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38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以弗所3-2(2015)
土耳其雖然現在是伊斯蘭國家,但在基督教的傳布過程中,這裡是非常重要的先啟地,而艾菲索斯更是極其重要的聖地。因為耶穌死時的羅馬帝國,對於基督教還是採取迫害手段,耶穌要後繼者將福音傳播開來,奉行不渝的第一代領導者要算是保羅了,他首創向非猶太人轉播基督的福音,一生中至少有三次遠行傳教的旅程。
但當時耶路撒冷以西充滿風險變數,往東成為較佳的選擇,相較於同時的歐洲,這裡天高皇帝遠,帝力於我有何哉?直到西元313年,羅馬君士坦丁大帝才頒布米蘭飭令,宣布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因此保羅在第三次傳教時來到了今天土耳其的以弗所及小亞細亞,和教徒們在小亞細亞建立了七教會: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等七個教會,這些教會是基督教早期傳教歷史中重要的灘頭堡,也以此奠基。基督教繼續接力東傳,西元301年,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
因為小亞細亞是族群文化複雜之地,基督教東傳之前,這裡早就有豐富複雜的信仰及語言,保羅是羅馬公民,這樣的身份有助於他遊走各地,再加上他精通許多語言,更能打破各地文化本位主義差距的藩籬,但在這樣的外在環境誘惑下,要保持信仰的堅貞就面臨許多外在的考驗。
因此在過程中,保羅向七教會寫信,提醒告知他們信仰基督教的重要與虔誠,先說一些肯定的話,然後再告知各個教會不同的過錯,要記得改進並勿忘初衷。提醒以弗所和老底嘉要恢復純真的愛心,避免失去起初的熱誠;勸勉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要守住正義,防止情慾上放縱,拜偶像、道德墮落,保羅也寫了《以弗所書》給以弗所的基督徒。
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約翰,接受耶穌死前托付,照顧母親聖母瑪利亞,據說也是遷居到以弗所安享晚年。18世紀時,一位德國修女因為神蹟可以清楚描繪出祂晚年故居週遭狀況和位置,但她卻從沒來過艾菲索斯,西元1881年,一位法國牧師根據描述發現石造屋舍遺跡,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實,但1951年天主教教宗將此屋舍提升到聖地的地位,近期的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與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則分別在1979年與2006年參訪此神聖的屋舍。至此真相似乎已不重要,我看到教徒在小屋裡感動流淚的場景,也看到異教徒臉上顯而易見滿臉嗤之以鼻的表情。約翰後來因傳教被羅馬放逐到愛琴海的拔摩島(帕特摩斯島Patmos),寫下了啟示錄,西元100年在以弗所逝世,就埋在阿特密斯神殿附近的小山丘,六世紀查士丁尼大帝在此興建聖約翰教堂,只可惜如今已是廢墟。
在羅馬人興建的以弗所城,海港大道底以大理石板鋪成的廣場上,出現刻劃的像是派狀圖,又像分切的披薩的神祕符號,任何遭迫害的宗教,會創造出一種自己才能理解的暗號,一來為了保護自己,二來增添神秘色彩,希臘文是早期基督教的語言,耶穌的名字被當作字謎隱藏在魚的形象中,因為希臘文中的魚(IXΘYΣ)剛好是以下詞句起首古希臘字母的組合,「耶穌基督,救世主上帝之子」(Jesus Christ Son of God Saviour),當基督徒看到這個暗號,表示這是座有基督兄弟姊妹的城市。
西元431年,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在以弗所召開第三次基督教大公會議,約兩千名主教出席。討論關於耶穌的神性與人性關係之爭,瑪利亞是否具備神性的議題,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聶斯托里為主的人強調耶穌的人性,淡化其神性,同時主張將瑪利亞稱為「耶穌之母」,而非「天主之母」,經過辯論角力後,失勢的聶斯托里派東傳入波斯,唐朝時傳入中國,被稱為景教,西安碑林博物館還有一塊「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見證歷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那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個廣場。此處原是公元1世紀古羅馬圖密善競技場,15世紀末闢為市場。那沃納廣場以巴洛克藝術著稱。濟安•貝尼尼設計了廣場中間著名的四河噴泉(1651年);伯羅米尼和拉依納爾迪設計了聖依搦斯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Fount...
