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不依上級要求打高端的新兵,會遇到什麼狀況,眾多年輕人在網路上的留言,像是「不強迫,然後不打的在營休」、「不打高端,沒有榮譽假」、「每個連隊比施打率、績效,輔導長會很拚的」等,即可窺知一二。如果出現這樣的後果,新兵打疫苗到底算不算被「強迫」呢?尤其是,保護力未明的疫苗貿然在軍中做人體實驗,到時若出現疫情破口,影響了國軍戰力,這責任該由誰扛?誰又擔得起?>
在國內AZ、莫德納等疫苗短缺的情況下,行政院長蘇貞昌突然指示國防部對入伍新兵規畫快篩及疫苗施打,讓各界,尤其是役男及其家屬質疑蘇揆此舉是像香蕉過剩,讓國軍官兵吃香蕉一樣,強迫新兵打高端疫苗,非常惡劣。
其實,拿水果過剩,讓國軍猛吃消貨這等事,來對比要求新兵打疫苗的存心,還是好的;我倒是覺得,民進黨政府這回似乎替高端疫苗找到了更近更便捷的第三期人體試驗族群,高端大可不必遠道到南美巴拉圭做三期人體試驗了。
雖然行政院、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面對各界的質疑時做了「不會強迫」新兵打疫苗等的解釋,但這些解釋的不合理程度,可能連民進黨人都不相信。像蘇揆22日說,國軍施打疫苗列為最大的優先與考量,蔡總統也希望國軍受到最好的防疫保護。國軍打疫苗列最大優先本就是基本的治國常識,不必浪費口舌說,可是實際上,蘇揆有沒有讓國軍優先打疫苗呢?沒有!
國防部召集新兵入伍是按每年例行的計畫進行,如果政府真的把國軍弟兄或新兵列為接種疫苗的最大優先,那麼在接到國外運來的疫苗時,就應優先為新兵預做保留存底,才不會弄到今天人家質疑政府是否藉此逼迫新兵打許多人有疑懼的高端疫苗。
對於「是不是要強迫新兵打高端疫苗」的說法,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解釋得很模糊,除了難以釋疑之外,還真有點打臉蘇貞昌、蔡英文的味道。陳時中這麼說:「有什麼疫苗就打什麼疫苗,不會強迫,但你選擇的品牌到貨速度慢,就比較慢打」。但蘇揆不是說了,國軍施打疫苗可是列為最大的優先與考量,而且總統也說了,怎麼陳時中還敢說,新兵若選擇其他品牌的疫苗,還得等?這算什麼優先?
再說,陳時中說「不會強迫」新兵,這是不食人間煙火,絲毫不知軍營裡的實況,讓人懷疑陳時中當年究竟有沒有入伍當過兵。軍隊講求「絕對服從命令」,沒有所謂的「強迫」。上級的要求合理,是命令;長官的要求不合理,是磨練,這當中沒有人會說是強迫,入伍新兵對於長官的要求沒有不服從的空間。
所以蘇揆下令國防部給新兵打疫苗,國防部再下令全軍訓練中心給新兵打疫苗,這些都是命令,各部隊、各中心的長官接到這樣的命令就會要求新兵趕快打疫苗,沒有人會說是強迫。眼前只有國產高端疫苗有現貨,新兵當然只能打高端了。
強迫新兵打高端 存什麼心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823000445-260109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英文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設獨立調查機構,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軍冤制度公聽會」
從行政院軍事冤案申訴委員會2014年8月28日結束任務之後,軍中仍常發生意外、疾病或自殺死亡的案件。案件中,往往有家屬和軍方各執一詞、無法互相信賴的情形,也有深入調查後,發現事實與第一時間說法不同的狀況。
為了討論制度面如何讓事情能有公正客觀的調查,並重建軍民雙方的信賴,會期的第二天(2月2日),我舉辦了「常設獨立調查機構,促進軍中人權保障——軍冤制度公聽會」,邀請軍冤受害者家屬、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及國防部、法務部與內政部役政署等機關進行對話。
#設立常設委員會 #制度化軍事冤案調查
吳景欽副教授首先指出,外部軍冤調查制度,是解決軍中案件調查疑義和信任的方法,並認為以台灣國軍將近二十萬的規模,有必要成立常設化的委員會。吳教授所屬的陪審團協會也曾經提出民間立法草案,將服役期間死亡、失蹤,或者心神喪失、重傷和軍中不當管教的事件納入調查範圍,並讓專家學者、公正人士和家屬代表參與,達成組織上多元性。吳教授強調,委員會必須有強制處分權,以避免形式化,最好還有司法背景甚至檢察官身分的調查官,讓組織更有專業性;且在調查結束之後,也可以考慮賦予委員會提起訴訟或補償的權限。吳教授進一步舉出曾經被發回偵查五次、最後交付審判,但還是不了了之的江國慶案為例,認為進行軍事冤案調查改革的同時,也需要進行司法改革。
