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下面的情境:
「有一架飛機緊急降落,並且斷成三截。當機場濃煙密布,裡面每個人都了解到:我們得逃出去。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A星球:乘客們轉頭就跟旁邊的人有沒有事。那些需要援助的人第一批獲救脫困。人們就算面對完全陌生的人,也願意奉獻自己的生命。
B星球:乘客們每一個人都只顧著自己的性命。恐慌整個爆發開來。出現大量的推擠,孩童、老人和行動不便的人,被人們踩在腳底下踐踏。
現在問題來了,你覺得我們活在哪一顆星球上?」
準備好了嗎,我要講答案囉。研究顯示,有97%的人都認為我們活在星球B上面,但事實的真相是,幾乎在所有的情況下,我們都是活在星球A上面。
—鐵達尼號沉沒的時候,電影的畫面非常慌亂,但事實上當時的目擊者回憶,沒有慌張恐懼的喊叫,也沒有人來回亂跑。
— 911恐怖攻擊事件,很多的案例是在大樓倒塌的時候,有人會讓比較重傷的人先離開說:「你先走」,就算到這種時候,也會有人釋出善意。
作者指出,人類好像都有一種「自私基因的迷思」,覺得人性本惡,只顧自己不顧別人。荷蘭生物學家Frans de Waal 提出了「飾面理論」(veneer theory),意思是說,文明是人類的假面具,當面臨利益衝突或者是有威脅的時候,這個面具就會破裂,然後展現出人類最醜陋的一面。
——以上整理引用自這本書的第p.24~p.25——
然而,這個理論忽略了幾件事情:
1.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和觀點,受到大量媒體曝光的影響(例如,這個世界是險惡的)
2.而我們被媒體塑造的想法,也會影響我們的行為(例如,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
3.最後就會形成自我驗證的預言(例如,當你和所有的人都維持距離,以避免受到傷害的時候,你會赫然驚覺,大家都對你不是很友善——廢話,因為你根本不讓大家靠近啊!)
奇怪的是,既然媒體的這些觀點跟想法是錯的,那為什麼會被保留下來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都喜歡腥羶色、有爆點的東西,所以那些殺人擄掠、人性險惡的畫面和劇情,就會被選出來報導;甚至是很多心理學實驗說明「人類壞壞」(例如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米拉格萊姆的電擊實驗等等),都會讓人印象深刻,而忽略了背後還有許多研究的限制(例如,電擊實驗當中的研究參與者臉上其實漏出非常痛苦的表情)。換句話說,人性的黑暗面不只被重複的報導和強調,正面的部分也被經常的忽略,因為這樣子新聞才有版面、也才有賣點。
這並不是要我們輕易的去相信別人,恰好相反的是,而是要非常留意觀察自己的認知和環境因素是如何影響你的行為,以及你對世界的相信。
那麼,我們要如何對人類保持「正向、中性」的看法呢?作者在這本書當中,提出了幾個我覺得很不錯的觀點,可以給大家參考(整理引用自這本書的492頁到514頁)。作者談到的項目總共有10個,我只列舉了其中的3個(這本書真的很棒大家可以去買來收藏):
1.有疑慮的時候,假設最好的情況。就像前面所說,如果你先假設最壞的狀況,就會進入自我驗證的預言,讓最壞的狀況「真的」發生——然而,這應該不會是你想要的結果。
2.思考雙贏的局面:這個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項目。前面講起來好像世界非黑即白,但有一種可能是,人類既不是黑暗也不是光明的,而是介於兩者之間,光明黑暗同時都存在,自我感覺良好和自我感覺不好也同時存在。有些時候看似對立的兩方,好像只有一邊能夠獲得全部的利益,另外一邊一定會全盤皆輸,但如果退一步想,有可能會有雙贏的狀況。作者談到,像「原諒」就是一個例子:「其實原諒,就是釋放一個囚犯,而這個囚犯就是你。」你不一定要原諒讓你受傷的人,但如果你能夠真的放下跟原諒,那又會是另外一種層次的光景。
3.多問問題,並且嘗試了解和你意見不同的人為什麼會那種想法:倘若你遇到一些意見和你不同的人,試著想像那個人是你的「自己人」(和自己同一陣線),去感受他們為什麼這麼說或這麼做,說穿了就是同理。雖然這種方法不一定會讓你完全認同他的想法,但可以提供你另外一種多元的觀點去感覺,對方為什麼會那樣想。
看了這本書我發現,世界並沒有像烏托邦一樣那麼好,但也沒有我們想像那麼糟糕,那些關於人性黑暗的描繪有可能是真的,但也有可能只是人性的其中一個部分。選擇去看見人性當中比較慈悲的地方,就算黑暗不會消失,你也不會對人性太過失望。
#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可以在這裡買 #人慈
P.s.這本書真的很引人入勝,故事與研究兼具,而且嘻皮值🥸很高,超級厚一本,引用了非常多的實驗和故事,也挑戰了很多過往你以為是對的想法。閱讀的小建議是,鼓勵大家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也思考一下書裡面說的是不是真的?用更高的層次,退後一步來看,或許會有更平衡的觀點。
https://pse.is/3mjvl2
「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GOtrip 旅遊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英語島雜誌 English Islan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好雷] 史丹佛監獄實驗-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史丹福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預告片(HD ...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史丹福監獄實驗—見證人性最陰暗一面!(附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NG】來介紹一部大學生玩角色扮演的電影《史丹福監獄實驗 ...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即便是斯坦福高材生,也逃不過“路西法效應”!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偷偷看電影Toto movies - 劇情-史丹佛監獄實驗The Stanford ...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史丹佛監獄實驗後續的推薦,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史丹佛監獄實驗後續的推薦,DCARD、PTT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好雷] 史丹佛監獄實驗- 看板movie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史丹佛監獄實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史丹佛監獄實驗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史丹佛監獄實驗的後續?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問卦] 有沒有史丹佛監獄實驗的八卦??? - PTT評價 的評價
