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8050問題指的是,80多歲的父母還在養50多歲但足不出戶子女的社會現象。
大阪市統計近三年同居孤獨死者,逾三成不滿60歲。進一步調查通報過遲的原因,近三成是住在一起的家人為認知症患者,認知有困難、精神障礙、臥床等因素,確實可能發生家人生病、死亡,不知或無法向外救援。另一種是明明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卻與獨居幾乎沒兩樣。
#會員 #日本 #同居孤獨死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來以為的驚喜居然是驚嚇,接手屋主感覺到的鬼怪真相竟是這樣! #凶宅 #周映君 #阿飄 女友動情騎回前任 包包這物讓激情藏不住 👉https://youtu.be/XePZ-9ffvE0 索非亞自爆當媽?!最大心願只求這件事! 👉https://youtu.be/J-ZaherSb4I 子宮被逼裝...
「同居孤獨死」的推薦目錄:
同居孤獨死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學研之所以透過多元發展,持續探索以活化公司的內部資源,原因是「#如何重新配置人才」,對學研來說是經營的一大關鍵。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slhFmX
延伸專題:
【兒童雜誌轉型契機一:幫助老人防失智?】
https://bit.ly/3sjTKED
【同居孤獨死】
https://bit.ly/376bUSM
【長者嗅覺衰退,是健康警號?】
http://bit.ly/2GYxjPv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同居孤獨死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兒童教育雜誌聞名、在日本家喻戶曉的學研控股,如今已轉型為老年住宅業的先驅,並在全日本擁有約 130 個住宅設施據點。#高齡者住宅 與其 #出版事業 幾乎毫無關聯,可說是跳躍到從未涉足的全新領域。一切從零開始,之所以有機會成功,其一就是善用公司的內部資產。
詳細全文:
https://bit.ly/3sjTKED
延伸專題:
【同居孤獨死】
https://bit.ly/376bUSM
【長者嗅覺衰退,是健康警號?】
http://bit.ly/2GYxjPv
【長者認知變差?得先清理一下耳朵】
https://goo.gl/Y4i1HR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CUPodcast 👉 https://bit.ly/35HZaBp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同居孤獨死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來以為的驚喜居然是驚嚇,接手屋主感覺到的鬼怪真相竟是這樣!
#凶宅 #周映君 #阿飄
女友動情騎回前任 包包這物讓激情藏不住
👉https://youtu.be/XePZ-9ffvE0
索非亞自爆當媽?!最大心願只求這件事!
👉https://youtu.be/J-ZaherSb4I
子宮被逼裝避孕器…女星痛訴13年監管真相
👉https://youtu.be/SqdUMAasvpc
【凶宅住了會如何?與阿飄同居鬼壓床的日子?】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hnM7fUgJAD4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1
同居孤獨死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不好意思!最近真的是很忙,不過時間救好像什麼溝一樣
擠一擠就會有了,所以今天就帶大家去到畫家的世界。
梵高,Vincent Van Gohn荷蘭籍畫家,生於1853年,
他爸爸是歸正宗教會的神職人員,而他媽媽是來自於海牙的貴族,
他的五個伯伯和叔叔當中有三個是藝術品的商人。
所以從小在耳濡目染之下,他對藝術品和畫畫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但是他從小就是不喜歡上學,因為他不認同藝術老師的教導方式,
而成年後,他就進入了他伯父的藝術品交易商的公司裏面做實習,
