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隨緣家書📖] 其實藍色長輩圖的傳訊功力也不能小覷,值得精研。好人一生平安。🙏🏻🙏🏻🙏🏻🙏🏻🌸🌸🌸🌸
曾幾何時,網絡被認為是年輕人的世界,但近年長者成為網絡新移民的主要來源,乃至壟斷了不少論述,衍生了形形色色的「長輩圖」。在這個年代,只要我們在虛擬世界有一個身份,就會被拉進各式各樣的家庭群組,繼而收到不少由長輩轉發的圖片。雖然很多人都對這類圖片一笑置之,但只要仔細研究,長輩圖其實表達了很多訊息,對各地社會也有深遠影響。
長輩圖當然沒有劃一定義。美學上,常見的底圖是風景、動物、蓮花、各種「漂亮的事物」,並配上一兩句文字;內容上,通常是「好人好事好說話」,例如各種祝福語,近日大熱的「好人一生平安」就是例子,還有「認同請分享」也是熱門。長輩圖中的文字,通常與底圖顏色毫不和諧,有時文字亦過多、難讀,完全不符合年輕網民心目中的美感,但符合上一代的閱讀習慣。
長輩圖的背景,源自上世代的環境,當時資訊相對稀有,要付錢才能得到,容易被大機構壟斷;不像今日,資訊爆炸得令人厭惡,一切本末倒置。昔日讀小說是不少人的最大娛樂,因為內容多,感覺很實惠,結果長輩到了網絡時代,依然試圖硬塞很多文字,就是基於上一個世代的閱讀習慣。但現世代的網民,都是在圖像和動畫中長大,他們更受Bauhaus、蘋果、Google、IKEA的簡約美學影響,所以年輕設計師製造的圖像,圖片和文字的比例都有嚴格限制。例如「彩虹色文字」絕大多數只出現在長輩圖,因為多顏色代表奪目,這是不少長輩的審美標準,卻和新一代截然不同。
這種簡陋的美工風格,據說是因為長輩圖本身就是長輩自己製作。2016年,台灣有一篇很有趣的報道,指當地的「社區老人電腦班」,就是長輩圖的其中一大源頭,之後自然有很多人仿效這種製圖風格。據報印度也極流行長輩圖,包括現任總理莫迪,也會投訴為何收到「早安圖」的議員不回覆。現在網絡上已經有「長輩圖生成器」,連photoshop都不需要,只要自己上存圖片、鍵入內容,就會生成,製作門檻更低。由於考慮到很多長輩已被下一代同化,機不離手,長輩圖的製作和發佈,更開始直接在手提裝置進行;長輩圖的呎寸,也越來越適合智能手機閱讀。
功能上,長輩利用發圖來溝通和維持關係,所以功能先行,美學次之,所以慢慢變成製式化的大量製作,變成一種新的「文字」,這跟新一代的emoji微言大義異曲同工。如果智能手機沒有出現,沒有將手提上網的門檻,降到今日的最低點,網絡原住民和網民移民的界線,仍會十分明確。製作資訊圖的權力,會掌握在網絡新世代手中,而長輩只是被動的接受者。然而上網和收發訊息,已經因為觸控操作和系統的成熟,而變得十分容易,最後令大量長輩也投入網絡,自己製造了一個新規範,而他們的數量絕對比得上年輕人,又有現實的社會資源,形成網絡世界一股強大力量。長輩圖可說是長輩建構地顛覆「年輕人霸權」的證明,這種文化可說是反攻了年輕人,最終使得後者為了向長輩傳播訊息或政治動員,也要自己製作長輩圖風格的資訊圖,嘗試「統戰」他們,也就是今天我們看見的現象。
昨天談及「長輩圖」的顛覆性,將之與年輕人之間流行的meme對比,能看見更多有趣的時代差異。Meme通常是娛樂化,或是表達一種意見、理念;相較下,長輩圖更多是用來維繫關係,較少在「公海」出現,更多在半私人群組中傳播,服務家庭、家庭、鄉親、同事、朋友這樣的現實關係網。
例如「好人一生平安」,「一生平安」是一種祝福,用來表達「我想關心你」,而「一生平安」則表達「物質世代」的上一輩的基本世界觀:物質和生命是主流最看重的東西,因此這類標語大多數不會有「希望世界大同,人人平等」這樣的理念宣示,而是關注家人「平安」,而這平安更多是指向衣食住行、而不是心靈的平安。
又如另一長輩圖金句「你只想到你自己」,這通常出現於幾句「勸世良言」之後,其實是勸接收者「不要只想到自己」,勸人要合群,不要太自我,暗示現實不可能因為個體努力抗爭而改變。但這勸說,當然與新一代的價值觀相衝:正如建構主義者認為,雖然某些目標不可能輕易達到,但在爭取過程中,會產生新的思想和文化,繼而以另一種方式影響所謂主流,最終以不一樣的方法,令各種持份者之間的關係鬆動,進而影響大局,這就不是「你只想到你自己」足以涵蓋。
在新一代眼中,他們最想突破的,就是那個持續「勸說不要只顧自己」的世界,而自己的意見不被重視的無力感,在香港上下、乃至全球都不斷出現。例如英國不少留歐派是青年,可能也會認同「不要只想到自己」,還要看整個歐盟;但英國的不少中老年卻不是這樣看,當中的不少選民就算知道脫歐會影響經濟,仍然支持。
