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小戴
回想起第一次看戴資穎打球,應該是在 2016 年的里約奧運,那時候沒在看球,也根本不知道這號厲害人物,只記得有一位被寄與奪牌厚望的女選手因為球鞋事件上了新聞,後來在16強賽輸球了,可能就像這屆許多沒有無緣奪牌的選手,奧運過了就被遺忘。但小戴沒有立刻被大眾遺忘,她的排名積分在同年極速竄升,11月一舉攻頂成為球后而再度受到關注。說來很現實,但我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看她打球的,算一算快五年了。更因為看她球而跑去學羽毛球,迷上這項運動(雖然天份很差)。
五年的時間應該夠格稱作半資深球迷了吧,從那時開始幾乎每場都追,甚至設鬧鐘半夜起床看球。如果你夠熟悉小戴,就會知道 2017 是小戴很明確的上升期,然後 2018 是宰制力極強的巔峰期,那時候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一年拿了 8 個大賽冠軍,締造女單 30 連勝的高牆(這記錄連現今男單球王桃田賢斗都無法超越)。那時候小戴是所有選手研究和想破解的對象,尤其是作為羽球強國的中國。因為她的球風太特別,有點男孩子打球,而且有女單或幾乎所有選手通常不拿手的反手拍,有人封她是女版的印尼前球王陶菲克。因為擅長使用反手、假動作和時間差出手,使得小戴打球的觀賞性很高,如果再對上風格類似的選手(例如本屆八強賽的泰國選手依瑟濃),可說像變魔術般的神仙打架。這種打法雖然華麗,而且能有效克敵,但失誤率也極高,小戴在羽球迷中有個綽號叫做「戴浪」,她浪起來的時候,球迷就等著暈船嘔吐。
2019 年小戴在女單的統治力些微下滑,幾度失去世界第一的寶座又奪回,但對於大多數來說,世界第一的頭銜不完全代表什麼,許多人只在乎的大賽成績,最重要的就是 #羽球世錦賽 和 #奧運羽球賽,如果攤開成績來看,小戴一個都沒拿過,兩屆奧運止步 16 強,五屆世錦賽止步 8 強,比較能拿來說嘴的大賽冠軍只有亞運,其實在當今能獲得亞運金牌幾乎等同世界冠軍,畢竟羽球強國大多集中在亞洲,歐洲唯一能打(而且很強)的女選手只有西班牙的馬琳(註:馬琳本屆因傷未參賽)。因此小戴常被酸民戲稱是無冕球后,大賽手軟。但那些酸民可能不知道,羽球的最高殿堂除了世錦和奧運,還有歷史悠久的「全英公開賽」,英國是羽球的發源地,全英賽事自然成為所有羽球選手最重視的巡迴賽,小戴曾經拿過三屆巡迴賽冠軍,也是該項賽事的紀錄保持人之一(最近一次是 2019 打敗今天的對手陳雨菲,但 2018 年也是被她中斷紀錄的)。
說到今天的對手陳雨菲,她早期其實拿小戴完全沒辦法,記得初期是 11 連敗吧,直到第 12 次對戰才取得勝利,從那之後陳雨菲就蛻變了,變成一個非常穩定的對手,幾乎每次循環賽都打進四強或決賽,積分也一度超越小戴坐上球后寶座。所以今晚她心中的陰影面絕對不小於戴,況且還有國家機器的龐大壓力。
常有人說現在是羽球女單的黃金年代,八位天才少女捉對廝殺,有日本的女王奧原希望、電動馬達山口茜、泰國的奶茶一姐依瑟儂、印度網美辛度(大賽變身鋅鍍)、中國何冰嬌、大帝陳雨菲、西班牙吼叫女王瑪琳,以及我們台灣的小戴。如果再加上近一年橫空出世的少女殺手韓國安洗瑩,檯面上就有九位高手。她們各自球風迥異,但又互相有點彼此的影子,真要比的話沒有誰有把握鐵定奪冠,爆冷是常有的事。每一場些微的狀態落差都可能決定輸贏。但這也是女單好看的地方,沒有一面倒的局面。
說了這麼多,回到今晚的奧運決賽。比賽就是這樣,雖然身為球迷看見小戴最後一球沒翻過網而跪地沮喪的樣子真的很難過,但比賽真的就是這樣。可能少一點點的失誤,多一點點的球運,或者多一點點的氣勢,比賽就逆轉了,可惜以上都沒發生。對手很成功地運用策略一再逼出小戴失誤,前面說了,小戴的球風就是容易失誤(她自己也知道這個問題),說實在,今天的小戴已經算是失誤少的了,我反倒覺得是後段的體力下滑,控球開始變得不精準。體力這件事,就是運動員的硬傷,如果這屆奧運是辦在 2020 就好了,最好是 2018 小戴的巔峰時期就好了,那時候小戴滿場追球的速度跟現在真的有差,而且打三局也臉不紅氣不喘。可是現實就是這樣。雖然遺憾,但至少我們見證過那個美好年代,而且知道她是怎樣努力過來的。真的很棒!能夠有這麼多球迷為她加油。