「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馬老師的旅遊跑馬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君士坦丁電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君士坦丁電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原藝班歷史.doc - 台東高中 的評價
- 關於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新約》正典書目的人。其實,亞他那修曾數次受教會譴責 的評價
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花都往事並不如煙】
繁華與盛美,古典與現代,巴黎的一切一切都要從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說起。
暫且跳過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的痕跡,遠在西元前三世紀,塞爾特民族分支巴黎西人(Parisii)便來到這兒定居。那時的西堤島並非一座島嶼,而是好幾個散布在沼澤裡的小島,島上居民無論飲水、捕魚或是栽種作物都由塞納河供給滋養,他們駕著小舟在蜿蜒河道來往,構築成功能齊全的聚落。
憑藉河水資源不虞匱乏的小日子原本很美好,直到西元前52年,凱撒(Gaius Iulius Caesar,100 BC - 44 BC)派出4個羅馬軍團前來攻佔。面對強勢外敵,巴黎西人以破敗粗糙的斧頭對上羅馬人精良裝備和強效訓練,結果當然是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無力可回天。臣服於羅馬統治之後,巴黎西人從此成為高盧羅馬人。
羅馬化之後的西堤島,尤其是小島東邊,一如從前,依舊是信仰中心,巴黎西人的祭壇在此逐步擴建,又迎來了羅馬眾神入駐,成為包容兩種文化的神廟。隨著時間推演,巴黎基督化之後,舉世聞名的聖母院也是在此拔地而起。
因此,巴黎聖母院除了建築設計足以代表哥德式藝術最完美的成就之外,尚且代表整個巴黎的文化和宗教起源,對於巴黎,或是整個法國和歐洲歷史發展,重要性不言可喻。
-----------
西堤島的東邊是信仰中心,西邊則有從羅馬時期四世紀中興建的堡壘宮殿,自此,巴黎開始建城。
西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國王克洛維一世(Clovis Ier,466 - 511)將巴黎定為墨洛溫王朝(Mérovingiens)首都,也在這座羅馬宮殿的基礎上增建「西堤宮殿」(Palais de la Cité)。歷經數百年權力更迭,巴黎曾經退出權力中心;西元987年,卡佩王朝(Capétiens)建立時,巴黎再度成為王國首都,國王們依舊居住在西堤宮殿,直到1358年瓦盧瓦王朝時才將宮殿搬遷至塞納河右岸的羅浮宮。
但是無論世代如何變遷,聖母院依舊是巴黎的信仰崇敬之所在。
這座古老壅擠的都市,在19世紀經過奧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1809年- 1891)大力整治,幾乎剷平了所有中世紀建築,僅留存少數古蹟,例如西堤島上的聖母院、法國最古老的王宮-西堤宮殿,和相連宮殿的「聖禮拜堂」(Saint-Chapelle)、「巴黎古監獄」(La Conciergerie)。
其中,聖禮拜堂就非常值得一看。
-----------
聖禮拜堂為典型哥德式建築,被譽為是法國最精美的皇家小教堂,也是整個歐洲13世紀花窗玻璃保存最完整之處。
整座禮拜堂擁有15扇高達15公尺的開闊窗戶,由多達1113面彩色玻璃組合而成,上頭描繪了舊約和新約聖經故事的不同場景,以及聖物運抵巴黎的過程。這些裝飾創造出無與倫比的璀璨瑰麗,更是13世紀玻璃藝術最豐碩的展現。比起聖母院,被聖禮拜堂的炫目光影包圍或許更讓人震撼動容。
得利於建築技術發展,十字交叉拱架得以延伸出進一步應用,過往羅馬式教堂的厚重石牆被捨棄,輕盈纖細的支柱和肋拱,加上飛扶壁便足以創造出嶄新的教堂形式,牆壁也能裝上大片窗戶裝飾。你知道的,要是羅馬式教堂窗戶開太多,牆壁支撐力道不夠,教堂可能就垮了。