由於他對於歐洲藝術品的濃厚興趣還有知識,
因此就得到很多同事的欣賞和認同,而當時他的收入比他爸爸更高。
那個時候,他是最快樂的
更一度的被派到倫敦的分公司上面上班,在入住倫敦的某個公寓裏面,
就認識了房東的女兒,她的名字叫尤金妮亞。
他對尤金妮亞一見鍾情,就向她表白了,但是尤金尼亞就拒絕了他,
並且就跟他說她在一年前她已經和別人訂婚了,叫他不要癡心妄想,
由於梵高的本性已經是有點孤僻了,加上這些刺激過後,
他就變成憤世嫉俗,連在倫敦的工作也丟掉了,回到了荷蘭。
當回到家裏過後,他的剛剛成為寡婦的表姐就來到了他的家裡做客,
他那時候又愛上了他的表姐,只是那時表親在那個時候結婚是亂倫的
而他表姐對他一點意思也沒有。他就不死心,
去到他叔叔家去向他表姐表白,但是他叔叔攔住了他。
梵高就帶來了一個煤油燈,把他的手就放在了上面,
就跟他叔叔說:我的手放在上面有多久,您就讓我見她有多久吧。
當然他叔叔還是不肯讓他見他表姐,讓他永遠死了這條心。
當他備受這兩個愛情。。。。Emm,不算是愛情啦,
就是這兩個感情的打擊之下,就有了精神病,就開始瘋狂的畫畫,
更把大量的金錢就放在畫畫身上,
買顏料啊~買筆啊,聘請模特兒等等。
在那個時候,他就認識了一個叫克裏斯蒂娜的妓女,
克裏斯有一個女兒,他們三人就同居在一起,
梵高那時候有了結婚的念頭,但是生活是需要金錢,
那個時候,梵高連自己都養不活,
更是用克裏斯出賣自己肉體的錢去讓他買顏料還有聘請模特兒
這段感情維持了一年,到最後克裏斯也是離開了他。
這一切的事情,就把他推向更加的孤僻還有崩潰,
於是他就回到了荷蘭的北部尼嫩,在哪裏瘋狂的畫畫,
過後更去了法國還有其他的地方學習畫畫,
他生平畫了864張油畫, 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
自畫像也有37副,但是大家猜猜他,
他一生裡面有賣過多少幅畫?
答案只要一副。而且還是他叔叔幫他買的
他甚至沒有錢生活,而是需要到他弟弟去支助他。
到最後的時候,精神病就越來越嚴重,他就進入了精神病院裡面
而他大部分最出名的畫,就是在精神病院裏面畫的。
而在他三十七歲時,他終於受不了了
用自己的左輪,結束了他(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死後的100年後,他的作品就被人拍賣了,
在拍賣會上面,這些名畫可以拍賣到多少的價錢呢?
1. 加歇醫生,一共拍賣了 8250萬美金 (不是八百,是八千萬)
2. 沒胡須的自畫像,7150萬美金(不是七百,是七千萬)
3.耳朵綁著繃帶的自畫像,7150萬美金
那大家有聽過這個故事嗎?
就是他為了感激他的一位好朋友叫Gaby,
就割下了他自己的耳朵贈送給人,就要報答那個人對他的好。。。
Emm…神經病是這樣的咯~
4. 雛菊和罌粟花,6150萬美金
而最出名的向日葵,並不是拍賣最高的,是3970萬美金
而我最喜歡他的那幅畫,叫星空(Starry night), 還沒有被拍賣
如果被拍賣的話,應該會超越其他的畫
但是這幅畫的視角裡面,就是一個扭曲世界的畫面,
很唯美但是卻異常的孤獨。來~我帶大家進入這個星空的畫裡面吧。
那大家有聽過一首歌叫【VINCENT】,它裡面講的‘Starry starry night’
講的就是Vincent Van Gogh,梵高,如果大家有興趣,
可以細讀它裡面的歌詞,其實是非常有意思的
那講完了梵高,我們來講另外一個天才,畢加索。
畢加索生於1881年。出生於西班牙的一個小鎮裡面。
他從小就有著畫畫的天賦,但是藝術學校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折磨,
太多的規矩扼殺了他的創作,留堂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家常便飯。
到了青年時候,在1900到1903的時代,是他的最低潮
他的朋友因為失戀而自殺。所以你看得到這段時期的作品,
就是以藍色為主色,作品帶有憂郁還有悲哀,
例如好像這幅【熨燙衣服的人】
過後他在1904年,他就去到了法國的巴黎,
在這裏,他就開始和菲爾藍德談戀愛,並且同居在一起,
你就可以看得到,他現在的創作主色就加進了玫瑰紅這個顏色,
用這種紅色滲透在藍色憂郁的作品裡面,出現了幾個出名的作品,
例如好像這個花籃女人,
他除了是創作上的天才,他也是行銷上面的天才,
一個藝術品最重要的價值,在於作品背後的故事還有隱喻,
其次就是制造話題還有名氣,他剛剛到巴黎開店的時候,
他就故意雇傭一班人四周圍的去問那些名畫的商家
“你們有賣畢加索的畫嗎?”或者是
還有就是問他們,“你們知道賣畢加索的畫在哪裡買得到嗎?