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真的很短,所以也希望這篇文可以讓大家多理解羽球比賽這件事,以及不要隨便認為球員們代言很多就誤了本業,她們能賺錢的時間很短,而且少數有人氣的才有那種機會,如果你支持那位球員,就應該樂見她在生命最輝煌的時期,用各種方式發光發熱。聽說今天街頭巷尾好多人在電視前面吶喊,而我們都記住了這一場心碎但經典的比賽,小戴本人都說她盡力了,所以球迷也要慢慢放下。
謝謝小戴,妳早已拿過無數的金牌。
--
圖片出處: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0539998115039&id=138592282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貪食人/Gobb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雞獅頭改名為「貪食人」囉❗❗❗ 趕快到粉絲團找我們吧!! ↓↓↓↓↓↓↓↓↓↓ 📣貪食人粉絲團:https://goo.gl/CcCISV 📣合作邀約請來信至:[email protected] 🕎台灣新創獨立團隊「罐頭貓 - CanCat」 耗時一年開發的《莫達拉 Magdala》是...
后 里 得勝 在 TVBS 地球黃金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戴資穎~戴資穎,第一名,🔥🔥🔥
戴資穎~戴資穎,我愛妳!❤️🔥❤️🔥❤️🔥
資穎資穎資穎~~~等妳金牌就很夠了!🥇
后 里 得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直播_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成功不是贏了一時,卻輸了整個人生
.
我找到了更好的方式定義成功,也找到與成功有約的更佳方式,我稱這叫長勝(Long Win)。長勝有三個關鍵領域,簡稱三C:
#想清楚(clarity)
清楚知道什麼東西對自己重要,採取更廣泛與更長期的視野定義成功的樣貌,以及邁向成功路上我們希望累積什麼樣的經驗。成功不只是短期的指標與結果。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指的是更廣泛地找出我們生活的「為什麼」,清楚我們生活的目的與使命,分析我們希望對周遭世界發揮什麼影響力。
#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ng)
對於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養成持之以恆、不斷學習的態度。成功係建立在個人不斷成長,而非由呈現在外的結果定義(這麼做的好處是讓我們有機會將表現在外的結果做到最好)。
#建立連結(connection)
不論做什麼事,務必把建立關係視為首要之務。這可將注意力放在我們日常遇到的人(who):同事、合作夥伴、朋友、網絡裡的人、尚未建立關係但未來可能合作或協作的人。如何積極建立與他人的連結,擺脫一味與他人比較、你爭我奪的生活態度?
.
什麼時候勝利不等於成功呢?
例如美國自行車好手藍斯.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因為禁藥醜聞,七次環法賽冠軍的頭銜被一筆勾消。英格蘭橄欖球得分王強尼.威爾金森(Jonny Wilkinson)是英格蘭球隊抱回二○○三年世界盃冠軍的最大功臣,原本以為賽後會喜不自勝,結果不然,套句他的話:「哪有開心,它連個鬼影都沒出現。」或是聽到奧運金牌得主一進到更衣室,立馬把獎牌丟到垃圾桶,因為為了奪金,一路下來實在太苦了。
我們開始看到成功呈現了哪些不一樣的畫面嗎?
成功人士為了取得勝利光環付出了什麼代價?
還有哪些其他參賽者被我們鄙視或忽視?
還有哪些有才之士、輝煌表現、未來成就可能因為我們狹隘的成功觀而被不屑一顧?