透過百花窗和彩色玻璃,不僅宣揚教義,闡釋聖經故事,光線透過之後形成的絢麗光影,更讓虔誠信徒不用再像過去那樣只能待在陰暗濕冷的空間中禱告,而是能夠親眼看見聖經中所提及或內心朝思暮想,那聖城耶路撒冷與天堂的夢幻之所。
聖禮拜堂正是這樣一處宗教聖地。
-----------
除了驚人的玻璃百花窗,聖禮拜堂當初是用來收藏無可比擬的無價之寶,尤其是對教徒來說,可說是〝聖物中的聖物〝,那就是耶穌受難時所戴著的荊棘冠以及他被釘上的十字架大型碎片。
能擁有如此重量級的聖物和精美絕倫的皇家禮拜堂都要歸功於法國卡佩王朝的國王路易九世(Louis IX,1214 - 1270)。
路易九世在位40多年期間,無論在政治、經濟、建築、教育或藝術都建樹極多,例如知名的索邦大學前身-索邦學院也是成立於路易九世之手。他還是位虔誠的教徒,曾經兩次帶兵參與十字軍東征,只是往往出師不利,第一次東征結果慘敗成了俘虜,第二次則是在過程中於迦太基死於疫病。
然而路易九世的宗教熱誠和諸多事蹟,讓他在死後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因此他也被稱為〝聖路易〞(Saint Louis)。
-----------
耶穌的荊棘冠和十字架之所以落在路易九世手裡,說起來有點因緣巧合又有驚無險。
若不是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皇帝-鮑德溫二世(Baldwin II,1217-1273)和整個宮廷債台高築,又拿國寶-耶穌的荊棘冠抵押,跟威尼斯商人借了一大筆錢卻無力償還,路易九世也不會有機會入手聖物。為了籌錢還債,免得荊棘冠最後被威尼斯給沒收,鮑德溫二世還在1237年親自前往歐洲尋覓買家,順便找人跟他一起組成十字軍同盟聯合東征。
路易九世雖然對聯盟沒興趣,但一聽到荊棘冠卻眼睛為之一亮。這時候,多少錢都不會是問題,只要能得到荊棘冠!
擁有聖物對於王權的穩固具有相當大的重要性,不僅顯示國王信仰堅定,也代表神所賜予的榮耀,更能在百姓和各國之間建立無可動搖的威望。換句話說,聖物的象徵性和功能性對於專制王權是錦上添花的最佳物件,無論出於宗教情懷或是政治算計,路易九世都不能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話說回來,雖然拉丁帝國還是失去了荊棘冠,但好歹是落在有點淵源的自家人手裡。
路易九世花費鉅資完成交易後,荊棘冠於1239年風塵僕僕抵達巴黎,中途當然會有其他人想要挾持搶奪,幸虧耶穌聖物還是安全來到新家。為了妥善供奉珍貴的耶穌遺物,路易九世下令在西堤宮殿內興建聖禮拜堂,整個工程從1241年進行到1248年,歷時短短7年便大功告成,以整體建築和裝飾的精妙程度來看,這樣的工時確實非常有效率。
有趣的是,建造宮殿的費用遠不及路易九世購入荊棘冠的價錢。
-----------
聖禮拜堂分為上下兩層,耶穌遺物被置放於上層,一旁有扇門直通皇家宮殿,因此當時聖禮拜堂只供王室成員使用。
想想看,在那個疫病橫行,戰事頻起的年代,國王只要渴求耶穌的撫慰和力量,便可以來此靜思冥想,沐浴在百花窗的幻麗光影中。對於王室來說,這是一個多麼核心又私密的存在!不過就沒有老百姓的份了(無奈攤手~
時光流轉,人事變遷,1789年爆發驚滔駭浪大革命,作為君主專制象徵,皇家專用禮拜堂如聖禮拜堂當然會成為暴民攻擊目標,無論是家具、聖壇飾板、12使徒雕像等都被破壞得慘不忍睹,就連盛裝聖物的盒子也被送到造幣廠銷毀鑄鎔,有些彩色玻璃窗還被整扇拆下輾轉賣到英國去。
幸好,荊棘冠在危機凶險中得以保全,不幸中的大幸。
想來暴民再激情慷慨不顧理智,面對耶穌基督的遺物還是存有敬畏,也因如此,這麼至關重要的文化資產才得以保存。另外讓人慶幸的是,儘管玻璃百花窗難逃一劫,破的破毀的毀,還是留下了2/3比例的原件。19世紀中期經過修復,聖禮拜堂終於恢復原貌,成為歷史文化重要見證。
-----------
下次再到西堤島,除了聖母院之外,聖禮拜堂與一旁曾經關押法王路易十六瑪麗王后的巴黎古監獄,都很值得細細探訪,見證巴黎的歷史起源,想像法國輝煌的歷史,以及王后一夜白頭的哀愴憂戚。
然後啊,那個革命歸革命,訴求歸訴求,可以不要拿文物古蹟出氣嗎?
