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法 Jvita 潔薇塔 - 馬賽雙皇五感香水 • 建築藝術與香水結合探索城市多樣人文風格 • 感性上市!~
馬賽 · 法國 🇫🇷 歷史傳承古老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宗教中心,特以紀念馬賽城市的藝術家生活延伸,打造感官刺激的肌膚香水 - 馬賽雙皇五感香水,致敬「 馬賽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ainte - Marie - Majeure de Marseille 」,其建築本身是白黑色大理石築成,當時是十九世紀羅馬拜占庭世建築瑰寶,也是相當有意義的建築,法國歷史古蹟 - 1896 年封為宗座聖殿;其次,秀拉是法國印象派中點描派的代表畫家,後期印象派的重要人物,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擅長畫城市中的風景畫,經典大作《 傑克島的星期天下午 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
Jvita 潔薇塔 - 法國馬賽雙皇五感香水
French Marseille Two Emperors Five Senses Perfume
• 秀拉的感官沉浸迷途之香 Georges - Pierre Seurat
前調:佛手柑、依蘭花
中韻:玫瑰、天竺葵
後味:花香氣息
• 布拉格黑岩蘭時代大廈 Vetiveria zizanioides times tower
前調:花草氣息
中韻:玫瑰、黑雪松
後味:叢林木質
• 這裡有 👉 https://jvitabeauty.com/product/french-marseille-two-emperors-five-senses-perfume/
⋯ 這兩款精緻氣息的五感香水,調性十分有意義氣息,Jvita 潔薇塔總廠與臺灣主理人,嚴苛打造出「 法國馬賽雙皇五感濃香水 」高雅細膩,但絕不枯燥乏味,反而極具內涵,含蓄的香氣令人怦然心動;名貴的材料巧妙結合,交織出脫俗絕妙的香氣,當你沉醉於優雅的晨曦與藝術意義裡面,感受生活的美妙時,這種香氣令你明白,清新純真,展現無與倫比的豐腴層次喔!😊
#SAM美妝肌地 #SAM愛時尚
#Jvita潔薇塔
#Jvita
#Jvitatw
#Jvitataiwan
#潔薇塔
#法國馬賽雙皇五感香水 #FrenchMarseilleTwoEmperorsFiveSensesPerfume #Perfume
#香氛
#香水
Jvita Taiwan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馬天佑 Maya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 愛馬士同學會 成為我的初級同學&榮譽班長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VVbyZZS3lyg3dUM4yRC-A/join 希望大家可以用行動支持呢個系列 click 去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aya...
含蓄藝術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含蓄藝術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收到邀請後,我和自己說,終於是一個建築展覽。
如果有看過我的一些訪問,其實我是讀建築設計畢業。那年畢業後在國際和本地則師樓工作了三年,2014年辭去工作時和自己說,反正建築從來都與我無關,未來應該不會再接觸到吧。記得在英國修讀建築的第一堂,老師說建築就是如何定義空間。之後的十年建築設計教育和工作,我由如何定義空間到學會了地績比率,「平衡」地產商和買家的利益。離職時的工作還記得是一條長廊多伙極小型樓盤,空間極小但要有優良景觀,因為這樣才最賣錢。這幾年做著各式各樣關於「畫」的創作,有時我會想我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那段關於建築的過去發芽後長成了什麼。偶然會有一些相關建築項目合作,例如和brandon蒲窩的貓屋,和生豪Jason的棚仔紀錄,和forest breakazine關於住屋的那期。雖不完全以建築角度去創作,但總會聞見一些浸釀的果香,確實影響著我看事情的角度和想法。這次由港大建築系的個人展覽正好述說我的一部分,如果以現在的角色身分去想建築,又會是什麼。
“𝗛𝗲𝗮𝗹𝗶𝗻𝗴 𝗔𝗿𝗰𝗵𝗶𝘁𝗲𝗰𝘁𝘂𝗿𝗲” 𝗘𝘅𝗵𝗶𝗯𝗶𝘁𝗶𝗼𝗻
如果建築是關於空間定義,定義的過程和行動對定義者有什麼連結和影響。三個星期的展期,我在pmq的一間房間以筆和自己深層討論,訴說對城市環境的想像,構建同時留下一片空白作喘息。歡迎大家逢星期四六來談天參與創作。
日期: 2 August – 23 August 2021
時間: 10:00am - 8:00pm @S507, 5/F, Block A
地點: PMQ, 35 Aberdeen Street
是次展覽將延續含蓄的藝術創作,呼籲人們關注城市環境與心理健康的聯繫。含蓄在2012年自香港大學取得建築學碩士學位,及後在2014年開展插畫家和視覺藝術家的職業生涯。他的第四本繪本《累倒就躺著不要動》已於7月中旬出版。他曾多次與香港大學的伙伴合作,包括有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和精神醫學系;現為「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駐島藝術家。此計劃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藝術推廣辦事處籌辦,透過結合考察研究及多感官藝術形式,道說南丫島的人情風光及歷史往事。
