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時,我們不孤單✒️
——#吳曉樂 X #陳雪《無法平靜的夜晚》對談摘要
9月10日晚間,新經典很榮幸邀請到了《#無法平靜的夜晚》的兩位推薦人陳雪、吳曉樂與我們分享荷蘭作家瑪麗珂.盧卡絲.萊納菲爾德這本轟動世界文壇的出道小說。
兩位講者都注意到了 #萊納菲爾德 透過十歲小孩的口吻嶄露出的獨特詩意。作者描寫的牧場世界紛陳萬端,然而筆鋒直接、冷冽,似乎有別於我們一般認為的詩意優美。曉樂老師認為,這正是一個小孩子在觀看世界的時候,覺得無處有界線的「#詩意」。教育體制教導我們學會分類,選出正確的選項,慢慢地,孩子建立起了所謂「大人的思考方式」,原先想徵引所有的元素為自己所用、所創造的興致,就會慢慢消失。因此曉樂老師特別享受賈絲不斷將事情與事情混為一談的過程,這讓她想起小時候的遊戲,隨手拿起兩張照片就能編出故事──世界應該服務於孩子的想像。
陳雪老師則認為,敘事者賈絲的詩意源自於「匱乏」。哥哥過世這件事情從此改變了她,於是她想要泯滅死亡,想把哥哥像青蛙卵一樣重新孵化出來,在「無」跟「有」之間來去變化,而十歲的孩子唯一能做的,是運用想像,不斷地改變真實。
兩位老師十分喜歡孩童眼中世界的豐富多彩。曉樂老師特別喜歡一段小說主角賈絲看著家中餐巾紙被植物遮住性徵的天使,她不斷想要挪動視角,想要藉由改變位置,窺探植物下的秘密。以及,如同我們小時候常有的經驗,賈絲會仔細地觀察父母,而這個過程其實是觀察著父母如何觀察我們,是種間接的自我認識。陳雪老師則被喚起了童年的記憶,想起小孩的世界是多麼地包羅萬象,尤其在書中的酪農家庭裡,觸覺、嗅覺、味覺,例如擠奶、媽媽做起司的描寫更是豐富。賈絲非常敏銳、鉅細靡遺地描述一切,讓陳雪老師聯想到普魯斯特,覺得這本書可以說是「牧場版的《#追憶似水年華》」。
最後兩位老師討論了本書的 #自傳性質。陳雪老師特別強調,即使是自傳性小說,它仍然是「虛構」的。無論多麼私密、多貼近現實,作者選擇了以小說呈現,就告訴了我們在真實背景後頭,還有更深刻的意義。例如小說裡的賈絲不上廁所,便祕是極端身體性的私事,但作者並不避諱。但陳雪老師想到她曾在馬奎斯的書裡讀到:「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會便秘,一種不會。」能和馬奎斯一樣,將這麼羞恥,這麼孤獨的事寫進文學,萊納菲爾德一定是位不簡單的作家。
曉樂老師則認為,讀者對於真人實事直覺上會給予更大的空間。很多時候一些我們覺得還好的電影,看到最後字幕出現「改編自真人實事」就會覺得「那好像還滿厲害的」,會給予比較多的寬容。但同時作者會遇到的困難就變成需要做更多的琢磨,讓小說不只有真實──這才是後者真正吸引我們的原因。
在講座結束前,遠在荷蘭的本書 #譯者郭騰傑 忽然驚喜現身,為聽到最後的讀者們補充了一個精采的安排。主角的名字「賈絲」(Jas)在荷蘭文中其實就是「外套」的意思!曉樂老師也驚喜道,那開頭的第一句話「我十歲,我從不脫外套。」就有很多意思跑出來!
最後陳雪老師總結道,最近好長一段時間我們被關在家裡,因為恐懼和各種擔憂變成有點麻木的身體,讀這本小說會有甦醒開來的感覺。這是一本會讓我們反思自己的小說,萊納菲爾德在哥哥死後十幾年,找到了最好的形式,寫成了一本最好的小說。
🧵
#來自荷蘭的年度暢銷小說
#布克國際獎史上最年輕得主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法國干邑直擊05〉如何成為釀酒大師? 路易十三首席釀酒大師Baptiste Loiseau專訪【林一峰Whisky School威士忌第116課】 如何成為釀酒大師(Cellar Master)或首席調酒師(Chief Blender)?走訪干邑與威士忌產業的釀酒大師或首席調酒師,每個人都有不一...
