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謎
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
從歷史的觀點看
一百年前完全看不出來
這個黨有任何執政的機會
更看不出來有讓中國翻身的能力
不管從什麼立場的觀點看
這都是一個謎
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一個小房子
召開第一次全國黨代表大會
到場只有13位黨代表
其中
有5位黨代表在五年內脫黨
有2位脫黨者當了親日大漢奸
有4位黨代表被國民黨槍斃
有2位黨代表投靠國民黨被開除
只剩2位黨代表走到終點
其中一位叫毛澤東
1919年10月10日
孫文在上海宣布成立中國國民黨
當時也沒有人看好國民黨的前途
1923年孫文獲得
蘇俄贊助150萬美元
1924年1月20日孫文才召開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黨代表大會
宣布國共合作讓共產黨員
參加國民黨黨部和黃埔軍校
有四分之一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
留給共產黨員
1925年3月12日孫文逝世
國共關係開始出現裂痕
但是1926年7月9日還是在
蔣介石率領下共同北伐
1927年4月12日北伐中途
蔣介石下令清黨大舉屠殺共產黨員
共產黨幹部血流成河 屍橫遍野
埋下國共之間的血海深仇
共產黨也幾乎滅黨
1927年8月1日殘存的共產黨員
在南昌發動2萬人的武裝起義
卻失敗收場只剩800人
接下來更令人驚訝的事件
是共產黨幹部的叛變比例
高得嚇人
這個奄奄一息的黨
竟然在荒涼無比的井岡山活下來
1930年至1934年
蔣介石圍剿井岡山五次
共產黨被迫撤離
1936年輾轉到了延安
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長征」
18萬人只剩3萬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徹底改變國共消長形勢
在掌控城市的蔣介石指揮下
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犧牲慘重
國民黨的組織更加殘破不堪
掌控鄉村的毛澤東
卻能在日本人力有未逮的地區
走出一條中國式的農民革命
發展共產黨組織和軍隊
並在1945年二戰結束後
與蔣介石分庭抗禮
1945年至1949年
蔣介石一連串決策和指揮錯誤
尤其是接收日佔區和發行金圓券
讓國民黨政權瞬間瀕臨瓦解
蔣介石原本有機會當趙匡胤
差一點變吳王夫差
1949年共產黨奇蹟式的成了
中國的執政黨
更奇蹟的是執政後的共產黨
犯下很多不該犯的錯誤
包括文革四人幫
幾乎把中國拖垮
竟然能在鄧小平手裡重獲新生
並在短短30年間
讓中國翻了好幾翻
今年才有機會度過一百歲生日
這段歷史實在是一個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伍子胥春秋楚國人,因為楚平王殺了父親兄長,為了報仇,他逃離楚國,相傳還因此一夕白了頭!輾轉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振興國勢,成為一方的霸主後,便率兵攻打楚國,把當時殺死父兄的楚平王屍首挖出鞭屍! 多年之後,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以各種離間計分化吳王夫差與伍子胥,終於讓夫差賜死伍子胥!臨死前,伍子胥恨恨的...
吳王 夫差 在 morrii mor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考姐妹們端午節的冷知識】
祝morrii mori 的姐妹們 Happy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節快樂 🐉🐉 每到端午節,就會想要吃粽子、划龍舟比賽,但你知道端午節習俗的由來嗎?是為屈原而設?端午節除了食糉還有甚麼習俗?端午都有遊戲玩?
.
快以以下的數字做代表,留言哪5樣是你懂的冷知識 😄
--------------------------------------------------------------------------------------------------
端午節的起源
很多人以為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而設,但所謂「未食五月糭,寒衣未入櫳」,其實端午節最初與中國曆法中第十個節氣「夏至」有關。夏至意味著夏天的到來,雖陽光雨水充足,有益農作物生長,但同時助長蚊蟲滋生,令疫病流行。
在古代,「五」被視為不吉利的數字,故古人將五月初五選為提示大家趨吉避害的日子,成為端午節的前身。在當日,人們會採取措施避瘟保健,例如飲雄黃酒、 將人形艾草懸掛於門戶之上吸收毒氣,以為祛病防瘟做好準備。
紀念屈原?
既然端午節最初與避瘟保健有關,後來如何與紀念屈原拉上關係?