在這個行銷策略下面,在一個月裡面
大部分的名畫交易商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所以在他25歲的時候,已經是巴黎的名人了。
同居孤獨死 在 【精華版】老人孤獨死多慘!駭人真實故事讓呂文婉花容失色 的推薦與評價
與阿飄 同居 鬼壓床的日子?20210726|來賓:林裕豐、高仁和、周映君、閃亮亮. 新聞挖挖哇!•300K views · 41:17 · Go to channel · 我也會 孤獨死 嗎?生命 ... ... <看更多>
同居孤獨死 在 【七個日本女人結伴養老:現代女人不結婚,並不會「孤獨死」】 ... 的推薦與評價
早點死就不會孤獨死. 10 mos. 盧小真. 奶媽我越來越喜歡您了, 也感謝我女兒會在FB傳 ... 邀情她入住自家豪宅。 同居數月後,瑪塔哈麗輕輕鬆鬆找到海軍部長的開會文 件 ... ... <看更多>
同居孤獨死 在 [書摘] 孤獨死並非不幸:沒有比家庭更讓人感到- 看板pay_home 的推薦與評價
轉貼來源:
關鍵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7568
《家人這種病》,三采出版 作者:下重曉子
2016/08/27, 書摘
孤獨死並非不幸:沒有比家庭更讓人感到身心俱疲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孤寂,是這個時代的潮流。我完全明白家庭是活著的人才有的。至少,家庭是以活著的人
為中心。
文:下重曉子
孤獨死並非不幸
我記得之前NHK的紀錄片中,有一個兒子在粗工大街尋找很久以前離家出走的爸爸。兒子
在父親離家出走後吃了很多苦,為此他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都非常憎恨自己的父親。但是當
自己長大成人、有了工作後就開始想,父親為何會離家出走,而且他很想知道父親現在在
哪裡,於是他就開始尋找父親的下落。最後,他得知父親在大阪釜崎生活。
他下定決心要去見親生父親。因為他出生後就和父親分開,所以對於容貌和身影都沒有任
何記憶。雖然最初有點彆扭說不出話,但是隨著拜訪的次數增加,漸漸地也開始交談對話
,畢竟是血濃於水,父子間的親近感也慢慢產生。
兒子在名古屋附近找到工作,新年或是其他節日也會和父親一起吃飯。最近兒子找了一間
比較寬敞的房子,想把父親接過來一起生活。這是一個重生家庭的開始,父親好像也很開
心。一般這種家庭都是首先兒子有此意,然後開始展開尋找父親的行動,找到之後花時間
和父親培養感情,接下來就是兩個人一起住。
分離好些年,連面都沒有見過的人因為彼此有心,所以才共同組成一個家庭。因為有了身
為家庭成員的意志,所以才形成了家庭的型態。若是心靈不相通,就不算家庭了。相較於
一般的家庭型態,要先有想成為家人的想法,才更適合稱為家庭。血緣並非那麼重要。因
此,我想再重新思考幸福的家庭到底是什麼?
有很多日本人這麼想,「我想死在家裡榻榻米上」。但是,我想現在應該是改成「我想死
在家裡床上」吧。我想應該很多人想要在自己家裡,在家人守護下嚥下最後一口氣。但似
乎在醫院床上死亡的情況比較多....。
如果沒有家人的人會怎麼樣呢?沒有守護自己的家人,在不被人發現而嚥下最後一口氣的
例子似乎不少。隨著社會趨向高齡化,獨居老人逐漸增加,在都市內有很多孤獨死的例子
。
如果是在鄉下地方,因為社區間的連結緊密,所以很容易被人發現。郵差或是派報員在送
件時會順便出聲打招呼,確認主人是否平安無恙。甚至有些鄉下會在玄關處插上象徵主人
平安健康的黃旗。在前陣子發生地震的長野縣白馬村,因為知道彼此的家庭成員,甚至知
道誰睡在哪間房,所以在地震發生後就可以馬上從崩塌的屋子中救出傷者,無人罹難。
在高齡化社會中,所謂的家人並非是擁有同一血緣的家庭,而是社區中的人們才是真正的
家人。如果有了這樣的家人,也就不會孤單寂寞或有任何不便。
現在是再一次重新考慮何謂家庭的時候了!