胡博硯教授強調,處理軍中不當處遇事件,是轉型正義的最後一步。雖然國防部這幾年不斷地努力,但努力不只是軍方要對自己交代,更是要對人民交代。如果國防部花費時間心思的調查沒有人相信,也只是事倍功半。胡教授並舉出最近的司法弊案,認為有公正第三方在,才能取信大眾。胡教授也以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成立的歷史為例。運安會的前身行政院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是因為民眾不信任民航局的調查而成立,後來職權更擴張到各種交通運輸事故。因為運安會,交通安全調查的公正性才被建立。胡教授也舉出德國基本法的軍事監察使為例,建議可將相關事務交給一個專門的職位或機關,並可針對軍中制度問題提出報告,藉由第三方的監督反饋,獲得幫助機關改善的力量。
#癥結在於信任 #落實透明參與
洪文玲教授基於犯罪防治的專業,指出案件預防、危機處理和對家屬的事後協助是最大重點。
洪教授表示,軍中管理制度和外界差異很大,因此要理解是不是軍中管理制度、霸凌文化或體制造成問題。洪教授在研究訪談官兵時,就得知因為精實案等原因兵力縮減,造成基層及高層壓力很大,也讓休假不穩定或工作量越來越重,甚至做到不適任的工作,以及部分軍人因為人際關係或資歷而被欺負的狀況。洪教授也認為,軍方的輔導機制,要和家人加強溝通服役情形,不要讓父母親最後接到一句孩子自殺了,但對軍中的生活狀況完全不清楚。
在遺憾發生後,洪教授強調重點不在於苛責軍方,而是要追求真相。然而,如果相關程序不夠公開透明,家屬會不信任,也會有很多衝突和激烈情緒投射在軍方第一線的處理人員。洪教授並藉由犯罪防治理論中的中立化理論,指出軍方可能表示自殺是因為無法適應軍中生活等狀況,導致家屬在第一時間常常有軍方在推卸責任和傷害被否定的感受。然而,不論是自殺或者人為所致,也無論是出於人格特質或受到霸凌等因素,都不能否定死者身上受到的傷害。關於對被害家屬的協助,洪教授認為可以提供家屬免費法律諮詢、心理輔導機制以及社會救助。並建議可以考量像是犯罪被害人補償的制度,讓家屬能有救助的補償金。
關於設立軍冤委員會,洪教授指出,獨立調查機構的需求,是因為家屬無法信任軍方調查的結果。然而,如果軍人為了榮譽或不願意傷害同胞而掩蓋事實,獨立機構能否調查真相,也有問題,更重要的是第一時間尋求諸如警方等外部證據保全和鑑識機制。洪教授也期待,能用更建設性的方式,藉由軍方的再教育讓大眾重拾對軍方的信心。不要讓過去「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等想法,成為合理化折磨與虐待等犯罪行為的藉口。
最後,洪教授認為,建立獨立機構之後還需要建立信賴;而要建立信賴的因子,必須要修復軍方和家屬的關係。然而,軍方如果為了要維護「榮譽」而不願表示真相,修復關係就很難。也可能有人擔心說真話會害到同胞,因而良心掙扎。如果在修復式司法程序中能有保密機制,可以讓家屬能夠得到真相和道歉,也能讓家屬不會走得那麼辛苦。
#真相不能重現 #家屬負重前行
有許多家屬出席這場公聽會,從切身的經驗和感受出發表達看法。
2020年4月,發生了黃姓中尉自戕案。黃中尉的姐姐指出,黃中尉的案件遇到手機無法解鎖和監視錄影系統故障等困難,地檢署也作出不起訴處分。軍中調查的資訊不對等,導致沒辦法第一時間保全證據。因此希望有相關機制,不然難以調查真相。而家屬之所以希望成立獨立委員會,是因為軍中封閉獨立的特性。並且,檢察官軍事經驗不足,也相當依賴軍中的調查結果,因此只有熟知軍中文化的調查,才能深入剖析死亡原因。最後,她也質疑軍中死因調查欠缺第三方介入,讓家屬求救無門,並認為目前的體制會合理化軍人在軍中死亡的結果。如果不雙管齊下推動司法和軍中的改革,就會不斷發生同樣的狀況,家屬也得不到真相。
2012年發生的陳替代役男死亡案,讓家屬沉痛至今。陳媽媽表示,她想要的是真相,不是要撫卹,因此到現在仍拒領撫恤金,並質疑調查沒能查明相關疑問,以及事後役政署高層沒有積極溝通回應。陳媽媽也表示了對立獨立調查機構的期望。
2008年的蔡學良案,讓蔡媽媽投入軍冤行動的行列。蔡媽媽表示,在蔡學良死亡的第一時間,她就列出十項不合理之處,但沒有獲得回應。還有她的堅持努力,蔡英文總統最後指示行政院、國防部進行實彈測試,並推翻原本認為蔡學良是被步槍槍擊的判斷。蔡媽媽進一步認為,只有由家屬參與成立軍冤委員會,協助委員會的相關人員也必須獲得軍冤家屬的認同,才不會被吃案。
