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關心國家命運的讀者強烈推薦此文!】
-------------------------
紀念《歷史決議》40週年,堅守徹底否定文革的底線
1981年6月27日,在中國共產黨成立60週年之際,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決議全文於1981年7月1日正式刊登在《人民日報》上,作為對建黨一甲子的嚴肅而誠懇的獻禮。
《歷史決議》通篇3.8萬字,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徹底否定了“文革”,科學辯證地評價了毛澤東同志的功過是非,表達了要反思錯誤、改革政治經濟不合理制度的決心,是黨的百年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決議之一,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一同構成了改革開放的思想基石。四十年後的今天,極“左”思潮仍然不時衝撞社會底線,回顧決議的製訂歷程,重溫其彰顯的精神價值,依然有現實意義。
1980年2月召開的十一屆五中全會,接受了“凡是派”領導人汪東興、紀登奎、吳德和陳錫聯辭職的申請,選舉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這次會議還決定,要仿照中共“七大”那樣,制訂一份歷史決議,給建國以來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來一個“蓋棺論定”,以消除人們的思想混亂,達到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目的。
起草工作從當年3月開始,由鄧小平和胡耀邦親自主持,參與起草的有胡喬木、於光遠、吳江、廖蓋隆、龔育之、鄭必堅、鄭惠等20多位資深理論家。當時中央對這個決議起草是異常重視的,整個過程九易其稿,先後經過了一年多的廣泛討論,範圍最廣的一次是眾所周知的“四千人大討論”。這次討論持續了一個多月,參加人員包括中直機關、地方、軍隊中高級幹部近4500餘人,此外,在中央黨校學習的1500多名學員也參加了討論,實際人數近6000。
在決議起草過程中,鄧小平先後17次約談負責起草文件的中央領導同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後來其中9次談話被收錄到《鄧小平文選》第二卷,胡耀邦也是一直全程參與,多次主持書記處會議認真審閱歷次文稿。可以說,《歷史決議》是共產黨百年曆史上,打磨最嚴謹、傾注心血最多、討論最充分的一份文件,各個觀點都經過反复推敲和廣泛吸收各方意見,這也是雖然經歷時代的變遷,但是結論依然經得住考驗,持續散發跨越時代生命力的原因。
該如何評價這個決議的政治作用和歷史意義呢?從80年代改革之初的情形來看,《歷史決議》對建國三十二年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功過是非,做出了系統的、較為有說服力的結論,統一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達到了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目的,對凝聚全國人心、集中搞經濟建設起了重要作用。 《十一屆六中全會公報說》,歷史決議將標誌著“黨的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這個評價是很中肯的。
決議的核心結論,以及份量最重的內容就是徹底“否定”文革,這也是黨內唯一一份專門討論“文革”、並作出結論的文件。從長遠歷史意義來講,可以說是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的一枚“定海神針”,沒有徹底否定“文革”這個結論和政治底線,就不會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成果,也就不會有我們今天歡天喜地慶祝黨的百年華誕的自豪感。總結1978年以來中國崛起的幾個基本經驗,那就是: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對外虛心學習和開放,給予人們充分的生產自由,建設一個包容和法治的社會,而“文革”所宣揚的價值無一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歷史決議》可以說是徹底打碎了“四人幫”給黨製造的意識形態枷鎖,如果沒有歷史決議明確向全世界廣而告之徹底否定“文革”,我們的改革開放隨時可能觸碰意識形態底線,不可能這麼縱深地推行下去。
同時,《歷史決議》不僅是鄧胡老一代革命家留給我們的政治文本,還是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精神遺產,其中所蘊含的很多精氣神都值得今天好好挖掘、發揚學習。
第一,《歷史決議》所體現的理論勇氣、歷史責任感值得學習。對於當時而言,如何評價毛澤東,如何評價建國後一些列重大決策,是非常棘手的事情。這個文件充分體現了當時鄧葉胡等諸位決策者的強烈責任感和擔當精神,而不是得過且過或迴避問題,留給後人再做。