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GOtrip 旅遊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GOtrip話題】模擬監獄情況,將普通人分成獄警和囚犯,結果平日乖巧的學生亦逐漸出受權力影響,詳情:https://www.gotrip.hk/604935/
===============
▼立即下載《GOtrip》App,盡覽最抵獨家酒店優惠:
http://p.nmg.com.hk/ehnqx1
===============
▼全港13間最新下午茶!Rosewood+St. Regis(持續更新)
http://p.nmg.com.hk/g6opwz
▼2021牛年5個犯太歲生肖!附化解方法
http://p.nmg.com.hk/hsxy39
===============
#史丹佛監獄實驗 #netflix #netflix紀錄片 #GOtrip_VL #GOtrip_RA
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英語島雜誌 English Islan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環境激出人性的「惡」】
>> https://goo.gl/24jYNX
史丹佛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領導的研究小組,設在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研究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者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充當看守和囚犯的都是史丹佛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志願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越了預設的界限,通向危險和造成心理傷害。實驗中,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更有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有2人則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最後,津巴多因為這個研究中日益泛濫的反社會行為受到警告,提前終止了整個實驗。
/
這個實驗當時引起了眾人的討論,也於2015年翻拍成同名電影,有興趣都可以去找找看喔~
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史丹福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預告片(HD ... 的推薦與評價
真人真事改編,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進行了一個驚動全球的 實驗 ,於校內找來24位志願者在模擬 監獄 內分別扮演囚犯和獄卒 ... ... <看更多>
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史丹福監獄實驗—見證人性最陰暗一面!(附中文字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史丹福 監獄實驗 的研究結果一直是社會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重要研究主題,它向人們展示了人類的群體行為和人性的複雜性。 此外,它也提供了對於監獄系統 ... ... <看更多>
史 丹佛 監獄實驗 電影 在 [好雷] 史丹佛監獄實驗-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名稱: 史丹佛監獄實驗/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導演: 凱爾派區阿瓦瑞茲(Kyle Patrick Alvarez)
--
原文網址:https://tinyurl.com/zaf2b23
整部電影跟半紀錄片沒兩樣,很真實,但這也是真實。
環境可以操弄我們,整個社會也正是在操縱著我們。社會賦予了強勢與弱勢的定義,而體制中的弱勢或是旁觀者試著打破體制,強勢者卻跟著鄉民看風向,成為當初那個不想成為的人(也就是垃圾)。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有了利益或是權力嗎?還是因為強勢者們的群眾壓力,又或是這個體制告訴我該這樣做,即使這個體制根本不會講話(擬人化?)。這個電影,這個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們是因為後者,當然是因為先有了權力。
這個改變是不自覺的。就跟電影裡待過監獄的Fletcher所說的一樣「我痛恨自己。我變成了以前我最討厭的那種人,但我卻享受變成那樣的人」。我以後會變成我現在最討厭的那種大人嗎?我也不知道(雖然我想過一千萬次我以後要成為怎樣的人),希望不會。
看完這部電影後,找了Philip George Zimbardo教授(本實驗的招集人)的TED演講。裡面也提到阿布萊格布監獄(美軍虐囚事件)更是這個實驗的加強真實版。這當然不是因為軍中特別那幾個壞蘋果所造成的(我家孩子很乖),而是因為他們是美軍,囚犯是伊拉克人質,
如此而已。本教授也在自己出的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The Lucifer Effect: Understanding How Good Peaple Turn Evil)一書中提到了可以克制這個效應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得靠強勢者推動(別跟風,保持原則)。如果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歡迎提出,可能可以得諾貝爾和平獎。
結尾讓我意猶未盡,既然教授都叫回來討論了,我還想多聽他們(特別是獄警們)的想法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3.153.25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61159444.A.BD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