參觀者可以在這三個星期的展期内與藝術家現場互動,及見證展覽的建構過程。每週四和六定為工作室開放日,歡迎公眾透過HKU Architecture@Eventbrite報名參與。
The exhibition will draw on Ricky Luk's (humchuk) art practice that has called attention to mental health challenges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Ricky received his Master in Architectur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2012 and has taken up a career as an illustrator and visual artist since 2014. His fourth book 累倒就躺著不要動 just released in mid-July 2021. Ricky's creative works also include collaboration with the Centre for 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HKU on a project called 𝘍𝘰𝘤𝘶𝘴𝘪𝘯𝘨 𝘰𝘯 𝘚𝘌𝘕, and with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HKU for the development of 𝘏𝘒 𝘍𝘭𝘰𝘸 𝘛𝘰𝘰𝘭, a mental health recognition tool. Currently, Ricky is researching the outlying island community as an artist-in-residence in the “Lamma Mia” public art project organised by the Art Promotion Office, LCSD.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ree weeks, visitors will see the building of the exhibition in progress with live in-situ visits with the artist. Open exhibition studio visits will be every Thursday and Saturday. For more details and registration, please visit HKU Architecture Gallery@eventbrit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HKU
PMQ 元創方
含蓄藝術家 在 馬天佑 Maya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加入 愛馬士同學會 成為我的初級同學&榮譽班長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VVbyZZS3lyg3dUM4yRC-A/join
希望大家可以用行動支持呢個系列
click 去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ayao
-
《0號實驗室》第四號實驗品可算是一個新系列的展開,因為於這作品裏,我請來了一位朋友跟我合唱。
雖然不是什麼大熱金曲,但是小時候的我很喜歡這首歌。這歌的名字叫做《含蓄》,歌手的名字叫做梁浩賢。你未必記得這些名字,但是這能引來遐想的歌曲總是在我心目中的廣東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我想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首成長階段中非常重要的私房歌,因為真的很喜歡,所以今次我就「膽粗粗」找來了原唱跟我做一個新的版本,soul味與現代都市感更加濃厚,加入了一些新的編曲元素,令歌曲更貼近今天的流行音樂市場。
也分享一些這首歌的冷知識 - 《含蓄》是第一首藍奕邦先生賣出的曲詞作品!希望他會滿意和喜歡這個cover,也希望各位會滿意和喜歡,有空間的話可以到kickstarter網頁支持一下《0號實驗室》這個音樂藝術企劃。做音樂需要成本,如果你認為我值得,希望你能一起參與;如果你暫時認為我未值得,我會繼續努力,請繼續留意我的作品。謝謝!
-
想寫封信給不太認識我的朋友。
你好,我是馬天佑。
或者在你印象中,我仍只是時裝、化妝或造型界裡的人,但是其實我已經推出過好幾首音樂作品,也許暫時未能傳到你的耳朵,但是今次,我很感謝您看到這篇文章,亦希望你可以嘗試了解我這個《0號實驗室》的企劃,聽我的音樂。
如果你心裏有界定我是上述提及任何一個範疇的人物,這些歌更加是做給你們聽的 - 因為我想嘗試打破這些局限。音樂,在我心中,和任何藝術形式,也是相輔相成的。這企劃靈感來自外國的youtube channel COLORS,每首作品把兩首歌曲串連起來,亦感謝監制給我參與選曲和編曲部份,好讓我演譯時更專注。
除了音樂本身是藝術,我也希望在視覺上把既定框框打破,我們邀請了不同的藝術家,在每段cover作品中,大家更會見到不同藝術家的作品。
老實說,作品的成效我估計不到,大家會否喜歡我也估計不到,但是就像這個企劃的名字:《0號實驗室》- 我就是希望做一個大家,包括我,也估計不到的音樂與藝術的實驗。無論結果如何,這個企劃也表述了我這個歌手的身份,我喜愛藝術的本質。
或者你會問我,在這樣的時代,還夠膽投資、去實驗音樂與藝術的可能性,不是很傻嗎?