「吳敏過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吳敏過世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吳敏過世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吳敏過世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吳敏過世 在 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吳敏過世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吳敏過世 在 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吳敏過世 在 [新聞] 吳敏自爆:與金塗生一女- 精華區SET 的評價
- 關於吳敏過世 在 吳敏 的評價
- 關於吳敏過世 在 「阿春姨嬤」白明華睡夢中離世...享壽85歲!!!她在逝世前45 ... 的評價
吳敏過世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動岑宜在瑞芳學的幸福
初認識山長施岑宜是她擔任新北市黃金博物館館長時期,黃金博物館位於瑞芳,是金瓜石、水湳洞地區珍貴的自然生態、礦業遺址、景觀風貌、歷史記憶及人文資產的生態博物館,也見證了20世紀前半葉東亞礦業的經濟活動與歷史。
黃金博物館是西元2002年至2004年,前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吳進風參與規劃營運工作。當時,還曾與已經因為血癌過世的進風兄,一起勘查過荒煙漫草的博物館預定地。
歷任館長幾乎任職時間都是一年至兩年多,岑宜(2008-2009.06)是接任王騰崇先生,擔任第四任館長。因為採訪之故開始結緣岑宜。她雖在館長任內只有一年半的時間,後來,卻以一位來自都會區大半生都奉獻在瑞芳這個兼具山海景色,九份名氣勝過瑞芳的迷人小鎮,甚至,在「瑞芳學」找到她的幸福,也讓旅人找到幸福。
由於工作的關係,在岑宜卸任館長後,與之仍有聯繫。尤其,知悉她與山夫落腳金博館山腳下的水湳洞,人生的道路似乎找到一處安身立命的角落,即使有時候有些質疑與茫然。但,一路走來,無論是在水湳洞的社區總體營造、推動「山城美館」藝文、組織「不一鼓」村落團體、甚至現在力推的瑞芳學,都未曾背離其所學的城鄉規劃,甚至,身體力行的實踐。
因著資訊之便利,偏鄉的水湳洞的一草一木,鄰居的言行或吆喝,似乎一直在我未曾錯過的故事,甚至是神往仿效的對象。
甚至,曾經旅行台東、曾經跨海到中國大陸、岑宜的孩子陳果,從學步到入學國小甚至現在自學,與山夫爸爸牽著手漫步山徑、家裡所養的公雞又有何新發現、山夫請泥水師傅如何協助闢建所規劃的空間、陳果脫光衣服在海邊游泳,有如電影分鏡的畫面,就好像是住在我隔壁鄰居的日常。
山長原是只養兩隻狗、兩隻貓,不想生養孩子的頂客族,未料山城的土地與人際關係,讓她蛻變成兩個孩子的媽。岑宜帶著不一鼓和居民走出水湳洞,像「浮球」般與各社區交流。
在金瓜石山下的水湳洞定居,窗外面對陰陽海與黃金瀑布的美景。她一心想翻轉瑞芳小鎮風情,在火車站旁開新村芳書院、好事學田,牆上架著7個黃藍橙紫的「不一鼓」,曾是她推動山城居民情感連結的樂音,如今,成為老貨運行轉換為新村芳書院的敲門磚。在小紙卡寫上「息」字,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企圖實踐人與土地、環境的關係。
在新村芳書院規劃、落成、營運的過程,又是另一個令人驚艷的過程。「實踐」本身就存在許多的故事,也是值得分享的題材。我看到的,除了山長的堅持與弩力,其實,也有著山夫的支持與愛。
在圖像為王道、網路盛行當下,閱讀著山長的文字是溫暖的,也有著濃濃的人文關懷,一如她暖暖的關懷著瑞芳。我深深相信,為字仍有其魅力與力量,岑宜一篇篇的文字故事,在報紙副刊發表時,也是我與內人必定拜讀與分享的日常,我也成為新村芳書院的鐵粉之一。
在20多年前,曾經感佩、支持曾經是媒體同業的謝敏政,伉儷回到故鄉嘉義東石鄉一起實踐社區總體營造,那時候,正是農村社造風起雲湧之際,敏政與大姊等家人,說服鄉間耆老等,一起胼手胝足創設「船仔頭文化藝術基金會」,滿滿的是對於故鄉的愛。
類似的故事未曾中斷,岑宜大學唸的是輔大景觀設計系,畢業時正值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元年」,碩士唸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也是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博士。多年後,岑宜的「他鄉變故鄉」的故事持續上演。如同「不一鼓」漂流的心,因為與社區連結緩慢而扎實生根。
