物而起,還是因心理幻覺所致—最常使用的隱喻是「旅行」。— 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
寫作者過的其實就是一種自我隔離的生活,為了寫出好作品,自我隔離成為一種必要的手段,讓他盡可能不被外界的雜音干擾、不被主流的偏見誤導,可以專心一致地讓手、眼、心,這些源自身體的書寫工具,協調出韻律與節奏。
相對於染病者,寫作者的自我隔離是自發性的,既沒有社會壓力也沒有道德約束,把自己關在家裡,或更決絕地拔掉WIFI插頭、把手機關機,這些舉動與找來一張舒適的椅子、一個手感良好的鍵盤,服務的都是同一個目的—生產力。
一個有生產力的書寫者,代表可以在既定時間內敲出既定的字數,而字數會轉換為報酬,也就是溫飽。能夠有效率地產出,才有最起碼的可能把寫作當成一種職業,以上,都還沒顧慮到「當天有沒有靈感」這件事。
我讀過一個很有見地的譬喻,帶點反神話的色彩:棒球投手的對手,並不是站在打擊區上的打擊者,而是他手中那顆縫著漂亮紅線的棒球;同樣的,打者的對手,也不是站在投手丘上那個虎視眈眈準備用各種刁鑽球路來伺候他的投手,而是手裡的球棒。
這個觀點直視事物的本質,卸除了人們賦予運動賽事(或其他創造性舉措,譬如畫一幅畫)的浪漫想像,把一項古老的技藝化約為人與物,或進一步是人與自己的對抗。棒球比賽之於投打雙方,不過是一種日常工作罷了,是一門必須反覆練習(因而也就不免枯燥)的手藝。
打擊區與投手丘相隔十八公尺,在偌大的棒球場只佔短短的一段,我的床和我的椅子相隔約八公尺,幾乎等同於我住的公寓裡最長的直線距離。身為一個書寫者,我的對手也不是這次要寫的題目、某個嘮叨的編輯或一個緊迫的截稿日,我的對手是那張該死的椅子。
每天最困難的事,就是坐到那張椅子上,一旦坐下了,我的手、眼、心自然會幫我處理接下來的種種。
2020年人類迎來一場百年的瘟疫,人被告知要待在家裡,維持安全的社交距離,以壓平感染曲線。一個英國極簡派電子樂手以此為靈感,推出一張名為《Music For Isolation》(隔離時期的音樂)的EP,曲目為:
1 Isolate Yourself(自我隔離)
2 Social Distancing(社交距離)
3 Stay Home(待在家裡)
4 Flatten The Curve(壓平曲線)
前三首歌的情境,早在疫情開始前,多數寫作者就身在其中了。我認識的寫作者,多半是不太熱衷社交的內向者(introvert),或許先天性格就得如此,才耐得住日復一日伏案工作的悶煩,與那一點點寂寞。內向的人喜歡與人群、社會維持著一段距離,寫作或許收入不多,可是在家工作不用受通勤之苦,午餐時不用聽某個煩人的同事講主管的八卦,這些無形的精神獎勵卻相當豐厚。
內向並不代表反社交(antisocial),內向的人同樣渴求外部的連結,只是那外部最好能夠導入到內部,產生心靈的交流,不只是酒肉的共享。
這場瘟疫讓書寫者忽然發覺,其他人也加入待在家中的行列,體會到他行之有年的生活型態,以及美國評論家蘇珊・桑塔格所言的那種「極端心理體驗」,即置身在密閉空間裡,卻想像自己正在旅行(這精準描述了寫作時的心理狀態)。
有愈來愈多人和書寫者一樣,必須每天坐到椅子上,雖然他們不一定把時間都拿來寫作,可能是追劇、到IG上傳限時動態、在抖音以為全世界正在關注自己。
COVID-19 / 新冠肺炎 / 武漢肺炎,無論如何稱呼它,這個顯微鏡底下看起來很像按摩球的狡猾病毒,給後全球化年代帶來一場空前的浩劫,奧運延期、職業運動停擺、演唱會被迫取消,人們熟知的「娛樂」被強制徵收了。人們這才意識到,大自然才是終極的生物恐怖分子,這場瘟疫是人類疏於照料它一次猛烈的反撲。
