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殺人魔都是病態人格嗎?
.
這一集宇哲老師和黃律師來聊司法心理學情情境中的難題,病態人格 Psychopath ,希望能提供大家不一樣的觀點,不只是獵奇的貼標籤。
.
#法客心法聊天室 ep31 |電影裡殺人魔的心理病態特質是怎麼回事?
.
📢本集金句:「心理病態特質的人不見得就是惡魔,很可能你我身邊都有,可能他們都是某方面有不錯成就的人。」
.
👂本集重點:
。心理病態並不是精神醫學診斷的名詞
。理論的建構後的過度詮釋,可能成為是司法上的錯誤
。不能被質疑的心理病態量表
。病態人格的迷思:連續殺人魔必是心理病態
。病態人格特質不見得是病態人格者
。你我身邊的人可能都有這個特質
.
主談人:蔡宇哲博士、黃致豪律師
.
📢專有名詞說明:節目中提到心理病態與病態人格這兩個詞,指得都是Psychopath,中譯這兩種都常被使用。
.
---------
本集選書 《 #病態人格心理學: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
作者為日本犯罪心理學權威原田隆之,三十年來親身接觸上萬名囚犯,蒐集大量現場資料,除了帶領讀者重返與死刑犯接觸的第一線,更整理世界心理學巨擘的研究,以精闢又淺顯的方式,分析惡魔如何誕生。
.
此書分析亞洲知名凶案:#韓國N號房事件 #台灣捷運隨機殺人案 #日本松永太陸教唆殺人案…等。不迴避醫學治療與法律道德難題,融合心理學家的角度,深入解答社會問題。
.
#哇賽心理學 與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合作留言抽書和抽購書優惠活動,只要在貼文底下留言「我想了解病態人格心理學」,或是跟我們分享聽完節目後你覺得哪些職業的人具有病態人格特質,我們將在10/2抽出幸運獲書者(紙本寄送限台灣本島)。
#心理學 #司法心理學 #Psychopath #好書推薦
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嚴選好書推介
病態人格的人,並不知道自己的病態,但往往被折磨及虐待的人,也並不知道自己正被一個病態人格的人傷害和折磨。
病態人格的人,不懂自己的痛苦,所以對他人的痛苦也一無所知、一無所感。
而這當中所形成的虐待及殘害的關係,有可能是親子關係、伴侶關係、職場關係,也可能是友誼關係。即使你可以確認你身邊的家人、朋友及親密關係並非病態人格的人,你仍然很難擔保自己在社會上與人打交道時,會不會遇見一位具有病態人格的人。
然而,社會的複雜性及黑暗面,已經迫使人們正視這個現象的存在,不能再假裝沒有「病態人格」存在,以及繼續忽視病態人格將帶給家庭、社會、團體什麼樣的危害和侵犯,尤其是對人的操控及暴力。
日本近幾年來頻傳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無差別殺人的、親生父親用BB彈射殺自己小孩、親生母親出門遊玩獨自留下三歲小孩以致餓死⋯⋯各種傷害事件和社會案件,都令大眾感到不安和不解,尤其是二〇一七年11月,在神奈川縣發生的連續殺人案件,某棟公寓發現了九具屍體,受害者共計八名女性與一名男性,全都是十到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最小的受害者為十五歲的高中生。
「根據報導,受害者透過社群網站與嫌犯結識,並於短短兩個月內接連遭到殺害。若報導屬實,相當於一週殺害一個人,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嫌犯供稱,他不但獨自殺害所有人,還進行分屍,只留下頭顱和部分骨頭,其餘則當作垃圾丟棄。」
這要有絕對的冷漠和無感,才能對他人的生命罔顧,並且熱衷於看別人痛苦。然而這樣人類虐待甚至虐殺同類的情況,各國都在發生,慘絕人寰的案件,正說明人性裡的邪惡和殘忍,仍存在於許多社會角落,從未消失。
大部分的人最關切的是這樣的人格能否治療?如果我們的假設是其病態人格出自於早年受創的童年、受冷漠無情的虐待,以致他們無法培養出良心、道德感以及對他人的同理、體貼….那麼,是否有治癒的可能?目前這個答案仍是未解,也較傾向為悲觀。
但病態人格還有「病態人格之成功人士」及「溫和型病態人格」,他們並不會對社會做出犯罪行為,必須具有「魅惑別人」的慾望和傾向操控別人,屬於惡性犯罪型病態人格,才會帶來許多負向和暴力犯罪行為。
《病態人格心理學: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作者~原田隆之,是日本犯罪心理學權威,致力研究犯罪問題近三十年,從各國的犯罪心理研究,及犯罪者治療的困境中,帶領讀者直面病態人格的面貌和真相。雖然讀到一些案例會讓人有驚悚感,但對於探究人性那些不為人知的深邃之處,提供給讀者不少視角,試著再更近一點看見他們。
這本書雖然有許多研究文獻討論,也有各國研究病態或是犯罪心理的成因和機制理論,但並不艱澀,是很好閱讀的一本探討病態人格的書籍。
如此專業主題的書籍之所以出版,我想是有必要讓大眾能透過閱讀更認識這個世界的呈現,同時能夠增加自己的認知能力,謹慎、覺知自己可能會如何的遇見病態人格的人,而能給自己一些適當的自我保護能力,避免成為被操控及暴力的對象。
我們的內心可能也都有「惡」的因子,閱讀本書也可以端詳自己內心的惡及暴力的那些黑暗面貌,它們如何的存在及出現?是否仍在自我與良知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保有對人類(包括自己)的痛苦懷有悲憫和仁慈。
這是讓我們不會走向極致惡的護身法門,對痛苦有感而了解,才能保有內心的良知
。
-
推薦好書
#病態人格心理學: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方言出版)
博客來連結:
https://bit.ly/3hpZjij
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書活動】--《病態人格心理學》
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
#方言文化
。
『偷內衣、聞內衣』的人是心理病態嗎?