第二,《歷史決議》彰顯的敢於大膽承認錯誤的精神值得欽佩和繼承。 《決議》通篇對於共產黨執政32年所犯的錯誤都沒有迴避,並且對犯錯誤的原因進行了嚴肅的剖析,鄧小平、陳雲、李維漢等當事人在討論決議的時候也坦誠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比如李維漢勇敢的檢討了他和統戰部在1957年“反右”中的錯誤,他自己要為“反右”擴大化承擔責任。這種執政黨敢於認錯的坦蕩胸懷和巨大勇氣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第三,制訂《歷史決議》的民主精神值得發揚。這個決議可以說是黨的歷史上唯一一份經過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形成的文件。最後定稿前,還邀請130多位民主黨派高級領導人參加討論。在討論中,大家暢所欲言,彭真、李維漢、陸定一、譚震林、夏衍、張愛萍、周揚、方毅、王光美等都提出了很多尖銳的批評意見。雖然,鄧小平、陳雲等出於維護政治穩定的考慮,最終沒有採納這些意見,但這仍是一場發揚民主、振奮人心的盛會,僅討論簡報就出了1000多份,被譽為是“黨內第三次思想解放運動”。中央黨校教育長宋振庭說:“我1937年入黨以來,只有這次享受了黨內真正民主生活,思想解放了,把多年不敢講的講了,是一次最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第四,《歷史決議》通篇展現的反思和改革基本製度的價值取向值得學習。決議的結論部分,系統指出了各項製度的改革方向,尤其是重點強調要“逐步建設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包括:確保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成為有權威的權力機關,在基層政權逐步實現人民的直接民主,樹立憲法權威,保證國家司法機關和各種群眾全體獨立自主形式權利、開展工作。這些制度建設的設想是我們改革開放的重要初心,也是黨的歷史上永遠閃耀光華的思想財富。
《歷史決議》透露著我們黨在那個年代的血氣、朝氣、民主、寬容、智慧和生機,這種精氣神也是80年代改革開放能夠打開局面的根本原因,我們今天又面臨新的改革開放難題,更應該學習和發揚好它。
由於過去對“文革”的反思和揭露不徹底,隨著親身經歷“文革”的那些“反思派”逐漸老去,近些年,整個社會對“文革”批判聲音逐漸式微。而另一方面,各種形形色色的力量,不斷衝擊中央徹底否定“文革”的底線,還有人試圖為林彪、“四人幫”反黨集團主犯翻案。
現在整個社會對“文革”的認識呈現虛無化、浪漫化和美化的傾向。人們有意識的忽略”文革“中的腐敗、特權、極度不平等,把它想像成為一個公平、沒有貪污的社會;有意識忽略“文革”中的暴力血腥,美化所謂的“大民主”;有意識忽略“文革”中的道德淪喪,把它描述成道德純真的年代;更有很多知名的清華北大教授,從經濟學、政治學專業角度,為建國後蓋棺定論的一些錯誤路線做粉飾,非得說成是被誤解的“正確戰略選擇”。中央現在強調要反對形形色色的“歷史虛無主義”,這對於矯正社會試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各種美化極“左”錯誤的言論也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一種,值得反思和警惕。
尤其是90後、00後的年輕一代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對“文革”的認知發生很大的改變。 70後、80後一代,尚能對否定“文革”形成較為普遍的共識。然而,在知乎這些高學歷二十來歲年輕人聚集的新媒體上,徹底否定”文革“已經快成為”政治不正確”。對於“文革”對錯與否,這個不應該有爭議的問題,竟然總能引起激烈的討論。
所以,影響未來中國命運的不僅有國際外部風險,以及人口低出生率、經濟增速放緩等經濟挑戰,更有“文革”思維在中國社會捲土重來的思想性危險。這個危險的內核不是唱懷舊老歌、跳廣場舞這種表象的東西,而是:崇拜極權,抗拒民主;推崇用暴力,抗拒法治和協商精神;崇尚國家主義,藐視個人的權利;崇拜權威,反智、反理性主義;盲目自大,排斥一切外來文明,閉關自守。
《歷史決議》是改革開放的”護法神“、“緊箍咒”,只有不放鬆這個緊箍咒,中國才有向更現代、開放、有秩序的社會轉型的可能,否則有可能葬送所擁有的的一切改革成果——正像鄧小平同誌所說的那樣: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原文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dVkp3iWwACqd7ID5nJf9yA?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scene=1&clicktime=1624843105&enterid=162484310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出生在高學歷世家自己卻不優秀而迷惘,覺得沒有讀大學也能活!殊不知結果...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 鄭弘儀哽咽追思曝私交 👉https://youtu.be/2jfrTHW_zOE 黃光芹講古揭秘辛 驚爆民主之父盼台獨? 👉https://youtu.be/H8Z8f2QOGwU 微疼谷底大翻身!逐夢過...