大家都會覺得獨居在都市中,然後一個人就這樣孤單離世實在無比悲慘,但真是如此嗎?
也許當事人非常享受一個人生活的樂趣,也許活得自由自在也說不定。或許當事人正期待
自己不被任何人發現,就這樣悄然無息地離開這個世界也說不定。
或許身後事會對家人或子孫造成麻煩,但只要當事人滿意,那又何妨。孤獨死,應該是抱
持著某種覺悟而選擇的。更有人選擇這樣的死法,首先慢慢減少食物的攝取只喝水,然後
最後不吃不喝地虛弱斷氣。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有如橫死荒野,但我想只要有思考過自己的死亡就好。或許與其在被無
情無義的家人守護下離開人世,不如自己滿足地嚥下最後一口氣離開。一個人的死法就代
表那個人所選擇的生活方式,只要是像自己的死法就足夠了。
希望死後不進入家族墳墓的人越來越多
身邊有家人也不一定幸福。反過來說,沒有家人是否會不幸,那也是說不準的。我的友人
多是一個人生活,而且她們知道如何讓自己充分享受生活的訣竅。遇到心煩的事時,身邊
也有願意打從心裡傾聽的朋友。
我在從事主播工作時認識的一位學妹,現在是一位非常活躍的社會福利專家。她換工作到
關西時,找到一些值得信賴的朋友,她集合了大約十位朋友,大家為了以後退休後的生活
,把共同居住的地方定為關西,因此平時住在東京或各地的人也為此相聚一堂。
她在東京和母親一起生活,但是為了將來在關西生活,所以常來這裡跟朋友們見面。她邀
我說一定要過來看看,我也思考著新的家庭生活方式,故便想過去參觀看看。
我所知道的養老院之類的地方多是管理型的比較多。對管理者而言,為了自己管理方便,
因此不太能確保老人們的個人自由。對於想努力工作到最後,想要活得像自己的人而言,
自由是不可輕捨棄的。相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募集工作人員,然後到最後時刻尊重彼
此一起生活,現在開始有這樣的新家庭形式出現。
我有一位大學時代的友人,她雖然是中國前三大林產大王的女兒,但是她說自己的生活方
式要自己決定。自從她另一半在十年前往生後就一個人生活。雖然她一直從事父親在赤坂
所持有的大樓物產管理工作,她介紹想法相同的學弟學妹進入她的公司工作,彼此宛如一
家人一樣。
她和好幾位可信賴的朋友一起決定,死後要進入同一個墓穴。在她的故鄉鳥取縣有寬廣的
墓地,而且當地還有自家的神社,她的老家還被列入文化財,據說她家還排入了當地巴士
旅遊的景點裡....。之前她父親還在世時我也曾去拜訪過,那真是座大豪宅半夜起來上廁
所後要回去房間時,還不小心迷失了方向。那真是座大豪宅!
我們自己建立自己的家庭,和心靈相通的伙伴一起讓骨灰放同一個墓中,在這個社會逐漸
可以看到這般不同以往的嘗試。我覺得與其將感情不算好且心意不相通的家人勉強一起放
在同一個墳墓,這樣的新嘗試看起來還比較自然。有的人想要把骨灰灑到大海裡的海葬,
有的人想要把骨灰埋在樹根底下的樹葬等等,有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我覺得沒
有非得要把家人放在同一個墓中不可的理由。
從上述這些想法,我們就可以感覺到近年家庭形式的變遷。有的媳婦說到死也不想進入夫
家的墳墓再被婆婆欺壓。我想這是世間媳婦已經忍無可忍的心情。想到了死後的身後事,
就可以清楚看到這個家庭的大概模樣。
在我的周圍也有很多不願被放入歷代祖先的墓中,或是不願和丈夫一起進入夫家的墓中的
例子。他們生前考慮到在這個社會立足的顏面而多方忍耐,但是死了之後便不想再和丈夫
在一起,或是想和心靈相通的人,或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等,其實這些想法也不難理解。我
當然不想和連臉都沒見過的人一起被放在同一個墓中。如果是講到我的話比起我老伴家的
墳墓,我更想在死後進入歷代祖先下重家的墳墓。
我哥哥做了他們家自己的墓。雖說只有在婚喪喜慶時全家人才會聚集在一起,平時也不會
相聚,但現在就連這樣的機會也沒有了。家庭只是變成名義上的約束罷了。家庭逐漸變得
虛有其表,我想這是人們失去心心相繫這個最重要部分的證據吧!