公元前278年,楚國人屈原眼見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故於五月初五當日寫下絕筆作《懷沙》,再抱石投江自盡。百姓到江邊憑弔屈原,並想打撈其真身。相傳有位漁夫為免魚蝦咬食屈原之軀,將飯糰、雞蛋等食物投入江中,人們紛紛仿效,自此端午節開始與屈原成拉上關係。
除此之外,亦有指端午節是紀念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及救父投江的孝女曹娥,但兩者都不及屈原之說為人熟悉。
龍舟傳統
不少人認為龍舟是由紀念屈原的活動演變而來,但其實早在屈原出生之前,中國已有龍舟競渡的傳統。早在周朝已有文獻記載周天子乘龍舟;及後吳王夫差亦曾與美人西施在龍舟戲水;亦有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上刻有龍舟競渡圖案,反映賽龍舟傳統早在屈原之前已經出現。
當時的人會對圖騰神物舉行祭儀活動,並模擬神物遨遊江上的動作,以祈求平安。他們在比賽之前會擇個良辰吉日,並舉行開光點睛的儀式,在龍舟的眼睛上畫上眼球,再祭拜掌管水界的龍王或水仙尊王,以祈求一切順利、平安。
端午節只食糭?
除糭子外,端午節其實還有很多應節的食品。
早前提及端午節起初與避瘟保健有關,而「五黃」就是其中一個保健食療方法。在端午的中午,古代家家戶戶都會食「五黃」,即黃鱔燒肉、涼拌黃瓜、黃魚、鹹鴨蛋黃及雄黃酒。這五種食品都有清熱解毒、補血氣、或健康平安、延年益壽的意喻。時至今日,地區內地不少仍然保留著這個傳統。
除此之外,在內地不同地區亦有其獨有端午應節食物,如葉子餑、打糕、艾饃饃、菖蒲酒、糖棗糯米飯等,同樣有祛病防瘟、強身健體的功效。
直立雞蛋
「立蛋」為中國傳統節日的食俗,相傳端午節當天正午時份為陽剛正氣匯集之極,故雞蛋可以豎立在地上。若果成功,代表未來一年將有好運到來。
不過,其實立蛋原理有相當的科學根據,因端午節正午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相互拉扯,兩股拉扯力量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狀態,故雞蛋故容易站立起來,大家不妨在當日試試!
吳王 夫差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最初竟然不是要紀念屈原⁉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 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跟傳說眾說紛紜,這邊幫大家整理三個端午節的傳說跟由來,你聽過哪幾個呢❓
1️⃣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等人的強烈反對,君王因為不聽他的勸諫將他流放,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在流放期間,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便抱石投汨羅江自盡。老百姓知道這件事後,為了避免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划著舟丟飯糰到河裡。後人也跟著這樣做來懷念這位愛國文人,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端午節由來。
2️⃣在大陸江浙一帶流傳很廣,為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時候楚國人,父兄均被楚平王所殺,他憤怒地投奔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完成霸業,並且攻陷楚國,還把楚平王的屍體從墳墓裏挖出來,鞭打了三百下,以報殺父之仇。吳王死後,他的兒子夫差聽信太宰伯嚭的讒言,賜劍令伍子胥自盡,還將其屍首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扔到錢塘江中,老百姓同情伍子胥,為了不讓魚吃他的屍體,便拿粽子扔到江里餵魚,並划龍舟打撈他的屍體。至今,江浙地區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依然是為紀念伍子胥。
3️⃣傳說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哭豪,歷經十七天後仍不見其父屍首,乃於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也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被村民發現,父女兩屍合抱浮起, 後人為了紀念孝女曹娥一片孝心,造龍舟競渡,以慰其靈。
關於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不同,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有很多種說法,你最喜歡哪個傳說呢?
吳王 夫差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伍子胥春秋楚國人,因為楚平王殺了父親兄長,為了報仇,他逃離楚國,相傳還因此一夕白了頭!輾轉逃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振興國勢,成為一方的霸主後,便率兵攻打楚國,把當時殺死父兄的楚平王屍首挖出鞭屍!
多年之後,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以各種離間計分化吳王夫差與伍子胥,終於讓夫差賜死伍子胥!臨死前,伍子胥恨恨的要人把他的眼睛挖下來懸在吳國東門,他要親見吳國被越王滅國!
伍子胥這個人愛恨分明又強烈,不但會實踐諾言還會做好做滿!這樣的人千萬不要得罪,因為他會永遠記在心裡,搞不好你都忘了,他還記得呢!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EHiTusO5z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