「周欽華學歷」的推薦目錄:
- 關於周欽華學歷 在 劉夢熊 Lew Mon-hu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周欽華學歷 在 一線三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周欽華學歷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周欽華學歷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周欽華學歷 在 科技島讀盧郁青學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周欽華學歷 在 科技島讀盧郁青學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周欽華學歷 在 科技島讀周欽華 ::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 的評價
- 關於周欽華學歷 在 網紅經紀的商業模式【張慶玲 中廣主廚特餐】&科技島讀周欽華 ... 的評價
周欽華學歷 在 一線三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線三的心情抒發
近期有位學長離職了,
因為想把野心跟天賦帶去更適合的地方。
年底了,除了疫情還在擴張外,
各處瀰漫著一股慵懶頹廢的氣氛,
大概是因為考績打完了,準備等過年吧。
這位學長叫周哥,
從警六年,大半時間都在專案,
平時都以便衣的形象穿梭在派出所,
鮮少有機會可以看到他穿著制服。
派出所的專案大概是甚麼樣子?
每天中午上班,半夜下班,來無影去無蹤,
會不會到所,未知數,人在哪裡,未知數,
多半由從警多年、資深的老學長們擔任,
負責處理派出所內複雜的案件與上頭的交辦,
平時不太與人交談,在辦什麼案件也自成一圈,
除非你是專案大哥們看上眼的「自己人」,
否則你在他們眼裡看來,招呼也不太打。
周哥與其他的專案不太一樣,
為人和善、學識淵博、辦事精明老練且確實,
問他任何法律問題,都能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據說曾在完全沒有準備的狀況下考了司法特考,
最終以些微差距落榜,和檢察官擦肩而過,
無法退去這一身慘澹的深藍色制服,
所以這次毅然決然的把工作辭掉全心備戰,
打算以受過檢察體系洗禮的律師為目標。
說不上熟,這些年在同個單位,也就幾面之緣,
得知消息後我主動禮貌性與周哥寒暄,
順便對他送上我誠摯的祝福。
我認為,在這個環境,面對無法展翅的理想,
沒有選擇向下沉淪、同流合汙或對自己妥協,
而是堅決果斷地走向鋪滿荊棘的道路,
是一件非常令人欽佩且羨慕的事。
「欸,我有一些話想要對你說。」
一反常態的,周哥把我抓到一旁咬起耳朵。
「都是特考班的,有些話我說了你一定可以懂」
周哥壓低聲量,意味深長盯著我的眼睛,
與平常看到的他一個樣,眼神依舊明亮清晰。
「你跟我一樣,都是有想法、有理想的人。」
周哥是知名國立大學畢業,頂著高學歷的光環,
踏入警界後發現這顆爛蘋果從裡到外越來越爛,
於是仗著一股菜鳥的熱血,想要改變這個體系。
大至對勤務的編排、懲處的標準、業務的分配,
小至番號的調整、同事間的同儕壓力等等,
不只是刮掉一層爛掉的皮這麼簡單的事而已。
我問,六年過去了,這個環境有什麼不一樣嗎?
周哥笑了,反問我,你覺得呢?