多少歲月和知識的積累才能建立的文化與價值,輕易摧毀草率破壞,也不過是以改革造反之名,行鄙陋無文之事罷了…(無奈攤手again+翻白眼
#何時再回巴黎
#愛巴黎更要認識她的過往
#360度看聖禮拜堂,不看可惜!
https://www.facebook.com/360visio/posts/2114982165310645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山姆大叔姓什麼?耶穌的中間名是H ?!】#本日冷知識1559
大家好,今天的冷知識比較像是趣聞,由一雙無法單獨成篇的冷梗組成。如果標題還不明顯,第二則含有宗教戲謔,不能接受就不要看謝謝。by 科宅
■1. 山姆大叔(Uncle Sam)是北美合眾國的人性化象徵,但山姆大叔姓什麼?腦筋動得快的同學可能會回答:大概是某個 A 開頭的字吧。畢竟要湊就湊齊 USA 是不?
不是耶。總之答案來——山姆大叔姓「威爾森」。本名是 Samuel Wilson,是一位實際存在的人物。欸欸~驚,第一次聽過山姆大叔是以真人為本。
是這樣,威爾森出生於 1766 年,曾在獨立戰爭中擔任軍隊中的肉品擔當,就是看顧獸欄裡的肉牛然後屠宰打包的小夥的工作。戰後威爾森在上紐約州的 Troy 立業成家,除了肉之外也賣當地黏土燒成的磚頭。
講到 Troy 順帶一提,在上紐約州,伊利運河一帶有許多地名來自希臘羅馬典故,例如 Ithaca(奧德修斯故鄉)、Syracuse(阿基米德故鄉),也有 Rome, Athens, Greece 等不俗的地名 XD 不知道當初是誰那麼古典。
威爾森事業有成,Troy 市的開基祖級的人物,他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是老鄉都認得的一位有力人士。而在 1812 年戰爭中,威爾森重操舊業,負責供應美國陸軍 3000 桶牛肉。故事說,來自紐約 Troy 的士兵開玩笑表示裝牛肉的木桶上寫的「U.S.」是「老鄉山姆大叔熱情贊助」的意思,名號便從此流傳下來。
*1812年戰爭中,美國人妄想解放加拿大而對英宣戰,結果被反殺,甚至 1814 年白宮、國會都被燒掉惹。那是美國首都唯一一次遭敵軍入侵。說來更是美國第一次入侵他國的嘗試。看來 3000 桶牛肉沒能提供戰力 Buff 效果啊。
這故事非常軼聞+年代久遠難考據。有人仔細搜尋「山姆大叔=合眾國」的形象出現在白紙黑字,年代似乎比 1812 年晚許多。但是又何奈,其實美國國會在 1961 年通過一條法案,正式追認了上述的故事,就是說 #官方設定 從此以後山姆大叔就姓威爾森無誤了 XD。
■2. 耶穌基督的中間名是H,全名 Jesus H. Christ ?!