一路走來,甚至變成推動的瑞芳學,在聊著聊著的理想中,更讓我佩服的是山長的毅力、堅持、與實踐。來自天龍國的女子,來到小村落生活,跨出舒適圈才發現世界大不同。也因為跳脫框架,才有機會回頭看到社會是如何被建構。
瑞芳小鎮面臨的人口老化、少子、隔代教養、產業沒落與環保議題,正是台灣所面臨的困境與考驗。岑宜說,透過實踐希望找到解決困境的答案,這一切,從翻轉瑞芳開始。
收到岑宜的「我的幸福在瑞芳學」1個多星期了,一直要找個晚上一口氣讀完才會暢快淋漓,卻因著塵世俗物耽擱。想想,不能再延遲下去。掀開扉頁,山長寫著「願我們可以一直在幸福裡,成為他人與世界大大的祝福」,又是一段刻苦銘心的文字。
編輯以四季的「夏、秋、冬、春」串連一位來自天龍國女子的故事,以春天鋪陳瑞芳學的新生命的喜悅與迎春,裡面有許多的生活態度,以及我要的傾聽與探索,即使有些閱讀過,也正打算今晚泡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閱讀重溫,或尋找曾經錯過的桃花源。那是一種「態度」,這兩個字也是我從孩子還小時,一直與三位公主一起分享的家訓。(夸父老鷹/ 吉達兒巴狼Cidal Palang/ 瓦紀瓜歷 Wagi Qwali)
2021/08/26
新村芳書院推社區營造 施岑宜翻轉瑞芳(黃旭昇)
https://youtu.be/EBC7qKPG7c4
#我的幸福在瑞芳學
#新村芳書院
《我的幸福在瑞芳學》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102?loc=M_0039_002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10932682042191007
吳敏過世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白浪的瞥見】
身為一名白浪(漢人),有一段時間我總是極度羨慕著原住民可以信手捻來就講出自己的故事,部落的故事、家族的故事、遷徙的故事、獵人的故事,那些舊事在口齒唇舌之間被反覆練習,聽起來一切如新。
最近因為布農獵人王光祿釋憲案和特赦案,讓我想念起多年前和一群布農人一起入山的尋根之旅。男人們帶上了女人、小孩以及少數漢人,進入八通關古道一處溪谷。儘管那條路我已經走過幾次,但總是一五一十地走在路徑清晰的步道上,從沒想過要上攀或下切、沒想過要踏入獸徑、更沒想過要走上一條布農的回返之路。
隊伍在早晨入山,部落族人沿途拍照,其中最具備遊客資格的我,反倒成為那個拿著相機為他們留念的人(其實很喜歡他們喊我一聲「欸那個拍照的」)有的男人揹著鐵架,有的男人頂著頭帶(tinaqis)[1];女人和小孩一身輕裝,有時隨地撿起一根樹枝,親與子就牽在一起了。
同行之中,有一位安靜又敏銳的布農族長輩,布農名為Nas Qaisul Istasipal,漢文名字是「林淵源」[2]。路途中,林大哥曾多次回答我對植物名的提問、以及布農人都怎麼叫它,他多次下切到地勢較低的地方撿拾乾柴,不經易地流露出獵人的機敏和警覺眼神,除了這些少數又短暫的時刻,大多時間他都是質樸寡言的模樣——靜靜地卸下鋁製背架、靜靜地劈柴、靜靜地走著。到達營地後,我和朋友Y發現林大哥一直默默坐在一顆大石旁為大家煮水,我們忍不住笑著說:「大哥也太可愛了,到底要煮幾鍋熱水才會停手啊?」
這一支尋根隊伍主要是為了帶部落的孩子回到祖居的山林,傳承布農的生活經驗和傳統歌謠(多出我們這幾個漢人大概僅只是個意外吧?)大夥入山,穿的是平常穿的衣服、平常穿的布鞋和拖鞋,蓋的是平常蓋的棉被,用的平常用的鍋子、平常拿的菜刀。部落族人領路,我們偏離步道,上攀,進入一段植物高度及膝、沒有既成的路徑、最好手腳並用的典型中級山環境。越過了一條窄狹的稜線,便聽見溪水的聲音,很快地,一大片藍白相間的帆布棚就等在前方。
到了溪畔的營地之後,男人開始處理乾柴、起了爐灶、洗菜切菜的,準備餵飽這嗷嗷待哺、小孩與青少年占一半以上的大家。無事的孩子們很快就跳進溪水中納涼嬉戲,幾個大人坐在溪邊的大石上釣魚,孩子在溪裡也抓到了魚,全被煮進隔天早餐的鮮魚蔬菜湯裡。(個性總是小心謹慎的Y卻在此刻連人帶相機地意外落水,成為歷久不衰的笑柄。)
夜裡,在布棚底下,老人家說起瓦拉米的故事,林大哥一反日間的寡言,解釋「瓦拉米」在布農族語是「跟我去」的意思,日本話的意思「蕨類」,然後要哥哥林水源教孩子唱母語歌,先是一首充滿Uninang 的布農之歌,再來是一首和日本兵作戰後回家唱的歌,然後是「黑熊的歌」。一位大姐也說起家族抗日的故事,而這些舊事的紀念碑和駁坎,至今仍駐足在瓦拉米古道上。