警察這個職業很封閉,進步的速度很緩慢,
以前的你不會奢望有一天會發下一張意見表,
問你想要上12小時、10小時還是8小時;
以前的你不會奢望可以好好的上完一段班,
下班後有完整的12小時可以好好休息放鬆;
以前的你不會奢望可以穿著制服去買便當,
連勤查或備勤出去買個飲料都得要遮遮掩掩。
這些改革即便不是我推動的,我也沒有功勞,
但如果警界可以存在多一點願意跳出來的人,
很久很久、很久之後,也許哪一天,
每個警察都能成為自己心目中想成為的樣子吧。
周哥笑了笑,瞇著眼睛拍了拍我的背,
但是我放棄啦,既然我的才華沒有人肯欣賞,
那我就把野心跟能力,帶去更適合的地方吧!
我與周哥相識一笑,異口同聲的說出那句台詞:
「反正我們 #不當警察不會餓死!」
#我寫他們的故事
#他們過自己的人生
#一線三的日常
「欸不過我說真的,你的個性真的要改啦!」
周哥拿了桌上蘋果咀嚼,一邊語重心長,
「表達事情的情緒要去修正,不然很吃虧。」
「長官不是要你提出問題、而是提出解決辦法」
然後留下了一句:機會是自己去爭取的,加油。
說完周哥就拍拍屁股回到辦公室收拾東西去了。
看著他的背影,我不禁心想,
假設是我,從警六年,能不能達到他這個水平?
從警六年,我有沒有像他這樣說走就走的勇氣?
答案不得而知,
但周哥的那一席話,會跟他的瞇瞇眼笑容一樣,
刻在我心底很久、很久。
僅以此篇幅,紀念周哥,
祝福您鵬程萬里,一展宏圖。
Photo by 華哥
Written by一線三
Refine by W.R.
Post by M編
周欽華學歷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分鐘閱讀
第4535-4539集
2020-12-11
4535. 《李慎之與美國所》
4536. 中美新時代的李慎之
4537. 開創一種新風氣
4538. 改變中國美國學的研究方向
4539. 受李慎之的再啟蒙
《李慎之與美國所》
近年中美關係交惡,在美國大選前後,中美關係的去向也成為競選議題之一,在中文網頁更成為爭論的主要議題。
11月17日,美國的亞馬遜網站,在中國歷史傳記(Historical Chinese Biographies)類別,一本中文書《李慎之與美國所》排上了新書榜第一名。
在中美關係上,李慎之和在北京設立的美國所,意味著中國對美關係的轉折點。
中國在文革結束後,於1979年元旦日與美國建交,一月底鄧小平以副總理身份訪美。有一個流傳的故事是:當時隨行的李慎之問鄧小平:「我們為什麼要這麼重視同美國的關係?」鄧小平回答說:「回頭看看這幾十年來,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從美國回來後,中國社科院就在1980年設立了美國研究所,而第一任所長就是李慎之。
但李慎之跟隨鄧小平訪美前,他在中國的「右派」帽子還沒有摘掉,他是毛澤東欽點的「極右分子」,帽子比別人來得重而且大。話說當時鄧小平組團訪美前,他提出一個原則,就是過去周恩來出訪時帶哪些人,他就帶哪些人。李慎之曾陪同周恩來出席1954年日內瓦會議和1955年萬隆會議,還有其他外事出訪,於是被徵召上陣。李慎之的工作單位新華社在他臨上飛機前火速給他恢復了黨籍。
李慎之生於江蘇無錫,先後就讀於北京燕京大學經濟系、聖約翰大學經濟系和成都燕京大學,期間參加中共外圍組織。1946年,去延安,在新華社國際部任編輯。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起,擔任新華社國際部編輯組組長,負責《參考資料》和《參考消息》,當時被認為是「黨的寵兒」。
中美新時代的李慎之
李慎之於1954年至1957年,任周恩來外交秘書,多次陪同周恩來出國。1957年因為提出「讓人民群眾能夠更多參政議政」的「大民主」,李慎之被毛澤東欽定為「極右派」,一夜之間被打入地獄,開除黨籍,送勞動教養。
1979年李慎之隨鄧小平訪問美國,開始了中美關係的新時代,翌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美國研究所,李慎之被任命為所長。1985年任社科院副院長兼美國所所長。