。
我先把「病態/變態」放在一起用,畢竟它們的定義很像。
病態,會讓人想到什麼呢?殘忍、無情的殺人犯?
大學時有門必修課叫做「變態心理學」,光聽名稱以為裡面有各種令人毛骨聳然的案例,或者是「頭腦生病」、「不能自我控制」的可憐人。但其實不然,原文是「abnormal(非常態)」,意指在眾數之外。與其說是病人,不如說是『因為生理、心理困境,而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他們不是天生惡人,但確實因為困境(由遺傳、成長環境、不被理解和命運等諸多變項相互交錯而成)而「長壞了」,缺乏互動的人際關係後,會產生很多「無意識的自私行為」。
。
書裡說明其範圍包含了「邊緣性人格、反社會人格及自戀性人格」,其共同特徵是:「缺乏同理(無情)、自我中心(傲慢)、衝動(短利+攻擊性),但又對人際互動有渴求」,有部分長壞的人,學會以利用、操縱他人的方式滿足自己,事後也無罪惡感。但範圍其實是光譜分布,有溫和型讓人看不出來的(已學會社會適應面具),也有成功的企業主。
病態人格如果有犯罪行為,當然需要被制裁,但我不認為他們就是天生惡人。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人性需求,缺乏同理的人,也會有他去獲得補償的行為模式,並在性格與環境互動下,造就了不同的表現。於是,有些人並不會覺得給自己帶來困擾,但會給社會帶來困擾(但他不自覺),我想到比較適切的比喻:就是視野受限的人,他以為他體驗到的就是全世界,而全世界都在與他作對,其實只是缺乏與人共處的能力。
。
本書是病態人格的概述縱覽,能夠分析這類大眾無法理解的現象,多少可以帶來安心。
至於如何與他們相處?與一般作法也相同:「先有理解,才有同行」。
因為理解了,就不會使用提油澆火的錯誤方式去對待,以為是要幫他,但他覺得莫名其妙被侵犯。目前僅有「認知行為治療」方式,並以協同的角色(不把他當成病人),跟他一起探討「如何與社會共存」是比較好的方式。
病態人格的特徵,如果自己也有呢?(參照附圖所列特徵)
先不用擔心,不妨把它當成一種現象,是引導自己更認識自己的線索:「怎麼會這樣」、「認識自己」及「想要怎樣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
『偷內衣、聞內衣』的人是心理病態嗎?
不,『偷內衣、聞內衣』的行為不適切,但這個人你還需要再認識。
。
而且若是他自己從網路購得,收藏自己聞,那就沒什麼。
不過仍可以進一步認識自己,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例如與人交往、享受性愛,是不是就不需要這個行為?如果是,那表示真正的困難在前端:「與人交往」,我們就有更多可以探索,把它變成「可以掌握」的部分。如果不是,純粹自己喜好,那沒問題,不會影響他人的嗜好,都是自由。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460?loc=P_0004_157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三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留言:「治療目標不是改善病態人格的人格問題,而是主張他們的生活形態趨於親社會,亦即並非期待他成為(社會定義的)好人,而是訂定更符合現實的目標,讓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P.151)
🤤🤤
。
活動日期:110/7/23(五)18:00~7/26(一)12:00截止喔
7/26(一)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書籍1本;5名超值7折購書優惠碼🙋♀️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
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 在 Shop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预购】病態人格心理學: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 RM50.67RM56.30. View on Website. This will take you to wenxuanbookstore.com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