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一個犯罪心理學的經典理論:破窗效應。
所謂的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是指輕微的犯罪、反社會行為和社會混亂等等跡象,會創造一個鼓勵進一步的犯罪和混亂的環境,進而讓社會治安惡化。
就好像一棟房子破了一扇窗戶的房子,如果窗戶沒有馬上修理好,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窗戶被破壞,並升級成非法侵入、竊占甚至縱火等更嚴重的犯罪。
而疫苗接種政策的破窗,就在氾濫的「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
以台南市為例,這個月初就爆出沒有參與防疫第一線的法制處長、主計處長,在6月7日就打了疫苗。這個月中,在指揮中心還沒將參與相驗案件的司法人員納入疫苗優先施打對象以前,台南市政府也「超前部屬」,讓台南地檢署100多名人員施打疫苗,甚至包括通常沒有辦理相驗案件的檢察長。
事發後,台南市政府都表示,施打的人均屬「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
同樣的窗戶只會越破越多,越破越大。一萬一千多名公務員的台南市政府,在上個禮拜有1461人打了疫苗,甚至包括完全沒有公務員身分的「臺南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人員。
當然,台南市政府還是說,這些人是「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
事實上,台灣疫苗目前供給仍然相當的不足,目前才到貨約485萬劑。就算這些需要2劑才能完整接種的疫苗先只打一劑,以台灣約2350萬人口計算,才20.6%的覆蓋率。
每多一針不當分配的疫苗,就是讓一個原本可以受到保護的高風險者,暴露在風險之下。以疫苗公費接種對象順位累積為例,最直接衝擊到的,就是第8類以後的人員,包括死亡率更高的65歲以上、19-64歲具高風險疾病、罕病及重大傷病者。
疫苗接種,患寡更患不均。而疫苗接種順序是否能被遵守,除了涉及該被優先保障的人有沒有被保障到,更涉及平等、法治等國家基本價值。
其實,疫苗原本還有一個破窗,也就是「醫事機構之非醫事人員」被偷渡「志工」的狀況。只是這個洞在剛破的時候就被迅速地修理。
「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這個洞,又要什麼時候才能補上?還是會越破越大洞呢?
其他縣市政府和全國人民,都在等著看。
———延伸閱讀———
2021/06/26 蘋果新聞網「南市府12局處千名員工打AZ 全列第二類!議員批特權」:
https://bit.ly/2Uacz1j
2021/06/10 聯合報「台南法制、主計處長遭爆特權打疫苗!市府澄清:合規定」:
https://bit.ly/360mTvL
2021/06/17 蘋果新聞網「台南地檢署遭控特權打疫苗!中央宣布前兩天 檢察官等100多人就接種」:
https://bit.ly/3x3DRoK
2021/06/21 鏡週刊「台南地檢超前部署打疫苗 檢察官嗆檢察長不適任還要告貪汙」:
https://bit.ly/3x3hNdR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Introduct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投資心理學#從眾心理#羊群效應#從眾行為 在投資市場常常會有個情況是:大家看到新聞媒體、名人老師說哪支股票看好、會上漲,就連思考一下都沒有馬上跟風買進,這就是典型的從眾行為。這次蕾咪想分享從眾心理對日常生活與投資市場帶來的影響,其實人非常容易受到它的干擾,但只要我們先了解它,就能善用它帶來的好處並...
名人效應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際關係,一定要懂得用「小三」]
最近有上班族跟我私訊,談他在職場的困擾,其實就是一個「背叛」的故事。
他在這家公司2年,是目前這位主管錄取他的,一直以來照顧他﹑教導他,私下交情也很親密,經常一起去吃飯與唱歌,幾乎到了無話不談的地步。這位上班族很慶幸能夠在一畢業就有這樣的主管帶領他,幫助他在工作上快速進入狀況,而且一路受到支持。
問題是最近有個好工作找上門,他跟主管說了,一切就變了……先是主管勃然大怒,罵這位上班族沒有良心,不管他的死活,工作全丟給他;接下來就將他視同陌路,不理不睬,交派工作用扔的,也不多說明一下。可想而知,這位主管的感受到的是被背判了,這跟閨密另外交了新朋友的情況是一樣的。