說過了這則是很俚俗的玩笑,也是在新大陸獨有的。以下搞笑故事:
話說馬克吐溫小時候(也是山姆,本名 Samuel Clemens,而且小時候吐溫和他筆下的湯姆一樣是個紅髮小子)在印刷廠當學徒,那時一位有名的傳道家(Evangelist)來到 Hannibal 鎮上,要將講道的手稿排版印刷。一位比山姆資深的學徒排版排排排,為了要塞進一些添加的字,就必須絞盡腦汁挪空間,他就很皮的把 Jesus Christ 縮寫成了 J.C.。
傳道家收到排版印出的草稿,親自校對時發現了這手腳,整個人暴怒衝進印刷廠,找到老學徒把他釘在牆上,破口大罵道:「你好大膽,竟把救主的名號玷汙縮短!給我加回去,全部!」
最後在印製的版本上確實完整加上了全名,但......多了奇怪的東西混進去,印著「Jesus H. Christ」。到底是有多皮啊這位學長,又或者,那是因為需要把整個版拆掉重排很累,而發出的惡搞抗議吧。
有好事之徒頓悟,說其實 H 是 Harold 的意思,因為主禱文裡有寫:Harold be thy name. 其名哈洛 ← 其實原文是音近的 Hallowed,其名神聖。這是西方超老梗冷笑話之一。
當然中間名什麼的耶穌是不太可能有,西方姓名的慣例是逐漸形成的,遠古人若非顯赫不會有家名或姓氏。只會冠以家鄉辨識,例如「大數的掃羅」就表示其人來自 Tarsus 這地方。同理,耶穌的「全名」可能就是類似的「拿撒勒人耶穌」。而姓氏的另一個來源是顯示其職業,例如 Miller/Muller 表示磨坊主。逐漸表示其出身或職業的增辨用字,變成父子相傳的姓氏。
而歐洲人喜歡沿用前人的名字、並不避諱,導致大家都叫 John Miller 有點困擾,才在中間加幾個名字、字母以免搞混。
Epic Rap Battle 表示: George RR Martin vs John RR Tolkien!
離題講個有名典故:杜魯門總統的中間名 Harry S. Truman 的 S 就代表字母 S。只因當初取名時拿不定主意紀念兩位名為 S 的長輩中的誰,乾脆折衷只寫個 S。然而杜魯門簽名時,還是會在 S 後面打上表示略縮的點點。
話題回到字母 H,為什麼耶穌基督和 H 有關係,幽默在哪?因是民間自發文化,沒有很肯定的答案。
或許 H 的戲謔之處在於重音抑揚令人想到英文「句中插入的咒罵話」(Expletive interjection),最常用的咒罵,像英式的 bloody 或更直白粗俗的 frigging 或 f*cking,都有人放在別人全名的中間來加強語氣囧。但你給耶穌中間加 H 嚴格說並不是髒話,別人無奈你何。而換成其他字母比較不彈牙順口~大概ㄅ
另一個比較有學問的猜想來自久遠的基督教文化。我們知道早期基督徒使用的是通用希臘語(koine Greek),直到四世紀聖耶柔米才翻譯出拉丁文版的聖經,利於向羅馬平民傳教——所以聖耶柔米是翻譯師的主保聖人。
但總之,早期在信徒之間發明了一些出於希臘語的秘密符號以象徵耶穌。其中就包含有名的魚 ἸΧΘΥΣ,寫成魚但其實是縮寫,讀成耶穌基督神子救主。也有把基督 ΧΡΙΣΤΟΣ 的前兩個字母寫在一起的 chi rho 符號,君士坦丁表示畫在盾牌上戰無不勝。
然後,另一個神聖縮寫是 ΙΗς,看起來像拉丁字母 IHC,卻是希臘字母 iota-eta-sigma。是耶穌 ΙΗΣΟΥΣ 的前三個字母,現代 J 開頭的字在希臘拉丁語則是 I 開頭,而 ς 是 σ 字母在結尾時的彎彎寫法。
但在沒幾人識得古希臘語的近代,或許那古老的神祕符號就被美國老鄉解讀成了拉丁字母 JHC。J.C. 就如一開始的故事,是 Jesus Christ 很好懂,但多個 H 是怎麼?這時有人開玩笑說不定 H 是耶穌的中間名。或許謎底是這樣無厘頭吧。蘭登教授表示:
好ㄌ,這篇不是很營養的雙拼大Guy是John 😁
謝謝你我們下次見。
by 科宅
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那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是義大利羅馬的一個廣場。此處原是公元1世紀古羅馬圖密善競技場,15世紀末闢為市場。那沃納廣場以巴洛克藝術著稱。濟安•貝尼尼設計了廣場中間著名的四河噴泉(1651年);伯羅米尼和拉依納爾迪設計了聖依搦斯蒙難堂(Sant'Agnese in Agone)Fountain de Moro摩爾人噴泉在廣場的南端。它描繪一個摩爾人或非洲人,站在海螺殼中, 與一隻海豚摔跤,周圍是四個海神。它被放置在一個玫瑰色大理石噴泉池中。四河噴泉(Fountain of the Four Rivers)座落於廣場中心。由濟安•貝尼尼設計,建於1651年,是巴洛克藝術高峰期的代表作。四泉聖嘉祿堂或稱四噴泉聖卡羅教堂(San Carlino)由建築師博羅米尼設計,修建於1638年至1641年。