就算不結婚,和別人生活是件重要的事
有個寫作團體叫做日本文藝家協會,他們有個作家們的墓。在富士山的山腳刻上名字,想
要全家人的骨灰一起被放入該墓中也可以。不願骨灰被放入同居人家的墳墓,而是想放入
那個墳墓的人逐漸增加。我也是日本文藝家協會的一員,我也想這麼做。因為想把自己的
骨灰放入的人很多,聽說排隊等待的人已經很多,之後要如何做是個大問題。但我確實知
道很多人無論如何是不想被放入歷代祖先的墳墓。
我曾在電視裡看過,有些無主墓或是沒有人照料的墓地在被翻整後,墓石不知道該要如何
處理的報導。原來沒人照顧、沒人祭祀的墳墓有這麼多!雖說是歷代祖先的墳墓,但要花
相當的時間和金錢才能去掃墓。所以這些沒人祭祀的墳墓會增加也就不奇怪了。
我們下重家的墳墓在親戚負責管理寺廟的墓地裡。也就是在文京區團子坂上的光源寺。因
為是從祖父母那代開始的,所以裡面的人我都認識。中元普渡時只要有時間,我都會帶著
自己選的花過去,在墓前雙手合十祈禱。
我同居人家的墓在多磨靈園裡。有很多有名或無名的人的墳墓都在裡面,但是從他祖父母
那代開始,他們家的墳墓就在這裡。據說本來是在鄉下地方,後來才移到東京。在那個墓
園裡走一走,看一看其他墳墓種植的樹木或花草,以及墓石和墓地狀況,只要看一眼就知
道那些墳墓的家人有沒有常來照料。有的墳墓更是長滿了青苔,而且還被不知名的大樹覆
蓋住整片天空。
前陣子我久久去造訪一次墓園,開著不知名黑色果實的大樹已經長成參天大樹,所以我就
折了枝請附近花店幫我查了一下樹名。我一直都想要一年去掃墓一次,但無奈事與願違。
家人剛往生之初還會有人前來弔祭,但慢慢地就漸行漸遠,最終就不來了。孤寂,是這個
時代的潮流。我完全明白家庭是活著的人才有的。至少,家庭是以活著的人為中心。
雖然不能說是無情,但是家庭並非永遠緊緊相繫,家庭的概念或是家庭的型態都會隨著時
代而產生變化。因此,我覺得沒有必要以既成的觀念來理解家庭。也沒有非要怎樣才能代
表家的概念。我認為只要在家庭裡生活,並且建立起讓自己舒心坦蕩的生活方式那就夠了
。
比起抱持著疑問而帶給彼此壓力的家庭,身邊是否圍繞著心靈相通的人才是重要的。我的
家人中如今只剩下我的同居人一人。若要說到我有沒有和我的同居人心意相通,老實說我
不知道。至少價值觀是相通的,我喜歡他淡泊名利、不執著於金錢或地位這些有如過眼雲
煙般的事物。
我看遍周遭的男性友人,很少有這樣的男性。雖然我的座右銘是淡然處之,但是和我的同
居人相比,或許我對於現世的慾望還比他更強烈。我的同居人,也就是我人生中的伴侶
,我非常感激他。
我不太喜歡家庭中彼此互相依存的感覺,但是如果有一起生活的伴,我覺得很棒。我覺得
試著和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一起生活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像我一樣,反抗父母然後自己
任性生活至今的人來說,和別人一起生活教會了我許多的事。
因為與他人一起生活,就沒有辦法像只有自己一個人那樣任性妄為。我們必須考慮到對方
那天的心情或是他在外面還有什麼事情。我覺得學習到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是很不錯的
。
沒有比家庭更讓人感到身心俱疲的
我家只有在我還很小時,才知道什麼是全家團圓。就算曾經有這樣的機會,但不知為何就
像流沙般消失得無影無蹤,之後想到沉浸在全家團圓那種幸福和樂的氣氛中,就會讓我渾
身不對勁。
雖然父母和哥哥都非常疼愛我,但是我到了某個年齡,用餐時雖會和父親見面,但我會用
最快速度用完餐就回去自己的房間。從那之後,慢慢地就不和父母及哥哥一起圍桌吃飯了
。
這可能也和我生的病有關。我小學二、三年級時因為得了肺門淋巴腺炎,所以就休學了,