透過長輩圖進行的政治動員,也令網絡動員從網絡原住民擴散到其他年齡。回想十年前,透過高登號召遊行示威,是極小眾的事情,最後通常出來的,也是推post者等極少數;但現在的網絡動員,卻進化到可以推動銀髮族上街。由於資訊圖和短片的盛行,令訊息的流傳更跨階層。說到底,網絡是全球化、無國界的,有年輕人反向地製作長輩圖,促進世代之間互相理解,希望體現網絡令人connect的一面,於是青年動員長輩,也得到全新工具。
但我們也不得不正視,長輩圖也是Fake News溫床。例如香港不久前,發生沙田新城市廣場的警民衝突,在長輩群組中就有大量圖片,指有警員被夾斷手指,配上的斷指圖,卻是來自2015年台灣一宗新聞的圖片。同樣透過長輩圖形式發放的,也包括一些偽科學,例如誇大疫苗的副作用,或食鹽可以防輻射等。在政治爭議劇烈的時候,「政治長輩圖」成為各大陣營的宣傳機器,由於科學或有客觀標準,政治卻很難「Fact Check」,要動員仇恨甚至不需要一個群組,只是一張低像素圖片,就能完成。結果,很多偏見在政治長輩圖的日積月累中形成,這對社會兩極化的影響,可能比年輕網民的潛規則更明顯。每次家中長輩傳來長輩圖,然後根據一段fake news質問這質問那,我都感到予欲無言,平行時空的固化,亦是難以逃避。
小詞典:英國脫歐老人
2016年,英國舉行脫歐公投,最終獲通過,民調顯示支持留歐的以年輕人為主,例如18-24歲的一代,反對脫歐的高達73%;65歲以上的長者支持脫歐的,則高達60%。不少英國年青人認為歐盟身份有助他們就業、升學和自由居住,長者沒有這些需要,也不大需要承受脫歐的後果,卻令他們受累,屬於不負責任。
小詞典:《老人恐怖份子》
日本作家村上龍的小說,故事設定在2018 年前後,講述一群事業有成、步入人生暮年、但對社會極度不滿的老人,希望通過恐怖主義,「變革社會」的故事。小說中的老人有資源、有經驗、有人脈、還有掌握網絡的能力,真的成為恐怖份子,能量可能比年輕人更大,反映了日本當下面對的少子化問題之餘,也透視了網絡社會的未來現象。
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7月31日至8月1日
https://simonshen.blog/2019/07/31/「長輩圖」的前世今生與政治動員/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同人 小說 生成器 在 島聚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I除咗詩,仲識寫小說:文學係咪反抗AI嘅橋頭堡?】
#未來學
#人工智能
#文學獵奇
AI識做嘅野愈來愈多,寫詩、唱歌都係基本功,咁仲有d咩係人類做到,AI做唔到?寫新聞佢地又識唔識?話比你聽,佢地就算連小說都寫到!嗚啊,人類點算啊。
▍你平時睇緊嘅野有唔少已經係AI寫架啦
其實,大家平時睇嘅唔少文章,都有可能係由AI寫嘅!相信高質讀者如大家,應該唔會睇Content Farm嘅,不過令人痛心疾首嘅Content Farm之所以可以有咁高產量,全因為用咗AI不斷偷文,係各大網站搵d文章返嚟拉雜成軍變成報導。
但就算係正式嘅新聞網,其實都會用到AI技術。上次提過嘅小冰,寫新聞就係佢嘅其中一個技能,唔少媒體都會用AI寫一d唔需要深度分析、相對簡潔直白嘅內容,例如運動比賽結果、金融市況變動之類。香港亦有一d 網媒號稱用咗AI寫文章,不過名就唔講啦,有邏輯嘅讀者相信都會估到。
而美國嘅華盛頓郵報亦有一個專寫新聞報導,叫做Heliograf嘅AI,佢係3月仲攞咗個重量級嘅媒體獎項Global BIGGIES Awards 2018添。
▍AI寫小說,仲入圍埋文學獎添
除咗新聞之外,好多科學家都努力發展緊AI嘅寫作——特別係創作能力,亦已經見到唔少成果。唔知大家仲記唔記得/有無聽過,2016年曾經有AI寫嘅小說入圍咗日本嘅「星新一賞」科幻文學獎?星新一賞作為科幻文學比賽,歡迎任何「物種」參賽,當然包括AI。而當屆嘅比賽,竟然總共收到11篇AI寫嘅小說,其中一篇就入咗圍。不過,來自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入圍嘅研究團隊坦言,佢地發展嘅AI暫時只能夠寫到小說入面2成嘅內容,其他8成都要由人類協助修飾。