軍冤家屬丁爸爸表示,當初他的兒子是因為弊案而死,但當立法委員到軍中視察時,軍事檢察官竟然在電梯裡面恐嚇他不要亂講話,不然讓他一塊錢都領不到。丁爸爸同時指出軍中階級和貪汙等諸多問題,並感嘆大眾不知道軍中的黑暗。
2020年1月,蘇威宇因為部隊延遲送醫,成為植物人。蘇爸爸表示,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家屬都很恐懼,更不知道怎麼面對。他到處尋找方法和真相,也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蘇爸爸並質疑,事發後軍方以偵查不公開等理由,拒絕提供調查資料給家屬,對孩子有利的錄影更只有單張截圖;調查也不確實,每當家屬向上級提出質疑而有壓力,才有簡略的補充報告。從這樣的經驗出發,蘇爸爸認為有軍冤委員會存在的必要。
2004年,在陸軍高中服務的連上士因為不堪軍中壓力而燒炭身亡。連爸爸也控訴,連長當時不合理禁假、工作做不完,孩子也和他說等不到回家。並質疑當初軍隊說會進行相關協助,才會簽和解書,但事情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解決。到現在他已經七十幾歲難以工作,卻還要想辦法照顧將近百歲的母親。
嘉義縣議員何子凡議員也舉出親戚的故事。40年前,何議員的大伯於金門服役時死亡,軍方只表示是工事意外,阿公阿嬤也未能到金門認屍,只收到送回來的骨灰罈就不了了之。何議員並指出,除了設立常設的獨立委員會,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制度和資源上進行配置,讓第一時間能進行證據保全並釐清爭議。
#承諾進行內部改革 #尊重相關制度設計
國防部法紀調查處陳代處長表示,國防部近年有進行相關改革,從去年10月1日即試行軍風紀律改革專案,並在今年一月正式施行。有別於過去由單位自行調查,改革案建立了由上級單位調查的三級調查機制。而在死傷案件中,也讓家屬可以親自或指派律師見證調查經過,並根據案情邀請外部專家協助調查。此外,監察委員也對軍中案件非常關切,所以案件結束後都會將卷證資料送給監察院再進行調查。而如果相關制度立法通過,也會配合執行。
役政署替代役訓練班張副執行秘書表示,對於役男不幸的事件感同身受,也會尊重設置常設獨立調查機構的機制。張副執行秘書並表示,前任與現任署長曾經到場關懷慰問家屬,役政署也會協助家屬進行後續事宜。事發後,役政署也已加強相關制度設計及訓練,並設置意見反映信箱及專線,希望能及時解決問題,防範事故發生。
法務部法制司張科長則表示,涉及案件辦理的建議,會帶回給相關單位參考研究。至於軍冤條例,有待提出具體條文再表示意見。
#四年期待落空 #盼有實質進展
胡博硯教授、吳景欽教授和蔡媽媽都指出,在2016年洪慈庸委員、顧立雄委員就曾經舉辦過公聽會,也有法案提出,但在立法院的議程上沒有進展。吳教授並表示,陪審團協會在2020年底也開了軍冤委員會常設化的記者會,提出民間版條例草案,希望不要過了四年之後,還是在提出同樣的訴求。
#建置獨立調查 #重視民間意見
我認為獨立調查的意義,不只是家屬要找到真相,也是國防部要找到人民的信賴。現在的國防部和過去雖然有所不同,但是行政組織和方法更應該與時俱進。例如運安會、災害事故調查會和監所的外部視察小組等外部獨立機制,都可以協助機關避免同時是調查主體和被調查對象的問題,也避免和當事人或家屬發生緊張的關係,更能累積能量和經驗而專業化。而且,從國防部的角度認為不重要的問題,或許外部看來是重要的,如果有專責機構,才能避免盲點而提出改善。
最後,我也提醒國防部應該更重視家屬的意見,因為沒有人比家屬更在意這樣的議題。就如同日本福知山線出軌事故,家屬和JR西日本公司合作努力,改變了諸如要求列車準點等造成風險的作為。我也認為,只有藉由各方的努力,一起推動制度改變,才能發現真相,並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英文 在 詹詠然 Latisha Ch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少打這麼長的文,但''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讓我有太多的感觸,看完可能需要大家一點點的耐心。
上映幾個月前就開始期待這部電影的呈現,也很榮幸曾經受到台灣片商首映會的邀約,只可惜當時在美國Indian Wells比賽無法出席。
我知道這部電影的故事及題材會給我帶來心理上很大的震撼,所以沒約任何家人朋友自己默默買了一張票到戲院觀賞。而觀看之後深深認為這是繼電影''打不倒的勇者''之後第二部整場哭著看完的一部作品,但眼淚只有更澎湃更激動..