巴貝里尼廣場(Piazza Barberini)是羅馬市中心的一個大型廣場,始建於16世紀。1625年以附近的巴貝里尼命名。廣場上有著名的海神噴泉。西班牙階梯是位於義大利羅馬的一座戶外階梯,與西班牙廣場相聯接,而山上天主聖三教堂(Trinità dei Monti,由法國波旁王朝的國王所資助建造)就位在西班牙階梯的頂端。西班牙階梯無疑是全歐洲最長與最寬的階梯,總共有135階,是法國的波旁王朝使用法國外交官(Étienne Gueffier)的遺產(20,000斯庫多)資助梵蒂岡資金,在1723年-1725年間建造完成的。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是一個巴洛克式淡水噴泉,位於西班牙階梯下面的西班牙廣場。教宗巴貝尼尼烏巴諾八世在1598年台伯河洪水後下令建造,彼得•貝尼尼和濟安•貝尼尼父子最終在1627年將其完成。
萬神廟(Pantheon)又譯萬神殿, 義大利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文藝復興時期該建築物成為了義大利建築師們殷切學習的對象;1435年,羅馬元老院宣布對該建築進行保護。對萬神廟真正的破壞是在16世紀中葉,當教廷準備重建聖彼得大教堂時,教皇烏爾班八世將門廊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來熔化,用來建造聖彼得大教堂主祭壇上的天蓋,以及聖天使城堡的80門大炮。萬神廟今天仍是義大利的一個教堂,這裡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但同時它又是世界各國遊客們競相參觀的對象,以及建築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是一座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噴泉,也是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高25.9公尺,寬19.8公尺。特萊維噴泉也是羅馬市著名的景點,遊客通常會在此地許願。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是天主教羅馬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羅馬總主教(教宗)的正式駐地(教座),也是羅馬四座特級宗座聖殿:拉特朗聖若望大殿、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和城外聖保祿大殿中最古老、排名第一的一座,享有全世界天主教會母堂的稱號。聖階(Scala Sancta)根據中世紀基督教傳說,這是通往耶路撒冷本丟•彼拉多總督衙門的台階,耶穌由此通過受審,又稱「彼拉多台階」。君士坦丁大帝的母親聖海倫納在326年從耶路撒冷帶到羅馬。千百年來,聖階吸引了許多信徒來此朝聖。聖階包括28級白色大理石台階,僅供信徒跪行。兩側的四個台階則供普通遊客行走。聖階位於拉特朗聖若望大殿斜對面,一座包括部分老拉特朗宮的建築物中。聖階通往至聖小堂(Sancta Sanctorum),早期教宗在拉特朗宮的私人小堂,名為聖老楞佐堂。在天主教內,用膝蓋爬上聖階可得到全大赦。
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以廣場正面的聖彼得教堂得名。廣場略呈橢圓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形成三個走廊恢宏雄偉。這兩組柱廊為梵蒂岡的裝飾性建築,共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成四排,形成三個走廊。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隊伍排列在廣場兩邊。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廣場一側的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柱廊由著名建築師和雕刻家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石柱柱頂的大理石像則為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所雕刻。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銅獅之間鑲嵌著雄鷹,作展翅欲飛狀。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廣場兩側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流外溢,潺潺有聲。聖彼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在公元前1世紀是古羅馬賽馬場,後被作為迫害基督徒的刑場,首任羅馬主教聖彼得就在此遇難。