1989年天安門事件是一個轉捩點。他不贊成戒嚴,更反對武力鎮壓,但沒有上街喊口號,他對街頭政治有自己的看法。六四後,他在社科院領導層中為重點批判對象,那時委婉地稱為「反思」。李慎之請辭。1999年,他在網上發表了一篇視野開闊的長文《風雨蒼黃五十年——國慶夜獨語》,風靡海內外。晚年致力於自由主義研究,被譽為中國世紀之交思想領域的領軍人物。著有《廿一世紀的憂思》、《被革命吞吃掉的兒子》、《李慎之的檢討書》等著作。2003年春,病逝於北京。
李慎之一生最重要也最得意的工作,就是開辦美國所擔任所長那十年。今年11月出版的《李慎之與美國所》這本書,就是由原美國所同事們合作撰寫的李慎之紀念文集。作者包括有美國所第二任所長、自由主義知識份子資中筠,中國經濟學家、1984年調入美國所的茅於軾等人。
中國從封閉的文革狀態走出來,李慎之成為中國美國學的開創者。他不拘一格地招攬人才,眾多當年的學者和年輕人,受過他的教誨與精神感召,在這本書中,從不同側面回憶這位老所長,以及那個時代創辦美國所的精神。
開創一種新風氣
《李慎之與美國所》這本書,不同的作者分別回顧了1980年代,在李慎之領導下,美國研究所、所出版的《美國研究》雜誌、中華美國學會等開創性機構和刊物的籌備、創辦經過,同時豐滿地呈現出李慎之的形象:一位學貫中西、知識淵博、思路清晰堅定的領導,一位正直寬厚的長者,一位真誠坦率、值得信賴的朋友,和一位胸懷中國傳統士人的責任感,堅定追求民主自由的現代知識份子。
資中筠,1930年生於上海,1985年起先後擔任美國所副所長和所長,她在回憶李慎之的文章中說,李「自己說對美國所『情有獨鍾』。因為美國所是他長年受到不公平的貶黜復出之後創辦的第一件事,凝聚了他的心血。但又不僅如此,他復出是與改革開放同時,也正是由於改革開放才有此機遇。可以想見他辦美國所決不單純是為了學術探索,而是與推動改革開放,促進現代化相聯繫的。美國對於他來說,並不只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種符號,代表著一種價值體系,一種參照系。同時他又反對把美國研究定位於為政府寫對策報告,而提倡對美國本身各個方面作科學的、客觀的、深入的學術研究。」
李慎之辦美國所最獨到的貢獻,就是在中國對美國敵視了30年的社會氛圍下,開一種新風氣。曾任美國所黨書記的霍世亮說,李慎之既不把美國研究所辦成黨政機關,又不把它辦成單純的學術單位。研究的範圍包括美國的經濟、政治、外交、社會文化、軍事等方面,一個綜合性的研究所。霍世亮說,現在回頭看去,我認為他的這個考慮是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
改變中國美國學的研究方向
曾任美國所所長助理的何迪在回憶文章中說,李慎之是中國美國學的開創者。儘管他幾乎沒有寫過這方面的文章,但他不拘一格招攬人才。
當年的美國所,招了一些專業背景與美國幾乎不沾邊的人,比如茅於軾,是做鐵路機車的,董樂山是英文翻譯,梅紹武是研究戲劇的,張靜怡是總參二部的,霍世亮是記者,吳展是搞航太的。對於年輕人,他不重學歷而重才識與潛質,招進來,再加以培養。他改變了中國美國學的研究方向,從對敵鬥爭、帝國主義侵華史的巢穴中,轉向真正學術意義上系統地研究美國政治、經濟、外交和社會等問題。他以深厚的中國文化素養,從全球視角看問題,對中國文化傳統的反思和對中國新啟蒙的提倡,開了風氣之先。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1984年調入美國所的茅於軾說,李慎之在美國所經常和研究員們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學術、時事、生活。不論什麼問題到了他這裡就有特殊的見解。他的視野非常廣闊,涉及到中國現代化的各個方面。他雖然不是經濟學家,但是他能夠抓住經濟學最核心的問題。他為人正直,不容搞任何邪門歪道。所以美國所沒有其它所那些複雜的勾心鬥角。六四後他情緒特別低落。他和我相識也不過五六年,但是已經變得非常知己,無話不談。他多次表露過對自己深刻的檢討。文革改變了他對革命的看法,而六四則再一次,而且更深刻地認識中國民主化的前途。……
受李慎之的再啟蒙
現年90歲的資中筠,近十多年是中國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她與李慎之相交數十年,在回憶文中稱他作老李,稱她自己的回歸真我,主要是李慎之的再啟蒙。