身為一個女性運動員,再加上我的父親從啟蒙到現在都還是身兼我的教練,這部電影給我內心滿滿的共鳴,而我相信主角的故事肯定比電影中呈現的更加豐富、糾結、痛苦、美好及榮耀。在電影播放的同時,我的腦海也一幕幕的呈現最真實最貼近而且屬於我自己運動生涯甚至我的人生。
我的網球生涯除了一開始的興趣之外,從決定要往職業網壇前進的那一刻,大部分的時間是強迫自己,或是被父親要求著訓練,當然這過程也是經過我本身的同意及熱愛還有硬著頭皮堅持才能一路走了這麼遠(笑)...
電影裡的訓練、剪髮、父親的教訓我都曾經經歷過(還不包含碰到921地震和連續幾年受到傷病的困擾),我曾經頭髮短得不像個女孩、也曾經抱怨埋怨為什麼要這麼辛苦,沒有卡通的童年(偶爾偷看飛天小女警都會被抓到)、不得和同年齡孩子嘻嘻哈哈的時光,父親一直非常嚴厲的督促、訓練,永遠重複著的不外乎兩句話:「如果妳決定要當職業選手,我就不會把妳當孩子看。」,「合理的叫訓練,不合理的叫磨練。」,甚至於回到家無時無刻都在講關於網球所有一切的話題,曾經我也喘不過氣,加上周遭長輩也都不看好,連疼愛我的國小老師也說她教書那麼久,沒看過一個孩子走體育能夠成功,更何況我的功課一直維持得很好還是個女孩子...(畢竟媽媽管功課也是滿嚴)
在上台北後,訓練以及不停的飛行參賽從沒停過,我永遠記得在我13歲的第一趟國際青少年巡迴賽就長達五週,地點在印度及孟加拉,而在短短五週內,有兩週我因為水土不服,發燒、上吐下瀉躺在床上兩週(我絕對不是個案,所有年輕選手都曾經歷這一段),但只要一能夠下床,就是被父親帶回到網球場上。
所有一切過去發生過,甚至現在還在發生的種種,在我腦海裡不斷不斷的放映播送,全都因為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共鳴,雖然我們的人生經歷不盡相同,但我很感謝能夠有這麼棒的作品可以呈現給社會大眾,即便它是部外國電影,甚至說的不是英文,但訴說的卻是普遍亞洲女性選手們所要面臨的與論壓力,還有我們這些由家長的堅持而一路走到職業運動或是成為代表隊的選手以及家長們所要面對來自外界甚至內心的掙扎和懷疑。
運動生涯過程中我也有想過放棄,也想過得像個女孩,也想不要曬太陽皮膚白白的多好,也想不要面對一上場幾小時內就得面臨輸贏,甚至賽前賽後非當事人冷嘲熱諷或是被懷疑的壓力,說沒有負面想法都是騙人的,但我知道我的責任不能只限於我對這項運動的熱愛,還有對我家人的責任,以及所有幫助過我、支持著我,還有那些才剛剛認識我的小小選手們的關注和期待,所以我只能把這些負面想法當成我的日常、我的學習、我的磨練,畢竟真正有影響力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碰到事件後的反應(out come)。
有很多很多的話和想法並不完全能夠透過言語和文字來表達,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多厲害多偉大,我很感謝上帝賜給我這麼有勇氣的父母,在我不懂事的時候就為我對抗抵擋這麼多來自外界的壓力,也感謝他們在我還不相信我自己的時候就把自己的人生賭在我的身上,所以面對所有一切不公平、不真實的事情,我有責任做好我的本分,在不傷害此項運動為第一準則,我也感謝上帝賜給我不敗的心靈,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所有的一切,我很感恩我所擁有的,也知道因為我得到的祝福和禮物太多,這不是靠我自己能力得來的,是我父母創造給我的環境,貴人們的協助,我才能成為現在知足的自己..
我不知道我的運動生涯還能維持多久,也不知道我未來是否還能夠創作更高的個人紀錄,畢竟人人都想當冠軍,但我很清楚知道的是持續努力、堅持,而最後就算我沒有達到我夢想的目標,但也能用態度帶給別人影響力,追求一個卓越的自己,而非單純的超越別人。
這是我的電影心得,你們呢?
#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leclosier Le Closier
(電影劇照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