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聽看看史托克豪森的「天枰座」是什麼樣子~
史托克豪森 在 Pei-Ching Wu 吳珮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珮菁的擊樂世界 Pei-Ching's Percussion World】
擊樂家謝賢德現就讀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電子音樂創作,除了打擊樂演奏之外,編曲方面也備受肯定,作品在國際電腦音樂研討會(ICMC) 音樂會上演出。這次他將以打擊樂結合現場電子音樂與新媒體藝術做呈現,藉由16顆喇叭加上重低音輔助喇叭與3面環場影像包圍觀眾,打造出一個充滿錯置與幻覺的表演場域,想知道他如何用電腦演算式,讓觀眾有不一樣的體驗,歡迎準時收聽【珮菁的擊樂世界 Pei-Ching's Percussion World】
09/03(四) 20:00 Bravo FM91.3 台北都會音樂台(首播)
09/03(四) 22:00 Classical FM97.7 台中古典音樂台
09/05(六) 21:00 Bravo FM91.3 台北都會音樂台(重播)
PC 電腦收聽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do?id=1001
Mobile 手機收聽
https://goo.gl/Y5oOcK
精選節目
http://bravo913.com.tw/index.php?route=choice/program_detail&choice_program_id=129
播出曲目:
1.皮耶.薛菲 - 鐵道練習曲
2.李給替 - 音構
3.黎瑟 - 變化
4.周寧 - 自然
5.史托克豪森 - 研究第二號
6.謝賢德 - 變色龍
#珮菁的擊樂世界
史托克豪森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遊藝黑白2019年版,預購倒數】
、
在新版第二冊裡,增加了朗基、柯奇許、席夫、柳比莫夫、阿列克西耶夫、阿方納西耶夫、貝爾曼、費亞多、卡薩里斯和費瑞爾訪問,而蕾昂絲卡雅、柯拉德、歐爾頌、貝洛夫、羅傑、白建宇、陳必先、寇瓦契維奇、列文、拉貝克姐妹訪問,則增加字數不等的新內容,其中白建宇訪問從九千字變成一萬七千字,歐爾頌訪問從九千字變成一萬六千字,更動幅度最大。陳必先訪問增加對於布列茲與史托克豪森的討論,是非常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柯奇許的一萬兩千字訪問,是他最後一篇長訪(很遺憾)。這冊有好多精彩故事與內容,解開許多我很好奇的謎團,誠心推薦,敬請期待。
---------------------
焦元溥帶我邁入古典音樂第一步由於這一步,我排除了因為不懂而產生的莫名抗拒,也開始明白為何年輕的他如此著迷於這些幾百年前的創作,以及一生都在和古典音樂談戀愛的演奏家。每一首曲子都是情感,一如元溥的每一篇訪問。作為讀者,我除了感謝,更期待他帶我聆聽更多精彩的演出。在此,就不如先好好享受他《遊藝黑白》的最新版。──張艾嘉
---------------------
第二冊提要(1944-1953)
收錄於第二冊的鋼琴家,幾乎皆出生於1944至1953這十年之間。這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蘇成為超級強權,世界秩序重組的時代,也是百廢待舉,從斷垣殘壁重新出發,求新也求變的時代。大環境如此,鋼琴家反映世局,悲歡離合、幸運無奈,都在音樂裡細說從頭。
訪問記錄了許多驚人過往:來自蘇聯的魯迪與阿方納西耶夫,以不同方式投奔自由,過程險象環生;白建宇夫婦險遭北韓特務綁架,曾是昔日歐洲各報頭條。然而陳必先含辛茹苦的學琴過程,或許更令人訝異與震撼。此外,就像她和諸多現代作曲巨擘的往來合作,是無法磨滅的精彩故事,本冊內容中音樂教母布蘭潔給列文與羅傑的「無言之教」,1970年蕭邦大賽冠軍歐爾頌得到貴人良師幫助的奇緣,以及南美巨匠費瑞爾以音樂找到自己的過往,在在感人至深。
本冊除了俄國、法國、匈牙利、德國、美國,更增加英國、韓國與巴西鋼琴家的視角,還有「匈牙利三傑」中柯奇許最新也是最後的訪問,內容涵蓋諸多作曲大師風格與經典作品的仔細剖析,過人洞見彌足珍貴。
第二冊內容目次:
第一章 歐洲
前言 二戰後的歐洲音樂教育
朗基(Dezső Ránki, 1951-)
柯奇許(Zoltán Kocsis, 1952-2016)
席夫(András Schiff, 1953-)
歐匹茲(Gerhard Oppitz, 1953-)
唐納修(Peter Donohoe, 1953-)
第二章 俄國
前言 從俄羅斯到蘇維埃
柳比莫夫(Alexei Lubimov, 1944-)
蕾昂絲卡雅(Elisabeth Leonskaja, 1945-)
阿列克西耶夫(Dmitri Alexeev, 1947-)
阿方納西耶夫(Valery Afanassiev, 1947-)
貝爾曼(Boris Berman, 1948-)
費亞多(Vladimir Viardo, 1949-)
魯迪(Mikhail Rudy, 1953-)
第三章 法國
前言 揮別傳統做自己
胡米耶(Jacques Rouvier, 1947-)
柯拉德(Jean-Philippe Collard, 1948-)
拉貝克姐妹(Katia & Marielle Labèque, 1950-/1952-)
貝洛夫(Michel Béroff, 1950-)
海瑟(Jean-François Heisser, 1950-)
羅傑(Pascal Rogé, 1951-)
卡薩里斯(Cyprien Katsaris, 1951-)
安潔黑(Brigitte Engerer, 1952-2012)
第四章 亞洲
前言 自亞洲綻放的世界之光
白建宇(Kun Woo Paik, 1946-)
陳必先(Chen Pi-hsien, 1950-)
第五章 美洲
前言 從北美洲到南美洲
寇瓦契維奇(Stephen Kovacevich, 1940-)
費瑞爾(Nelson Freire, 1944-)
列文(Robert Levin, 1947-)
歐爾頌(Garrick Ohlsson, 1948-)
歐蒂絲(Cristina Ortiz, 1950-)
鋼琴家訪談紀錄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