更深更深的夜裡,漢人、女人、小人都入睡了。山裡傳來零星槍響,是男人外出打獵的聲音。清晨六點醒來,一隻紅棕毛色的飛鼠和一隻山羌已經被安放在營地一側的石頭上。「喔!原來飛鼠長這樣!」部落的朋友扯了扯牠的背膀。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見飛鼠。因為太心驚打獵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當場還極其愚蠢地用上「啊,我吃素啦!」推託,以免被招待野味(完全是多慮了,動物都是帶下山才處理)。
吃過早餐,收拾好營地之後,我們下山。本來以為是一路直下,但其實不然——半夜打到的獵物還暫存在四處,男人們得要沿途找到牠們,然後揹下山。山林經驗貧乏的我,在山裡早就搞不清楚東南西北,對於他們竟然不做任何標記就能找到獵物深深感到不可思議。
動物的血液還是溫的,獵人將牠們收進袋裡,我則交出了登山包的雨套,將動物覆蓋起來。身為一名連肉鋪都不太敢去、連豬頭羊頭都不敢正眼對視、連塊生肉都不敢碰的白浪,布農人能夠親手獵下動物、親手放血、親手將「動物」轉換成「肉品」的過程,都一一鮮明了我對狩獵的想像,一一抹除了我對狩獵的無知。
最近幾年我開始接受登山訓練,總覺得在山裡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或理所當然的。要能夠認得山頭、能夠在山裡存活、辨識植物、解讀動物留下的線索、判斷危險的地形能否安全通過,都需要反覆入山,並且經歷一些磨難才會慢慢懂得。而布農人過去活動在中央山脈的深處,如今,曾經豐厚的山野經驗也在當代靜默地流失、斷裂,必須一再地透過「復興」、「重返」才能勉力傳承。
2016年,林淵源大哥因鼻咽癌過世。我只見過林大哥這麼一次,他的樣子在我心中卻是莫名的雋永。他不但是布農族裡有名的獵人,所乘載的深厚傳統文化和山林經驗,使他成為一位出色的巡山員、布農文化的傳承者、生態與文化研究者的領路人,其中最為人知的,是他在1998年開始便協助屏科大黃美秀老師進行台灣黑熊的野外調查。在爭執不休的狩獵議題上,林大哥早已切切實實地揭示了傳統獵人與生態保育者兩種身分並存的可能。
後來再回到部落,和布農朋友W一起來到部落的高處,途中經過了月桃、颱風草、野生百香果。我們面著玉里鎮坐下,俯瞰著遠遠的市區,聽著剛剛忙完農事的Dama(布農語,對男性長輩的尊稱)說起布農傳統和部落故事。臨行前,Dama送了我一塊石板當禮物,還說收下會心想事成之類的話⋯⋯(當下非常震驚,因為石板真的有夠重,很苦惱要怎麼帶它回台北。)
如今,這座布農部落背倚著海岸山脈和秀姑巒溪,遙望著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身為一名白浪,我仍深深羨慕著。
註解:
[1] 頭帶是布農族人重要的背負工具。與頭帶搭配的負重方式稱為「頭額頂載法」:將一條頭帶頂載於前額,以頭部力量撐住,將背簍等背負工具靠額頭搬運。用額頭頂重物這個動作為patinbunguan。東西較重、背負的行程也比較遠的狀況下,頭帶可以讓族人在背負重物時走得比較久。(資料來源:《用頭帶背起一座座山:嚮導背工與巡山員的故事》)
[2] 林淵源在玉山國家公園擔任巡山員長達25年,在占地10萬3千公頃的國家公園內,每月定期用雙腳巡邏著將近百分之40的山林範圍。林淵源具有豐厚的山林經驗,對園區所轄地與日治時代古道極為熟悉,孩童時期就被傳授狩獵技巧,年輕時的山野能力過人,縱橫東部山林,擁有「小泰山」稱號。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於民國74年成立,81年設置南安管理站,林淵源於80年6月由臨時人員改聘為正式工友,負責第一線的生態研究、登山救難及古道修復等工作,玉管處於85年成立「黑熊專案保育小組」以來,致力於臺灣黑熊保育及生態研究,林淵源成為主力成員之一,受到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倚重。此外,玉山國家公園許多人文、生態的研究案中,林淵源都是研究人員重要的搭檔,包括執行新康區動物相調查研究的周蓮香教授、研究布農族舊社建築及分佈的林一宏教授、古道研究學者楊南郡教授研究八通關古道,林淵源都參與其中。(資料來源:台灣國家公園)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1523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吳敏過世 在 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法國干邑直擊05〉如何成為釀酒大師? 路易十三首席釀酒大師Baptiste Loiseau專訪【林一峰Whisky School威士忌第116課】