然而我卻覺得,能夠這樣傻,一切都值得了。
或者我不會唱得比原唱好,或者有人不會喜歡;
然而我卻覺得,能夠喜歡上音樂與藝術,也實在太好了,它們令我無所畏懼。
謝謝大家看到這裏。因為上述的原因,這個計劃我上載到了kickstarter。實話實説,玩音樂、搞藝術的成本實在很高昂;所以,如果喜歡的話請支持一下這企劃。當然,金額並不是重點,一元十元一百元,總之只要有一點支持,我也會為音樂努力下去,進步下去,希望有一天會成為值得你付出的我。再次感謝。
Music By:Kreen Anhao
Director : Not Sure Plus production
Videographer & Editing: Ben Mok
Illustrator: Momo Leung (@yellowwhitestone)
Styling: Yoyo Kwan by Fame Glory
Hair: Heibie Mok by Hair Culture
Makeup: San Chan
Outfit: Balmain, Search Sneaker
#0號實驗室 #LabZero
----
過嚟我 IG say個 hi 啦 @Mayaoo ❤️
http://instagram.com/mayaoo
買野想要Discount? 入嚟我個 Telegram啦 !
https://t.me/mayao_ma
-----
[改造系列]
▶️HEHE室友史提分 由頹T宅男變身黑社會小鮮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AX0vdB7c8
▶️毒男宅男變身萬人迷 ? 髮型嘅重要性 ✨ 由頭開始改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0I2PGT-zI&t=3s
▶️打造港版玄彬?????文青系男孩變身法國紳士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x9JIpGAw&t=354s
-----
[馬馬音樂]
▶️Mayao 馬天佑 《超過些》Official Music Video
https://youtu.be/mDghlLbVVxc
▶️Mayao 馬天佑 《大妄想家》Official Music Video
https://youtu.be/FCooHB7FjIM
▶️馬天佑 Mayao / 鹿角少年 (Official Music Video)
https://youtu.be/UgHZngvDnq4
-----
[Other Video]
▶️[手臂油脂粒] 期待已久,手臂油脂粒大消除!!係要靠用呢2樣野就得 ?! | Mayao
https://youtu.be/MS27NsXhp8o
▶️[真人示範] 韓國濟洲消費實錄? 打卡擺pose 4招打卡技巧 真係可一不可再?♀
https://youtu.be/RbyayI3COn0
▶️[時尚點評] 奧斯卡&格萊美 紅地氈邊個最浮誇?! 最高貴?! 最出事?! 解構華麗背後故事~ | Mayao
https://youtu.be/Kr6__8Umbtw
▶️[學樂樂學] 歷年叱咤903十大我最難忘衣著 ?本來準備左咁樣去?| Mayao
https://youtu.be/j80NdTyJYI0
▶️[越洋婚禮] 首次參與紐西蘭婚禮??? 帶你地睇真正180°全海景House Tour!!! | Mayao
https://youtu.be/plHPypcOqME
▶️[ASMR] 本來以為執到寶 點知原來係中唒伏 10蚊掃嘅質量同用後感不符
https://youtu.be/xXZG0ZdgYa4
-----
?Please like the video and leave message if you enjoyed it
?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mayaoo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mayaomatinyau/
?Weibo: http://www.weibo.com/mayao617
?Email: mayao@fameglory.hk
?Telegram: https://t.me/mayao_ma
?TikTok: https://vt.tiktok.com/j1uugj/
------
To brands:
If you are looking for a collaboration or wanted me to review products, here is the detail.