麻省理工亦有一個媒體實驗室,開發咗一位專寫驚慄小說嘅AI「Shelley」,玩法就係網民寫一句,佢會接一句(有興趣可以去佢twitter睇睇:https://twitter.com/shelley_ai )。正因為恐懼係人類最古老同最強烈嘅情緒,科學家想知道AI究竟有無能力嚇到人類。
當然,上述講嘅呢兩個寫到小說嘅AI,某程度上都需要人類協助,將小說修飾一番先可以見人。為咗解決呢個問題,美國康乃爾大學嘅研究團隊就開始以AI分析大量小說,試圖以大數據歸納、整理出小說情節、劇情氣氛、角色心理變動嘅模式,從而令未來嘅AI可以更有「創作力」,寫到更具情緒同人性化嘅小說。
▍用電腦寫小說而又呃到人:天下文章一大抄嘅《錦繡未央》
你可能話,人類邊有咁易比AI呃到(先唔討論AI嘅作品係唔係藝術,算唔算係「呃」等問題),好多人都會相信人類擁有鑑賞小說嘅能力,好容易就可以分辨出人類同AI寫嘅作品有咩唔同——但我又可以話你知,有好多人係分唔到架。
唔少中國大陸知名嘅網絡小說,例如《花千骨》(洪荒之力果個)、《甄嬛傳》(都係d後宮勾心鬥角野)、《錦繡未央》(復仇古裝愛情野,都係果d)等等相繼走紅,亦改編埋做電視劇,仲係香港播過添。
但其實呢d「小說」,都係以一d極低端——連AI都算唔上、被稱為「網絡小說生成器」嘅程式「寫」出嚟,即係以電腦運算,咗抄右抄再由「作者」整理,從而生產一本小說出嚟。當中,《錦繡未央》就最犀利。成本書總共有294章,淨係得9章無抄,其餘嘅內容都係抄返嚟——總共抄咗200本書以上!聽到數字已經覺得誇張啦?既然呢d網絡小說都「呃得下人」,咁如果AI發展落去,又點會「呃」唔到讀者呢?
▍咩係藝術?文學與文字的界線,究竟係邊?
有人相信,文學係反抗AI嘅橋頭堡,因為AI就算做到好多野,都唔會識得創作。AI就算可以極速寫到大量文字,但充其量只係「文字」,而永遠唔會創作到,繼而寫出文學作品,因為AI缺乏嘅就係人類嘅心靈。
台灣作家駱以軍相信,AI就算可以捉棋、揸車,甚至可以代替醫生幫人開刀,但係就唔會寫得到小說,而小說就係「人類在20世紀設下對抗AI的高牆」。
但係,假如繼續發展落去,預期內真係會出現無限接近於人類嘅AI,加上前面講過嘅中國大陸網絡小說嘅例子,AI其實輕易可以寫得出網絡小說程度嘅作品;講真,大量生產嘅小說、電視劇,甚至電影,搵人類去寫根本就係浪費時間,或者有AI幫手,反而更好呢?
大家點睇AI文學?不服來辯!
============================
#文學獵奇 系列:
#1 【為咗買衫而買書:田中康夫《水晶世代》】:
https://www.facebook.com/ohreadly.hk/photos/a.827045410812540.1073741828.823631624487252/837055016478246/?type=3&theater
#2【要用192頁去解釋嘅一首詩:讀Robert Frost 《The Road Not Taken》】:
https://www.facebook.com/ohreadly.hk/photos/a.827045410812540.1073741828.823631624487252/837462893104125/
#3【文學京都:火燒金閣寺】:
https://www.facebook.com/ohreadly.hk/photos/a.827045410812540.1073741828.823631624487252/842423389274742/
#4【AI都識寫詩啦,你仲做緊咩?讀《陽光失了玻璃窗》】:
https://www.facebook.com/ohreadly.hk/photos/a.827045410812540.1073741828.823631624487252/848601401990274/
============================
"Oh Readly?" - Flip a page everyday.
#一班鐘意睇書又想荼毒大家睇書嘅90後
#多多指教
============================
有文學野想分享?
歡迎各位Reader Inbox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