如何成為釀酒大師(Cellar Master)或首席調酒師(Chief Blender)?走訪干邑與威士忌產業的釀酒大師或首席調酒師,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故事。
我們這一次來到法國干邑區的人頭馬(Rémy Martin),聽到的是路易十三首席釀酒大師巴蒂斯特•盧瓦索(Baptiste Loiseau)的故事。
路易十三首席釀酒大師這個職位,一向是以是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世代傳承,並由酒莊總裁親自任命。今年才39歲、身為路易十三第五代首席釀酒大師的巴蒂斯特•盧瓦索,是整個人頭馬莊園歷代最年輕的首席釀酒大師。
巴蒂斯特•盧瓦索出生於干邑區小鎮,從小就對葡萄酒莊的工作相當瞭解,2007年加入人頭馬。巴蒂斯特•盧瓦索在與前任釀酒大師皮埃雷特‧特里謝(Pierrette Trichet)並肩工作7年後,於2014年5月1日,以破天荒的34歲之齡,成為人頭馬莊園歷代最年輕的首席釀酒大師。
至於創立於1724年的人頭馬,雖然一直都是家族經營,但酒莊主人的姓氏卻有一些改變。1724年創立時,經營者當然是Rémy Martin本人;到了1910年,Paul emile Rémy Martin II,與世代都在大香檳區栽種葡萄兼釀製葡萄酒的Andre Renaud,決定合組公司。
1924年Paul emile Remy Martin Ⅱ過世後,由Andre Renaud買下了公司所有的股票,成為人頭馬莊園的擁有者。1942年,他的女婿Andre Heriard Dubreuil進入人頭馬公司,並決定自1948年起只生產和銷售特優香檳干邑。Andre Heriard Dubreuil在1965年繼承公司,自此人頭馬就由Dubreuil家族經營傳承。
這一次路易十三首席釀酒大師巴蒂斯特•盧瓦索與威士忌達人學院首席顧問林一峰會面的地點,正是以Andre Heriard Dubreuil命名的酒窖,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究竟巴蒂斯特•盧瓦索是如何成為人頭馬莊園歷代最年輕的首席釀酒大師的?路易十三首席釀酒大師的日常工作是什麼?巴蒂斯特•盧瓦索又是如何訓練自己?如何維持味覺的敏銳?來聽聽他在影片中的現身說法。
(製作/企劃/翻譯/撰文:高婉珮,攝影:吳致碩)
【警語: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未滿十八歲請勿飲酒。】
吳敏過世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bit.ly/2sQj9bZ
來賓:何嘉文、Paul、林彥君
各國型男:杜力、法比歐、賀少俠、韋佳德、柯子培、夫米
在國外根本沒看過!老外眼中這些台灣小物超驚奇?!台灣人給水果穿絲襪?義大利人完全看不懂!杜力爸爸過世,台灣朋友送紙紮3C給他、讓他超傻眼?!法比歐和賀少俠大推台灣電蚊拍,買回國親友都愛用?!柯子培撐創意卡通傘上街,被笑一點都不MAN?!韋佳德買槍枝造型傘,過海關被請進小房間?!日本人激推菜市場趕蠅器,老外瘋買抓癢不求人,現場來賓超驚訝?!到底還有哪些日常小物,讓各國型男直呼太神奇?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00《二分之一強》!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bit.ly/2Jg6lG5
★最新【媽媽好神】►►https://goo.gl/TcnPQi
★最新【醫師好辣】►►http://bit.ly/2JiOcsa
★最新【太太狠犀利】►►https://goo.gl/DzRXXq
★特別推薦【請你跟我這樣過】►►https://goo.gl/shPoiw
★訂閱【醫師好辣】Youtube►► https://bit.ly/2L6f2jz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吳敏過世 在 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命運好好玩】2014.9.17 擁抱希望不放棄!(李麗華、熊海靈) 中
倪敏然大哥已過世十年,他的遺孀李麗華,是怎樣走過那悲傷的時光?當親人離開,不再作夢夢到他代表了什麼?什麼樣的人最容易對自己充滿自卑感?什麼樣的人,在感情上容易孤單?該怎麼化解?