mayao@fameglory.hk
8/F C Wisdom Centre,
37 Hollywood Road, Central
香港荷李活道37號八樓
#記得訂閱並開啟小鈴噹 #0號實驗室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mPR_AjYK-E/hqdefault.jpg)
含蓄藝術家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伊格言說,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是他心目中的「最強老太太」,而〈柱和樑〉則出自她的短篇小說集《感情遊戲》。故事是這樣的:十八歲的美麗姑娘羅娜嫁給了三十歲的大學數學教授布壬登,生了兩個可愛的小孩(伊莉莎白和丹尼爾),也因此和布壬登的天才學生來諾相識。來諾原本是個數學天才,卻在畢業數年後患上精神病,不得不放棄了所有學術野心,窩在一個教會小刊物編輯部裡當編輯混口飯吃。來諾偷偷愛戀著美麗的師母羅娜,安靜、純真而絕望。他每星期偷偷寫詩給羅娜。而羅娜從不回信,但也未曾將此事告知丈夫。
比起丈夫布壬登,羅娜和來諾其實更有些soulmate的意味。或許比soulmate還更多些──當布壬登走出他們的視線,羅娜會輕聲告訴來諾:「謝謝你的詩」。然而這句話卻也堵住了兩人所有對話的可能;因為來諾實在太害羞了,只會回答「喔」。對,他真是個名副其實的句點王啊。而羅娜則有點困惑。她才二十出頭,以她的外貌,若是沒這麼早嫁人,或許能在更多情愛遊戲中游刃有餘,顛倒眾生,體會更多她未能體會的青春浪漫情事。但她畢竟已是人妻了。於是來諾成為她的出口、她心靈上的工具人。她不會對來諾出軌──她還是謹守分寸的;但那是獨屬於她自己的,一項隱密而自私的自我安慰。伊格言說:「終究,事件停滯於此,愛戀停滯於此,一切都懸浮於張力邊緣,靜止於針尖之上。」
一切混沌未明;彷彿空氣中一條透明的,懸吊的絲線,始終未曾越界繃斷。而在那許許多多次的會面中,羅娜曾向來諾提起自己童年的片段記憶。她告訴他,她唯一記得的過世母親的事,以及一齣廣播劇:
一個冬天,小女孩羅娜和母親在鎮上,人行道和街道間有雪。她才剛學會看鐘,抬頭看郵局的鐘,發現正是她和母親每天都聽的廣播劇時間。她深切關心,不是因為錯過了故事,而是因為收音機沒打開,母親和她自己沒收聽,不知道故事裡的人會怎樣了。她感到的不只是關心,而是恐懼,想到出於某種不經心的缺席或巧合,東西可能丟了、沒法發生。而即使是在那記憶裡,她母親也只是腰臀和肩膀,裹在厚外套裡。
在這個「廣播劇事件」裡,畫面寒冷灰暗,母親面目模糊,而小女孩羅娜的心思既可愛又恐怖──如果我們忘了開收音機,未曾追問廣播劇裡那些角色們的下落;那麼,那些人會往哪裡去呢?
伊格言說,容我們稍稍多想些──這段白描,其實極幽微而含蓄地隱喻了個人面對巨大命運的惶惑:冷冷的冬天,一個孤獨的人:剛學會看鐘,無能於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關係,甚至連母親的具體形象皆無法掌握。這正是生命本身的困境。未知的恐懼無始無終。你不會知道那擺佈著你的究竟是什麼。一如羅娜與來諾──他們的愛情如此危險, 生命的不確定性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的雙人探戈正踩在紅線上。他們真能踏出試探的那一步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xl31a4vpag/hqdefault.jpg)
含蓄藝術家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存在主義 #書單
────
天吾的父親,在晚年中風後,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有一天,父親在彌留之際被送去做檢查。此時天吾看見了魔幻的景象:一個空氣蛹突然出現在父親床上,裏頭包覆著十歲的少女青豆。
「空氣蛹」正是「世界觀」的隱喻。天吾直覺認為那是他自己的空氣蛹。雖然裏頭包覆的是青豆,但確實是天吾自己的空氣蛹──那是他重生的契機。為了青梅竹馬的少女青豆,他可以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觀。讓自己有機會在全新世界觀的指引下,「變成另一個人」。
伊格言說,這世界上眾多世界觀,林林總總,或硬或軟,可能兼具不同程度的包容性或排他性。有些世界觀是柔軟包容的;但也有些過於堅硬,非黑即白,極端嚴厲。而《1Q84》暗示的,正是世界觀如何被形塑與改變。
小說中的邪教組織「先驅」,影射的是日本沙林毒氣案的奧姆真理教。不同於主流新聞對此事件一面倒的負面撻伐,村上春樹對此做了更為細緻的批判。「先驅」領袖深田保的作為當然是不可饒恕的重罪;然而在村上的描述中,深田保確實具有神通;但這神力是由「先驅」幕後掌控者Little People所賦予,深田保必須受到Little People的操控,承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精神與肉體痛苦。這提示了小說對邪教領袖複雜的同情......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190811/s00005/1565460652324/星期日文學-伊格言-極端的題材-極致的思索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T_oUJFe9S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