狹隘的成功觀死守搶當第一這個標準,不願擴大成功的範疇。
在教育界,學校體制圍繞分數、目標、排名打轉,導致大批老師離開教職。多個研究顯示,全A學霸雖是校園的「贏家」,但畢業後,職場的表現並非最成功。舉幾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自哈佛大學休學,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以及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在校時的表現也非頂尖。
美國女網好手克里斯‧艾芙特 (Chris Evert)曾說過一句名言,稱在溫布敦賽封后後,大約只會嗨(high)一週。一週之後會發生什麼?贏(或沒有贏)對於體育健將接下來的一輩子意味著什麼?
美國傳奇體操教練瓦洛里.康多斯.菲爾德(Valorie Kondos Field)告訴我,我們癡迷於獲勝,這心態正在教育界、體壇、企業界製造「破碎的人類」(broken human beings)。誠如她在TED的演說,為什麼獲勝未必就是成功:
「……我們創造了不惜一切代價獲勝的文化,這讓我們陷入危機……整個社會推崇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我們為那些奪冠、打贏選戰、獲獎者熱烈鼓掌。但不幸地,頂著全A頂尖成績光環的學生畢業離校時已是『傷兵』。運動員帶著獎章與獎牌離開隊伍時,往往毀的毀傷的傷,不只身體受傷,感情與精神也受了傷。員工離開公司時,儘管帶著鉅額獲利,也已受傷。」
.
今天要討論的重點主要有兩點:
■ 成功,是長線經營,慢慢存出大贏家
■ 了解自己的價值,累積出你自己版本的勝利
.
討論書籍:
《#長勝心態》
贏家不是一時得勝,卻輸掉人生!成功是慢慢存、可持續終生的行動
作者:凱絲.畢曉普
直播時間:
7/8(四)晚上9點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后 里 得勝 在 貪食人/Gobbl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雞獅頭改名為「貪食人」囉❗❗❗
趕快到粉絲團找我們吧!!
↓↓↓↓↓↓↓↓↓↓
📣貪食人粉絲團:https://goo.gl/CcCISV
📣合作邀約請來信至:cocklion0817@gmail.com
🕎台灣新創獨立團隊「罐頭貓 - CanCat」
耗時一年開發的《莫達拉 Magdala》是一款策略競賽型桌上遊戲,遊戲主軸是進行一場登塔競賽,到達塔頂的真實之地將能獲得勝利,開發團隊指出,遊戲集結謀略、鬥智、運氣、反轉等元素,將為玩家創造不同的樂趣!
↗️團隊對於《莫達拉》的整體質感相當有自信,不僅在美術設計與製作上使用了許多小巧思,光影細節上的調整也很用心,遊戲機制上的表現亦相當創新~
團隊表示:「玩家在開始玩這款遊戲時,可能會需要一些時間來了解與熟悉這款遊戲機制,但上手後,將會發現更多隱藏在機制背後的策略樂趣!」
✔更多資訊請洽詢~罐頭貓(CanCat)
粉專▶️ https://goo.gl/4f5ZT1
🔰販售據點:
●瘋桌遊(高雄左營店、高雄苓雅店、高雄鳳山店、彰化店、南投店、台中店、台中后里店、台中霧峰店、台中逢甲店、台中南屯店、台中忠孝店、台中崇德店、苗栗店、頭份店、新竹店、桃園店、台北大安店、新北板橋店、新北新莊店、新北新店店、新北土城店、新北永和店、新北三峽店、新北中和景平店、新北汐止店、新北新莊迴龍店)
●勃根地桌遊休閒館(台南健康店、嘉義忠孝店、台中大忠店)
●Fun4桌遊餐廳(高雄三多店、高雄鳳山店、高雄高醫店)
●高雄龐奇桌遊餐廳(高雄)
●桌癮桌遊休閒空間(高雄)
●矮人礦坑桌上遊戲專賣店(高雄)
●桌樂趣桌遊舖(高雄)
●松梅桌遊舖(高雄)
●懶日子桌遊概念館(台南公園店、台南海安店)
●Fun放輕鬆親子桌遊寓樂館(台南)
●桌遊小妹(台南)
●FunKing桌遊概念輕食館(台南店、台南北門旗艦店、台南新光影城店)
●一起趣桌遊館(台南)
●六角桌遊(台南)
●ing. 映桌遊餐廳(屏東)
●More fun玩坊桌上遊戲專賣店(嘉義店、雲林斗六店)
●嬉館桌遊餐廳(嘉義)
●鬥陣桌遊專賣店(彰化)
●陽光桌遊世界(台北)
●桌遊天空城(台北)
●桌遊老爹(台北)
#莫達拉
#桌遊
#罐頭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