來賓:李麗華、熊海靈
命理專家:薇薇安、黃友輔、吳美玲
命運好好玩Facebook官方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mysuperlucky
命運好好玩Google+ 官方粉絲團:http://ppt.cc/9uTr
命運好好玩官網:http://www.superlucky.com.tw/
吳敏過世 在 吳敏 的推薦與評價
吳敏 已經註冊了Facebook。加入Facebook 來聯絡吳敏及更多你可能認識的朋友。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將這個世界變得更開闊、聯繫更緊密。 ... <看更多>
吳敏過世 在 「阿春姨嬤」白明華睡夢中離世...享壽85歲!!!她在逝世前45 ... 的推薦與評價
「鳥來嬤」吳敏(左)感嘆阿春姨嬤離世。 ... 《鳥來伯與十三姨》女演員白明華驚傳於9日早上10點多在睡夢中過世,享壽85歲。她在該劇扮演「阿春姨嬤」被全台觀眾熟知, ... ... <看更多>
吳敏過世 在 [新聞] 吳敏自爆:與金塗生一女- 精華區SET 的推薦與評價
吳敏自爆:與金塗生一女
資深藝人吳敏(左)自爆曾與金塗發生不倫戀並生一女,右為王彩樺。
記者林承樺/攝影
資深藝人吳敏自爆曾與金塗發生不倫戀並生一女。
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許晉榮/台北報導】
資深藝人吳敏,昨參加華視「無敵發發發」錄影時,脫稿自爆曾與已往生的老藝人金塗的
一段不為人知往日情,她說:「30幾年前,兩人熱戀,還生了私生女,因為金塗的大房很
喜歡我女兒,後來乾脆收為女兒,間接也接納我這位『細姨』。」回憶往事,吳敏不由得
落淚,當場也讓白冰冰聽傻眼!
吳敏育有兩位兒子,但幾乎沒人知道她還有一位女兒,昨她意外告白,確實讓很多朋友震
驚,但她卻也百般無奈表示,「當年我懷她的時候,為了不讓家人知道,一個人在台北撫
養小孩,由於金塗已有家室,大老婆生完一個兒子後就不孕,加上他又很想再有一個小孩
,我的女兒剛好就順勢成為金家人,金家人對她非常疼惜,後來甚至還將財產轉給女兒。
」
兩人這段地下情,雖沒有修得正果,但金塗的太太私下卻默許兩人戀情,而吳敏雖當了「
細姨」後,依規定只能當親生女兒的「乾媽」,心情可謂錯綜複雜。
兩人的地下情直到有一天吳敏突然頓悟,她認為自己不能與人共事一夫,於是選擇離開金
塗,再與現任丈夫結婚並育有兩子。吳敏感嘆的說:「因為金塗與太太都已過世,很多事
過去不能說,現在終於能一吐為快,去年我已讓三個兒女相認,如今的我,心裡面總算比
較踏實。」
【2005/09/01 聯合報】 @ https://udn.com/
--
八卦板還說,鳥來嬤曾經害過黃郭阿滿女士喔...?
看來年長一輩的恩怨還真不少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203.1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