在家裡也被特別隔離。之後因為病情惡化變成了肺結核,所以我就隔離到單獨的房間,在
家時就單獨待在房裡。
因戰爭而避難時,我也沒有去轉學的學校報到,家裡有一個乒乓球桌就是我的床,我每天
的任務就是紀錄自己的發燒狀況。我沒有朋友,頂多就是去對面的陸軍醫院,和醫院穿白
衣的阿兵哥聊天,他們是初期的肺結核患者。每隔一天,那個醫院就會派軍醫來替我診察
一次,然後幫我打一種叫作「結合性疾病治療新劑」的靜脈注射。那時候肺結核的特效藥
還沒有出來。
在那時唯一陪伴我的,是愛書的父親在撤離時所帶出來的藏書(大多是小說)和畫冊。我
那時興趣盎然地一頁一頁地翻著,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因為曾經有過這樣的時期,所以我
習慣一個人獨處消磨時光。我擅長發覺自己的樂趣,就算是讓幻想天馬行空地馳騁,我也
不覺得枯燥乏味。
我不會期待身邊的家人為我做些什麼。因為就算期待了,也不會照我所想的那樣,只是彼
此衝突產生嫌隙,然後徒留傷悲罷了。有時就算我想出去玩、或是想著如果有個跟我同齡
的朋友就好了,但是對於生病的我而言,這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望。這是種近似於放棄的心
情,因此我不再對人有所期待。
因此與其期待別人,不如一個人比較好。我從小就明白了孤獨的樂趣,我也在不知不覺中
被迫了解到雖說我們是一家人,但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
我的肺結核和敗戰一樣結束了,然後我晚了一年重返學校,但是我喜歡獨處的習慣卻一直
延續到了現在。之後每當家裡起了紛爭,例如和父親大吵一架後,依然原諒他的母親....
這一切都令我無法忍受時,我就把自己關在房裡,才能感覺世界和平、無災無難。
正因為我不期待家人,所以如果我被人期待,就會感到負擔。因此我不想進入他們期待的
學校就讀或是考他們想要的分數,所以我也不會為了他們而努力。於是我一直隨著自己的
心走自己喜歡的道路,我知道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好好活下去。尤其是經濟上的獨立自主是
必須的。因為若經濟不獨立,一切都沒辦法開始了。
也因為我清楚地自覺到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所以我也敢和母親對峙。我也漸漸變得能
理解她的養育方式和想法模式。家庭也是一個獨立的團體。不管是三個人、四個人或五個
人,都是一個團體組織。想到自己的家庭,就容易有過度的期待。接著期待就容易變成壓
力,最後就養成依賴習慣。
家人之間,只要如微風徐徐吹過就好。如果彼此靠得太緊,反而看不清楚對方,再加上家
庭有排他性格,所以實在沒有比家庭還令人感到費勁吃力的。如果不能忍受孤獨,就不能
理解家庭為何物。若是一個人不能享受孤獨的話,就算家人在身邊也無法享受孤單。
人唯有能夠理解並享受孤獨,才能體會他人的心情。不管是對家人,或是對社會上的人們
都是相同的。為何如此說? 因為家庭正是社會的縮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10.156.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y_home/M.1516644404.A.A52.html
※ 編輯: lighthearted (123.110.156.24), 01/23/2018 02:14: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