公元312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國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公元326至333年,他為聖彼得重修墓穴,並在墓穴之上修建了一座教堂。光陰荏苒,進入十六世紀後,經過1200多年的風吹雨打教堂已經破損。1506年,教堂重建,1626年完工。建造之初,文藝複興時期建築名師布拉曼特被聘 為主設計師,他設計的大教堂主殿是一個希臘十字形(四臂等長)建築群。1513年,年輕畫家拉斐爾接替了他,他修改了原有設計,改為拉丁十字形(豎長橫短的十字)建築群,並在正殿兩邊加了5個小禮拜堂。1547年,70歲的米開朗基羅在拉斐爾死後繼續教堂的設計建造工作。聖彼得大教堂主體工程前後歷時120年,完工後,又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進行內外裝飾。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經歷了上百年建造過程,融合了多位大師的心血,它還是一座建築藝術瑰寶。同時,它擁有數以百計的雕刻、繪畫和裝飾藝術珍品,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教堂正面建築1607年設計,歷時7年建成。正面寬137米,高45.5米,有5扇大門和3個陽台,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台,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台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廊簷上站立著13座5.5米高的雕像,中間是耶穌,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廊簷兩端各有一座大鐘,左面是羅馬時間,右面是格林威治時間。聖彼得大教堂共有13個穹頂,其中正殿穹頂是唯一的大穹頂,兩個中型穹頂。正殿穹頂由米開朗基羅1547年重新設計。在意大利的教堂建築設計上,穹頂造型的寓意是通向天堂。每當仰望高高在上的明亮穹頂,看到穹頂上教徒升天圖案,就會產生對天堂的向往。當陽光從穹頂照進殿堂,也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聖彼得大教堂北邊第一個禮拜堂裡陳列著米開朗基羅1499年創作的著名作品《聖殤》,它描述的是耶穌剛從十字架上被放下來那一刻的情景。聖母瑪利亞坐著,雙膝支撐著耶穌 基督柔軟無力的遺體。聖母瑪利亞被米開朗基羅有意地塑造成年輕、平靜和神聖的樣子,而不是傷心、哀愁、老態的婦人形象。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署名作品。青銅華蓋下面的禮拜堂里有聖彼得的陵墓,按照天主教的喪葬傳統,神職人員去世後,大多安葬在所任職教堂附近墓地或者教堂地下。這樣,形成了一個特殊景觀—地下墓穴群。遊人可以通過石棺浮雕、墓穴壁畫等了解天主教喪葬文化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聖彼得的陵墓。
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君士坦丁電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君士坦丁信耶穌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df41022也提到景點名:墾丁夜市拜訪攤位:無名手工甜點店、抹茶小冰、一口香銅鑼燒-墾丁店、Ice Cream Bun's ... ... <看更多>
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原藝班歷史.doc - 台東高中 的推薦與評價
( ) 某人歸信耶穌基督後,開始傳揚耶穌的福音,傳福音的方向始終朝向非猶太人的地方,把耶穌的福音傳遍了 ... (A)君士坦丁(B)查理曼大帝(C)狄奧多西(D)查士丁尼大帝. ... <看更多>
君 士 坦 丁 信 耶穌 在 君士坦丁電影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君士坦丁信耶穌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df41022也提到景點名:墾丁夜市拜訪攤位:無名手工甜點店、抹茶小冰、一口香銅鑼燒-墾丁店、Ice Cream Bun'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