上班族問我該怎麼辦?我將近年流行的「關係中的人生四道」教他,也就是四個說再見的步驟:
1. 跟主管道謝:謝謝主管一直以來的照顧,而且要具體說出事項。
2. 跟主管道歉:跟主管說聲抱歉,無法跟他再一起共事是很遺憾的事。
3. 跟主管道愛:向主管表達對他的尊敬與關愛,也要具體說出事項。
4. 跟主管道別:最後表達依依不捨的離別之情,送上一張卡片或一份小禮物。
不過這麼做仍然不足夠,如果還能透過第三者表達,對方的接受度會更高,不舒服的感覺更容易釋懷。就算以後再也不相見,至少心裡不必留有怨恨,對彼此都是放飛與自由。婚姻要幸福,不能有「小三」;職場要成功,一定要有「小三」。當然,小三有時是來攪局的;相反的,若是處理得好,他們是來做橋的,搭起友誼的橋樑。
這位上班族的經驗我也有過,可惜當時沒有尋求指導,錯失了好好說再見的良機,直至今天20年過去,想起來都覺得心裡微微作痛。
我的總經理對我一直萬般的倚重﹑無微不至的關心,有一天突然不理我,接下來請秘書來問我是不是要離職。我楞了一下,的確是有人來問我要不要換工作,我尚未答應,還在思考中,哪裡知道消息這麼快傳到總經理的耳裡。
那時年輕,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不知道怎麼處理。眼見氣氛日益凝重,只有一種感覺,再待下去也一切走味了,最後真的「被逼」離職,結果完全是個意外,在我的計畫之外。事過境遷,我有時會想當時究竟怎麼做才是對的。今天上線上英文課,終於幫我開了一扇窗,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思考,這個角度是「小三」。
不過今天這個主題其實是很高大尚的,講的是想要進到董事會,擁有一個席位,怎麼做最有效?總共有7個方法,全都是跟「拍馬屁」(flattery)有關。這個結論來頭不小,是由兩個具有聲望的商學院,從134名CEO,以及765名董事會成員中調查而來,可信度極高,包括:
1. 請問對方建議時,先提及對方的某項功績。
2. 有時必須反對,再接受對方的意見。
3. 跟他的朋友稱讚他。
4. 稱讚之前,先表達可能會讓對方覺得尷尬。
5. 強調自己的意見和對方相同之處。
6. 小心而不被察覺地了解對方的意見,並用自己的立場說出來。
7. 私下了解對方關心的事務,偶爾聊到自己也關心這些事。
其中第三點,跟朋友稱讚他,就是我今天要談的小三理論,亦即英文的the third party(第三者),這在心理學是有理論支持的。在我上面個人的故事中,你有注意到小三的重要性嗎?我的總經理寧願聽信來自小三的傳言,卻不信我的說法;但是如果當時我活用小三,傳言也能夠不攻自破,事情能夠逆轉勝。
這稱為「溫莎效應」,不論正面或負面,經由第三者得到的資訊,都會獲得更高的可信度。溫莎原本是一位模特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間諜,戰後寫了一本自傳式間諜小說《去跳舞的間諜》(The Spy Went Dancing),書裡有個主角是溫莎公爵夫人,她說:「不管在什麼時候,第三者的稱讚永遠最有效。」這就是溫莎效應的由來。為什麼來自小三的消息被重視的加權會更高?原因有二:
1. 不是我說的,不是你說的,是別人說的,免去老王賣瓜﹑自瓜自誇的嫌疑。
2. 別人說的,乍聽起來,似乎意謂著多數人知道的消息,價值自然更高。
以上面上班族為例,若是他將「關係的人生四道」中的道謝,用不經意的方式告訴主管的朋友﹑廠商﹑客戶或老闆,當這些人來跟主管說:「有人說你很照顧屬下,不像其他主管只會開罵;還說你很會教導,不像其他主管不教不帶。」主管一聽開心,問誰說的,一旦知道是這位上班族說的,心中不快便會減少許多。
換作我也可以運用「溫莎效應」,讓別人用自然的方式跟總經理聊起來時說,聽說你帶領的團隊,工作氣氛融洽,大家都喜歡跟著你做事。總經理的第一個反應也會問誰說的,一聽是我,就不會以為我真的要離職。
所以說起來,「溫莎效應」就是「口碑效應」,利用第三者傳播我們要給的訊息。你看看廣告就知道它的效果,有些洗髮精或保健食品都喜歡用見證人,就是因為比起廠商自我誇耀產品的效果,我們更相信其他人使用後的見證,不論是名人或素人都好。因此比起我們當面的稱讚,來自小三的稱讚更能讓對方相信。
婚姻要幸福,不能有小三;職場的人際關係,就要靠小三。當面稱讚,別人會覺得你在拍馬屁,當事人也會不自在;能繞個彎,從第三者那裡來稱讚,對方不只是相信,還大大相信。所以,多多運用小三,發揮「溫莎效應」,人際關係將會加倍成功。
攝影:我同學在美國
名人效應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世界癌症日」名人接力挑戰 精華合輯出爐啦!歡迎您們多多觀賞、分享!
