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之夜】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Raphael or Sanzio,1483-1520)出生於義大利東北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也是畫家,小拉斐爾在幼時便已流露出絕佳藝術才能。1508年,拉斐爾來到羅馬,接受教宗委託,開始了梵諦岡宮殿內的一系列壁畫製作,這時候他才25歲,而米開朗基羅正開始奮鬥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畫。
雖是少年得志,但拉斐爾謙虛向學和與人為善的特質,讓他與當代許多傑出藝術家建立深厚情誼,也從前輩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那學習到不少大師技法,例如文藝復興藝術四大技法中,拉斐爾所發展出的『統合法』(Unione)就是結合達文西『暈塗法』(Sfumato)和米開朗基羅『換色法』(Cangiante) 加以調整轉化而成。
因為技法上開創出承先啟後新局面,也是宗教畫明亮光彩之需求使然→如此才能適切讚詠神聖主題,或者又因性情溫和文雅之故,拉斐爾筆下總是色彩盈潤飽滿,比暈塗法更鮮亮飽和,在明暗陰影過度上又比換色法來得形色統一而不至於突兀破碎;畫面也完全體現和諧安寧且優雅的特質。
拉斐爾和學徒們從1508年到1520年間都在梵諦岡繪製濕壁畫(fresco),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後去世,壁畫交由徒弟們接力於1524年完成。拉斐爾創作的梵諦岡濕壁畫中,《雅典學派》(The School of Athens,1509-1910)名氣最為響亮,被譽為是畫家生平代表作,也是文藝復興時期高度藝術成就之代表。但還有另一幅壁畫讓我深感興趣。
========================
《解救聖彼得》(Liberation of St Peter,1514)位於梵諦岡教宗宮(Pontifical Palace)二樓伊里奧多羅室(Room of Heliodorus),這個房間原是教宗私人會客室,室內訴說聖經故事的四幅壁畫便源自拉斐爾手筆。
這應該是西方藝術史上,至少就現存畫作中,第一幅採用大膽明快手法,以及強烈明暗對比效果表現夜景的作品,也是第一幅使用光線創作並強調人物神性,即中圖天使神光的畫作。
對力求朦朧暈塗效果的達文西來說,雖是不間斷地研究著光的反射和擴散結構,但他卻始終避免強烈明暗干擾畫面,並利用數十層透明色罩染和研磨得極為細膩的顏料,加上高度耐心,將光線織入背景裡,營造出如夕照般的朦朧擴散光照效果與柔和視覺美感。而且他老人家熱愛研究與發明各類事物,畫畫也只是他的眾多才能之一。
至於原本就以雕刻為志業的米開朗基羅,相較於光影,更專注於人體造型和動態展現,因此在西斯汀禮拜堂天頂畫中,則是採用『換色法』(Cangiante)讓色差和純色表現出陰影,創造出光亮四射,色彩鮮亮的創世紀畫面。
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添加陰影製造出光線效果雖已常見,但夜景畫卻仍少有人投入,多半是拿來使用在基督降生這類主題;何況濕壁畫因為本身施作方式與材質受限,極難製造出反差對比的光影效果。
但生來就是畫家並且只專心畫畫的拉斐爾做到了,《解救聖彼得》這般規模宏偉(寬達6.6公尺)的夜景畫不僅空前,甚至絕後。
========================
《解救聖彼得》描述耶穌大弟子,被羅馬教會認定是第一任教宗的聖彼得在基督教尚未合法化前,被希律王迫害入獄,即將處刑的前一晚,天使現身劫獄,拯救他落跑的故事。(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後基督教才合法)
拉斐爾採用〝異時同圖法〞,以三個壁面畫出同一事件的三個時段不同場景。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是中圖→右圖→左圖。
中圖:聖彼得無奈地蜷曲身子窩在牢裡,想說我明明頭上都有光圈了怎麼還被關?突然一陣光亮,天使從天降臨,兩旁士兵這時候被天使賞了一頓好覺(或是被打暈了)。
右圖:閃閃發光的天使牽著聖彼得微涼的小手(?)悠哉地經過睡得天翻地覆,可能正夢見牛排和雞腿正呼喚他的士兵身旁。
左圖:終於有士兵驚醒,忙著跟同伴說犯人已經越獄成功,快點速速抓人,要不然接下來就是我們自己悲劇了…此處拉斐爾以激動不安的士兵動態表現慌亂緊張的氣氛。
========================