瘟疫重新書寫了地球人的共同想像,看見全球化的暗面,如桑塔格所說:「疾病是生命的暗面,一種更麻煩的公民身分。」身為當代地球的公民,世界經濟是息息相關的(更明確的說,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經濟體),既然地球上七十八億人口可以自由流動,對瘟疫的恐懼就更無所不在,也更感同身受。
〈疾病的隱喻〉寫於1970年代,桑塔格本身是乳癌患者,她在文中談論的主要是結核病與癌症這兩種疾病。當時,幹細胞療法、人工心臟、微創手術機器人這些當代醫學神話尚未被建構起來,但流行病誘發的心理效應與今日卻無二致,桑塔格在文中寫道:「任何一種被視為神秘之物並確實令人感到恐懼的疾病,即使事實上不具有傳染性,也會在道德上具有傳染性。像任何一種極端的處境一樣,令人恐懼的疾病也把人的好品性和壞品性統統暴露出來。」
焦慮、恐慌、利己、排他,猜想此刻擦身而過的人是可能的帶原者,瘟疫初期,人的壞品性確實一覽無遺(我至今無法理解搶購衛生紙到底為何),造成現代人恐慌的根本原因,是我們並不如醫學神話告訴我們的擁有這麼多健康籌碼。
然而,一種共同置身在人類的大歷史中,再清晰也不過的「時代感」,在曲線漸緩時默默凝聚了每一個人,地球得到喘息的機會,印度首都新德里幾十年來第一次能眺望到200公里外的喜馬拉雅山。人類的「不活動」讓空氣變清澈了,地球正在恢復秩序,此時人的好品性也開始抬頭,想起先祖是如何渡過鼠疫、黑死病、天花的考驗—自助也互助,是從另一場浩劫中生存下來的唯一方式。
美國的重災區紐約市,每晚7時城中各處會響起掌聲和歡呼,向醫護人員致謝,那些聲響在空寂的市街構成動人的合奏。藝術家利用居家隔離期間創作音樂、拍攝短片、編舞、寫詩,透過網路讓他們的自我表達也像病毒一般蔓延開來,如同疫苗灌注到人心裡,去抵禦、消解那些不好的病毒。
災禍時常是偉大藝術的催化劑,意圖消滅異端以維護天主教正統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啟發了後來的《唐吉訶德》;沒有霍亂,卡繆不會寫出《瘟疫》;17世紀一場席捲倫敦的鼠疫讓城裡的公共戲院歇業,莎士比亞關在家中振筆疾書,完成了《李爾王》和《馬克白》。
因為瘟疫而新加入的書寫者,獲得了過去少有的探索自我的機會,可以透過文字,重新想像與建構自己的人生,試著理解這個世界為何發展至此。至於那些每天都需要重新對抗一次椅子的職業寫作者,他們原本時時刻刻就在寫作。
社群網路、地球村、科技的普及,讓2020年這個瘟疫故事不再是少數人的故事,無論寫作的文字是什麼語言,或只是參加了一場線上派對或發送了一個戴口罩的表情符號,我們都在用新的方式,書寫共同的歷史。
(原文載於《週刊編集》2020 5月號「男人四十」專欄)
史偉莎人工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金庸查良鏞完美八字外的遺憾,前妻朱玫死於街頭,明報員工多會罵老查。世間對藍潔瑛的關愛由死後開始,藍潔瑛的才華不亞於金庸,屢遭新聞界欺凌利用。命好、命差比拚。戊戌年死得人多,120年前戊戍維新、60年前大躍進。
#藍潔瑛 #查良鏞 #雙查方案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8年11月6日星期二下午5:00
查良鏞死了,藍潔瑛也死了,今年戊戌,離世的名人很多,但這兩人是不同的。他兩人的命造,常出現在我們的八字紫微課堂上。
查良鏞擁有一個近乎完美的八字,凶星生旺吉星,金木水火土,任何五行對他都有不同作用。
動盪的時代,流離的歲月,貧困的日子,造就了他創作不朽的作品。名滿天下,金錢來了,女人來了。財生官旺,社會地位,權勢影響力,什麼都來了。鄧小平親自接見,視為香港國師,他也自視如此,建議香港九七後的政治模式,推出「雙查方案」。
藍潔瑛是另一個極端,她拿的,是一個糟糕透頂的八字組合。
什麼才是最差的命?