資中筠說,我大約是1982年赴美的飛機上第一次巧遇老李,恰好座位相鄰。當時都是素昧平生,我孤陋寡聞,竟也不曾聞其大名。他知道我在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美國,就滔滔不絕地談起對各種問題的見解,許多看法在當時十分新穎。對於一個萍水相逢的人如此坦率,沒有戒備,使我吃驚。那一席談似乎在我長久受到禁錮的腦子裡吹過一陣清風。隨後他把我挖到美國所,從此我在他領導下工作,兩人都退休以後繼續交往共20年。這20年中他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並非一成不變,我們也並非對所有問題看法完全一致,但是我最初的印象始終如一:襟懷坦蕩,議論橫生;總是單刀直入,很少拐彎抹角;時常一語驚人,發人之所未發。對我個人而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在關鍵時刻對我起了再啟蒙的作用。他是第一個從不跟我說「要好好改造思想」的領導。相反,他在對我有些瞭解之後,曾對我說,你只要把你所想的寫出來,就是好文章。那是改革開放初期,對於習慣於戴著鐐銬跳舞的我真有豁然開朗之感。這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根本取向。我終於擺脫從大學畢業前夕就開始的永遠改造不好的原罪感,得以回歸常識,回歸自我,進入今天的境界,是受惠於他的。
資中筠說,這樣滿懷救國之志而有超常之見的一個人,卻屢屢以言獲罪,使她深感中國人在精神上仍然任重道遠。
在最後的幾年間,李慎之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他有下一輩子,他願意做一個教公民課的老師。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周欽華學歷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出生在高學歷世家自己卻不優秀而迷惘,覺得沒有讀大學也能活!殊不知結果...
前總統李登輝辭世 鄭弘儀哽咽追思曝私交
👉https://youtu.be/2jfrTHW_zOE
黃光芹講古揭秘辛 驚爆民主之父盼台獨?
👉https://youtu.be/H8Z8f2QOGwU
微疼谷底大翻身!逐夢過程讓鄭弘儀欽佩
👉https://youtu.be/YLpR-2AXyOU
【微疼從小弟變大咖,索非亞成台灣唯一!雖然低潮但沒關係】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6MpWRMNF8oE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神老師 #沈雅琪 #微疼 #黃越綏 #索非亞 #新聞挖挖哇#鄭弘儀#新聞挖挖哇2020
周欽華學歷 在 科技島讀盧郁青學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科技島讀盧郁青學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科技島讀盧郁青學歷,科技島讀停止,科技島讀周欽華,科技島讀ptt ... ... <看更多>
周欽華學歷 在 科技島讀周欽華 ::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科技島讀周欽華學歷,科技島讀停刊,科技島讀盧郁青學歷,周欽華老婆,周欽華wiki,周欽華背景,周欽華facebook,周欽華ptt. ... <看更多>
周欽華學歷 在 科技島讀盧郁青學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科技島讀盧郁青學歷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科技島讀盧郁青學歷,科技島讀停止,科技島讀周欽華,科技島讀ptt ... ... <看更多>