今年的串聯活動截至目前已累計近100萬次民眾與癌症議題的互動,也相信這樣的漣漪將持續擴散!沒有您們,我們做不到
一起鼓勵癌友、為全民的健康付出實際行動。
#2021世界癌症日
#名人接力賽
名人效應心理學 在 Introduct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投資心理學#從眾心理#羊群效應#從眾行為
在投資市場常常會有個情況是:大家看到新聞媒體、名人老師說哪支股票看好、會上漲,就連思考一下都沒有馬上跟風買進,這就是典型的從眾行為。這次蕾咪想分享從眾心理對日常生活與投資市場帶來的影響,其實人非常容易受到它的干擾,但只要我們先了解它,就能善用它帶來的好處並避開不好的地方:)
如果喜歡這個頻道別忘了訂閱喔❤️
---
time code:
00:00大家好~這次想分享從眾心理與投資市場跟生活的關聯~
00:45從眾心理是什麼?
02:58的從眾心理相關實驗?
05:30從眾心理對經濟和生活的影響?
08:00蕾咪想知道~你被從眾心理影響過嗎?
08:49湊秒數Q&A~如何培養理性思考?
---
可以看到更多的蕾咪~
訂閱蕾咪PressPlay專業知識服務→ https://app.pressplay.cc/CFP
想看蕾咪IG限時動態→ https://www.instagram.com/ramihaha/
想找蕾咪FB留言聊天→ https://fb.com/ramihaha.tw/
觀察蕾咪旅遊部落格→ https://ramihaha.tw/
---
可以看到更多影片!
【理財教學】賺超過薪水?邁向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與主動收入差在哪?
❤ https://youtu.be/JeblgTqh_J0
【投資教學】買進就下跌、股票被套牢怎麼面對?基礎3種投資策略解密!
❤ https://youtu.be/XHQ52YkGcOo
【理財教學】保險原來這樣買?我適合哪種保險?基本保險觀念剖析!
❤ https://youtu.be/dDb2ROuaLB8
【理財教學】擺脫月光族!SOHO族、自由工作者必看3招理財術!穩定收入又能加薪!
❤ https://youtu.be/BOWf0hpBh7U
【投資教學】美股投資選股策略快速教學,4本經典好書入門推薦!
❤ https://youtu.be/JGT-jUj4cL4
歡迎有更多的理財問題,可以留言跟我說,
我會挑選適合的問題,錄製更多教學影片囉!
希望從這理財的小小習慣去改變我們彼此的生活啦!
歡迎訂閱蕾咪的頻道喔:)
※這不是商業影片!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名人效應心理學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踏入12月,不少商場仍然在疫情下佈置聖誕裝飾,大播聖誕歌來增添節日氣氛,務求向消費者不斷洗腦。有臨床心理學家指出,其實此舉是一種耳蟲效應。
除了聖誕歌,驚安の殿堂DONKI和牛奶公司獎賞計劃YUU的主題曲也是耳蟲效應的很好例子。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Daisy)解釋,如果腦袋中不停播同一首歌停不了,其實已出現了耳蟲效應的反應。Daisy認為,這些容易洗腦的歌,都有共同特徵,包括節奏較快、歌詞淺白簡單、有節奏感、中間有停頓及起伏位。而漫不經心、沒在用腦、想要分心、太過疲累、壓力大的情況更容易被歌洗腦。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24/XDZS7MPDKVDHPDDH2GNWX2Y4A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平安夜 #聖誕歌 #DONKI #yuu #耳蟲效應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名人效應心理學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購買連結: https://bit.ly/3bvDHwC
全館不限商品折價券: https://bit.ly/2DJ3zZu
五分鐘精華版: https://bit.ly/37QkV16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好書(英文書名: The Intelligence Trap: Why Smart People Make Dumb Mistakes)
前一二章在敘述社會對於智力測驗的過度重視
並放入許多名人的犯錯故事來鋪陳
當中包含愛因斯坦、賈伯斯、愛迪生
講述為何這些聰明過人的專家
在面對某些問題依然會有不理性的行為
第三章之後開始對於心裡偏誤、群體智力下降等問題深入探討
更談到如何從教育面來進行改變
組織內如何改善
有短期能馬上使用的方法
也有長期能更遵循的原則
很少能看到這種
既包含了「故事」又兼顧「工具」的好書
我的Instagram(vincent_reading):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文森說書」: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名人效應心理學 在 如何避免陷入從眾心理(从众效应)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從眾 效應,群體 心理學,從眾原因,從眾行為,乌合之众,书评,有聲書)。 ... 而不庸俗{哲學家叔本華} | 天天觀世界(人物,傳記,人物志,紀錄片,黑格爾, 名人 ). ... <看更多>
名人效應心理學 在 「名人效應」英文怎麼說?無論中外,許多人喜歡和名人排排站 的推薦與評價
... 和誰誰誰是鄰居,我和誰誰誰同一天生日等,沉浸在由他人反射出來的光彩,所以英文說basking in reflected glory,很傳神,心理學上簡稱BIRG效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