平庸、貧困、孤零、愚蠢、多病,都只是平凡人,一生基層生活而已,你我大部份人都如此。不好,但談不上不幸。
給你貌若天仙,給你才華機會,給你舞台掌聲,給你顛倒眾生,城中公子都想一親香澤。但這些加起來,都不是幸福,而是製造痛苦。
比劫生傷食,傷食又迴剋官殺。任何上天的祝福,都變作人生的詛咒。
愈是名滿天下,愈是多人追求,她的任性、脾氣就會發作,最後傷害的,是男緣和事業。
一生人,只有十年的好運。所謂好運,也只不過是行印星,名滿天下,才華出眾,但印生比劫,比劫生傷,又迴剋官殺……成名,只是等待更大的傷害來臨。
她生前,得到的關懷友誼很少;死後,廉價的同情很多。想盡辦法一親香澤的男人多,給她倚傍,給她幸福,願和她走半生的人,根本沒有。
她不易相處,她亦飽受欺凌。
欺凌她最甚的,不是命運,不是什麼大哥,是新聞界。
對她尤甚於對蔡楓華。
生前,媒體對她用刀,刀刀見骨;死後,將她捧上天空,只是突顯她一生寂寞。
命理中,吉星生旺凶星的表表者。理論上,金木水火土,五行都不能用。
兩個極端的命造,就常常作為我們上課的例子。
一陰一陽之謂道。
宇宙間第一條法則,有陰就有陽,有陽就有陰,幸福背後必有遺憾,愈大的幸福包藏的,必是愈大的傷痛。
查生於1924年甲子年浙江,近代史上最動盪的歲月,成長於日本侵華的時候,抗戰勝利,四五年入上海大公報當翻譯。
如果是太平歲月,他一生就是報社翻譯了。
但抗戰勝利 ,國共又大戰,四九年中共建政,他要避秦香江了。
外省人在香港人浮於事,只能再入大公報,和在左派電影公司當編劇謀生。
微薄收入,他們一家只能租住簡而清的一個房間。
坎坷的歲月,在培養一支名成利就的命運。
五五年,一場比武,白鶴對太極門兩大高手,要擂台決一生死。香港政府不批准,澳門何賢主辦在澳門舉行。香港人追此新聞如癡如醉。新晚報總編見此氛圍,建議兩位同事在報寫武俠連載。
陳文統化名梁羽生,寫《龍虎鬥京華》,查良鏞化名金庸,寫《書劍恩仇錄》。
這就是凶星生旺吉星的最佳寫照。
《書劍》之後,就是《射鵰》。
1959年,單憑兩本書的版稅,他已急不及待,在灣仔和太太朱玫,創辦《明報》,開始《神鵰俠侶》的連載。
平步青雲,金庸神話開始了。
完美的八字組合,凶星生旺吉星的結構,金木水火土可用的五行,大運的配合,但仍有天干合化,不見了通關之神的流年。
四名子女,最寵愛的大兒子查傳俠,七六年在紐約自殺身亡;查遇到了細他三十年的阿May,和朱玫離婚。朱玫和查家任何人斷絕往來,一人獨居灣仔唐樓,在《明報》創業的路段拾荒,最後死於街頭。
她用這個方法對查報復,查家的幸福要帶有她朱玫的淚影。
我和大部份香港人一樣,少年時代都是看金庸小說長大,和看明報社論了解國情。離開學校後,我曾經在他的報館工作,近距離看過他的老闆威嚴和帝王權術。
明報著名人工低,稿費低。
但老闆總有他的看法:
工資,是由市場決定的,
市場價值又基於供求。
人人都想來明報上班,在明報寫稿。
我們每年暑假,都收到幾百封,來自港大中大畢業生的求職信。
我們不需要調整薪金的,
因為,來明報,不是為錢,
是光榮來的…………………
在編輯部,似乎沒有人敢和他說話,包括當時的總編輯潘粵生,都是他召見,他在說,其他人在聽。
不明白的,也不敢問。
除了字房的No.2肥佬翁枝。
每到深夜,只等查生的社論未寫好,翁枝就拿著他版檯用的那鐵尺,在查的房門拍打:
出唔出報紙呀?