這幅濕壁畫可算是用來裝飾門頭上方的飾板畫,左右場景皆安排階梯,中央高盤如現代攝影網格(grid)效果般的牢獄。如此構圖不僅創新大膽,所創造的效果也相當驚人,可見拉斐爾構圖能力之高超。
夜景呈現另外讓《解救聖彼得》更增添特色。夜景需要光亮去對照暗夜,這兒光源來自好幾個地方:
中圖天使散發強光,發散給眾人。
右圖天使繼續發光,照映在聖彼得和士兵身上,盔甲發出反光。
左圖士兵手中火把和灑落而下的月光都映照在盔甲上。另外若親至現場,尚可感受壁畫下方窗戶流淌進來的室外光。
拉斐爾同時使用來自月亮的自然光和天使的幻想光營造出夜色效果(night effect),並且藉由光影充滿戲劇性的對比強化故事發展的氣氛。這對於同時期或之前仍停留在靜謐安詳氛圍的夜景畫風格可說是開創新局面。
========================
藝術的演進從來難以脫離歷史自成脈絡,每一種繪畫型態和風格都是經過優秀藝術家們不斷學習、思考、研究、創新而來。如同莫札特,拉斐爾也是英年早逝,然而他的不凡成就,不僅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後續卡拉瓦喬、林布蘭和維梅爾等人,也讓我們透過他的天賦才能見識藝術家如何完美詮釋故事。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君士坦丁天賦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7.01.09 歷史上的今天—《每日電訊報》Dominic Selwood ※
馬可波羅過世
1324 年的今天,馬可‧波羅(Marco Polo)過世。馬可‧波羅大約在 1254 年左右出生於威尼斯。他的家族專門出大旅行家,尤其是他的父親尼可羅(Niccolò)、他的叔叔馬費歐(Maffeo)。
1260 年,尼可羅‧波羅與馬費歐‧波羅感到十字軍所建立的君士坦丁堡王國——所謂的拉丁帝國(Latin Empire)——已經撐不下去了,所以變賣了他們在那裡的產業,再往東走,在那裡,他們跟忽必烈建立了連繫。當他們返回威尼斯時,已經自稱是忽必烈的大使了。
1271 年,他們再度從威尼斯出發前往亞洲,這一次馬可也跟他們一起前往。他們先到十字軍所統治的阿卡(Acre,今以色列),再到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終於在 1275 年抵達了忽必烈的夏宮,上都。他們送給忽必烈的禮物,包括教宗所寫的信函,以及聖墓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的聖油。
波羅父子跟隨忽必烈十七年,在蒙古帝國各地方旅行,甚至在蒙古包圍襄樊城的時候(譯按:宋元襄樊之戰?金庸小說《射雕三部曲》中,郭靖黃蓉死守、殉難之城),擔任軍事顧問。年輕的馬可具有語言天賦,忽必烈汗喜歡聽他講述遠方異國的故事,並且派遣他多次出使,因此他旅行了中國許多地方,也拜訪了許多鄰近的國家。
忽必烈汗即將八十歲的時候,波羅父子警覺到,如果新繼任的蒙古大汗不喜歡他們,他們就很危險。於是,他們主動要求陪伴一位將出嫁波斯的蒙古公主前往該地。蒙古公主的隨扈、行李裝滿了十四艘船,首先旅行到越南,再下蘇門達臘、經斯里蘭卡,最後抵達荷姆茲、大呼羅珊(Khorasan)。
護送她平安抵達目的地後,波羅父子就前往土耳其,不幸在特布拉宗(Trebizond)遭到搶劫,所有財物被掠劫一空。最後,歷經千辛萬苦,他們終於在 1295 年經君士坦丁堡回到威尼斯。
但返回威尼斯不久後,馬可被熱內亞共和國的人俘虜,他在獄中把旅行的經歷講述給一位專門寫浪漫騎士故事的作家,魯斯提切羅(Rustichello),他使用流行的方言——法蘭克-義大利方言(Franco-Italian)——寫下了馬可的故事。
出獄後,馬可回到威尼斯老家過平靜的生活。他在七十歲過世之前,有人要求他收回書中所講述的「神話故事」——他認為該書可以做為時人旅行亞洲的指南與參考。他回答道,書裡面提到的經歷,尚不及他真實經驗的一半。
http://www.telegraph.co.uk/…/day-marco-polo-great-venetian…/
圖為十九世紀後人以馬賽克刻畫的馬可波羅。
君士坦丁天賦 在 【樂宅精華】 愛德華君士坦丁天賦解說21/02/20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樂宅精華】 愛德華 君士坦丁天賦 解說21/02/20. 按下訂閱就可以加入我們了❤ https://bit.ly/2KqBc0W. 樂宅聊天discord 群➡https://bit.ly/2qZYKkz.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