係咪唔出喇?
星島喺條街賣緊喇!
唔出報紙了嗎?
王司馬是明報明周的美術主任,他死的那一天,查叫了採訪主任龍國雲(筆名陳非),入他房間。阿龍出來,一言不發,拚命吸著他的煙斗。
不斷噴煙,好一會兒,喃喃自語:
(我在他對面,但他應該不是對我說)
喪禮報館負責。
老闆叫我,看著辦!
看著辦,看著辦,什麼是看著辦?
八千元是看著辦,八萬元是看著辦,十八萬也是看著辦。
其實,老闆想點搞呢?
他喜歡下條子,在編輯部同事的檯面玻璃壓下字條,寥寥幾字,看得懂的跟著執行,看不懂的,猜著執行。反正,沒有人敢問。
他享高齡過世,死後極盡榮哀,有人比擬他為中文世界的莎士比亞。事實上,我們上課時,舉例用金庸小說人物,比用《紅樓》《三國》效果好,幾乎人人都知你說的是誰。
但打過他工的人,很少對他有好感。那些早期高層,當過總編、主編的,多年後見面,像梁小中、韓中璇,說起老查,都是大罵。印象中,只有潘粵生,謹慎,說起查生,他都不搭嘴。
至於藍潔瑛,生前死後,旁人對她的說話,是截然不同的。
世間對她的關愛,諷刺地,由她死後開始。
我在TVB時,正值她艷絕五台山的開始。論古裝,電影王祖賢,電視藍潔瑛。但她不珍惜,那時,鄭裕彤的二公子鄭家成在追求她。
電視台幕後,說起她,都說難搞,無法溝通。
戲劇組的人說,她不看報紙雜誌劇本,嫌油墨骯髒;黑口黑面,遲到,唔想做。
綜藝科的人說,她無腦,叫她上婦女節目,做做宣傳,叫她帶些旅行各地買的東西入廠,說說見聞。她帶了十個八個大小不一的LV皮箱。
娛樂記者說她,好實際。屈男人入時裝店,買一堆衫,什麼尺碼都不理。翌日,車回時裝店,問老闆半價收不收回?
反正,關於她的,從沒有一句好說話。
死後的美語好說話,如果能分一半在生前對她說,那她的人生,是否沒有那麼寂寞?
金庸有一套武俠小說全集傳世,其實,藍潔瑛也不差,《大時代》的玲姐,對著鄭少秋、劉松仁、劉青雲這些高手,一分不蝕。有幾場戲,一直在我腦海中,劉松仁死了,鄭少秋歪理癡情,一堆爛泥的劉青雲,她淒苦無援,連死都好像沒有資格。《西遊記》中的春三十娘,冷艷執迷,眼神鋒利而撩人心魄。可能,這些才是真正的藍潔瑛。
她的真實人生,不懂得表達自己,要通過戲劇角色,將真正自己釋放出來。她的真我一直困在肉體內,她不懂得在俗世生存。
我眼中,藍的才華,不亞於金庸。
2018年11月6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史偉莎人工 在 誰不重要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十二)
完成日期:2017.02.18(六)
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mportantOrNot/
Email:ImportantOrNotTW@gmail.com
Music: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i3wYSmjZ_k
專題(一):https://youtu.be/lJBehOTP2YA
專題(二):https://youtu.be/A2hcyMQDvf4
專題(三):https://youtu.be/XZgpdMCTSgY
專題(四):https://youtu.be/nGzc0vMakg8
專題(五):https://youtu.be/aO0Bqau9FK0
專題(六):https://youtu.be/Dvk9tg35cFE
專題(七):https://youtu.be/7F3dZ8p0YIU
專題(八):https://youtu.be/9WwnKCSAmyY
我的父親曾經罹患癌症,我的長成過程有非常大一部分,受到這件事情的影響;某種程度來說,它也摧毀了一部分的我,因此…如果真的有人能找到解決癌症的方式,絕對會是一件偉大致極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